查看原文
其他

跨国企业如何将中国特色融入战略规划?

2016-03-02 慎思行 慎思行

文章来源 | 英特尔:Brent A.Young, Director at China Corporate Strategy Office 中国区战略总监
个人微信 | hello_SSX特别声明 | 慎思行基于首席战略官峰会的精彩分享采编,Brent也将出席4月在香港举办的首席战略官峰会,欢迎点击文末的指示报名参与
作为一个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我和我的团队在中国做战略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有趣现象,一个好的战略在这里与其他的地区存在着细微但不能忽视的差别。
首先我想先抛出一个问题:
你认为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的还是成熟的市场?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中国既是发展中的市场,同时也是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因此对中国在全球市场中位置的基本认识是极其重要的。许多中国管理人员意识到并深入思考过这一点,而就我所知的大多数美国人则相反,而这正是大多数跨国企业存在的问题。这是对于谈判桌的另一方的理解,我们应该了解他们思考问题所处的背景。     两百年以前,中国是稳居世界第一的经济体。在那之前,世界上主要的经济活动基本都发生在中国和印度。尽管这仅仅是对背景的一个简单介绍,但它解答了许多基础问题,并将作为我接下来讨论的基石。
战略计划的意义
对于我来说,战略仅意味着一件事情——取得胜利。但当我们定义胜利的时候,胜利又可以是赢得市场地位、现金、目标客户的份额或者是产品的使用权等等。因为战略就意味着获取胜利,所以不同形式的胜利也就让战略的具体定义变得不尽相同。有趣的是,作为战略官,我们都会阅读很多不同的战略书籍,但是每个人都对战略都有独特的看法。就我而言,战略就是一系列就关于你在哪里发展、何时发展和怎么发展这些问题所作出选择的合集,这是我们用来思考战略机遇和风险的基本框架。何时,何地,如何这三个问题中,何时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又最容易为人忽视。 从我的角度来说,跨国企业的公司战略区别于销售战略和业务战略,它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进入特定市场。跨国公司每一天都面临三个根本的现实性问题——我们存在于这个市场吗?包括法律和政策在内的市场规则为我们所知吗?是否清楚发展的可能和机遇在哪里,以及这一切是否公平?我们的工作在于确保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存在于这个市场,知道市场规则,了解发展的可能和机遇,并尽可能地确保自己能公平地参与竞争。
在这之后,标准的商业战略开始启动,然后你可以进入市场,展开常规的销售战略、产品战略和竞争策略等等。但是,你必须先从公司的角度对之前的三个问题作出肯定回答,才能进一步开展其他战略。
中国市场的四个主要特征
1高度参与的政府
当回顾类似于5C领导力理论、4P营销理论、波特的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等传统的战略分析框架,我们发现在当前中国的背景中,其实他们都还是非常适用的,唯一的不同在于政府。中国政府非常明确地奠定了当前中国的市场背景,尤其是以技术为主导的某些特定领域的市场背景,半导体市场就是其一。 在中国市场里,政府可以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是他同时能够扮演你所处公司的竞争对手、合作者以及用户。 在波特的五力模型中,有五种改变竞争的力量,而政府可能成为它们中的任何一种;你需要深度思考政府试图塑造的市场背景,理解国家规划会是什么,然后确保你是国家规划的支持者,是中国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可能这样去做,你和中国的发展就越紧密,公司就会离成功越近。而这种思考的方式、这种对于市场背景和中国政府参与度的思考对美国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 我在北京和美国驻华大使就此展开过讨论,与中国相反,美国的模式是政府为市场设定背景,然后退出竞争。因此对于我们战略分析师来说,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中国政府的特殊性,将这种情况与总部的同事进行充分沟通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时刻了解政府的动向。只要我们能在制定战略时中将政府视为一个重要的参与方,那么这些传统战略模型都将更加贴合中国的情况。
2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难以估量;
比如说领导力,中国商业如何看待来自领导的信号。在西方,你可以随时挑战你的领导,尤其是当他做出愚昧的决策时,你可以直接提出来;而在中国,领导的信号作用非常强烈,当提及领导的时候,会用非常正式的词,通常人们也不会直接挑战领导的权威。 在经济建设上,美国是通过立法,人们互相争取,彼此妥协,改变最初的计划,最后得到一个并非所有人想要的结果。与之相比,中国的五年规划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五年规划让14亿人齐心协力,信号效应极其强大。五年规划出台后,中国领导人通过发表演讲,访问不同的企业和地区来强化五年规划的具体策略。甚至在与领导人的合影中,你是否出现,站的位置是第一排还是第二排,这些都事关重大,是政府发出的对某个行业支持或不支持的有力信号。 而站在美国的角度上,大家通常不会这样考虑。在美国有一个选民理论,政客每年都要重新选举,因此他们需要迎合他们的选民,而在中国没有这个问题。政府发布政策和指导意见,人民跟随政府开始建设。因此对于战略分析师来说,我们需要理解政府的意图,这样我们才可以确保我们的公司能够支持、驱动、推进中国的建设,充分理解领导发出的信号就变得至关紧要。
3与众不同的战略决策背景
从中国的历史背景入手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分析框架。我有一个同事曾和我提过一个现象——中国的流行电视剧大多是古装剧,追溯极其古老的历史;而美剧则大多发生在现代,甚至就是当前,比如解决凶杀案等等。这给我们启迪,两个国家的人民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出评价的背景环境是不一致的。 在我和中国同事的交流中,他们常常会坐着想几秒钟然后说出一个历史词汇,通常也是会一些名著里面的成语,他们用这些词来评估我们当前的话题,并赋予它新的额外含义,而我甚至不知道原本的典故,这种评价方式非常有趣。因为对于我来说,我只会直接评估,“我是否需要现在立刻做这件事情?”由此,意识到中国人对决策和选择的评估常常会借助历史背景作为参考,理解这点无疑非常重要。不同于美国人关注当下的评价方式,中国人的评价方式伴随着来自他们自己、家庭、公司甚至是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因此认识到中国的历史背景非常关键。
4不容小觑的中国创新速度
习近平主席始终如一地强调创新,他曾经提到过:“创新驱动型经济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中国领导人的讲话都“精挑细选”。因此习主席说“一切问题”之时,他在强调创新的关键性。在我看来,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就是一个问题——中国还未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回到世界前列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而创新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力量,因此中国需要抓住创新。与此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有的国家进行了创新,但却丧失了创新的主要经济价值,而另一些国家则抓住了这部分价值。正如硅谷进行了计算机硬件创新,而其中的价值则转换成了中国制造的经济增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习主席既在推动创新,也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一位朋友曾经纠正我说“《Manufacture in China 2015》与《Made in China 2025》有所不同,前者强调生产过程,后者则只是产品,而他们强调的是前者的附加值。”这也是相同的中文词汇翻成英文后会产生不同派生含义的一个例子。总之,强调创新、《Manufacture in China 2025》、互联网+等等都是中国试图抓住和收获创新经济价值的表现。习主席一直坚持推动创新。诸位可以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习主席的想法,获知未来中国经济的方向和重点。它并非一本新书,而是由习主席多年的讲话和作品汇集而成,其中有改革的章节、对外开放的章节、创新的章节、反腐败的章节等等。但是在这些不同章节中,创新是一以贯之的主题,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政府实际推进创新的举动在深度和广度上令人印象深刻。诸位都知道在中国教育的重要性,就比如说高考,所有的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前往一流大学,就此过上美好生活。而中国政府最近推出了一项政策要求大学为学生留出时间,以便他们有时间去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开始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大学必须留出6个月的时间以便学生进行创新活动,这与中国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文化截然相反。政府在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也是英特尔在中国专注于创新的原因。
当14亿人专注创新时,你要么和大家一起创新,要么被大家淘汰。我想这是Hugo Barra的原话,他是安卓开发系统的传奇人物,曾就职于谷歌,现在是小米的资深员工。这句话非常好,中国的技术生态创新速度远超硅谷的想象,这里的关键是速度。每一次我回到硅谷总部,都会和总部的同事说:“中国的创新如同巨浪袭来,而这一次不再是抄袭,而是真正的创新。”   在去山寨行动之前,中国始终被贴上抄袭的标签。然而今天涌入市场的不再是抄袭的产品,今天的深圳引领着创新,市场上出现诸如机器人、遥控飞机、手机等创新类产品。

作为软件工程师,我在1999年时阅读了那时刚出版的《大教堂与市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在阅读它之前,我认为各种软件的开发都是垂直的,就像公司中不同的项目互相分离,无数人耗时多年在自己的项目上。而这本书中提到的开源代码运动打破了这一切,构建了分享式的、快速的全球创新体系。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大教堂模式(传统软件开发)依然适用,但是更多的情况,比如安卓系统和Linux语言中,你希望拥有更加开放的途径(市集模式)。 我认为今天的深圳行动和开源代码运动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分享式的。就比如 “组装手机”的例子,它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人们在这里创新,相互交流,进一步促成更好的创新。因此对于跨国公司的战略分析师来说,理解这是中国发展的主流,不要害怕这种创新模式、进而参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从公司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搞清楚如何正确地参与这种创新模型,进而施加影响。
我们拥有一个跨文化且多元的战略团队,我们的目标是理解中国,确定如何在中国市场取得胜利。同时,英特尔总部也有一个公司战略部门,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对中国非常了解。公司将中国市场列入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战略团队和总部战略团队密切合作,展开一系列部署。     我们需要主动定期向总部递交关于中国市场的最新报告,保持与总部的沟通顺畅,对当下中国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理解和汇报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提出前瞻性的观点,会主动判断市场的方向、消费者感兴趣的潮流等等,通过调查研究绘制十页的分析报告给总部,这样总部会在热点问题发生之前就深入了解这一市场趋势。 与此同时,我们与总部公关部和研究部定期联络,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消息会公开发布,而他们要知道中国市场可能的反应。作为跨国公司,正确处理中美之间不同的看法和交流方式非常重要。在中国的很多合作方式都会涉及美国,因此理解两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法极其关键。同样地我们要密切参与公司企划和常规行政事务的执行。每季度我都要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和总部首席执行官进行会面,我和大中华首席执行官的见面常常在1个半小时左右,主要就当前的竞争情况、我们看到的机会和危机等进行讨论。季度会面是公司最高层非常有益的谈话,它促进了各部门的合作,让高层得以掌控当前的局势。
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耐心。我经常发现自己在重复相同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又很重要。我将我的队伍组建成一对多的形式,这样就可以暂时离开团队和总部通话、或是定期前往总部进行沟通。 战略分析师承担的进入市场的工作是其他工作展开的基础。从公司战略的角度,我们要确保公司与中国合作、和中国一起发展、最终达成双赢的局面。

联系慎思行:communication@shensixing.com
点击下图进一步了解四月在香港举办的首席战略官峰会

慎思行文章推荐(点击下面图片即可浏览)
快消巨头挖掘市场“Full Potential”的战略制定与实施 eBay大中华区首席战略官Vvivi:职业与创业的抉择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2016年的峰会安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