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的炮火炸碎了东北大学的宁静,一夜之间一个朝气蓬勃的校园满目凄凉,图书馆、实验室人去楼空,一夜之间3000多名师生被迫流亡……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九一八” 事变发生在沈阳北大营,距离当时的东北大学所在地只有几公里。东北大学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破坏的第一所大学。“九一八”事变使这所正在兴旺发展的、并已经跃居国内著名大学行列的学校一夜之间沦为流亡大学。办教育,缺少资金,没有经费,在旧中国的教育界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当时的东北大学从来没有在资金方面出过状况。据《奉天通志》记载,奉天省拨给东北大学的经费逐年增加,特别是张学良任校长以后,增加的幅度更大。“1923年,43.9万银元……1926年,51.7万银元,1927年,79.1万银元,1928年,121万银元,1929年,133万银元。 ”王国钧说:“同时期的北京大学,常年经费是90万银元,清华大学是120万银元。 ”到1929年,东北大学已有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99名。当时来东北大学任教的有数学泰斗冯祖荀、国学家章士钊、国学家梁漱溟、国学家罗文干、化学家庄长恭、机械学家刘仙洲、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云集东北大学校园。此外,还有在校学生3000多人,一时之间东北大学也成为中国师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因为经费充足,所以东北大学的教师待遇很高。一般教授的月薪可达到400银元,章士钊的月薪高达800银元。此外,学校还为教授特别修建了舒适的住宅以及教授俱乐部,专供教授及其家属休息和娱乐。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大学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已有理、工、文、法、农和教育6个学院8个专修科,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就是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的学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兵在东北大学站岗东北大学(北陵校址)对于有形的资产,经过统计,东北大学共损失7.93亿美元。从可以查到的档案看,包括所有39个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其中有物理系的3395件,天文学系的14件,工学院的10151件。此外,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的动植物标本,还有学校的大量教具,这些全都在“九一八”事变后遭到破坏,不知所终。日军侵占东北大学工厂之后,将其划为皇姑屯工厂的分厂,称“御花园分厂”,主要承担铁路客车修理业务,成为直接服务于日本军国主义利益的工具。
1935年11月,“御花园分厂”发生火灾,被彻底烧毁。 据档案记载,东北大学在“九一八”事变前的300名教授中,90%以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名牌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德国的柏林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等。其中博士29名、硕士64名。这在当时国内高校中极为少见,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办一流大学的基础。章士钊——1930年,受张学良之邀从欧洲回国,担任东北大学文学院教授,1931年担任文学院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章士钊回到上海当律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章士钊回到上海,在同济大学法学院任教。1949年,章士钊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定居北京。梁思成——1928年8月,受聘为东北大学教授,并在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九一八”事变后,梁思成于1931年9月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林徽因——1929年3月,追随梁思成来到东北大学任教授,讲授《美学》、《建筑设计》、《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九一八”事变后,林徽因离开沈阳,来到北平,与丈夫梁思成一起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1952年5月,林徽因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委员,她和助手一起,完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花圈纹饰的图案设计。刘仙洲——1928年,刘仙洲辞去北洋大学校长职务,受聘为东北大学教授兼工学院机械学系主任。他主讲机械原理、热机学等课程,对东北大学机械学系的创建作出很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刘仙洲离开东北大学,受聘为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刘仙洲从1933年开始编订《英汉对照机械工程名词》,成为我国机械工程名词的统一者。刘仙洲还编写了15本中文版机械工程教材,是我国中文版机械工程教材的奠基者。其中的《机械原理》一书长期广泛使用于我国各大学工科院系,哺育了我国几代工程人才。还有诸如罗文干、何育杰、庄长恭、高亨等一大批各自学科的学术泰斗。 “九一八”事变迫使他们离开东北大学,或转行或流散到其他大学任教,这是东北大学历史上最为无法挽回的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师生被迫离开家乡,踏上了长达15年的流亡之路。师生们无处上课,只得到别的学校借读;无处住宿,流浪街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失去家乡和学校的耻辱,四处流浪的痛苦,给东北大学师生精神上以严重的摧残。还有很多东大学生由于“九一八”事变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被迫离开了学校,荒废了学业,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终生的遗憾。西安——1936年2月,在陕西省立农林职业专科学校旧址上,成立了东北大学西安分校
1938年3月,敌机扰陕日频,无法上课,学校决定南迁四川三台。5月10日,东北大学在三台复课1932年,东北大学师生在辽西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炸车站、搞策反,打日寇。轰轰烈烈的辽西义勇军抗战,激发田汉、聂耳,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1932年,东北大学学生苗可秀任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驰骋辽南战场,痛歼日军,1935年负伤被俘,写下“誓扫匈奴不顾身”后,慷慨赴死,年仅29岁。1938年5月20日凌晨,东北大学学生佟彦博驾驶飞机,在日本长崎上空抛洒下100多万张对日传单,这是世界航空史上独一无二的“纸片轰炸”。周恩来特赠锦旗:“德威并用、智勇双全”。新中国的第一张烈属证,编号00001,纪念着东北大学学生丛德滋,也是东北大学60多位烈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的缩影。寸寸光阴,浸润着东北大学为民族救亡、独立解放奉献的热血;步步足迹,铭刻着东北大学为国担当、推动历史前行的力量。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至 “九一八” ,懆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历史不容忘记但不意味着我们要铭记仇恨知耻后勇才是我们缅怀这段历史最深刻的意义素材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杨重远
▶你们就是东北大学——赵继校长在2016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熊晓梅同志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