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厉害了,我的东北大学!
今天,《光明日报》“砥砺奋进的五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整版报道了我校自十八大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奋力前行的成就和足迹。
《光明日报》“砥砺奋进的五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整版报道东北大学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东北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1923年,肩负着御辱图强的使命,东北大学在白山黑水间诞生。一路走来,东北大学以实干报国的赤子情怀,投身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宏伟进程,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大学深入贯彻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的讲话精神,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为行业注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方案,在科教融合中培育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向着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深植家国情怀,培育勇创新善创业的卓越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大学生一定要胸怀家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紧密结合在一起。”东北大学党委书记熊晓梅认为,人才培养不仅是知识灌输和技能培训,更要着眼于价值和人格塑造。
走近东大学子,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大格局、爱创新、会创业,是东大学生醒目的标识。每年毕业季,一批批奔赴祖国最需要地方的青春身影,彰显着东大人爱国报国的信仰力量。“纸上谈兵代替不了亲身实践,边防线的长度还需要脚板丈量!”东大毕业国防生巴兴,毅然到中朝边境驻守边防,在基层摸爬滚打中成长为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标兵,并在古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支撑学生家国情怀落地生根的,除了经邦济世的兴国心,更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东北大学配置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倾力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两院院士、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纷纷走上讲台,将最新成果注入课堂。产学研协同育人、建立创新示范区、组建中国“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若干实习实训基地等举措深度推进了创新人才培养,引领学生从“学院派”向“实战派”转变。
2016年,沈阳市计划投资数十亿元进行老旧燃气管网升级改造,负责整体物联网设计和关键核心传感器开发的,正是东北大学博士生沈波所带领的云安科技有限公司。“各种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需要更安全的未来,我要以此为人生事业。”沈波说。
面向全校本科生推出《创业基础》必修课,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创新创业“校长奖章”——东北大学通过加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打通学生到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迄今为止,以东深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学生创业企业已落地50余家。
创业博士沈波
《创业基础课》
服务国家战略,自主创新推动区域经济进步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东北大学师生投身国民经济主战场注入满满的信心。
在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关键性跨越?东北大学用自主创新的钢铁工艺和产品强健“大国筋骨”,带领着中国绿色钢铁生产进入“无人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的带领下,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国情出发确定主攻方向。洁净化冶炼、高品质连铸……一项项国际领先的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到钢铁企业中,超高强韧海洋用钢、港珠澳跨海大桥用钢……一批批国家急需的高端钢材,源源不断地送到祖国四面八方。
在冶金、采矿、自动化等得天独厚的优势领域,东北大学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大显身手,如虎添翼。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的带领下,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3年不懈努力,完成酒钢选矿厂生产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集成,使酒钢一跃成为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选矿企业,操作人员减少50%,消耗减少20%,全厂节电725.40万千瓦时/年,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的科技资源红利,推动校企、校地深度合作,让创新链和产业链真正做到零距离。”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表示。继孵化出中国首家上市软件企业东软集团后,2014年东北大学放飞又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东网科技有限公司。东北最大超算中心,东北地区第一个集超算、云计算、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于一体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超高的“颜值”和深邃的“内涵”,为辽沈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新兴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植根东北大地,就要服务东北振兴”。2015年,东北大学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东北振兴论坛”,成立东北振兴研究院。“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体制与新机制”“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进展、新机遇、新挑战”……2015沈阳、2016哈尔滨、2017长春,一场场启迪东北振兴智慧的思想盛宴不断呈现,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党建引领发展,构建干事创业的精神磁场
又红又专跟党走,实干报国逐梦行。东北大学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建设催生内生动力,构建干事创业的精神磁场。
多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先后主导制定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领导开展学科布局优化整合、资源保障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认真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2016年,学校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身边的榜样最具有影响力。2017年6月底,“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介会在学校上演。被学生叫作“亲妈”的数学老师邵新慧,92岁高龄笔耕不辍为学生撰写“一看就懂”的高数教材的谢绪恺教授……学校党委通过选树典型、弘扬正气,让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优化。
纪念建党96周年表彰大会
暨“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介会举行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后,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下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任务分解方案》,全面构建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成长指导、发展服务和能力素质拓展为核心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和以理论教育、品牌活动、正向激励为支撑的教工思政教育体系,学校思政工作更加系统科学、贴近人心。
思政课,说到底是要触及学生的灵魂。在学校开展的“与信仰对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诵读会上,《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经典名篇走出课本,走进课堂,走入师生的内心。“最开始,觉得著作原文很拗口;后来当真正将自己的情感、国家的历史和文字融合在一起,觉得这些讲话仿佛就变成了自己的话语,对其中的思想也理解了。”朗诵者刘朋同学感慨地说。
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熊晓梅)
发展需要基本遵循,改革需要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五年来,东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足“建设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远景目标定位,在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中呼应党和人民对大学的呼唤,实践大学的崇高价值追求。
东北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创造并延续着自己的精神力量。94年的艰辛办学历程让东北大学充分感受到,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才能在变革中抢抓机遇,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事业跃升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大学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扎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学校全面构建起以教工学堂、“引领·提升·共进”“1+1”计划等为主体的理论教育体系、品牌活动体系和正向激励体系;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校院两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程,打造了以《东北大学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校和制度治党体系;坚持“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实施、长效化推进”,打造“支部立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等长效党建品牌,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东北大学始终认为,只有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才能回归初心,真正践行大学的原初使命。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学生和教师两大群体,全面贯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和价值观塑造四大育人环节,构建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成长指导、发展服务和能力素质拓展为核心的五大工作体系,系统建构了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问题导向”研究式教学、“经典品读”情景式教学等思政课教学模式,“知行团校”“智惠社区”等10余个优秀品牌,青年榜样进支部、大视野素质提升讲座等经典品牌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成为引领东北大学思想文化发展的旗帜。
历史证明,大学是文明进步的风向标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四个服务”思想,决定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和价值遵循,更决定了大学在社会进程中“先锋引领”的责任担当和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历史使命。
五年来,东北大学扎实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建设,承担国家和地方委托项目3000余项,建立面向区域特色的成果转移转化中心12个,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36个。
东大围绕经济建设规划与重点产业领域,完善了以东软控股、东软熙康等为核心的东软产业体系,培育了承担全国70%氧化铝生产线设计任务的东大设计院有限公司,孵化了东网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企业。实施“服务辽沈发展及东北振兴行动计划”,并建设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云计算产业园、健康产业园、金属材料园,为支撑和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不忘“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和“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政治追求,始终秉承“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精髓,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加快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勇迈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继承“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
(东北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柴天佑)
回首五年,东北大学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瞄准国际科学前沿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所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前沿技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在东北大学学习工作近40年,深刻感受到,“敢为人先”已经成为东大师生特有的精神气质。从研制出第一台国内电子管模拟计算机到建成中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从培育中国第一家高校软件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到成立国内“985工程”高校首家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建设云计算科技产业园到成立东北振兴研究院,东大始终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内核,持续不断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希望东北大学继续继承“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深植“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理念,务实担当,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真做科研 做真科研
(东北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国栋)
科学研究是一所大学的强校之本,是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创新性的课题是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实践中产生的,是由问题转化而来的,这些问题应来源于行业的需要、国家的需求。真做科研、做真科研,这也正是东北大学科研创新的着力点。
五年来,东北大学以锐意创新的胆识、勇立潮头的魄力始终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战略需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以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研究平台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力促学科交叉,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多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有效推动行业及区域经济进步。
我们相信,未来,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的东北大学将继续弘扬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用实干、实绩和实效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数读东北大学
现有两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32人(含青年千人),“万人计划”入选者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60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
五年来,学生获创新创业竞赛国际奖350项、国家奖1111项,申请专利352项,50家学生创业企业落地,其中亿元级学生创业企业2 个,“双创”育人成果丰硕。获各类科技奖励176项,其中国家科技奖14项;获授权专利1499项,其中发明专利1127项。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9月29日版
▶【才华+颜值+学霸】因军训漫画而爆红网络的东大姑娘,究竟是何方神圣
↓↓↓为东北大学,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