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东北大学最全专业介绍,听说最火的是这几个……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在9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培育了东软、东网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大类招生
我校实施大类招生。全校64个本科招生专业按照21个类(专业)招生,进行宽口径培养。除特殊类别外,多数大类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学生申报志愿及第一学年总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所属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
21个大类(专业)包括:公共管理类、人文科学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类、设计学类、音乐表演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①、工科试验班②、材料类、机械类、自动化类、机器人工程专业、计算机类③、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④、生物医学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工程专业、建筑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注释:
①工科试验班(含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②工科试验班(含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③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④计算机类(含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
文法学院
离离原上草——浴火重生的文法学院
1
公共管理类
简介
公共管理类属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现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新闻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行政管理和法学两个专业开设于1993年,公共事业管理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开始招收中国第一批该专业的本科生,新闻学于2003年开始招生。在2015年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2015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东北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列居全国第四名和第六名,均属于一流五星级专业。在辽宁省2015年本科专业评估中,行政管理专业排名辽宁省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排名辽宁省第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辽宁省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62人,教授18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4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民政部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部学部委员1人、管理学部委员1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1人、秘书长1人。
就业深造
历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平均超过95%,其中,每年约4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部分学生被免试推荐或成功考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一流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1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美国纽约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多所全球名校留学深造,10%以上的部分毕业生签往国家电网、中建集团等大型央企,5%以上的毕业生通过考取公务员,到中央部委、检察院、法院、税务局等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工作,30%的毕业生到厦门航空、各类银行、人民日报等大型企业工作。
2
专业设置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现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东北大学“双十”骨干专业,通过了东北大学非工科专业认证。具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着重培养掌握并能运用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
该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科学、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等公共事业单位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和能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该专业学生知识底蕴深厚,动手实践能力强,择业范围广阔,继续深造比率高。
新闻学
新闻学专业(网络传媒方向)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着重培养既掌握现代新闻传播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传播技术,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够胜任新闻与网络传媒工作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在培养全面掌握传统新闻传播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突出体现网络媒介环境中的信息传播人才的专业特色,侧重培养网络媒介方向的信息采编播和网络媒介运营管理人才的专业特质。
法学
法学专业始建于1923年,重建于1993年。目前具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和环境资源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从事法学研究、法学教学、司法实务、法律服务等法律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注重全过程的动态培养,并以开放的姿态着力推进与法律实践部门的联系。法学专业毕业生均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慎思明理求真知,丹心热血育良才
1
人文科学试验班
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专业类为人文科学试验班,招生专业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两个专业。第一学年学生按大类进行培养,第一学年结束后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崇尚学术、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精心培育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优势。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机关工作人员6人。学院有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博士生导师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
就业深造
学院在学生培养上进行全程化指导,帮助学生明晰生涯发展规划,切实筑牢学生专业素养,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培养研究型高素质文科人才。学院连续两年升学率都在50%左右,其中大部分学生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选择出国出境继续深造,其余同学则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任职。我院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2
专业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东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明确,课程设置突出创新精神与职业意识,专业口径宽,毕业生择业范围广,深造率高。
哲学
东北大学哲学专业已经形成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哲学学科体系。科学技术哲学2004年被批准为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2个),同年建立了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恢复哲学系,全面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哲学学科建制。科学技术哲学学科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外国语学院
期待与你相遇最美的时光
1
外国语言文学类
简介
东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由英语、日语、俄语、德语4个语种构成,现有在校本科生783名,研究生172人。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始终围绕着“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文学基本功、一专多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的目标,培养“国际化、多技能,具有文化阐释和翻译能力的新型人才”。学生入校后,将按照基于语言能力考核的自愿原则分别进入英语、日语、俄语、德语4个语种进行学习。
师资力量
外语专业现有教师5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2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聘请海外荣誉教授2人,长期聘请外籍教师近20人。
就业深造
学院注重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打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语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受社会青睐。部分毕业生到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知名学府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免试推荐或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新闻文化单位、涉外经贸企业、旅游部门等相关知名企业就业。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6%以上,就业质量较高,考研率在30%以上,出国率在20%以上。
2
专业设置
英语
英语专业成立于1993年,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注重人才培养多元化,实行分层培养,分类指导,实施“班导师制”“导师制”和“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研究所制”,开设实验班,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着重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建设多项与英语国家和地区知名学校的合作项目,选送学生海外交流,邀请高端学者授课;举办学术讲座、工作坊、夏令营,培养国际学生,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创新立项,参与省部级、国家级科研教改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等,开展研究式、专题式教学,选拔培训演讲、辩论、口译、创意写作、莎士比亚戏剧等赛事选手。
日语
日语专业成立于2000年,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教学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并兼顾自然科学教育,实施“日语+X”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领域,加强日语与校内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日语专业积极拓展与国外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与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建立了“2+2”(双学位)、“3+1”等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另外,与日本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十几所著名高校合作,为本科生提供多项公费短期留学项目、暑期夏令营等项目。近年来,本科生出国留学交流比例在50%左右,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
俄语
俄语专业成立于2002年,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采用“全面培养,突出特色”的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上凸显经贸科技特色,在传授俄罗斯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开设相关方向的选修课,培养具有扎实俄语语言文学知识功底、兼具经贸和科技特色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凸显国际特色,俄语专业与波兰西里西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阿尔泰国立大学、莫斯科州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3+1”进修和“2+2”攻读双学位等多种模式合作,为学生提供国家公派资助留学、校际交流免费留学等多种交流渠道,保证每一位俄语专业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德语
德语专业成立于2008年,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突破单一培养德语语言文学人才的传统模式,在开设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能力为主的课程的同时,设置包括第二外语(英语)、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经贸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德语人才。近年来,德语系与德国歌德学院、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德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德国博世基金会等德国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教师培训、学术讲座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等。2013年,东北大学歌德语言中心正式成立,与德语系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为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和语言环境。
艺术学院
用梦想描绘青春画卷
1
音乐表演专业
简介
音乐表演专业下设西洋管弦(打击)乐器演奏、键盘演奏、中国乐器演奏、声乐4个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音乐艺术理论、文化艺术素养和高超的音乐表演技能,综合能力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能在文艺团体、教育系统、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音乐研究、艺术实践创新及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音乐表演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拥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超过85%,5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学院还聘请知名外籍音乐家在学院长期执教。教师队伍中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钢琴小提琴大赛钢琴成年组银奖1人次、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奖2人次、铜奖1人次、文化部音乐“文华奖”优秀奖1人次、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全国“九强”优秀歌手1人次;开设省级精品课2门。学院还定期邀请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外专家和中国著名教授来院讲学、开展学术交流。
就业深造
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稳步提升。就业单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北京电影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辽宁歌剧院、辽宁歌舞团、厦门交响乐团等知名艺术团体。本专业优秀学生还可以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近年来学生推研、考研的学校层次不断提高,他们分别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意大利普提尼音乐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学院、俄罗斯喀山音乐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2
设计学类
简介
设计学类隶属于艺术学院,现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借助着东北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和艺术学院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及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学科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果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艺术学院为国庆60周年天安门群众游行设计了辽宁省彩车;设计系教师制作的六集电视系列片《老上海广告人》在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人物》栏目中播出;国家“抗震救灾”纪念章也为设计系教师作品;青年教师创作的油画《明天会更好》被团中央作为礼品赠送日本青少年代表团。
师资力量
设计学类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3%,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辽宁省文联理论家协会副秘书长1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沈阳地区委员会主任1人,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首批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和辽宁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次;所开设的课程中有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6门。学院还定期邀请清华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美国艺术中心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者来院讲学。
就业深造
设计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5%左右。优秀毕业生还可以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近年来,每届毕业生均有25%左右可以免试推荐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推研、考研的学校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分别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纽约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日本东北大学、韩国永同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
3
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依托东北大学浓厚的科学氛围和多学科优势,是在设计学、设计哲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的支撑下,从设计创新、设计风格、设计心理等方面开展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综合性、创造性研究的专业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科技创新育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设计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媒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既能够在各类设计机构、科研院所、设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等行业相关领域从事设计教育、设计研究、设计创作和设计管理等工作,又能服务于现代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高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复合型设计人才。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依托东北大学浓厚的科学氛围和多学科优势,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端设计人才。本专业以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创作技能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艺术修养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具备较高的设计创作能力、设计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媒技术应用能力,能在环境设计领域从事教育、研究、艺术创作、工程设计和行业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工商管理学院
百战归来再读书
1
经济管理试验班
简介
东北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涵盖经济与管理两个方向,下设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大数据方向)、会计学(含ACCA方向班)、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含互联网+金融方向班)、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八个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通过卓越的教学,致力于以专业为依托的全人发展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体现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采取重基础、“通专”结合、宽口径、多学科知识技能融合、重视学生个性和柔性发展需求、强化实践的培养理念,实施模块化课程设计,开设既有国际前沿又有本土特色的整合型课程。为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和胜任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领导者或研究者奠定坚实基础。
师资力量
本专业类现有专任教师111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3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6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工业工程、会计学),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工业工程),省级重点专业1个(工商管理)。
就业深造
东北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就业工作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全面实施就业质量提升计划,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崇尚务实、进取创新的精神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近年来毕业生升学比例及升学质量显著提升,例如学生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同时,更多毕业生实现世界500强、央企、中国500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重点科研院所等高质量就业。
2
专业设置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学院最早设置的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和东北大学特色专业。
老师说:本专业着重培养具有新时代企业管理领域前沿知识,具备大数据环境综合信息分析应用能力,胜任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等中微观管理实践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学生说:“涉猎的知识面广”“所学技能全面化”“毕业工作渠道多选择”“老师有大神级人物”“专业全国排名第11”。
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口径宽,毕业生择业范围广,一般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各行各业均有就业空间。
老师说:本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会计人才,并发展成为高级管理人才。近年,本专业新增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项目,将会计专业教育与ACCA职业认证教育有机结合,为实现国际化精英教育开辟了新的通道。学生说:“专业实用”“热门专业”“就业面广”“ACCA是国际名企就业的‘黄金敲门砖’”。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老师说:本专业为学生传授市场营销以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学生进行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学生说:“注重实践”“学习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氛围活跃”“就业前景好”“有挑战性的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近十年来随着信息科学、互联网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商务智能等新兴科学更为本专业未来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老师说:本专业隶属于辽宁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着重培养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有关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生说:“互联网知识”“毕业去华为”“薪金待遇好”“读研深造,学术水平高”“是计算机与管理的融合”。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专业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2015年辽宁省工业工程类专业评估第一名,201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专业排名第10。
老师说: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工程实验室,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工业工程平台课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获得辽宁省及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多次。学生说:“觉得是学院最好的专业”“专业排名最牛”“好就业”“专业跨度大,实用性强”“工科专业与管理结合,复合型人才”。
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是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通过科学、灵活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使学生熟悉现代金融业务、掌握现代金融技术。
老师说:本专业拥有辽宁省精品课程2门和视频公开课1门。本专业开设互联网金融方向班,着重培养掌握互联网金融基础理论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能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互联网金融运营管理、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说:“好就业,工资高”“工作环境好”“接触人的层次高”“能运用到实际生活的理财中”“专业知识get,不受蒙骗”。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理论、政策和实务。
老师说:研究方向丰富,在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治理和大国经济领域具有研究优势。专业口径宽、就业范围广,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在大型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国内大型制造企业以及政府外贸管理部门。学生说:“学的知识宽”“有实用技能,做谈判人才”“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多”“‘一带一路’建设下,好就业”。
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充分发挥数量经济比较优势,注重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突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
老师说:经济学专业已形成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稳定的学术方向。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学生说:“社科里热门的显学专业”“能看到社会规律的学科”“时代永恒的话题,值得研究”“就业面广”。
理学院
严谨务实科研路,创新育人生力军
1
理科试验班
简介
理科试验班是一个从事基础学科学习的专业类,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和“工程力学”六个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年,进行理科通识教育,一年级秋季学期结束进行专业分流;一年级夏季学期结束进行院内、外转专业。理科试验班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强能力”为教育理念,夯实学生的理科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理性的气质,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理科试验班以深厚的科学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脚踏实地打好学科基础后,登高望远连接前沿科学的“天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毕业后拥有广阔的深造、就业前景。理科试验班依托“东北制药集团”“省疾控实习基地”“光大环保实习基地”“沈阳三洋重工集团”“沈阳通用软件有限公司”等省级、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全面致力于本科生人才培养。
师资力量
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群贤汇聚,现有专任教师174名,其中教授50名,副教授65名,博士生导师24名。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教学成果奖、省级教改立项、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0余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100余篇。
◆国家军工“973”首席科学家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人
◆省级教学名师1人
就业深造
理学院不仅全面致力于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而且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就业。近年来学院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各种考研讲座、考研辅导和留学讲座等活动,鼓励学生考研和出国深造。优秀学生还可以通过免试推荐的方式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55%以上,居全校第一。近年来,理学院一批批学子走进谷歌、百度、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石油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并形成良好的口碑。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
2
专业设置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开设数学的基础知识课、机器学习等前沿课,培育学生的数学家思考方式,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初步具备从科技及实际问题提炼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设计算法并动手实现的能力,与现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学生就业与发展前景广阔。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开设信息和计算科学基础课、算法及机器学习前沿课,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思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毕业生适应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除了选择继续深造以外,也可在信息与软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方面就业。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侧重大数据方向。该专业开设数学及统计学的基础课、机器学习等前沿课,学生将受到统计思维与机器学习等的训练,具备运用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好,除了继续深造以外,还可以到高新技术企业、事业单位、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方面从事研发工作。
应用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培养的基础型人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2017年1月,东北大学理学院与中科院高能所签署联合举办“钱三强英才班”合作协议;2018年2月东北大学与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东北大学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应用物理学专业为本科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就业前景广阔。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是辽宁省特色专业,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专业基础,进行系统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培养。化学学科是东北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之一,拥有流动分析与装备、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成立了“应用化学方肇伦试验班”,为个性化人才提供了有利保障。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专业授予毕业生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以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在机械/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及控制、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优化、流-固-热多物理场耦合等方向有长期积累和深厚基础,曾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并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专业9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航空航天、机械和土建领域的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壮哉,资土人
1
工科试验班
简介
资土学院工科试验班包含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7个本科专业,第一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培养。其中采矿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均已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开采”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东北大学-山东招金集团”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深部工程岩体与安全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
师资力量
本专业类现有教师217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35人。现有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以“矿山安全工程技术”和“非金属矿深加工”为研究方向的两个科研团队分别在2006年和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016年深部工程岩体力学与安全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获批。
就业深造
学院广大师生传承“五四煤”精神,主动迎接人才培养的时代新挑战,树立质量观,内涵式发展,集中优势、整合资源、立德树人、成果斐然。本科毕业生近五年一次就业率平均达96.02%,升学率平均达34.00%。多数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世界五百强、全国五百强企业工作,在国家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毕业生励精图治、勤勉不辍、不忘使命、步履坚定,在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屡创佳绩。
2
专业设置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专业成立于1926年,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和深部工程岩体力学与安全创新引智基地。专业以金属矿床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利用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是理工兼容、技经结合、信息与决策兼备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我国矿业领域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
矿物加工工程
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国第一个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正式施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培养在矿产资源加工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胜任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经过“211”“985”“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逐步推进实施,本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资源充实、实验和教学体系完备的高级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专业创建于1953年,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建有国家安监总局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粉尘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辽宁省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高新滤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在系统安全理论、通风除尘、火灾爆炸防治技术等安全科学与技术领域,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始建于1956年,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辽宁省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有辽宁省岩土力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分建筑工程和地下工程两个个专业方向,充分体现大土木、宽口径、重实践、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专业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懂法规等综合能力和高素质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资源勘查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0年,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辽宁省重点学科,2013年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矿产资源的勘查技术与经济评价方法,集理论、实践、技术为一体。学生通过学习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资源勘查、开发的各类方法、技术,可成为从事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测绘工程
东北大学测绘工程办学历史悠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设有测量教研室和实验室。目前,测绘工程专业具有学士及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测绘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应用基础,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事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规划勘测设计、国土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创建于1993年,2011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建立实验设备先进、教研资源充实的环境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环境污染控制与设计、环境评价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工程设计生产研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教育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技术人才。
冶金学院
成功源于机遇、选择和执着
1
工科试验班
简介
冶金学院的学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1923 年东北大学建校之初的采冶系。冶金学院工科试验班现有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生专业。
冶金学院瞄准国家建设制造业强国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适应行业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宽广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根据不同的发展需要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建立“创新实验班”,为我国的高端制造业培养多学科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国际化班”,为国内外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建立“卓越工程师班”,为冶金、能源行业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建立“本硕博连读班”,为科研院所培养拔尖科技人才。
工科试验班所依托的大冶金学科群现有2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根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建设计划,依托冶金与材料学科建设了“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国家Ⅰ类平台)。同时,冶金学科群拥有13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
师资力量
冶金学科群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比例高达71%。高端人才辈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1人,青年项目入选者4人,外专千人项目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双百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授59人,副教授89人。
就业深造
东北大学的冶金学科群历经9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是东北大学最响亮的名片。冶金学院毕业生可以到冶金、材料、能源、化工、环境等相关行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也可以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冶金学院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在42%以上。
2
专业设置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专业依托“冶金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已建成学科齐全、实力雄厚、优势突出、国内一流的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钢铁和有色金属原料并进行加工制造的应用性学科。本专业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主要为行业及相关制造业、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培养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在国内建立最早、历史最长、实力最强、学术地位始终处于国内外同行的前列。“工业炉窑热工及自动化”“工业系统节能”和“辐射换热及热过程控制”是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方向,近年来“工业生态学”方向是本学科新的增长点,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专业主要根据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高效转换与清洁利用、工业生态化及环境保护领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该专业依托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国家未来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光伏光电、核能核电、能量转化、能源电池和系统工程等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掌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材料制备、技术创新、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知识和技术。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产业升级催生的首批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亟需的创新型人才。专业依托辽宁省冶金资源循环科学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校硼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技术与硼材料重点实验室,具有“冶金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和工程应用技术,能从事与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设计、管理和研发工作,还可继续攻读资源、环境、化工、冶金、材料等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省级重点学科,设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中心等研究及教学实验基地。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能力,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工矿企业、环境检测机构、环境评价机构、环境工程公司等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或在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攻读研究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料成材,材成器,器好用
1
材料类
简介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和材料物理四个本科生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按照材料大类招生,不分专业。在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培养。
材料类专业所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07年首批进入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东北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东北大学最具传统优势和实力的学科之一;现拥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学科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金属材料为主、在陶瓷材料领域特色发展的学科优势。
师资力量
东北大学材料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0人,其中教授81人,副教授85人,博士生导师73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青年千人”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教师中98%具有博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80余人,已形成了一支以战略科学家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体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科研团队,是大材料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著名培养基地。
就业深造
材料类四个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攻读本校、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与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17届本科毕业生读研升学比例超过56%。毕业生可以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交通、能源、建筑、化工、冶金、机械等行业从事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性能改善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与管理工作以及相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年一次平均就业率96%以上,其中女生就业率达到94%。
2
专业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东北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其前身东北工学院物理冶金专业创建于1950年,1953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毕业生。1981年首批成为金属材料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0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8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0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专业以金属材料为主,兼顾无机非金属,具有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改性、微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全流程上的知识结构优势。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陶瓷与粉末冶金材料、材料的先进制备与处理、材料的设计与表征、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等。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其前身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第一个金属压力加工本科专业。1981年批准为博士点,1998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拥有国内轧制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以金属塑性成形和液态成形为主,涵盖固态成形、液态成形、半固态成形及液固成形一体化等先进成形方式,面向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具有开展前沿领域科学研究的优势和承担综合性大规模开发项目的能力。课程设置使学生不仅掌握材料成型过程的工艺和技术,同时掌握过程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和生物医学功能,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并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是目前材料学科最活跃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强劲。东北大学功能材料专业根据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产业界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是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新兴专业,从2012年起开始招生,学制四年,已在磁性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形成鲜明研究特色,注重培养“高起点、接触前沿和多学科综合”的学生。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涵盖生物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磁性材料、智能材料、环境与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急需要的功能材料领域。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材料物理专业之一,近六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1986年批准为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在超导材料、磁性材料、激光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新材料计算与设计等方向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在保持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和材料疲劳与断裂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发展了超导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计算材料设计等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专业方向。学生就学期间受到系统、完整的物理和材料类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训练,使他们在考研、就业及以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性优势和竞争能力。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教育部批准的(教外 [2018] 8号函)东北大学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合作举办的四年制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整合东北大学材料、机械工程、自动化等重点学科的优质资源,引入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的高水平教育和研究资源,引进国际化的师资、学生培养方案、教材和教学方法,培养通晓英语和法语,具有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跨学科背景,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和继续深造的潜力、具有跨文化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法国继续进行工程师学位学习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本项目按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收学生。采用“双校园”培养模式,学生在东北大学和图卢兹第三大学同时注册,前三学年在东北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在图卢兹第三大学学习。在前三个学期,所有学生学习内容一致,从第四学期开始,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在材料、机械工程和电子电能自动化三个方向进行培养。颁发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由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图卢兹第三大学化学、机械工程或电子电能自动化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在科学的海洋中描绘奋斗的人生
1
机械类
简介
机械类涵盖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和车辆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机械类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通过专业分流,进入以上四个专业进行培养。机械类设有“国际实验班”和“新工科实验班”。国际实验班学生有一学年在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优先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新工科实验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机械类依托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大学——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室。多年来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创业者。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有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人。学院现有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71人、讲师66人,高级实验师10人。
就业深造
学生毕业后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较强,就业前景广阔;主要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相关科研院所、一汽集团、徐工集团、黎明集团、新松机器人等大中型国有企业等单位。学院历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6.5%。每年读研深造和出国留学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40%以上,主要升学院校有北大、中科院、浙大等;近50%的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国企等重点单位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2
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始建于1951年,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本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液压与气压传动四个专业方向,各方向均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专业隶属于机械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博士点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专业特色:“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模式,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由原全国独有的“真空技术与设备”专业扩展而来,保持了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真空专业特色和优势,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培养水准得到国内外真空行业和应用领域的广泛认可,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高校本科示范性专业,能满足空间、能源、信息、材料、环境科学等科技领域对真空工程和过程装备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为毕业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专业隶属于车辆工程学科。车辆工程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省第一个具有博士授予权的车辆工程学科。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工业设计
本专业是辽宁省教育厅认定的“辽宁省艺术类工业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基地”,是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设计、产品体验交互设计、产品的人机关系分析与设计、公共设计与分析、产品虚拟设计等理论与工程研究与教学工作。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研究生授予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接受现代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教育和训练,开拓并具有国际视野,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艺术设计修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解放人类双手”的专业
1
自动化类
简介
自动化类包含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拥有自动化国家创新实验区,上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面向国家科技发展趋势,采用适应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组织协调能力与正确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的能力,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多学科交叉型高级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42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教授53人,副教授74人,研究生导师2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8.3%;外校学缘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77.3%。
教师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 计划)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其中海外杰青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
就业深造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本科就业率全校前列,年均超过96.5%,2017届达97.18%。升学比例逐年递增,为国内重点高校输送大量人才。每年毕业生中八成及以上前往国际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就业学生奔赴全国各行各业发展。
2
专业设置
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以培养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升学、出国、就业领域宽广。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所依托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机电器、自动控制、计算机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运行、研发及管理的综合能力。专业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IEEE会士等高层次教学力量,拥有“能源互联网优化控制”等先进教学平台。
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前身是自动化仪表专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二个国际性学术组织“国际粉体检测与控制联合会”挂靠在本专业所在单位。专业对应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在2016年研究生培养评为第三,“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2016年评为第五。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教育部数字化仪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及实践环境。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在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等领域内具有宽厚理论基础、高级实验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东北大学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承担包括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先后成功主办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等多项极有影响力的科技类活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孵化创新梦想孕育IT希望
1
计算机类
简介
计算机类自2015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第一年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培养。
计算机学科拥有“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架构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从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教学环境与严格的专业训练。
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29人。教师中有图灵奖获得者1人(Joseph Sifakis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以及包括2位院士在内的30多位兼职教授。
就业深造
历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平均超过97%。近50%的学生到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其中近40%的学生免试推荐或考取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10%左右的学生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深造;近50%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深受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华为、百度、阿里等知名单位的青睐,并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2
专业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是国内第一批设立的计算机专业,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孕育了国内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等,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采用产学研结合、多元化宽口径厚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着力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择业范围广,升学深造机会较多。
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神,于2011年在全国第一批全新开设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专业注重培养具备坚实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主动的创新能力、优秀的职业素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长期发展潜力的,德才兼备的信息技术领域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课程涵盖多个领域,在注重理论知识体系架构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口径宽、择业范围广,深造率高。
3
电子信息类
简介
电子信息类包括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远大的前景,1958年在国内第一批设立无线电专业,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局部互联网。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10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近百项科研项目,并与多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合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数十项。
就业深造
历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近96%。包括近40%的学生免试推荐或考取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超10%的学生到墨尔本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境外著名高校深造。近50%的毕业生就业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等世界500强企业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学生能力获得高度认可,并取得了快速的职业发展。
4
专业设置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高校最早创建的无线电专业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本专业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本专业着重培养从事通信和信息系统相关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面对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宽、应用领域广的综合性专业特点,专业已开设覆盖无线通信、IP通信、光通信、嵌入式通信、信息安全等多领域课程。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潜力,发展兴趣,培养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和教学实验环境,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普通高校示范性专业和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与德州仪器、AnalogDevice、Atmel和新唐科技等世界著名信息领域高技术企业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着重培养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软件学院
有特色才能占领舞台
1
计算机类
简介
软件工程专业在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2016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软件工程专业并列第二,信息安全专业并列第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列第三。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硕士点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兼备的多层次高级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软件工程学科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在参评的165所高校中排名并列第9,进入全国排名前10%。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成为东北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的组成部分和东北大学高峰学科。
学院特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鼓励优秀生源,奖励金额最高达1万元。
计算机类本科生第一年按大类培养,后三年分专业培养。在完成一年级学习后,遵循“尊重学生个人意愿、适度引导与合理调配”的原则,依据志愿优先按照学分绩点进行专业分流。
师资力量
软件学院以“专兼结合、产学结合、国内外结合”为原则,组建了一支精干高效、开放多元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64人,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来自国内外大学和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来自国内外著名IT企业的资深技术专家30余人。专职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博导7人,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东北大学攀登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人才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
就业深造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每年有30%左右的毕业生到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有10%以上的毕业生出国(境)到知名学府留学,85%的就业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学院成立了北京校友会、沈阳校友会、深圳校友会、长三角地区校友会,各校友会为各行各业的校友做好服务工作。
2
专业设置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开设了大数据实验班,人工智能、汽车软件工程、互联网金融、软件服务与云计算、移动互联方向供高年级学生选择。软件工程专业十分重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开设了英语国际班和日语国际班以点带面。英语国际班精选国际通用课程,80%的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日语国际班定制了日语强化和日本企业实训课程,培养毕业生成为日企所需要的"技术+语言"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养保障个人、组织和社会安全的复合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安全、软件安全、网络完全、系统安全、人员安全、组织机构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理论与实践技能,具备信息安全防护与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学生毕业后在安全软件开发和安全管理运维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优势,能够从事国家企事业部门、电子商务、政务公司、国家军政机要等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也可继续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融合了数字、新媒体、艺术设计、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其以技术为骨,艺术为翼,创意为魂,在游戏、新媒体、互动娱乐、影视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最前沿的创新和研究。从理论学习到动手实践、从编程技术到艺术设计、从社交媒体到移动互联,未来海洋从这里扬帆起航!
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医学信息化迅猛发展召唤着时代的弄潮儿
Are you ready?
1
生物医学工程类
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将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应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以医学影像、医学信息学、健康电子为核心,旨在培养适应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发展需要、熟悉国际规则与惯例、精通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具备较强国际沟通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在教学和科研环境方面,学院拥有医学影像实验室群、生物医学电子实验室群、生物医学信息学实验室群、两个学生产业实践基地包括东软教学实习基地及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此外,学院定期组织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并为学院师生搭建全方位、国际化的交流平台。
师资力量
中荷学院现有教职人员58人,其中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IEEE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东北大学“洋双百计划”教授1人,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兼职教授9人。现已形成一支以学术领域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千人团队专家及海外名师为创新引领,以高学术水平中青年博士为学术中坚、留学归国高端人才不断加盟的高层次教学科研梯队。
就业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思想活跃,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受到国内外名校、名企广泛青睐!毕业生择业面宽、适应性强,可到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网络通信等领域的重点用人单位从事研究开发、营销服务、管理经营等岗位工作。读研深造的毕业生,去向包括美国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2
专业介绍
世界最著名的QS 机构通过对美国各专业的工作前景、薪资水平及专业满意程度的调查,评选出2017年美国最热门的十大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排名第一。现在,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大中小型企业都在为此不惜重金,投入上亿美元竞争和发展这一新兴领域,这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而这场革命刚刚开始。在医疗信息化系统引入过程中,医疗健康大数据互通互联与数据智能分析是关键,放眼未来,医疗和健康数据将会持续激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正在为也必将为医疗大数据生成、识别、传输、存储以及智能处理培养出高端人才。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砥砺前行,筑梦生科
1
生物工程专业
简介
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始建于2000年。2001年招收首届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每年招生计划为30人,2013年开始每年招收90人,学制4年。学院目前可以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和化学生物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在生物制药、食品、能源化工及其他领域的企业或研究院所从事技术或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东北大学已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学院本科教学实验室、本科创新实践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设备并用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
师资力量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2人,师资队伍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2人,东北大学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百人引进计划1人。专任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所学专业课程主要有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胚胎学、组织学、免疫学、生态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基本覆盖生物学的各主干学科。
就业深造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本科生毕业后可继续在国外和国内升学深造,学生遍布耶鲁、港中文、清华、北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近三年升学读研、直博平均比例高达62%;本科毕业生也可进入科研院所、生物制药、食品、能源化工等企事业单位就业,部分毕业生现已成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技术相关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开发的中坚力量。2015-2017年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江河建筑学院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东大情缘
1
建筑学类
简介
建筑类隶属江河建筑学院。学院前身为1928年创建的东北大学建筑系,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建筑教育机构之一。建筑类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其中包含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学制五年。建筑类所属的江河建筑学院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生态城镇与绿色建筑”二级学科博士点,可以培养“生态城镇规划”“绿色建筑设计”“历史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等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院拥有资料室、实验中心、专业教室等近5000平米的专业教学、科研空间,教学科研设施齐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7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6名,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9名,名誉教授11名。学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创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具有国外知名学府的专业学习及工作经验。学院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就业深造
毕业生去向分为国内升学,包括推荐免试(保送)和考入国内各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出国(境),包括出国(境)留学和就业;国内工作,包括协议就业、合同就业、定向就业、灵活就业和项目就业等五种形式。
2
专业设置
建筑学
东北大学建筑系历史悠久,1928年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创办,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立的高等建筑教育机构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等我国第一代著名建筑师曾先后在此任教,培养了刘致平、刘鸿典、张镈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建筑学者和建筑大师,对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东北大学恢复建筑系,设建筑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现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与“生态城镇与绿色建筑”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
建筑学专业涉及广泛的社会、文化、技术和经济领域。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学科群。建筑学包括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旧城更新改造、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技术、室内设计和装饰等内容。此外,建筑学还涉及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环境设施、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相关技术领域。
建筑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其服务面向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毕业生可从事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与规划,以及管理、教育、科研、开发、产业、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根据现行规定,我国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规定的职业实践训练,可以参加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城市规划师等执业资格考试。
建筑系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名。
城乡规划
东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肇始于2000年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城市规划专业(学制四年)。2007年,城市规划专业学制改为五年,并与新建建筑学专业合并组建建筑系。2011年学科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城乡规划系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4名。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荣绽放,用理想书写青春
1
机器人工程专业
简介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建设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兴专业,专业隶属于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本专业遵循学院“博学笃行、求是创新、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发挥东北大学现有学科优势,整合利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新松公司的科技优势,实行“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本专业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深化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培养以机器人为主体的,兼具机器人系统与自动化工程应用能力、控制理论与机电系统知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能力的系统开发、设计和应用人才。
师资力量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缘与专业结构合理,骨干教师来自于机器人、控制、机械、计算机等多个相关学科。现有专兼职教师40余名,60%的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60%的教师具有境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2人。在校专职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
就业深造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性学科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具有团队组织协调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优势,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电子技术、自动化及计算机等行业领域就业,如微软、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中兴、大疆、航天科工、沈阳新松等知名企业,也可在众多新兴的人工智能、智能系统高技术企业创业发展,或者选择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学习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体育部
“自强不息”的爱国心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简介
东北大学1925年创办体育部,如今体育部已发展为东北大学直属院级单位,承担体育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及管理培养和全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与竞赛等工作。2016年东北大学体育部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专业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能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形成以体育产业为主体,辐射其他行业的多元化就业格局。
师资力量
体育部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专职管理干部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讲师14人、助教12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40人;国际级裁判8人6项、国家级裁判28人13项;校级教学名师2人。滑冰课被评为国家级资源共享建设课。
体育部教师多次赴国内外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在加拿大科罗娜单板滑雪世锦赛、速度滑冰世界杯(日本站)总决赛、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全国速度滑冰大奖赛、全国滑雪锦标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国际网球巡回赛、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国际马拉松赛、全国路跑接力赛、国际武术锦标赛等各类国际级、国家级赛事担任执裁工作。
就业深造
体育部在毕业生人才培养上兼注学科优势与师资优势,实行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开发战略,着力培养具有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掌握体育教育与管理方法技术的一流人才。出国或读研率均达20%以上。直接就业者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事业、管理单位,或供职于大型国企外企、社会公共组织等。
近三年一次就业率本科生达90%以上,硕士生高达94%。高端就业率达80%以上,人才被输送至社会的方方面面。
2
专业设置
现有一个一级学科—体育学,全日制专业硕士—体育教学,本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下设球类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一)、球类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二)、冰水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综合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研究生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运动生理和运动康复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中心、课外活动组和机关办公室。
科学的培养,严格的管理,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素材来源 | 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
责编 | 周洛琦 杨明 赵春时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
▶终于等到你 | 今天,我们在沈阳,在秦皇岛,在东北大学共忆青春!!
↓↓↓为东北大学,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