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东大劳动者致敬!
行走在大街小巷
穿梭在东大校园
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
目光之所及,皆是他们
他们是平凡人
他们也从不是平凡人
如果为他们唱一首赞歌
那么
一定是那催人奋进的劳动者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
向平凡生活中的每一个不平凡的他们
致敬!
他们是
耄耋之年,勤耕不辍
心系学生,奋战在教育前线的老前辈
“写一本学生‘一读就懂’的高数书”
——谢绪恺
91岁高龄,手写22万字书稿
手绘100多张图表
10余次亲自校稿……
《高数笔谈》虽然只有184页
却让人感觉沉甸甸的
谢绪恺教授把全部的稿酬都用于购买这本书
赠送给学生、同事和同行们
还亲笔为学生们在书上题写——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
他说:要写一本让学生“一读就懂”的高数书
“我有一个梦想,要写100本书”
——闻邦椿
70岁以后做的工作比70岁以前还多
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
但这就是闻邦椿院士的真实写照
70岁之后,开展百余次“励志讲座”
听众逾万人
高龄的他始终坚守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他每天都在用一生积淀的学识为国家培养英才
他说:“我有一个梦想,要写100本书”
“要尽自己最大努力,
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只有实验室才能让我感到幸福、安心”
——刘慧纳
白发苍苍配灰色工装她最美的身影
她是深受同学们爱戴的刘老师
八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实验室
她把冶金学馆当做自己的家
学生们说,刘老师就像自己的亲奶奶
而刘慧纳老师则说
奉献是东北大学的校风
也是很多榜样的力量
让她乐在其中,并愿意传承
她说:“实验室让我感到幸福、安心”
他们是
精益求精,匠心独运
不让国之重器受制于人的大国工匠
手握核心技术,让国之重器不再受制于人
——王昭东
从1987年到2019年
30年如一日奋战在钢铁轧制科研工作的一线
他只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为祖国轧好钢
让国家的钢铁工业领跑全球
让国之重器不再受制于人
正如那首歌一样:
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
为石油管线装上“千里眼”
——张化光
咬定创新不放松
每天14个小时的奋斗
每周只让自己休息半天
他的团队入选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他用科研岗位中的劳动精神
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他说:“每一项荣誉都是一份责任
也是一个承诺
我将勇担责任
用更多成果回报党和人民。”
让“超高纯钛” 贴上“中国制造”标签
——吴景晖
创业未必成功
但付出一定有收获
他是国际上金属钛提纯领域
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华人专家之一
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
用行动追逐“产业报国”的梦想
实现了国内钛纯度
从99.98%到99.999%的“质”的突破
让“电子级低氧超高纯钛”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他把创业称为一种生活方式
形容为一种“带着信仰的战斗”
这里有苦、有甜,有笑、有泪
所有这些元素都构成了创业路上的风景
他们是
诲人不倦、鞠躬尽瘁
以本为本,以生为本的一线老师
“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回报那一双双抬头仰望、渴求知识和真理的眼睛。”
——邵新慧
想上她的课,需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抢座
这是东北大学一道独特的风景
制造这道风景的人是邵新慧老师
上课、课下循环接替
邵新慧充分利用各种时间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亲妈,节日快乐!”“亲妈,我想死你了!”
“亲妈,保重身体!”
……
她说:“学生喊你亲妈,这是对你的信任。
我能做的,就是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回报那一双双抬头仰望、
渴求知识和真理的眼睛。”
我生日的愿望:容我休息3天
——王帅
16年来,于学生而言
她是青春路上的“陪跑者”
温暖知心、不离不弃
“王老师精力特别充沛
总能看到她不知疲倦的身影。”侯美含说
身体不适却坚守工作岗位
“我一直劝她去复查,她就是不听
总是说单位有忙不完的事。”王帅爱人说
16年细碎的光阴
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爱和陪伴
单薄的身躯,挡住青春的风雨
挑起学子成长的重担
你用坚强把内心的柔弱掩盖
却把阳光般的微笑
洒向你的挚爱
“把每一堂课都当作第一次登上讲台”
——李小号
他将晦涩难懂的课程与游戏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畏难心理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专业责任感
他一直恪守人生信条:
静心做老师,把学生的成长当作自己最大的享受
他说:“从教十余年来,每每和同学们在一起
好像又看到了学生时代的自己
感染于同学们的活力,激起自己向前的动力
为人师,又何尝不是师于人
让我们好好学习,共同进步。”
挺起东北大学新坐标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建设者
1300多个日夜
每天40000步
6791根桩
8000名学子的守候
50000名东大师生的期盼……
从一片黄土到卓然而立,他们挺起了东北大学新坐标!
美轮美奂的校园建筑
是你们心血的“建证”
有情有义的师生笑脸
是颁给你们最美的勋章
“5+2”“白+黑”
栉风沐雨,开疆拓土写传奇
舍小家,顾大家,披星戴月
筑梦东大谱新篇
他们是
风华正茂、朝气蓬勃
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的学生劳动者
为了这群孩子,东大的他们整整奉献了13年
——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在东北大学
同样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
他们把青春献给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
他们的大爱超越地区和民族…
心中有爱,处处可为
这就是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新疆、四川、云南、江西
13批共158名研究生奔赴西部贫困地区
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扶贫开发
贡献了青春力量
他们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辈子难忘的事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刘洪伟
他从白手起家到月销千万
从学生创新到青年创业
从沈阳市创业杰出代表
到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
当周围的同学按部就班几点一线
他在思索如何能不归于平凡
从深蓝工作室,到东深科技
从一张办公桌,到六人寝室办公间
从100平米的办公区,到独栋办公楼
从定制化服务的IT公司,到大数据服务的智慧时代
从动态人脸识别,到打造中国版“天眼”
他把常人眼中许多的不可能一一实现
他的青春因奋斗闪耀
他的青春注定不平凡
用热情诠释关怀 用行动演绎创新
——东北大学Action 团队
每当夜幕降临
校园大多楼馆都在黑暗中沉睡时
这间教室总是灯火通明
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写满对科学的热忱
任凭活跃的思维游走在前沿科学的国度
纵使稚嫩,却依旧无畏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经得起多大的压力
才配得起多大的荣誉
Action的实验室门口的比赛倒计时牌
上面鲜红的字滚动着
就像这屋子里面那些人的青春
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肆意地绽放如花,跃动如火
他们是
不辞劳苦、尽心尽力
忠于岗位,恪守本职工作的后勤人员
他们,是活跃在东大背后的人
他们,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最坚实的后盾
亲切的楼管阿姨
热情的食堂师傅
认真的校医院的医生
细心的工人师傅
……
平凡的背后是他们默默付出的身影
美好的校园离不开他们
平凡、暖心正是他们的陪伴
才让东大充满了家的味道
东北大学还有很多这样的劳动者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
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劳动是光荣的
劳动是快乐的
劳动更是美丽的
劳动是汗水,更是欢笑
是苦涩,更是甜蜜
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
献给所有为东北大学辛勤付出的劳动者
向他们致敬!
文字 | 张作伊 李旭 任嘉怡
编辑 | 王沐汐
责编 | 周洛琦 王延邦 赵春时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
▶点赞!昨夜星光璀璨,但是更璀璨的是他们……(附“建校96年特辑”获奖名单)
▶建校96年特辑 | 一张神奇的车票,带你穿越东北大学波澜壮阔的96年!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