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高考生转!东北大学最全专业介绍,比你想象得更广阔……

请收藏—— 东北大学 2019-08-14

高考即将出分

向往东北大学的你

在面对东大众多学院和专业时

又将如何抉择呢?

东北大学2019年有哪些大类招生?

分别有哪些专业?

小编给你当参谋!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校始建于1923年,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 “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核心。


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围绕办学目标和定位,坚定地走“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发展道路,为建成“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

2019年,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全校67个本科招生专业按23个类(专业)招生,进行宽口径培养。除特殊类别外,多数大类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学生申报志愿及第一学年总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所属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


23个大类(专业)包括:公共管理类、人文科学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类、设计学类、音乐表演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①、工科试验班②、材料类、机械类、自动化类、机器人工程专业、计算机类③、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④、生物医学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生物工程类、建筑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

注释:

①工科试验班(含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②工科试验班(含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③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④计算机类(含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



1


文法学院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公共管理类

▼简介

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现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新闻学等四个专业。其中,行政管理和法学两个专业开设于1993年,公共事业管理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开始招收中国第一批该专业的本科生,新闻学于2003年开始招生。在2015年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2015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东北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列居全国第四名和第六名,均属于一流五星级专业。在辽宁省2015年本科专业评估中,行政管理专业排名辽宁省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排名辽宁省第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辽宁省特色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63人,教授19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4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民政部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部学部委员1人、管理学部委员1人。


▼学科建设

公共管理学科列为辽宁省一流学科、东北大学高原学科。公共管理类专业拥有1个辽宁省重点学科——行政管理;设有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战略培育基地、民政部“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社区干部学院、东北大学MPA教育中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本科专业4个。公共管理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参评高校143所),并列排名第15,评估结果为B+;MPA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授权参评单位116所)评估结果为A-。


专业介绍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现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东北大学“双十”骨干专业,通过了东北大学非工科专业认证。具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着重培养掌握并能运用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

该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科学、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等公共事业单位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和能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该专业学生知识底蕴深厚,动手实践能力强,择业范围广阔,继续深造比率高。


▼法学

法学专业始建于1923年,重建于1993年。目前具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和环境资源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从事法学研究、法学教学、司法实务、法律服务等法律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注重全过程的动态培养,并以开放的姿态着力推进与法律实践部门的联系。法学专业毕业生均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


▼新闻学

新闻学专业(网络传媒方向)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着重培养既掌握现代新闻传播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传播技术,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够胜任新闻与网络传媒工作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本专业在培养全面掌握传统新闻传播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突出体现网络媒介环境中的信息传播人才的专业特色,侧重培养网络媒介方向的信息采编播和网络媒介运营管理人才的专业特质。

咨询电话  024-83690909   甘老师

招生专业  公共管理类

(含法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新闻学)  

学院网址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School of Marxism




人文科学试验班

▼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专业类为人文科学试验班,招生专业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两个专业。第一学年学生按大类进行培养,第一学年结束后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崇尚学术、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精心培育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优势。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机关工作人员8人。学院有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讲师17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其中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辽宁省重点学科;设有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研究中心;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2个本科专业。


专业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东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明确,课程设置突出创新精神与职业意识,专业口径宽,毕业生择业范围广,深造率高。

▼哲学

东北大学哲学专业已经形成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哲学学科体系。科学技术哲学2004年被批准为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2个),同年建立了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恢复哲学系,全面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哲学学科建制。科学技术哲学学科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咨询电话  024-83656133   王老师

招生专业  人文科学试验班

(含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学院网址  http://www.marx.neu.edu.cn



3


外国语学院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外国语言文学类

▼简介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由英语、日语、俄语、德语4个语种构成,现有在校本科生793名,研究生183人。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始终围绕着“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文学基本功、一专多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的目标,培养“国际化、多技能,具有文化阐释和翻译能力的新型人才”。学生入校后,将按照基于语言能力考核的自愿原则分别进入英语、日语、俄语、德语4个语种进行学习。


▼师资力量

外语专业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4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聘请海外名誉教授2人,长期聘请外籍教师近20人。


▼学科建设

按照“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理念,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合理布局学科体系。目前,学院现有文化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语料库语义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美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跨学科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特色鲜明,师资雄厚,在全国理工类院校的外语学科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专业介绍

▼英语

英语专业成立于1993年,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注重人才培养多元化,实行分层培养,分类指导,实施“班导师制”“导师制”和“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研究所制”,开设实验班,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着重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建设多项与英语国家和地区知名学校的合作项目,选送学生海外交流,邀请高端学者授课;举办学术讲座、工作坊、夏令营,培养国际学生,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创新立项,参与省部级、国家级科研教改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等,开展研究式、专题式教学,选拔培训阅读、写作、演讲、辩论、口译、创意写作、莎士比亚戏剧等赛事选手。


▼日语

日语专业成立于2000年,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教学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并兼顾自然科学教育,实施“日语+X”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领域,加强日语与校内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日语专业积极拓展与国外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与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建立了“2+2”(双学位)、“3+1”等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另外,与日本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十几所著名高校合作,为本科生提供多项公费短期留学、暑期夏令营等项目。近年来,本科生出国留学交流比例在50%左右,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


▼俄语

俄语专业成立于2002年,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采用“全面培养,突出特色”的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上凸显经贸科技特色,在传授俄罗斯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开设相关方向的选修课,培养具有扎实俄语语言文学知识功底、兼具经贸和科技特色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凸显国际特色,俄语专业与波兰西里西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阿尔泰国立大学、莫斯科州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3+1”进修和“2+2”攻读双学位等多种模式合作,为学生提供国家公派资助留学、校际交流免费留学等多种交流渠道,保证每一位俄语专业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德语

德语专业成立于2008年,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突破单一培养德语语言文学人才的传统模式,在开设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能力为主的课程的同时,设置包括第二外语(英语)、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经贸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德语人才。近年来,德语系与德国歌德学院、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德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德国博世基金会等德国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教师培训、学术讲座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等。2013年,东北大学歌德语言中心正式成立,与德语系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为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和语言环境。

咨询电话  024-83681327   姜老师

招生专业 外国语言文学类 

(含英语、 日语、俄语、德语)

学院网址   


4


艺术学院

College of Arts




音乐表演专业

▼简介

音乐表演专业下设西洋管弦(打击)乐器演奏、键盘演奏、中国乐器演奏、声乐4个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音乐艺术理论、文化艺术素养和高超的音乐表演技能,综合能力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能在文艺团体、教育系统、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音乐研究、艺术实践创新及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音乐表演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拥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超过85%,5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学院还聘请知名外籍音乐家在学院长期执教。教师队伍中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钢琴小提琴大赛钢琴成年组银奖1人次、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奖2人次、铜奖1人次、文化部音乐“文华奖”优秀奖1人次、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全国“九强”优秀歌手1人次;开设省级精品课2门。学院还定期邀请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外专家和中国著名教授来院讲学、开展学术交流。


▼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博士点1个,一级硕士点1个,音乐学二级硕士点(学术型)1个,并设有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音乐领域研究方向有弦乐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声乐演唱(美声、民声)、视唱练耳、中国乐器演奏、中国音乐史。本科专业为音乐表演。


设计学类

▼简介

设计学类隶属于艺术学院,现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借助着东北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和艺术学院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及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学科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果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艺术学院为国庆60周年天安门群众游行设计了辽宁省彩车;设计系教师制作的六集电视系列片《老上海广告人》在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人物》栏目中播出;国家“抗震救灾”纪念章也为设计系教师作品;青年教师创作的油画《明天会更好》被团中央作为礼品赠送日本青少年代表团。


▼师资力量

设计学类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3%,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辽宁省文联理论家协会副秘书长1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沈阳地区委员会主任1人,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首批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和辽宁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次;所开设的课程中有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6门。学院还定期邀请清华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美国艺术中心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者来院讲学。


▼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博士点1个,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艺术型)点1个,艺术硕士(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设计学领域研究方向包括:环境设计、视觉与媒体设计、装饰绘画艺术、书法与设计艺术、公共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分为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


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依托东北大学浓厚的科学氛围和多学科优势,是在设计学、设计哲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的支撑下,从设计创新、设计风格、设计心理等方面开展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综合性、创造性研究的专业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科技创新育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设计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媒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既能够在各类设计机构、科研院所、设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等行业相关领域从事设计教育、设计研究、设计创作和设计管理等工作,又能服务于现代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高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复合型设计人才。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依托东北大学浓厚的科学氛围和多学科优势,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端设计人才。本专业以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创作技能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艺术修养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具备较高的设计创作能力、设计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媒技术应用能力,能在环境设计领域从事教育、研究、艺术创作、工程设计和行业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咨询电话  024-83682913   韩老师

招生专业  音乐表演

 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院网址  http://www.arts.neu.edu.cn



5


工商管理学院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经济管理试验班

▼简介

经济管理试验班涵盖经济与管理两个领域,下设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大数据方向)、会计学(含ACCA方向班)、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含互联网+金融方向班)、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八个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通过卓越的教学,致力于以专业为依托的全人发展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体现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采取重基础、“通专”结合、宽口径、多学科知识技能融合、重视学生个性和柔性发展需求、强化实践的培养理念,实施模块化课程设计,开设既有国际前沿又有本土特色的整合型课程。为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和胜任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领导者或研究者奠定坚实基础。


▼师资力量

本专业类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3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6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工业工程、会计学),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工业工程),省级重点专业1个(工商管理),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工业工程)。


▼学科建设

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应的硕士、学士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是辽宁省重点学科,金融学是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工程、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3个本科专业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学院最早设置的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和东北大学特色专业。本专业着重培养具有新时代企业管理领域前沿知识,具备大数据环境综合信息分析应用能力,胜任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等中微观管理实践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口径宽,毕业生择业范围广,一般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各行各业均有就业空间。本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会计人才,并发展成为高级管理人才。近年,本专业新增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项目,将会计专业教育与ACCA职业认证教育有机结合,为实现国际化精英教育开辟了新的通道。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本专业为学生传授市场营销以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学生进行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近十年来随着信息科学、互联网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商务智能等新兴科学更为本专业未来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本专业隶属于辽宁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着重培养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有关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专业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2015年辽宁省工业工程类专业评估第一名,201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专业排名第10。本专业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工程实验室,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工业工程平台课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获得辽宁省及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多次。


▼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是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通过科学、灵活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使学生熟悉现代金融业务、掌握现代金融技术。本专业拥有辽宁省精品课程2门和视频公开课1门。本专业开设互联网金融方向班,着重培养掌握互联网金融基础理论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能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互联网金融运营管理、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理论、政策和实务。本专业研究方向丰富,在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治理和大国经济领域具有研究优势。专业口径宽、就业范围广,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在大型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国内大型制造企业以及政府外贸管理部门。


▼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充分发挥数量经济比较优势,注重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突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经济学专业已形成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稳定的学术方向。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

咨询电话  024—83680259  杨老师

招生专业  经济管理试验班

(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

学院网址  http://sba.neu.edu.cn



6


理学院

College of Sciences




理科试验班

▼简介

理科试验班是一个从事基础学科学习的专业类,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和“工程力学”六个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年,进行理科通识教育,一年级秋季学期结束进行专业分流;一年级夏季学期结束进行院内、外转专业。理科试验班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强能力”为教育理念,夯实学生的理科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理性的气质,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理科试验班以深厚的科学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脚踏实地打好学科基础后,登高望远连接前沿科学的“天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毕业后拥有广阔的深造、就业前景。理科试验班依托“东北制药集团”“省疾控实习基地”“光大环保实习基地”“沈阳三洋重工集团”“沈阳通用软件有限公司”“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致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级、校级实践教学基地 ,全面致力于本科生人才培养。


▼师资力量

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群贤汇聚,现有专任教师176名,其中教授48名,副教授70名,博士生导师22名。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教学成果奖、省级教改立项、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0余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100余篇。

◆国家军工“973”首席科学家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人

◆省级教学名师1人


▼学科建设

理学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其中化学学科已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全球前1%的行列,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且拥有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物理、力学学科均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开设数学的基础知识课、机器学习等前沿课,培育学生的数学家思考方式,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初步具备从科技及实际问题提炼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设计算法并动手实现的能力,与现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学生就业与发展前景广阔。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开设信息和计算科学基础课、算法及机器学习前沿课,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思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毕业生适应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除了选择继续深造以外,也可在信息与软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方面就业。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侧重大数据方向。该专业开设数学及统计学的基础课、机器学习等前沿课,学生将受到统计思维与机器学习等的训练,具备运用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好,除了继续深造以外,还可以到高新技术企业、事业单位、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方面从事研发工作。


▼应用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培养的基础型人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2017年1月,东北大学理学院与中科院高能所签署联合举办“钱三强英才班”合作协议;2018年2月东北大学与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东北大学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应用物理学专业为本科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就业前景广阔。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是辽宁省特色专业,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专业基础,进行系统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培养。化学学科是东北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之一,拥有流动分析与装备、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成立了“应用化学方肇伦试验班”,为个性化人才提供了有利保障。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专业授予毕业生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以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在机械/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及控制、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优化、流-固-热多物理场耦合等方向有长期积累和深厚基础,曾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并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专业9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航空航天、机械和土建领域的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

咨询电话  024—83687650  李老师 

招生专业  理科试验班(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工程力学)

学院网址  http://cos.neu.edu.cn 


7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工科试验班

▼简介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科试验班包含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7个本科专业,第一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培养。其中采矿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均已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开采”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东北大学-山东招金集团”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深部工程岩体与安全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难采选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本专业类现有教师217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35人。现有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以“矿山安全工程技术”和“非金属矿深加工”为研究方向的两个科研团队分别在2006年和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016年深部工程岩体力学与安全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获批。


▼学术成果

近年来,学院的科研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建院以来,获各级奖励3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227项。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3750项。发表论文6880篇;出版专著、教材232部;获国家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177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18套。


专业介绍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专业成立于1926年,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和深部工程岩体力学与安全创新引智基地。专业以金属矿床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利用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是理工兼容、技经结合、信息与决策兼备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我国矿业领域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该专业自2016年起增设采矿工程创新实验班,培养国际化矿业人才。


▼矿物加工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国第一个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正式施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培养在矿产资源加工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胜任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经过“211”“985”“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逐步推进实施,本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资源充实、实验和教学体系完备的高级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专业创建于1953年,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建有国家安监总局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粉尘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辽宁省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高新滤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在系统安全理论、通风除尘、火灾爆炸防治技术等安全科学与技术领域,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始建于1956年,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辽宁省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有辽宁省岩土力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本科教学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个、校级实践基地20多个。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分智慧建造和城市地下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充分体现大土木、宽口径、重实践、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专业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懂法规等综合能力和高素质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资源勘查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0年,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辽宁省重点学科,2013年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矿产资源的勘查技术与经济评价方法,集理论、实践、技术为一体。学生通过学习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资源勘查、开发的各类方法、技术,可成为从事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测绘工程

测绘工程办学历史悠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设有测量教研室和实验室。目前,测绘工程专业具有学士及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测绘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应用基础,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事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规划勘测设计、国土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创建于1993年,2011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建立实验设备先进、教研资源充实的环境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环境污染控制与设计、环境评价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工程设计生产研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教育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技术人才。

咨询电话  024—83687314  吴老师

招生专业  工科试验班(含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学院网址  http://www.zitu.neu.edu.cn 


8


冶金学院

School of Metallurgy




工科试验班

▼简介

冶金学院的学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1923 年东北大学建校之初的采冶系。冶金学院工科试验班现有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生专业。冶金学院瞄准国家建设制造业强国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适应行业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宽广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根据不同的发展需要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建立“创新实验班”,为我国的高端制造业培养多学科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国际化班”,为国内外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建立“卓越工程师班”,为冶金、能源行业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建立“本博贯通班”,为科研院所培养拔尖科技人才。工科试验班所依托的大冶金学科群现有2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根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建设计划,依托冶金与材料学科建设了“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国家Ⅰ类平台)。同时,冶金学科群拥有13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


▼师资力量

冶金学科群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比例高达76%。高端人才辈出,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际杰青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双百计划”特聘教授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2人。教授64人,副教授103人。


▼科学研究

“十二五”期间,学院科研成果丰厚,在科研重大重点项目、重大成果等各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学院累计科研进款3.3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5项(其中重大和重点项目23项),“973计划”项目14项,“863计划”项目25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47项,授权发明专利247项;发表学术论文28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1部。另外,学院还与宝钢、首钢、鞍钢、河钢等大型国企建立了长期密切的科研、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专业介绍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专业依托“冶金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已建成实力雄厚、优势突出、国内一流的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专业认证复评。冶金工程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钢铁和有色金属原料并进行加工制造的应用性学科。本专业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主要为行业及相关制造业、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培养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在国内建立最早、历史最长、实力最强、学术地位始终处于国内外同行的前列。“工业炉窑热工及自动化”“工业系统节能”和“辐射换热及热过程控制”是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方向,近年来“工业生态学”方向是本学科新的增长点,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专业主要根据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高效转换与清洁利用、工业生态化及环境保护领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该专业依托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国家未来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光伏光电、核能核电、能量转化、能源电池和系统工程等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掌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材料制备、技术创新、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知识和技术。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产业升级催生的首批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亟需的创新型人才。专业依托辽宁省冶金资源循环科学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校硼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技术与硼材料重点实验室,具有“冶金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和工程应用技术,能从事与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设计、管理和研发工作,还可继续攻读资源、环境、化工、冶金、材料等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省级重点学科,设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中心等研究及教学实验基地。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能力,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工矿企业、环境检测机构、环境评价机构、环境工程公司等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或在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攻读研究生。

咨询电话  024—83687674  赵老师

招生专业  工科试验班(含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学院网址  http://www.som.neu.edu.cn


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类

▼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和材料物理四个本科生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按照材料大类招生,不分专业。在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培养。材料类专业所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07年首批进入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东北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东北大学最具传统优势和实力的学科之一;现拥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学科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金属材料为主、在陶瓷材料领域特色发展的学科优势。


▼师资力量

材料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8人,其中教授83人,副教授89人,博士生导师73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教师中98%具有博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80余人,已形成了一支以战略科学家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体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科研团队,是大材料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著名培养基地。


▼学科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由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完备的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组成,其中材料学学科支撑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功能材料两个本科专业,材料加工学科支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支撑材料物理本科专业。1998年本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并于同年被批准为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最近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180余所参评高校中并列全国第9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居ESI全球前1%。


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东北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其前身东北工学院物理冶金专业创建于1950年,1953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毕业生。1981年首批成为金属材料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0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8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0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专业以金属材料为主,兼顾无机非金属,具有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改性、微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全流程上的知识结构优势。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陶瓷与粉末冶金材料、材料的先进制备与处理、材料的设计与表征、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等。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其前身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第一个金属压力加工本科专业。1981年批准为博士点,1998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拥有国内轧制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以金属塑性成形和液态成形为主,涵盖固态成形、液态成形、半固态成形及液固成形一体化等先进成形方式,面向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具有开展前沿领域科学研究的优势和承担综合性大规模开发项目的能力。课程设置使学生不仅掌握材料成型过程的工艺和技术,同时掌握过程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和生物医学功能,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并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是目前材料学科最活跃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强劲。东北大学功能材料专业根据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产业界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是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新兴专业,从2012年起开始招生,学制四年,已在磁性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形成鲜明研究特色,注重培养“高起点、接触前沿和多学科综合”的学生。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涵盖生物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磁性材料、智能材料、环境与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急需要的功能材料领域。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材料物理专业之一,近六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1986年批准为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在超导材料、磁性材料、激光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新材料计算与设计等方向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在保持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和材料疲劳与断裂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发展了超导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计算材料设计等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专业方向。学生就学期间受到系统、完整的物理和材料类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训练,使他们在考研、就业及以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性优势和竞争能力。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教育部批准的(教外 [2018] 8号函)东北大学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合作举办的四年制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整合东北大学材料、机械工程、自动化等重点学科的优质资源,引入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的高水平教育和研究资源,引进国际化的师资、学生培养方案、教材和教学方法,培养通晓英语和法语,具有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跨学科背景,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和继续深造的潜力,具有跨文化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法国继续进行工程师学位学习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咨询电话  024—83680660  董老师

招生专业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学院网址  http://www.mse.neu.edu.cn

10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机械类

▼简介

机械类涵盖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和车辆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机械类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通过专业分流,进入以上四个专业进行培养。机械类设有“国际实验班”和“新工科实验班”。国际实验班学生有一学年在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的机会,优先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新工科实验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机械类依托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大学——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室。多年来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创业者。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有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现有教职工225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人。学院现有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42人、副教授74人、讲师66人,高级实验师10人。


▼人才培养

机械类专业坚持“培德育智,树人为公”的育人理念。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两个强化、两个培养、一个注重”,即“强化工程素质、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科研能力、注重工程实践”的教学特色。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深受企业和国内外高校的欢迎,4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年来东北大学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创新竞赛中获一奖、二等奖70余项,2016年和2017年蝉联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


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始建于1951年,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本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液压与气压传动四个专业方向,各方向均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专业隶属于机械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博士点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专业特色:“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模式,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由原全国独有的“真空技术与设备”专业扩展而来,保持了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真空专业特色和优势,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培养水准得到国内外真空行业和应用领域的广泛认可,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高校本科示范性专业,能满足空间、能源、信息、材料、环境科学等科技领域对真空工程和过程装备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为毕业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专业隶属于车辆工程学科。车辆工程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省第一个具有博士授予权的车辆工程学科。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工业设计

本专业是辽宁省教育厅认定的“辽宁省艺术类工业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基地”,是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设计、产品体验交互设计、产品的人机关系分析与设计、公共设计与分析、产品虚拟设计等理论与工程研究与教学工作。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研究生授予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接受现代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教育和训练,开拓并具有国际视野,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艺术设计修养。

咨询电话  024—83684564  刘老师

招生专业  机械类(含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

学院网址  


1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自动化类

▼简介

自动化类包含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拥有自动化国家创新实验区,上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面向国家科技发展趋势,采用适应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组织协调能力与正确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的能力,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多学科交叉型高级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42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教授53人,副教授74人,研究生导师2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8.3%;外校学缘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77.3%。教师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 计划)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其中海外杰青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


▼学科建设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为学校统筹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专业介绍

▼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以培养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升学、出国、就业领域宽广。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所依托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机电器、自动控制、计算机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运行、研发及管理的综合能力。专业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IEEE会士等高层次教学力量,拥有“能源互联网优化控制”等先进教学平台。


▼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前身是自动化仪表专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二个国际性学术组织“国际粉体检测与控制联合会”挂靠在本专业所在单位。专业对应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在2016年研究生培养评为第三,“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2016年评为第五。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教育部数字化仪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及实践环境。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在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等领域内具有宽厚理论基础、高级实验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东北大学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先后成功主办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等多项极有影响力的科技类活动。

咨询电话  024-83687149  李老师

招生专业  自动化类(含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院网址  http://www.ise.neu.edu.cn



1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计算机类

▼简介

计算机类自2015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第一年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培养。计算机学科拥有“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影像智能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嵌入式软件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等7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从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教学环境与严格的专业训练。


▼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32人。教师中有图灵奖获得者1人(Joseph Sifakis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以及包括2位院士在内的30多位兼职教授。


▼人才培养

本类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拥有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承担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在教育部的四轮学科整体评估中分别获得第九、第九、第十和A-。学科三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ESI)排名全球前1%,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千余篇,承担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150余项。本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国际、国家级奖励500余人次。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是国内第一批设立的计算机专业,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孕育了国内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等,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采用产学研结合、多元化宽口径厚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着力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择业范围广,升学深造机会多。


▼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神,于2011年在全国第一批全新开设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专业注重培养具备坚实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主动的创新能力、优秀的职业素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长期发展潜力的,德才兼备的信息技术领域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课程涵盖多个领域,在注重理论知识体系架构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口径宽、择业范围广、深造率高。


电子信息类

▼简介

电子信息类包括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远大的前景,1958年在国内第一批设立无线电专业,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局部互联网。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师资力量

本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8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近百项科研项目,并与多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合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数十项。


▼人才培养

本类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承担国家“一流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项目。在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B。近5年,科研进款累计3500余万元,在SCI索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培养富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英特尔杯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科技比赛中,获国际、国家级奖励百余人次。


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高校最早创建的无线电专业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本专业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本专业着重培养从事通信和信息系统相关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面对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宽、应用领域广的综合性专业特点,专业已开设覆盖无线通信、IP通信、光通信、嵌入式通信、信息安全等多领域课程。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潜力,发展兴趣,培养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和教学实验环境,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普通高校示范性专业和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与德州仪器、AnalogDevice、Atmel和新唐科技等世界著名信息领域高技术企业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着重培养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

▼简介

该专业于2019年首次招生,是国内第一批设立的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计算机学科最活跃的方向之一。人工智能专业以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专业知识传授、工程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突出人工智能专业的“引领性、前沿性、交叉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特征,充分发挥东北大学学术影响力与平台优势,构建和实践覆盖“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全流程人工智能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人工智能专业将重点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人工智能、计算机、数据科学、智能制造等多维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围绕智慧医疗、工业智能、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强化产学研用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相关领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模式

该专业以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主体,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建设,充分发挥两个学科的学科优势,围绕智慧医疗、工业智能、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典型领域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强化产学研用相结合。前两年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本专业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学科基础类以及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学习,在第三学年根据班级建制、学生个人兴趣及志愿选择专业方向。其中,工业智能方向将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


▼师资力量

人工智能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系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师中有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65%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经历,同时60%以上教师拥有企业实践经历,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同时本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可以共享计算机专业的优质教师资源。另外,本专业还聘请了10余名来自于知名人工智能公司的行业和领域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系有专职教师28人,兼职教师30余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省部级重点攻关等一批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科技项目。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领域荣获国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高科学技术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智慧医疗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咨询电话  024—83674792  张老师 

                 024—83683320  梁老师

招生专业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

学院网址  http://www.cse.neu.edu.cn


13


东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National Model School of Softwar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计算机类

▼简介

学院设有计算机类(含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省级创新创业特色专业、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行榜,学院三个专业跻身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和中国高水平专业行列。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硕士点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兼备的多层次高级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合作举办软件工程专业双硕士学位项目。软件工程学科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在参评的165所高校中排名并列第9,进入全国排名前10%。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成为东北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的组成部分和东北大学高峰学科。


▼师资力量

软件学院以“专兼结合、产学结合、国内外结合”为原则,组建了一支精干高效、开放多元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65人,有博导8人、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人才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网络安全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现有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来自国内外大学和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来自IBM、微软、甲骨文等国内外著名IT企业的资深技术专家30余人。


▼人才培养

学院以“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拔尖创新创业型精英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国家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沈阳)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云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基地,形成了“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品牌。学院获批国家级精品课1门、教育部-IBM精品课2门、教育部-微软精品课2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东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的本科教育培养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开发技术,具备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研究、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在软件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软件工程专业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开设了大数据实验班,人工智能、汽车软件工程、互联网金融、软件服务与云计算、移动互联方向供高年级学生选择。毕业生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养保障个人、组织和社会安全的复合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安全、软件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人员安全、组织机构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理论与实践技能,具备信息安全防护与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学生毕业后在安全软件开发和安全管理运维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优势,能够从事企事业部门、电子商务、政务公司、军政机要等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也可继续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融合了数字、新媒体、艺术设计、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其以技术为骨,艺术为翼,创意为魂,在游戏、新媒体、互动娱乐、影视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最前沿的创新和研究。从理论学习到动手实践、从编程技术到艺术设计、从社交媒体到移动互联,未来海洋从这里扬帆起航!

咨询电话  024—83689970  李老师

招生专业  计算机类

(含软件工程、信息安全、 数字媒体技术) 

学院网址  http://sc.neu.edu.cn


14


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生物医学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项目是教育部批准的(教外函【2019】22号)东北大学与英国邓迪大学合作举办的四年制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依托英国邓迪大学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国际化的师资,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通过向学生传授医学基础、医学影像学、健康电子学、计算机与信息分析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构建面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运用工程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的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适应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发展需要、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

本项目采用“双校园”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东北大学和邓迪大学同时注册,前三年在东北大学,第四年在邓迪大学,符合条件者可获得双方学位证书和东北大学毕业证书。第三学年结束后,不符合赴英国邓迪大学学习条件者须申请延期学习直至符合条件为止,其中最长申请延期年限为2年。设有专门的英语教学研究中心,由资深专家组制定英语教学方案,整合第三方机构资源,配备一流英语教学团队,通过小班授课、英语角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试与应用能力。本项目依托“五大平台”、发挥“四大特色”,打造全景式培养模式。由中英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双方教师共同教学,在东北大学学习期间,由英方派出教师授课课程门数为21门,占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本项目学生不能参与校内转专业,可以在第1或2学年参加境内外交流项目,交流时间上限不能超过1学年。邓迪大学,是一座坐落于英国苏格兰邓迪市的世界一流的著名研究型大学,2017年学生满意度93.7%、英国排名第三,国家教育部首批认证的国外院校之一,世界高校科研影响力排名前100强。邓迪大学在2019年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的评比中排名英国前30;在2019卫报大学指南的评比中位列全英第29位,其中教学质量排在第3位、毕业生发展前景排在第5位、学生综合体验排在第10位。(来源:邓迪大学官网)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简介

智能医学工程是一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高端技术应用于医疗和健康等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本专业通过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医疗大数据建模与分析、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医疗信息系统、医学应用软件、健康物联网等相关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各方面能力。培养具有优秀且全面的智能医疗健康数据管理、智能影像诊断、智能病理分型和医疗机器人等科学素养并具备开展较高层次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水平高超、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团结奋进,具有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医疗机构背景的专业化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专职教师中85%以上具有国外留学或交流访学经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有来自英国邓迪大学的外籍教师22人。学院依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汇聚了来自教育、科研、产业、临床等医学相关领域国内外高端人才,建立起强大的专兼职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72人。目前,学院设立了生物医学影像学、医学器械与健康电子学、生物医学信息学三个系所,重点涵盖数字医疗与影像科学、医学电子与健康工程、医学信息与生物技术、医学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向。近五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总数67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55项。公开发表SCI、EI论文篇数123篇。我院教师人均获批科研项目数每年均超过学校平均水平。

咨询电话  17824342782  程老师

招生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智能医学工程     

学院网址  http://www.mbie.neu.edu.cn



15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College of Life and Health Sciences




生物工程类

▼简介

生物工程类隶属于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现有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两个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始建于2000年,2001年招收首届本科生,学制4年。每年招生计划为30人,2013年开始每年招收90人。2018年正式获批生物工程类特设专业生物制药专业,并于2019年正式招生。专业所在学院目前可以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和化学生物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东北大学已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学院本科教学实验室、本科实习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并于2017年获批“辽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设备用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生物工程专业2018年被评为“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师资力量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人,师资队伍中有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辽宁省“兴辽计划”人才2人。专任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


▼学科建设

生物学学科围绕“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和“医学中的重大问题”,追求“国际视野和国内一流水准”的目标,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为根本任务,建设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同时,密切结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优势,创建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跨学科交叉技术平台,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将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建设成为既围绕生命科学与健康主流方向,又蕴含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特色的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的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物学学科于2016年被东北大学列为“双一流”重点建设的高原学科。


专业介绍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在生物制药、食品、能源化工及其他领域的企业或研究院所从事技术或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专业课中实验课的比例占40%-50%。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探索通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育的有机结合。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体系下,学院设计开展了以“育苗计划-苗圃计划-青林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学院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国内外高水平的科技竞赛和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3年本科生先后组建队伍赴美国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金奖2次,银奖1次,铜奖1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4次。本科生发表SCI高水平学术论文17篇。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专业是以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为基础的应用型专业,主要通过微生物、细胞、植物和动物生产各类药物,学生需要掌握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的培养、筛选、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等技术,并具备药事法规、管理和营销等技能。生物制药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胜任有关制药企业、生物工程公司、保健食品公司、生物药物研究所和卫生防疫、商检、药品监督检验、医药管理等部门以及工程设计院等从事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及各种生物工程产品的研究开发、分析检验、工艺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或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生物制药专业尤其注重对学生实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设备与实习环境。拥有设备先进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并与多家生物制药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通过“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依托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以“育苗计划-苗圃计划-青林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咨询电话  024-83656126 高老师

招生专业  生物工程类(含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学院网址  http://www.clhs.neu.edu.cn


16


江河建筑学院

Jangho Architecture College




建筑类

▼简介

建筑类隶属江河建筑学院。学院前身为1928年创建的东北大学建筑系,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建筑教育机构之一。建筑类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其中包含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学制五年。建筑类所属的江河建筑学院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生态城镇与绿色建筑”二级学科博士点,可以培养“生态城镇规划”“绿色建筑设计”“历史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等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院拥有资料室、实验中心、专业教室等近5000平米的专业教学、科研空间,教学科研设施齐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0名,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10名,名誉教授11名。学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创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具有国外知名学府的专业学习及工作经验。学院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科建设

建筑学、城乡规划均为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依托于985综合性院校的平台,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教学,成果显著。与日本神户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法国南锡建筑学院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广泛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互派师生访问交流。学院学生在国内专业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


专业介绍

▼建筑学

建筑系历史悠久,1928年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创办,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立的高等建筑教育机构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等我国第一代著名建筑师曾先后在此任教,培养了刘致平、刘鸿典、张镈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建筑学者和建筑大师,对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东北大学恢复建筑系,设建筑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现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与“生态城镇与绿色建筑”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

建筑学专业涉及广泛的社会、文化、技术和经济领域。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学科群。建筑学包括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旧城更新改造、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技术、室内设计和装饰等内容。此外,建筑学还涉及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环境设施、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相关技术领域。

建筑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其服务面向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毕业生可从事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与规划,以及管理、教育、科研、开发、产业、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根据现行规定,我国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规定的职业实践训练,可以参加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城市规划师等执业资格考试。

建筑系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4名,有博士学位教师10名。


▼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学科肇始于2000年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城市规划专业(学制四年)。2007年,城市规划专业学制改为五年,并与新建建筑学专业合并组建建筑系。2011年学科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空间规划研究、城市建设开发与管理。城乡规划系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名。

咨询电话  024-83691510 刘老师

招生专业  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

学院网址  http://www.jz.neu.edu.cn


17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Faculty of Robo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机器人工程专业

▼简介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建设需求和国际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兴专业,专业隶属于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本专业遵循学院“博学笃行、求是创新、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发挥东北大学现有学科优势,整合利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新松公司的科技优势,实行“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机器人工程专业采用“本-硕-博”贯通式教学体系及“做中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希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深化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培养出以机器人为主体,兼具机器人系统与自动化工程应用能力、控制理论与机电系统知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能力的系统开发、设计和应用人才。


▼师资力量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缘与专业结构合理,骨干教师来自于机器人、控制、机械、计算机等多个相关学科。现有专任、兼职教师40余名,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2人。在校专职教师队伍中,60%的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全部具有博士学位,70%的教师具有境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学院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1人,沈阳市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各1人。


▼学术成果与学科建设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机器人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两个二级学科,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设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依托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项目,构建先进的移动机器人系统、群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机器人视觉感知系统等实验平台。学院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获评沈阳市智能机器人系统重点实验室,并获得沈阳市政府建设基金资助。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部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优势。

咨询电话  024—83682490  汪老师      

                 024—83696512  李老师

招生专业  机器人工程

学院网址  http://www.rse.neu.edu.cn/

18


体育部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简介

我校1925年创办体育部,如今体育部已发展为东北大学直属院级单位,承担体育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及管理培养和全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与竞赛等工作。2016年东北大学体育部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专业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能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形成以体育产业为主体,辐射其他行业的多元化就业格局。


▼师资力量

体育部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专职管理干部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24人、讲师18人、助教7人;硕士生导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学位教师45人;国际级裁判8人6项、国家级裁判29人15项;校级教学名师1人。滑冰课被评为国家级资源共享建设课。

体育部教师多次赴国内外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在加拿大科罗娜单板滑雪世锦赛、速度滑冰世界杯(日本站)总决赛、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全国速度滑冰大奖赛、全国滑雪锦标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国际网球巡回赛、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国际马拉松赛、全国路跑接力赛、国际武术锦标赛等各类国际级、国家级赛事担任执裁工作。


▼专业设置

现有一个一级学科——体育学,全日制专业硕士——体育教学,本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下设球类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一)、球类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二)、冰水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综合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研究生教学与研究方法中心、运动生理和运动康复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中心、课外活动组和机关办公室。科学的培养,严格的管理,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高水平运动队

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特色体育,每年按教育部的要求可在全国中等学校特招获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的学生入学。现有篮球、田径、羽毛球、冰雪高水平运动队4支,体育专业代表队另有橄榄球队、健美操队、啦啦操队、足球队、轮滑队、冰球队等,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咨询电话  024—83688966  胡老师  

招生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学院网址  http://www.pe.neu.edu.cn/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东北大学

我们在东北大学等你!




来源 | 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辑 | 张歌

责编 | 段亚巍 王延邦 周洛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


推荐阅读

▶重磅 | 东北大学2019年各省招生计划及往年录取分数出炉!

▶遇见•梦想 | 这里是东北大学!

▶东大“建桥人”擎起世界第二高桥

▶刷屏,这一批东大学生很开挂!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