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2200万字的“行业经典”巨著背后,是东北大学这个“拼命三郎”团……

请收藏—— 东北大学 2019-08-13

走进机械楼309室

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教授的办公室

7卷本的《机械设计手册》

整齐地摆放在地面上



这部被誉为“行业经典”的著作

为我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企业

制定了上千条行业标准

为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套机械工程领域最具权威的大型工具书

仿佛在默默讲述着这个“拼命三郎”般的团队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故事……



01

用汗水勇攀机械设计高峰的“拼命三郎”团


近三年来

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

年度获批发明专利40余项

发表SCI检索论文120余篇

撰写科技著作20余部

全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

惊艳的成绩背后

是机械楼多少个夜晚亮到凌晨的灯光

是按了“加速键”一般争分夺秒的工作节奏


▲晚上也灯火通明的机械楼


青年教师马辉教授,就是这个团队里一颗耀眼的学术新星。近年来,他主持的大型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的耦合碰摩故障机理研究、航空发动机旋转叶片-涂层机匣碰摩机理及动力学特性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沈阳鼓风机集团、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部分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持。


 “马老师在近五六年的时间里,只要不出差,几乎每天都要在晚上10点以后才离开办公室,他的拼搏精神催人奋进、令人感动。”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张居乾说。



天道酬勤,业精于勤。马辉先后发表SCI检索论文59篇、EI检索论文60余篇,第1及通信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他引600余次,2016年和2017年分别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并出版专著2部。2018年,马辉以在故障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的原始创新,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青年教师马辉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在指导团队


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在科研上的“拼命三郎”做派,来自一种深远的师承。


我国机械振动利用学科的开山鼻祖、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教授,是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他躬耕不辍,著书立说,以近九旬的高龄还亲自担任机械学院的班导师以及八个博士生的导师,身体力行感召着这个年轻的团队在机械振动利用与控制工程、综合设计方法及质量评价、非线性振动理论及应用、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故障诊断与测试技术等前沿方向携手奋进,闯出一片新天地。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机械设计及振动利用这块东北大学的特色招牌在国际舞台上有话语权!”研究所所长任朝晖教授表示。


▲青年教师姜世杰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在指导团队


姜世杰作为项目负责人,于2018年1月获批了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振动提高FDM 3D打印产品机械性能机理研究”。这个项目,围绕改善3D打印产品机械性能的新方法以及相应实验测试开展研究,这个振动利用工程与增材制造交叉领域的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发展空间。


基于研究所在这个领域极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淀,课题的开展一开始很顺利。然而,课题的新颖性,却对后续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缺少相关研究基础,姜世杰在如何利用振动进行加工方面耗费了很多精力。


思路一变天地阔“我们最初选择的是普通的振动马达,但由于无法按照预期控制其振动频率、幅度以及方向,所以难以定量揭示振动的影响规律。通过阅读文献和与研究所老师的探讨,我们利用压电陶瓷片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姜世杰谈到,在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往往是某种不惧失败的尝试,就会产生“柳暗花明”的效果。     


高精尖还需勤苦实。青年教师李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发动机中纤维增强型复合薄壁构件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选择复合材料制成的叶片、薄板、机匣壳体为研究对象,并紧密围绕其在热环境下的非线性振动测试、力学特性参数辨识、理论建模及分析、热振性能优化等内容开展研究,将为我国航发事业的理论突破贡献一份力量。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而应该看他奉献了什么。既然把教师当作自己终身的职业,就要把人生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


▲青年教师李晖


从留校至今,李晖老师一直用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与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太阳下最光辉职业”的理解。他积极帮助研究 所多位同事开展各项振动试验工作,协助师兄和领导完成项目验收,帮助师弟在沈阳安家落户,指导学生团队参加科技比赛,认真修改每一篇学术论文,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尽管很多时候感到分身乏术,疲惫不堪,但一想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也感到无怨无悔。”李晖说。


   潜心钻研,一朝亮剑在2018年短短一年间,李晖就发表了5篇SCI检索论文(1区3篇)和8篇EI检索论文,申请了13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9项发明专利和7项软件著作权,为自己的学术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机械设计手册》


独行快,众行远。研究所还发挥集体智慧,并吸纳离退休老教师的力量,编写出《机械设计手册》第6版这部2200万字的大型工具书。


“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手册中首次设专篇编写了工业机器人中的本体、驱动、控制、传感等共性技术,对视觉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也进行了实用性编写,是我们东北大学机械学科与时俱进对国家的献礼。”闻邦椿教授高兴地说道。



02

用真情和爱栽培学子的“良师益友”团


 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承担着

“机械振动”“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

两门重要本科生课程

八门重要研究生课程

研究所所有的青年教师

奋战在人才培养的一线

扎实的专业基础

前沿的理论视角

饱满的热情

“课程思政”的探索卓有成效



研究所青年教师李朝峰在上“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课时,经常会和同学们畅谈中国在有限元计算软件开发方面和德国、俄罗斯、美国方面的差距,以激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奋起直追,为我国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科技自立”奠定坚实基础。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课’不仅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自身的科学方法也具有直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型并重的课程,所以我们要通过这门课将学生拉升到力学的‘最高境界’。”



在李朝峰看来,要用责任心和敬畏心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到真东西。


▲ 研究所青年教师李朝峰


宁宝奇是李朝峰老师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在跟随李朝峰学习期间,李老师总是放手锻炼他,让他与沈鼓集团有限公司的总工等进行技术切磋、交流,让他去汇报科研成果,并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我在学校读研时积攒的经验都在工作中派上了用场,做过的项目让自己非常自信,在现在工作的外企,外国领导也对我的能力非常认可。”目前供职于吉孚传动技术天津有限公司的宁宝奇前不久向老师汇报,提到自己在求学期间得到的“实战式”训练,内心充满了感恩和喜悦。


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研究所的教师们不仅在学术上提供指导,对于学生的生活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及时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对他们进行适当心理疏导,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一次,研究所一位同学的母亲罹患重病,导致家里生活困难,连学费都不能按时缴纳。研究所的老师就想办法为他凑齐学费,与他同舟共济,帮助他度过难关。这位同学在老师的感召下奋发学习,后来获得国家奖学金。


▲ 闻邦椿院士著作《从追逐梦想到实现梦想》一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闻邦椿院士结合自身的经历,提出“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这一理论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制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获取成功高效做事的“金钥匙”。这一课程,由任朝晖教授等主持设计开展,已经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已涵盖大一年级18个班的580名学生,下一步计划在研究生中全面铺开。

     

“第一次接触到有人生哲学方法论这门课的时候,我一头雾水。在真正学习了闻老师的方法论之后,我领悟到,想要成功并非只有付出努力那么简单,而是要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去探讨科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机械学院大一学生刘书业说。

 

“现在导师带着我们开研究生组会,都按照闻院士‘目标、内容、方法’三要素的标准精准推进,力争实现目标清晰、内容明确、结果可检测,这样我们的精力都用在解决主要矛盾上,自然事半功倍。”谈及闻院士的科学方法论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佘厚鑫感觉收获满满。


▲ 闻邦椿院士方法论系列著作


基于闻邦椿院士主持的“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理论推广教程,研究所孙伟、赵春雨等老师还与宁夏理工学院合作,在其全校范围内开展“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以帮助宁夏理工完善“新工科”和智慧校园建设,大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故事讲到这里

想必大家早已猜出

东北大学这个对学生充满真情和爱

对科研充满“拼命三郎”精神的团队

是哪个团队了吧?

没错,那就是

永葆青春队形,“设计”美好未来的

东北大学“青年文明号”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

 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现有教师14人,其中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教授7人、副教授6人。这个团队是国家“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学科、“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沈阳鼓风机集团国家级技术分中心的核心力量,孕育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教育部自然科学发明奖获得者,还培养出数位辽宁省、沈阳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他们迎难而上、顽强攻关,以青春队形“设计”美好未来。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

在机械设计和振动利用领域实现源头创新

在理论方面实现更多原始突破

将奋斗写进机械事业

让东大学派在国内外叫得响、立得住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就是研究所全体成员满心的期待


来源 | 东北大学新闻网

文字 | 王钰慧

编辑 | 闫悦

责编 |  王延邦  周洛琦 段亚巍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


推荐阅读

▶东大“钢铁人” | 他愿为中国钢铁事业领跑世界不懈奋斗

▶无问西东 | 这位东大人说:“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依然会去驻村!”

▶重磅!东北大学10个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觉得不错,请点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