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派 | 李潇:中科大联培博士日记,少年潇帝的 MSRA 奇幻漂流
联合培养博士生是 MSRA 的一支生力军。他们聪明、有灵性,为这里的前沿研究不断贡献灵感;他们也沉稳、有耐性,将数年的青春投入学术,不是出于惯性,而是因为热爱。
李潇,是联培博士中特别的一位——如果你曾在 MSRA 实习,一定听过“潇帝”这个名字。
除去人气超高的桌游社社长身份,他也手握 SIGGRAPH、CVPR 等多篇顶会论文。对李潇而言,在 MSRA 的六年,不仅是心无旁骛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光,更是和导师、实习生小伙伴们一起成长的青春。
2013 年,初来乍到:
你好,MSRA!
李潇与 MSRA 结缘于七年前。
“大三下学期,MSRA 来科大宣传创新人才学院和联培博士生项目。”李潇说,“我想,即使我选不上联合培养博士生,但如果能在那么高大上的地方实习一年,收获一定不会少。”
的确,在计算机领域的学生心中,“微软亚洲研究院”如同一个精神地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潇通过了创新人才学院的筛选,顺利来到 MSRA 实习。
所谓“试一试”,也并非只是头脑发热。李潇生于学术世家,编程是陪伴他长大的“玩具”之一。
姥爷是李潇计算机之路上的初代启蒙者。李潇六岁时,一向喜爱研究新鲜玩意的姥爷从教授任上退休,买来家里第一台电脑。从 1995 年发布的《仙剑奇侠传》,到专供儿童学习的 LOGO 编程语言,年幼的李潇就跟在姥爷旁边“边看边学”。
“每次都是姥爷把游戏都打通关了,再把盘扔给我。”李潇笑着说。小学升初中时,身边的同学都依靠奥数竞赛名次升学,唯独李潇依靠计算机编程的特长进入北大附中。
读大四的李潇参加 MSRA Family Fest
大四时,初来 MSRA 实习的李潇惊叹于这里的“大牛”环伺:每天擦肩而过的,可能就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学者。身边的实习生小伙伴也让李潇十分佩服,“天天和你一起讨论、一起吃饭的人,说‘世界上’可能有点夸张,但的确可能是国内最聪明的一群同龄人。”
经过一年的实习,李潇顺利入选微软-中科大联培博士生项目。但其实, “做研究” 并非他之前就给自己好划定的人生轨迹:他早在大二时考完了托福和 GRE,打算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
MSRA 的光环最终让他改变计划。“就研究水准而言,MSRA 绝对不比国外的顶尖高校差。”李潇说,而这里尽职负责的导师、优秀的实习生伙伴和优越的研究环境也极具吸引力。经过充分考虑,李潇选择留在 MSRA,开启自己的联培博士生涯。
MSRA IG 组全员合影,李潇为第一排左三
2016 年,进阶之路:
找到自己的节奏
如今手握 SIGGRAPH、CVPR 等多篇顶会论文的“潇帝”,在联培初期,也有过自己的“焦虑时刻”。博士二年级结束后,李潇更换了研究方向和导师。看到身边已经陆续产出成果的同级实习生,李潇不免有些着急。
“在MSRA,不可能没有 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李潇笑着说,“如果有人说他在 MSRA 从来没有 peer pressure,我还是挺佩服他的。”
压力也是动力。李潇认为,那些环绕在身边的优秀同龄人、顶尖论文和成果,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一直焦虑是没有用的,愁眉紧锁更没有任何帮助。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李潇说,“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
2018 年,李潇(右一)参加 2050 活动负责微软的 demo 展示时,与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右二)合影
李潇也逐渐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最开始,我也不是那种很喜欢和别人沟通的人。”李潇挠挠头,“以前 mentor 给我一个任务,我会先自己埋头去搞,搞不出来,就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有问题。这样循环往复,不仅没办法解决问题,自己也会越来越着急。”只有与人沟通,才能获得 mentor 和身边人的帮助,才能最快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经过前期科研经验的积累和心态上的调整,李潇的科研之路开始起飞:2017 年和 2019 年,他先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SIGGRAPH 上发表两篇论文;2019 年,他关于使用多投影生成对抗网络合成三维物体的论文被 CVPR 接收。
2017 年,李潇在 SIGGRAPH 2017 上做 presentation,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SIGGRAPH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图形学顶级年度会议。
作为李潇的 mentor,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童欣在李潇的蜕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执掌一整个大组,“童姥一直给我们一线的科研指导”,李潇说,“而且他真的很拼很犀利”。童欣每次都与大家一起赶论文 deadline,在讨论研究问题时,也总是直指问题要害。
斩获多篇顶会论文的同时,李潇还带给了 mentor 更多惊喜。在开组会、讨论新项目进度时,李潇有时会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思路,并辅以最新发表的论文为例。“有些时候,我甚至都没有想到那个方向。”作为李潇的另一位 mentor,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董悦由衷称赞。
2019年,那些年:
最想感谢的和最难忘却的
在 MSRA,“潇帝”与“桌游社”是常常成对出现的两个词汇,也成为了这里“Work hard, play harder”文化的重要注解。对李潇来说,走进桌游社出于偶然,作为社长管理桌游社五年却有几分“命定”的意味。
“不论何时,潇帝都十分热心地为大家组织桌游社活动,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VC 组实习生、经常参与桌游社活动的邓誉说, “靠谱”是他认为能最好概括李潇特质的形容词。
2018 年 Student TechFest 上,李潇获“最具创造力奖”,并向大家讲解自己的论文成果
在桌游社,李潇也认识了其他组的小伙伴:不论是系统组、机器学习组的研究实习生,还是在 IEG 组做软件开发的人,或者是 PR、学术合作部的实习生,李潇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从本科到直博,李潇经历了从“宅”到“开朗”的性格转变。“MSRA 的环境,会让你觉得宅起来没有什么意义。”李潇解释,“这里有这么多优秀又好玩的小伙伴,为什么不跟他们多交流一下?不管是交流研究上遇到的问题,还是周末一起吃喝玩乐,都很有意思。”
李潇也成为了实习生伙伴眼中的榜样。高端与李潇同在 IG 组,平时有不少研究上的合作,“科研中遇到的很多细节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大多都可以从潇帝那里得到思路和解答。”高端说。
李潇和桌游社小伙伴们的合影
周末,李潇组织起MSRA的实习生小伙伴们一起玩密室逃脱
在 MSRA 的六年,是李潇格外珍视的青春时光。他被大家戏称为“Principle Intern”,也送走了数不清的小伙伴离开。每逢有认识的实习生离职时,李潇都会把工位上遗留下的浅蓝色名字卡片搜集起来。如今,浅蓝色的纸片累积起了厚厚一沓,而李潇也终于要成为那个“离开的人”。
李潇不太能想象自己离职时的心情。中关村的家到微软大厦这条路,李潇走了六年。这六年,李潇也从一个没有什么科研经历的毛头小孩,成长为了能够独当一面、承担复杂研究任务的博士。
当丹棱街 5 号的杨絮飘飞又散去,初夏的阳光照进四色玻璃长廊,这预示着又一个毕业季的到来。和 MSRA 告别的时刻,也是在和青春作别。而每一个从 MSRA 毕业的人,都如同飘向远处的蒲公英种子,带走独属于 MSRAer 的精神与气质,也保藏一份永不忘却的 MSRA 情结和牵挂。
李潇的名片卡与积累的名片卡。再见啦,潇帝!
Mentor 寄语
童欣
微软亚洲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很高兴看到李潇在过去六年里的成长与成熟!就像他说的,开局虽然不太顺利,但是通过调整心态,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做出了出色的研究!潇帝在学生活动中大名鼎鼎,具有绝对的统治力!我也祝愿潇帝在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能够继续潇洒,勤奋努力,制霸天下!
董悦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主管研究员
经过博士期间的学习,李潇不仅拥有了从事学术的基础,更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学术就像马拉松长跑,需要研究者一直不断地努力。希望李潇能够在之后的工作和研究中保持现在的状态,继续往前走,相信他一定能有所成就,成为一个出色的 researcher!
不论你是联培博士毕业生,还是已经从MSRA离职的员工、实习生,相信大家都和李潇一样,在MSRA度过了热血的青春、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如果你也是MSRA的“毕业生”,欢迎你在评论区里写下自己和MSRA的故事,和我们一起分享当年青春的点滴 ♡
关于实习派,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