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六大体现”解析共同富裕——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 长城宏观 || 蒋飞、李相龙

长城宏观团队 长城研究--宏观策略 2022-06-08

摘要



要点


共同富裕是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和大力实施的政策之一。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到2035年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是这届领导班子首次再提“共同富裕”;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会议上,党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具体化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宏伟目标,并为此确定了时间进度表,制定了发展路线图。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大力提共同富裕,之前也提了那么多次,这次有什么不同?一、首先,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中再次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二、2021年1月,习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三、我们认为从1978年到2020年,是经济发展和摆脱贫困的时间线。在改革开放之时,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性,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需要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脱贫致富,全面发展经济时,并不是全面实行“共同富裕”政策的好时机。四、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实现全国脱贫之后,国家和社会迎来了发展新阶段,即实现“共同富裕”阶段。


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心是解决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三大差距”。2021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再次明确,要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


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作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提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是共同富裕的所有体现方式,而前六大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共同富裕的实现。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环境超预期,消费税、房产税等税收制度改革超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超预期,疫情变化等。





1. 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提出缘由



1.1 为什么在当前时间点大力强调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和大力实施的政策之一。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到2035年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是这届领导班子首次再提“共同富裕”;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会议上,党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具体化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宏伟目标,并为此确定了时间进度表,制定了发展路线图。


另外,从2018年3月,习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开始,提到了“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的重要表述,随后又多次在全国重要讲话中提到“共同富裕”的大政方针,譬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共同富裕问题,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征程坚定不移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心,让亿万人民更清晰地看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大力提共同富裕,之前也提了那么多次,这次有什么不同?


一、首先,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中再次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就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作出部署,可以看作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二、其次,2021年1月,习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从这次表述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和定位又上升了新台阶,将共同富裕从发展民生的经济问题上升到关系我党执政的政治问题。


三、我们认为从1978年到2020年,是经济发展和摆脱贫困的时间线。在改革开放之时,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性,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需要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脱贫致富,全面发展经济时,并不是全面实行“共同富裕”政策的好时机。


四、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实现全国脱贫之后,国家和社会迎来了发展新阶段,即实现“共同富裕”阶段。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全面脱贫实际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只有脱贫后,迈向高质量发展时,才能将共同富裕带给全国人民。


1.2 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把握什么样的重心 

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心是解决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三大差距”。

2021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再次明确,要“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

可见,不论是习主席的讲话精神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都从顶层设计上给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心,下面我们就从这三大差距上给出分析。

 1.2.1 收入差距

从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开始了腾飞,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经济增长离不开“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而由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慢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低、国民进行大量储蓄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以及房地产在居民总资产中占比较大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可以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以致于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驱动,但我们也认为过去消费相对疲软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而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2003以来一直处于0.46至0.50之间,且在2009年左右是最高点。从世界银行公布的基尼系数比较来看,我国也略高于美国而显著高于欧盟国家。

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占比每年都在不断攀升。中国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上海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总量为147万亿元人民币,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到167万人,稳居全球第二。此外,报告还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有10个省市迈过高净值人数5万的门槛,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五省市高净值人数更是都超过10万人。

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占总人口比例也在逐步增长,且从2014年开始,增长斜率陡然上升。10月27日刚刚公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其总人数扩大了22%,比去年的2398人增加了520人,达到2918位企业家财富超过20亿元,这个数字是10年前的3倍,上榜企业家的总财富比去年增长24%,达到34万亿元。这些统计都足以看出在不断增长的中国经济下,财富差距、收入差距实际有扩大趋势。


1.2.2 地区差距 

地区差距也是阻碍我国共同富裕的三大差距之一,从2008年开始,我国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就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浙等较富裕的直辖市和省份的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而这一差距在2014年后又急剧扩大,分化更为明显。


1.2.3 城乡差距

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主体是农民,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民。而城乡差距的分化也是阻碍共同富裕的一大杀手。今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虽然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直在逐渐降低,但从90年代开始,农村恩格尔系数就高于城镇水平;另外从1993年开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就与城镇居民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分化,且有原来的1倍规模逐渐扩大到将近3倍规模,因此城镇居民无论从总收入和食物消费占比总收入两方面来比较,都要优于农村,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这些数据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2. 共同富裕到底包含哪些具体方面?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出自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作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体现了中央层面对共同富裕实现的具体解读。


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卫生健康委等20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国家标准2021》)。《国家标准2021》涵盖了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9个方面、22大类、80个服务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和牵头负责单位。


2.1 幼有所育 

幼有所育就是让幼龄儿童接受良好学前教育,其直接体现就是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2017年,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曾指出,到2020年,学前教育(即幼儿园)毛入园率要达到85%,普惠性的幼儿园要占到幼儿园的80%以上。


从2010年开始,针对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我国提出了三年期发展规划,三步走且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左右”。我们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确实从2010年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善,增长态势一直处于平稳向上态势。从“十一五”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目标逐期提升,“十三五”期间,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入园儿童1791.40万人,在园幼儿4818.2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2%,可以说已达成目标。另外,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提高至90%以上,因此,仍要继续坚持加大幼儿园开办和提高幼儿入学等措施。


2.2 学有所教 

要实现共同富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是教育改革的方针,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对等、不公平是目前“学有所教”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标本兼治之策,也是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共享的关键环节,将充分彰显教育权利和机会公平。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总体一直是上升势头,反映出学有所教方面总体向好的态势,但实现学有所教,实现教育公平,不仅要看总体,也要兼顾地方和区域化差异,因此普及教育公平要从县域做起,逐步向有条件的市域扩展。要办好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我国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人数从1998年到2017年开始一直处于一个平缓的态势,但从2018年开始人数急剧上升,目前已超过1000万人,而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从2013年开始基本小幅震荡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在校生人数之比确实呈现可喜的上升态势,但由此又不免让人担忧就业的“内卷”压力之大。



在高等教育上,十四五规划中曾提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而截止到2020年底,我们目前的毛入学率(18-22周岁)为54.4%,与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和建设比重上,仍要继续加大投入。


在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十四五规划中给定了相关要求,指出要“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2020年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由9.08年提高至9.91年,与目标“11.3年”仍有距离;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9年至10年之间的省份有14个,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

“双减”政策也是学有所教的一个实施路径。从长远看,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学科类培训本质上是对教育“内卷”化的加剧,而教育公平,教育成本的下降是实现共同富裕路径上的必要手段。我国新生儿出生人口从2016年开始就出现断崖式下跌,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该数字已经跌至1200万,可见过高的教育恶性竞争和教育成本是生育意愿下跌的重要原因。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9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这些措施都加大了国家对“双减”政策实施的决心,2021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我们预计,这方面会有更多措施将会出台。



2.3 劳有所得

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所谓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力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它一般由货币工资、实物报酬和社会保险三部分组成,而目前多数特指“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就是提高劳动力要素在企业单位内部分配中所获得的份额收益比重。


中国GDP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直不高,“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8月17日 中央财经委会议也指出“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近20年来,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一直处于45%至50%的范围内,且趋势呈“微笑”型曲线,截止到2020年,其比重已达到50%附近,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没有较大差距,但其增长多数为前期较低值的相对补偿性增长,如果不加以重视,仍有降低可能。



稳定就业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从2018年以来,我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较为稳定,只有在2020年初由于疫情影响达到了6%的比例,而其他统计区间均在5%-5.5%之间。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那么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指什么,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目标实现的路径是什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指出:“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因此要想充分就业,就要控制失业率下行的压力,缓解就业形势。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下面几个方面:


1、 今年三季度以来,国家经济大环境由滞胀到下行阶段,经济增速也不断放缓,只有出口繁荣在支撑着GDP的增长。明年上半年,随着国际疫情情况好转,口出增速将会放缓,因此经济增长压力颇大,与此同时就业问题就会凸显。


2、 国际疫情泛滥,复发反复,而国内局势由于控制得当较为稳定,导致多数原本“海外就业”的留学生回国就业,竞争国内就业名额,增加了就业形势。


3、 国内学历过剩,多数所谓“好”工作入职门槛起步为硕士,提高就业“内卷”水平。


那么解决就业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落到“经济发展”四字,而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构建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推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


从197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就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从1994年开始超过了第二产业,从2012年开始超过了第一产业,可以看到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向着高质量的良性循环发展方向进行,是可喜可贺的。


2.4 病有所医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曾总结到,2013-2018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万人次受益,而从2019年开始,全国各级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520元和250元。


在我国社保分类5类大项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比是最多的,由此可以看到在医保方面我国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另外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诊疗人次也逐年攀升,尤其三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在2012年首次超过了二级医院,且现在一直处于第一占位。


病有所医的实现也需要足够多的医护人员进行就医和护理,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其中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3.2人,而2020年这个值为2.9,还有提升空间;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


目前在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数据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而西部地区数据由于人口基数小的原因,其平均水平也与东部地区持平,但是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就较为不足,仍有待提高。截止到2019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为3.2人左右,离目标仍有缺口。


2.5 老有所养

老有所养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中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路线图逐步浮出水面。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目前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总人数每年都有提高,截止到2020年,这项比例已达到70%,但与规划中提出的95%还有明显差距。


今年3月21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通过新华社披露了对“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相关规划、政策方向的解读。他透露,今后我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经营补贴等政策都要向护理型床位倾斜,而十四五规划中也要求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更好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同时还将进一步调整存量,深入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对现有床位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护理型床位占比,到2022年底前,我国将确保每个县至少建有一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优先满足失能特困人员的照护需求。


目前来看,对机构养老需求最集中的群体就是失能失智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在入住养老机构时大多选择专门的护理型床位或医养结合式的养老机构。加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的占比,尤其是通过补贴引导民资参与这一服务的供给,将为更多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一解“燃眉之急”。

 


另外,在2019年国家提出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给出了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的相关路径,包括:1、推动解决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问题;2、扩大养老服务产业相关企业债券发行规模;3、全面落实外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国民待遇。具体实施要畅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抓好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落实,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民办养老机构,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适度拓宽保险资金投资建设养老项目资金来源。


2.6 住有所居

“住有所居”的最根本宗旨就是坚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十四五规划中具体措施有: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对于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这方面,21城给出了相应的保障房供应计划,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所给出的保障房供应户数最高,分别达到了100万套、40万套、66万套、40万套;二线城市筹集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公共住房计划也基本都在10万套至30万套之间,成都提出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基本接近一线城市的供应水平,这与近年来成都大规模的人口净流入相关,另外,在土地资源异常紧俏的厦门,同样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到2025年累计新增租赁住房8.5万套,可见,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促进“住有所居”中央精神的大力支持。

全国公共财政住房保障支出也在逐年提高,在10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发布会。其中主要提出的工作有五个方面:


1. 督促银行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监管要求,配合人民银行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房地产贷款增速稳中趋缓。2.保障好刚需群体信贷需求。3. 因城施策,指导派出机构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房地产调控,促进各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 严肃惩治违法违规行为。5. 稳妥做好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


另外,棚改基本进入末期。“十四五”期间,绝大多数城市棚改将进入尾声阶段,棚改计划开工量仍将持续下滑,其对房地产市场拉动力也将大幅减弱。从公布“十四五”棚改目标的12个城市来看,成都、银川、济宁等棚改规模均显著缩量,棚改计划开工量皆不足2万套,成都更是低至1万户。仅限于重庆、温州个别城市仍有一定的棚改规模,但较“十三五”历史高峰期相差甚远。典型如重庆,“十四五”期间将实施10万户棚户区改造,“十三五”期间则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24.78万户,降幅多达60%。




3. 共同富裕对投资和行业布局的影响   


一、我们预计,在共同富裕的政策实施下,未来投资方向应倾向于“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共同富裕所应表现的特征而带来的民生问题缺口,我国在住房、医疗、教育、公共服务也确实存在较多短板,这是投资应重点发力的方向。


二、居民财产性收入较低,未来金融机构的居民财富管理业务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从今年券商三季报来看,多家券商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较大,主要原因是其战略方向在进行差异化财富管理品牌的打造,并提出了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布局,夯实客户经理制,加快投资顾问团队及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交易服务、投资咨询以及基于资产配置的产品销售能力等一系列措施。


三、共同富裕指导思想再加上“房住不炒”的总体调控政策,我们认为地产行业一定继续加码,例如加大对学区房、房屋中介的治理力度,北京、深圳等多地学区房都产生大幅下跌趋势,中央已提出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房地产税的相关具体政策将会陆续出台。


四、随着白酒可能要征消费税的消息不断发酵,对高收入的规范、消费环节税收调节力度、消费税征收范围的扩大都将受到影响,因此市场上相关行业也可能成为治理对象,我们认为这也是近期“双11”活动氛围下本该活跃的消费板块并没有如期的原因之一。


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副司长常铁威在8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推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因此我们预计该行动纲要将在12月份出台,纲要文件一定会涉及我们所讲述的共同富裕的“六大体现”,到时我们将针对纲要给出更进一步的研究。



详细内容见证券研究报告:

《从“六大体现”解析共同富裕——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2日
报告发布机构: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团队:

蒋飞 李相龙

研究员微信号:

蒋飞(18666667173)

李相龙(15702123760)








欢迎大家与我们微信交流!

最新的市场策略观点,最新的月度股票组合,最新的机构观点汇总,欢迎关注长城宏观策略!







长城研究--宏观策略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