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愚园路系列:她们流光溢彩

2017-01-23 徐锦江 夜光杯

小编的话  愚园路上住着几位特别的女性,因为她们的存在,愚园路有了特别的气质。

(愚园路上这栋充满故事的花园洋房现为长宁区少年宫)

愚园路上有不少令人感佩的好女人,这个好是指她们笑对人生,从容淡定。比起那些在乱世歹土中被残酷的政治搅拌,或是被恶劣的命运捉弄的男人,她们更能在残酷的人生搏杀和坎坷命途中生存下来,给男人和世道存一份温情。

愚园路上的女人比男人的命要好一些,这从她们的寿命可以看出。还健在的是已110岁的黄慕兰。这个不管怎么说,经历了中共早期革命运动,与早期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宛希平、贺昌先后结为夫妇,后又嫁给上海滩大律师陈志皋,经历了脱党和用多重身份在党的外围工作,一生多次入狱的女性,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但至少用她的豁达和乐观超脱了命数,成为人生传奇。有一种说法,说愚园路上“汪公馆”在抗战胜利后变成了国民党军统的招待所,但从亲历者黄慕兰的描述看似乎并非这么一回事,抗战胜利后,王伯群的遗孀保志宁委托黄慕兰的丈夫陈志皋把自家的这栋花园洋房收回来,据《黄慕兰自传》所叙:言明条件是:“房子收回后,由我们负责代她修理好,她只保留楼下的两个客厅以及二楼的全部;其余楼下的四间大厅、餐厅、书房以及三楼的全部,还有后面的一部分附属用房,都租赁给我们使用,租金按美金支付。但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那时,从大后方复员回上海的人数以万计,上海的住房十分紧张,我们能住进这样高级的大花园洋房,自然大喜过望。”房子修缮一新后,取名“隅园”,在一年多时间里黄陈夫妇在这里举行各种聚会和游园活动,名为“隅园雅集”,据赵景深教授的一篇短文记载:出席者有田汉、洪深、阳翰笙、翦伯赞、熊佛西、冒鹤亭、周信芳、郑振铎、于伶等文化人,欧阳山尊和戴爱莲还表演舞蹈。可能黄的自述中会有溢美成分,但我相信这一段的基本事实不大可能杜撰,且有图有真相,在1946年梅兰芳和欧阳予倩的合影背景中少年宫的哥特城堡式建筑历历在目。被怀疑为军统据点的一个嫌疑是当时的国民党军统上海站站长王新衡也出没其间。黄夫妇后因与保志宁的房产纠葛而搬离此宅,在华山路另造新楼。

(黄慕兰)

愚园路上第二个值得一说的女性是董竹君,董竹君1948年至1950年曾居愚园路新华村1号。说起董竹君,总会联想起那个“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阿庆嫂。阿庆嫂离开沙家浜,来到上海滩,就是董竹君,“锦江茶社”就是“春来茶馆”。董竹君原来是黄包车夫家庭出身、流落青楼卖唱的少女,虽有贵人相助,但总的来说无论是持家还是创业,无论是留日、入川、来沪,还是避难菲律宾,在生意繁忙、独立抚养四女一儿的同时,还不忘学习法语深造,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加能干成为独立的女性企业家。董竹君长袖善舞,既能让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引为知己,又同中共地下党员吴克坚秘密往来;杜月笙、黄金荣是她的座上客。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被捕并被软禁在虹桥疗养院,吴克坚和董竹君通过民革人士约来杨虎,在新华村董寓多次秘密会晤营救张罗。董资助或帮助过的还有郭沫若、夏衍、于伶、宋时轮以及台湾二二八起义失败后来到上海的台湾共产党组织领导人谢雪红。上海解放后,董竹君将当时价值15万美元的川菜馆和茶社上交国家,成立锦江饭店。董竹君大半生身逢乱世,以99岁高龄得善终,写下《我的一个世纪》篇章,成为上海滩的一个传奇,靠的是三道面(人面、情面、场面)的功夫和智慧。今日之女性企业家,从人格魅力和气质能力上胜之者能有几人?

(董竹君)

愚园路上还值得一说的女性是陈友仁的第二任太太张荔英。现在知道陈友仁名字的人不多,但在民国年代,这个留着一小撮人丹胡子的人却是个甚为传奇的社会名流,其标志性照片时常见诸杂志报纸。陈友仁出生在中美洲的特立尼达,是当地一位富有的华人律师,生活安逸,但在伦敦听说辛亥革命后,即连家都不回,义无反顾来到中国,成为孙中山的外交顾问,尽管中文说不好,却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铁腕外交部长。后原配病故,陈又娶了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四女张荔英为妻。留法学画颇有成绩的张荔英青春年少,却执意要嫁给长自己近30岁、她眼中的“天下第一美男子”陈友仁,两人婚后感情甚好。1941年,夫妇二人在香港一同被日军拘捕并被转押至上海,因拒绝加入汪伪政府,长期遭到软禁(估计就是这段时间住在愚园路)。陈友仁1944年逝世后,张荔英仍居此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被释放,后移居海外。

(愚园路上的黎锦晖旧宅)

还有一位女性,虽然普通,但平凡中透着不凡,也要特别说一说。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末任太太梁惠芬,黎前半生风光,娶了大美人徐来为妻,周璇、王人美、聂耳、黎莉莉皆出自其门下。但后半生千金散尽,妻子携财随“风流将军”而去,学生聂耳奋起痛批他,连国民党政府也禁他的歌。人生起落,情何以堪。所幸落难时一个叫梁惠芳的女学生粉丝,是个旧政府官员人家的小姐,不惜休学,离家出走嫁给他,且从此再没有与家人联系过。

据汤晓丹的夫人蓝为洁女士回忆:抗战时期,在重庆“中制”食堂吃饭,每次排队我都碰到黎太太和她的几个小孩,每人手里都拿着搪瓷大杯、小面盆,装满了饭菜带回宿舍吃。黎先生一次都没有去过食堂,也从未到过我们技术课办公室,但是课里的人都爱三言两语谈到黎先生家属买饭后走出食堂的小队伍。次数多了,我才晓得黎家的一些事。原来黎先生的前妻是漂亮的电影明星,婚变对黎先生的打击很大。之后一位女学生崇拜他,不顾父母反对主动休学进入他的生活,为他生儿育女。小家庭生活充满了幸福和浪漫。

黎锦晖上半生辉煌下半生落寞,绚烂终归于平淡。晚年不过是住在愚园路四明别墅里的一个老翁,与梁惠芳过着平常的居家日子,弄堂里许多人都见过这个贤淑的女人。两人默默相伴到老。

更奇的是,黎锦晖1967年动乱中去世,梁惠芳忍住泪办完了丈夫的丧事,旋又担负起做母亲的责任,暗中资助几个插队落户的孩子都进了大学读书。“文革”后,她办了去美国的手续,在那里打工,据说有人帮她找了一份穿珍珠项链的工作。她省吃俭用,积了一笔美金回上海,买了一幢房子,安置成一个温馨的家,让几个子女回沪时都有落脚点。蓝为洁感慨:她是我认识的友人中人格魅力最闪光的女性,梁惠芳活到90多岁含笑离开人世。她离世前已经见到社会为黎锦晖落实政策,恢复名誉的曙光。




关于我们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年伊始,我们精选出2016年夜光杯微信阅读率最高的文章,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即可重读那些充满温度的文字。冀望2017,我们依旧相伴。


池莉:救我沔阳

你没有见过的夏梦(附独家披露美图)

清明,怀念我的妈妈周小燕

贺信:再见阿爷

李大伟:上海格言,侬会讲伐?

1976年老教授家的吃

悼陈忠实:先生之正,馨必飘远

秦绿枝:葆玖先生,走好

戴醒:二十年,怀念母亲戴厚英

明明白白来时路——纪念陆谷孙先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