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 黄博:《谣言、风俗与学术:宋代巴蜀地区的政治文化考察》后记
上一次写后记,还是在六年前的博士论文完稿之际。六年来,虽然也一直笔耕不辍,却没有想到这会是我自己出版的第一本书。通常而言,像我这样的“青椒”,第一本书会是博士论文吧。这本关于宋代巴蜀政治文化考察的撰作,确在我的意料之外。为了这本小书能够最终显得不那么“难看”,在这段时间里我对书稿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有趣的是,书里最早开始动笔的一些篇章,恰好写成于十年前,此翻重拾旧稿,补续新见,当然想尽可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删改和增补,然而这一过程中常常产生出某些举轻若重的无力感,由此发现在“宋史研究”上,自己的确没有什么天赋可言。从硕士到博士、从讲师到副教授,十年来学历与职称的进阶,似乎并不意味着自己真有多少学力上的增长,还是只有拼体力而已。
尽管九年前因为机缘巧合而开始转治西藏古格王国的政教关系史,算是另投了藏学的门庭。在我放弃了继续从事宋代谣言研究的设想后,对于宋史的热情,却仍然一直“执迷不悟”,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自己平日读书治学的气象本就不大,后来转治古格史,关注更是不出阿里的范围。而关于宋代历史的思考,目光所及似也不出乡邦范围,即所关注的问题大多与四川和重庆有关,以致偶尔不免会生出点自己是否太过目光短浅了些的忧患意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十年间自己竟然不自觉地围绕着宋代巴蜀地区的政治文化的话题,零零星星地竟然也积攒下了不少的文字,这次把这些“旧稿新文”收拾、整理,汇为一书,也算是了却了我在求学之路上一个怀揣已久的心愿。
当然完成我的这一心愿,仅仅依靠上述因缘是远远不够的,这本小书之所以能够结集出版,实是仰赖多年以来许多良师益友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复生先生,先生风神俊朗,学问渊湛,学生资性鲁钝,难及万一,得蒙先生不弃,从硕士到博士都有幸亲炙门下,出入宋史、藏学之间,全赖老师循循善诱,引喻开导,才让我今天能够拥有安身立命的所在。此外,还要感谢粟品孝老师、韦兵老师和重庆师范大学的唐春生老师等诸多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良师们,书中的很多篇章的初稿,在写作过程中以及完稿以后,都曾得到过他们的指点,问学之际令我获益匪浅。
其次,要感谢任教于西南大学的熊斌、重庆大学的郭畑、陈晔以及供职于四川省社科院的曹鹏程等同窗学友,书中的不少内容,正是在与他们一路同行的求学之道上、切磋琢磨中,点滴积累起来的。再次,要感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于青年学术著作出版的支持,依靠“四川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优秀青年学术著作丛书”项目的资助,才使我有了把这部书稿交付出版时的豪气。
最后要感谢我的妻子宋晓希博士,她是我在酷热的暑期对书稿进行最后的修订中唯一的读者,每当我对书稿的修改进入犹疑不决的困境时,是她一次次地激励,振奋我继续伏案前行。
2017年7月30日完稿于成都航空港寓所
感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中国藏学研究所黄博先生提供宝贵信息!
【编辑】仝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