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潘晟:《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即将出版


版权页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人的安居:知识、礼俗与政治1

第二节 知识社会史:理解古代知识-信仰世界5

一、知识社会史研究的思想、理论资源概述6

二、中国古代地理术数研究现状及本书主要内容12

第一章 汉唐之间地理术数知识演变的基本线索16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相地数术的再认识16

第二节 《汉书·艺文志》——地理的数术时代25

第三节 魏晋时期形法的转化与古代地理知识系统的两分30

第四节 汉魏-隋唐间相地术的隐退,宅兆选择术的勃兴33

第五节 本章小结41

附录  从《西藏王臣记》看中古时期地理术数在吐蕃的传播43

一、《西藏王臣记》中唐朝公主善于风水的形象44

二、《西藏王臣记》所载文成公主使用之地理术46

三、中古时期地理术数在吐蕃地区传播的相关问题50

四、余论53

第二章 《重校正地理新书》及宋代地理术数的知识演变55

第一节 北宋《地理新书》的编纂及其文本演变与流传55

一、北宋《地理新书》的编纂过程及其相关问题56

二、《地理新书》的版本及其流传63

三、小结79

第二节 北宋前期地理术流传的几个特征80

一、宋初地理术数的流传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80

二、《重校正地理新书》所见北宋五音与地形的竞争83

三、各类方法、礼俗在地理术数中的叠加87

四、小结90

第三节 宋代地理术区域分布的初步考察91

一、中州——五音姓利为主,地形择吉为次93

二、江淮之间——宅、墓分离,及五音与山水环抱相顺100

三、江、岭、湖、蜀——地形为核心,从九星八卦到青囊102

四、小结129

第三章 宋代的山陵选择:地理术数的国是与国运133

第一节 北宋山陵:皇权继承的术数“观察”与“预言133

一、北宋山陵择地与太祖、太宗两系的皇位竞争134

二、山陵位置及镇土之术——皇嗣的烦恼145

三、北宋陵园择地中的其他相关问题157

四、小结与讨论162

第二节 南宋山陵选址:术数选择背后的自然与政治164

一、徽宗永祐攒宫议及其择地:五音官术背后的政治恢复意图166

二、高宗思陵:山陵制度对地理环境的顺应与政治权宜169

三、孝宗山陵:官术的坚守与民术的挑战172

四、宁宗山陵选址:形法之术渐据主导179

五、诸王陵园选址:诸法并用181

六、小结183

第三节 国家礼仪空间的侵蚀与国运的文学叙事183

一、官、民陵园墓地之争183

二、山陵位置与王朝国运的文学叙事188

第四章 宋代地理术的流播:居所、兆域的选择风尚192

第一节 宋代士大夫择地而居的几个问题192

一、择居的一般类型:因治而居、无力归籍、爱其风土192

二、择居有术:选其形胜,保其子孙198

三、颖汝之滨:北宋士大夫聚居的个案205

四、小结209

第二节 伎术、习俗与空间塑造:公共建筑中的地理术数211

一、官署与城池:国家与地方繁荣安定之所系211

二、公益建筑:公共事业与群体安危的术数权衡224

三、小结228

第三节 术与俗:择葬术与葬俗的互动229

一、择葬有术:主动寻求祖先神灵庇护的道路229

二、缓葬:术、俗、礼交织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238

三、改葬:术、俗、礼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246

第四节 惑与不惑:世事沧桑中的信仰与礼俗258

一、惑然之争:在术之吉,于事之凶258

二、世事沧桑:通达而不惑于术260

三、批评与反驳:礼、术、俗265

第五章 宋代地理术数的发展:士人、科举、地理书276

第一节 宋代民间地理术士的身份与知识传习276

一、僧道:教义内外的事业277

二、儒生:儒术传家的代际发展280

三、世传与游艺:伎术精进的途径284

四、以术为教:伎艺传授的德业290

五、小结292

第二节 异端的分布:宋代民间地理术士的区域特征292

一、关于人(群)地域分布中地域属性问题的简短讨论293

二、宋代民间地理术士地域分布特征概述295

三、宋代民间地理术士地域分布特征的几个问题302

四、小结308

第三节 宋代士大夫与地理术士的交游309

一、互惠而互动:士人与术士的交游309

二、择地:互惠与互动的核心312

三、求赠诗序:伎术活动之外的雅趣314

四、诗序赠予:圣贤道德的礼教317

五、何处士大夫不道他晓得风水324

六、小结328

第四节 宋代儒士习术及其对地理术数发展的影响329

一、由儒而术:生存与毁灭330

二、以术存道:突破天命的途径335

三、儒生习术对宋代地理术发展的影响339

第五节 宋代地理术数书的初步考察342

一、两宋时期地理风水书的撰著342

二、未见著录宋代地理术数书小考356

第六章 宋代常州——聚落形态与科举的地理阐释365

第一节 宋代常州进士科第之概况366

第二节 宋代常州科第:聚落形态关联性解释的塑造过程370

一、宋代常州科举发达的一般原因:名贤化育与学校养成370

二、宋代常州科举兴衰的“地理”因数及其塑造过程373

三、常州属县科举的地理“因素”:县学的地理改造379

第三节 宋代常州科第兴衰的历史地理解释381

一、庆历三年开河与常州城之水系381

二、崇宁、淳熙、咸淳三次疏浚河道的历史地理原因386

三、本章小结389

附表390

参考文献394

后记407


感谢厦门大学林昌丈先生联系,感谢潘晟先生赐大作相关信息!

【编辑】仝相卿

宋史研究资讯

欢迎订阅『宋史研究资讯』

微信号:songshiyanjiu

信箱:txq1627@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