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史学》总目录(1990-2018) | 201902-36(总第859期)

*本文原载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

期刊名稱

新史學

ISSN

1023-2249

出版机构

台北市:新史学杂志社

期刊簡介

季刊,新史学杂志社出版,1990年創刊,每年3、6、9、12月出刊。主要刊载历史学相关研究。

出版年

刊    期

论文篇名

作 者

1990

创刊号

发刊词

新史学杂志社

1990

创刊号

南北朝三个都城人口数量之估测

严耕望

1990

创刊号

评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卷

黄宽重

1990

创刊号

评彭卫着《汉代婚姻形态》

黎明钊

1990

创刊号

评蔡相辉着《台湾的王爷与妈祖》

康豹(Paul Katz)

1990

创刊号

二十世纪北京的内部结构:社会区位的分析

章英华

1990

创刊号

史学的方法、技术与危机

刘子健

1990

创刊号

明清间农业结构的转变

石锦

1990

创刊号

「单」是公社还是结社--与俞伟超先生商榷

杜正胜

1990

创刊号

评Gertude Himmelfarb着 The New   History and the Old《新史学与旧史学》

柳立言

1990

创刊号

评David Johnson、Andrew   Nathan、Evelyn Rawski编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中国明清时期的通俗文化》

梁其姿

1990

创刊号

评Fergus Millar着 The Emperor in   the Roman World (31 BC-AD 337)《罗马世界中的皇帝》

邢义田

1990

1卷第2期

耒耜新考

汪宁生

1990

1卷第2期

南宋官户与士人的城居

梁庚尧

1990

1卷第2期

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

沟口雄三

1990

1卷第2期

旧史学向新史学的反扑--评论G. Himmelfarb和J.   W. Scott的史学思想

周梁楷

1990

1卷第2期

夏文化可能讨论吗?--1990年洛杉矶加大「夏文化国际研讨会」纪要

杜正胜

1990

1卷第2期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动力--第四届「中国海洋发展史研讨会」纪要

江彬村

1990

1卷第2期

评田庆余着《东晋门阀政治》

刘增贵

1990

1卷第2期

评怀效锋着《四朝政治风云》

朱鸿林

1990

1卷第2期

评David K. Jordan 与Daniel L.   Overmyer 着 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Sectarianism in   Taiwan《飞鸾--台湾民间教派面面观》

宋光宇

1990

1卷第2期

评Arif Dirlik 着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中国共产党起源》

陈永发

1990

1卷第2期

评Paul Veyne 编 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Vol. I--From Pagan Rome to Byzantium 《私人生活史》第一卷《从罗马到拜占庭》

蒲慕州

1990

1卷第3期

《周礼》考证和《周礼》的现代启示

余英时

1990

1卷第3期

清初税务改革与社会

石  锦

1990

1卷第3期

西方家庭史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杨  豫

1990

1卷第3期

近世化社会文化的特色--记两次有关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史的国际研讨会

梁庚尧

1990

1卷第3期

评山东孔孟学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主编、谢祥皓编《孟子思想研究》

黄俊杰

1990

1卷第3期

评李祖桓编着《仇池国志》

胡志佳

1990

1卷第3期

评William T. Rowe 着 Hankow:   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95   《汉口:一中国都巿内的冲突与共同体1796-1895》

梁其姿

1990

1卷第3期

评Joseph W. Esherick 着 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 《义和团之乱的源起》

李孝悌

1990

1卷第3期

评施添福着《清代在台汉人的祖籍分布和原乡生活方式》

洪丽完

1990

1卷第3期

评Zane L. Miller 着 Boss Cox*s   Cincinnati: Urban Politics in the Progressive Era 《政党头目考克斯的辛辛那堤巿:进步时期的城巿政治》  

黄文龄

1990

1卷第4期

论清代中叶广东行商经营不善的原因

陈国栋

1990

1卷第4期

红太阳下的婴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

陈永发

1990

1卷第4期

唐代政治史研究中的士族庶族问题

黄永年

1990

1卷第4期

明清的朝代危机与世界经济萧条--十九世纪的经验

林满红

1990

1卷第4期

评介绍三本汉代社会史新着:林富士《汉代的巫者》、罗彤华《汉代的流民问题》、祝平一《汉代的相人术》

邢义田

1990

1卷第4期

评牛致功着《唐代的史学与通鉴》

张荣芳

1990

1卷第4期

评Christopher N. L. Brook 着 The   Medieval Idea of Marriage 《中古的婚姻观念》

李贞德

1990

1卷第4期

评贾士衡(译)《古人类古文化》(Brian M. Fagan   原著 People of the Earth 第四版 1983)

宋光宇

1991

2卷第1期

从春秋到两汉我国古代的气候变迁--兼论《管子‧轻重》著作的年代

陈良佐

1991

2卷第1期

秦汉户赋与魏晋户调源流考

于琨奇

1991

2卷第1期

试论网络

许倬云

1991

2卷第1期

西洋经济思想对晚清经济思潮的影响

赖建诚

1991

2卷第1期

现代化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现代化研讨会」纪要

沈松侨

1991

2卷第1期

评赵吉惠、郭厚安主编《中国儒学辞典》

黄俊杰

1991

2卷第1期

评Bret Hinsch 着Passion of the Cut   Sleeve《断袖之情》

黄约瑟

1991

2卷第1期

评张邦炜着《婚姻与社会‧宋代》

黄宽重

1991

2卷第1期

评傅宗文着《宋代草巿镇研究》

梁庚尧

1991

2卷第1期

评介绍两本有关明代宦官的编着:王春瑜、杜婉言编《明代宦官与经济史料初探》,王春瑜、杜琬言着《明朝宦官》

张存武

1991

2卷第2期

《周官》与秦文化杂考

金春峰

1991

2卷第2期

《日书》与秦汉时代的吏治

林剑鸣

1991

2卷第2期

十一世纪高丽沙门义天入宋求法考论

黄启江

1991

2卷第2期

清初钦天监中各民族天文学家的权力起伏

黄一农

1991

2卷第2期

历史量化的反思

古伟瀛

1991

2卷第2期

「廿五史全文数据库」与中国历史的研究

黄清连

1991

2卷第2期

计算机在汉简研究中的应用

刘增贵

1991

2卷第2期

《计算机化宋人笔记检索系统》答客问

刘坤太

1991

2卷第2期

评一本翻译的《中国通史》--兼论历史教学与史学本义

莫以明

1991

2卷第2期

评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

马孟晶

1991

2卷第2期

评杜正胜着《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

阎鸿中

1991

2卷第3期

形体、精气与魂魄--中国传统对「人」认识的形成

杜正胜

1991

2卷第3期

唐代的五金生产

张泽咸

1991

2卷第3期

中国中古士族与国家关系

甘怀真

1991

2卷第3期

西方对近代中国政治参与及政治体制的影响

Philip A. Kuhn

1991

2卷第3期

评郭正忠着《宋代盐业经济史》

梁庚尧

1991

2卷第3期

评陈世松等着《宋元战争史》

方震华

1991

2卷第3期

评樊树志着《明清江南巿镇探微》

巫仁恕

1991

2卷第3期

评Brian E. McKnight 着 The Quality   of Mercy: Amnest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Justice 《慈悲的质量--恩赦及传统中国司法》

陈俊强

1991

2卷第3期

评Thomas Barfield着The Perilous   Frontier: Normadic Empires and China

王明珂

1991

2卷第4期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妾

刘增贵

1991

2卷第4期

浅谈宋代妇女的守节与再嫁

柳立言

1991

2卷第4期

明清妇女研究--评介最近有关之英文著作(梁其姿译)

Paul Ropp

1991

2卷第4期

文化史与香港妇女研究

叶汉明

1991

2卷第4期

评Rubie Watson and P. Ebrey 合编   Marriage and In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

杨秀珠

1991

2卷第4期

评介有关珠江三角洲婚姻制度的两种近作

梁其姿

1991

2卷第4期

评Judith Stacey着Patriarchy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陈永发

1991

2卷第4期

评杜正胜着《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

于琨奇

1992

3卷第1期

郑里廪簿试论--汉代人口依赖率与贫富差距之研究

罗彤华

1992

3卷第1期

辽与「大食」

黄时鉴

1992

3卷第1期

哭庙与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员层的社会性动作

陈国栋

1992

3卷第1期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军队的若干人事制度

邢义田

1992

3卷第1期

海峡两岸宋史研究动向

黄宽重

1992

3卷第1期

评张其凡着《赵普评传》

何冠环

1992

3卷第1期

评爱宕松男着《爱宕松男东洋史学论集》第一卷--《中国陶瓷产业史》

苏基朗

1992

3卷第1期

评曹元宇辑注《本草经》

李建民

1992

3卷第1期

评Stephen F. Teiser着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蒲慕州

1992

3卷第2期

评Peter Burke着New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Writing

林富士

1992

3卷第2期

史传论赞与《史记》「太史公曰」

逯耀东

1992

3卷第2期

马克斯主义与法国大革命的解释--一个解释传统的解体

杨肃献

1992

3卷第2期

八○年代大陆学者《汉书》研究述略

李广健

1992

3卷第2期

战后欧美史学发展趋势

夏伯嘉

1992

3卷第2期

政治实践与历史叙述--论说汉纳‧鄂兰的历史理念

蔡英文

1992

3卷第2期

后殖民时代的历史研究--普林斯顿大学戴维斯中心九一年秋季论文简介

廖炳惠

1992

3卷第2期

评Fernand Braudel着Ecrits sur   l*histoire

赖建诚

1992

3卷第2期

评Peter Burke着The French   Historical Revolution

王泛森

1992

3卷第3期

西汉律令与国家正当性--以律令中的「不道」为中心

王健文

1992

3卷第3期

「二十一条」时期的反日运动与辛亥五四期间的社会思潮

罗志田

1992

3卷第3期

英国史家柯尔夫妇的史学与社会思想

周梁楷

1992

3卷第3期

传统医疗史研究的若干省思--《陈胜昆医师全集读后》

李建民

1992

3卷第3期

近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黄约瑟

1992

3卷第3期

评郑良树着《商鞅及其学派》

李训详

1992

3卷第3期

评龚延明着《宋史职官志补正》

黄宽重

1992

3卷第3期

评葛金芳着《宋辽金经济研析》

梁庚尧

1992

3卷第4期

评Caroline Walker Bynum着Holy   Feast and Holy Fast: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of Food to Medieval Women

李贞德

1992

3卷第4期

什么是新社会史

杜正胜

1992

3卷第4期

西方近年来的生活史研究

蒲慕州

1992

3卷第4期

敦煌本具注历日新探

黄一农

1992

3卷第4期

溪河溯源:医学知识在刘完素、朱震亨门人之间的传递

吴以义

1992

3卷第4期

仪式、习俗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观点

黄应贵

1992

3卷第4期

评何兹全着《中国古代社会》

林剑鸣

1992

3卷第4期

评Philip A. Kuhn着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单国钺

1992

3卷第4期

评Valerie Hansen着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康 豹

1992

3卷第4期

评David Strand着Richshaw Beijing,   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 1920s

巫仁恕

1993

4卷第1期

隋代开皇乐议研究

沈冬

1993

4卷第1期

宋朝的吏户

王曾瑜

1993

4卷第1期

南宋南北的经济地位 ──评程民生着《宋代地域经济》

梁庚尧

1993

4卷第1期

评曲彦斌着《中国乞丐史》、岑大利着《中国乞丐史》

邱仲麟

1993

4卷第1期

评严绍璗着《日本中国学史》第一卷、严绍璗着《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

黄约瑟

1993

4卷第1期

评许冠三着《新史学九十年》上、下

陈正国

1993

4卷第2期

民族史的边缘研究:一个史学与人类学的中介点

王明珂

1993

4卷第2期

评胡昭曦主编《宋蒙(元)关系史》

黄宽重

1993

4卷第2期

元魏李唐和籴以济京师事考释

黄永年

1993

4卷第2期

唐宋金元时期的秤斤制度

郭正忠

1993

4卷第2期

明清之际生死难易说探讨

何冠彪

1993

4卷第2期

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欧洲中古妇女史研究

李贞德

1993

4卷第2期

评蔡国裕着《中共党史》(一、二册)

李世伟

1993

4卷第2期

评大庭修着《汉简研究》

徐世虹

1993

4卷第3期

魏周府兵制度几个问题的再检讨

吕振基

1993

4卷第3期

四十年来大陆捻军史研究之简介及省思

陈华、池子华

1993

4卷第3期

评朱英着《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

邱澎生

1993

4卷第3期

评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柳立言

1993

4卷第3期

宋代士族婚姻研究 ── 以河南吕氏家族为例

王章伟

1993

4卷第3期

评郑学檬着《五代十国史研究》

张其凡

1993

4卷第3期

战国时代『壹』的观念

李训详

1993

4卷第3期

裨海纪游:徘徊于自我与异己之间

庄雅仲

1993

4卷第3期

评Susan Naquin and C.F. Yu   eds.合着(编) 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

蒋竹山

1993

4卷第4期

汉代的家产分割方式

罗彤华

1993

4卷第4期

日本明清史学界对『士大夫与民众』问题之研究

于志嘉

1993

4卷第4期

十七世纪以来的士大夫与民众--研究回顾

李孝悌

1993

4卷第4期

豪横与长者:南宋官户与士人居乡的两种形象

梁庚尧

1993

4卷第4期

评James T.C. Liu着 China Turning   Inward: Intellectual-Political Changes in the Early Twelfth Century

柳立言

1993

4卷第4期

评蔡崇榜着《宋代修史制度研究》

程志华

1993

4卷第4期

评袁征着《宋代教育》及苗春德主编《宋代教育》

陈雯怡

1994

5卷第1期

柳宗元与中唐儒家复兴

陈弱水

1994

5卷第1期

宋代盐泉苏氏剖析

张邦炜

1994

5卷第1期

新近发现的西域摩尼教本山及其意义

晁华山

1994

5卷第1期

陆楫(1515-1552)崇奢思想再探--兼论近年明清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林丽月

1994

5卷第1期

南北新旧与北伐成功的再铨释

罗志田

1994

5卷第1期

评Mona Ozouf着Festivals and French   Revolution

卢建荣

1994

5卷第1期

评曾永玲着《郭嵩焘大传》

吴以义

1994

5卷第2期

清代的惜字会

梁其姿

1994

5卷第2期

学术与信仰:论孔庙从祀制与儒家道统意识

黄进兴

1994

5卷第2期

评介吴松弟着《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

邹康达、黄宽重

1994

5卷第2期

从比较的观点看台湾与韩国的皇民化运动(一九三七~一九四五)

周婉窈

1994

5卷第2期

有关陆楫〈禁奢辨〉之研究所涉及的学理问题--跨学门的意见

陈国栋

1994

5卷第2期

评Peter Zarrow着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Arif Dirik着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imothy Weston

1994

5卷第3期

过去的结构--关于族群本质与认同变迁的探讨

王明珂

1994

5卷第3期

评石田秀实着《气:流身体》

李建民

1994

5卷第3期

晚清人权论初探--兼论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刘广京

1994

5卷第3期

控制增长,以保富裕--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行为

李伯重

1994

5卷第3期

近期西方有关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蔡玉慧译)

Peter Zarrow

1994

5卷第3期

新经济史革命--介绍R. Fogel和D. North的学说

刘瑞华

1994

5卷第3期

评Ken Dean着Taoist Ritual and   Popular Cults of Southeast China

Paul Katz

1994

5卷第3期

评周宝珠着《宋代东京研究》

梁庚尧

1994

5卷第3期

评胡沧泽着《唐代御史制度》

刘健明

1994

5卷第4期

历史解释的现实意义:以汉人对秦政权兴亡的诠释与理解为例

王健文

1994

5卷第4期

荷泽宗考

葛兆光

1994

5卷第4期

道咸年间民间性儒家学派--太谷学派研究的回顾

王泛森

1994

5卷第4期

关于台湾善书的研究及其展望

宋光宇

1994

5卷第4期

北齐标异乡义慈惠石柱--中古佛教社会救济的个案研究

刘淑芬

1994

5卷第4期

中国宗教研究--定义、范畴与方法学刍议

蔡彦仁

1994

5卷第4期

评王见川着《从摩尼教到明教》

连立昌

1994

5卷第4期

评Peter Burke着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蒲慕州

1994

5卷第4期

评姜伯勤着《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

罗彤华

1995

6卷第1期

不孝之孝--唐以来割股疗亲现象的社会史初探

邱仲麟

1995

6卷第1期

古代医者的角色--兼论其身分与地位

金仕起

1995

6卷第1期

论《医林改错》的解剖学--兼论解剖学在中西医学传统中的地位

王道还

1995

6卷第1期

评廖育群着《岐黄医道》

李建民

1995

6卷第1期

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并介绍「疾病、医疗与文化」研讨小组的成果

杜正胜

1995

6卷第1期

东晋至宋代脚气病之探讨

范家伟

1995

6卷第1期

宋代的儒医--兼评Robert P.   Hymes有关宋元医者地位的论点

陈元朋

1995

6卷第1期

评William R. LaFleur着Liquid Life:   Abortion and Buddhism in Japan

李玉珍

1995

6卷第1期

评Andrew Abbot着The System of   Professions: An Essay on the Division of Expert Labor

陈端容

1995

6卷第2期

评Morris J. Vogel着The Invention   of the Modern Hospital, Boston 1870-1903

祝平一

1995

6卷第2期

关于历史上的一种人体寄生虫病--曼氏裂头蚴病

萧璠

1995

6卷第2期

从战国至西汉的族居、族葬、世业论中国古代宗族社会的延续

邢义田

1995

6卷第2期

汤斌禁毁五通神--清初政治菁英打击通俗文化的个案

蒋竹山

1995

6卷第2期

台湾人第一次的「国语」经验--析论日治末期的日语运动及其问题

周婉窈

1995

6卷第2期

宋代一户两口之谜--十年来有关研究的回顾

苏基朗

1995

6卷第2期

陈寅恪先生与心史研究--读《柳如是别传》

姜伯勤

1995

6卷第2期

评祝总斌着《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张金龙

1995

6卷第2期

评严世芸主编《宋代医家学术思想研究》

陈元朋

1995

6卷第3期

北宋妇女的再嫁与改嫁

陶晋生

1995

6卷第3期

清初国家财政利益上的宫府之争及赵申乔的遭遇

罗丽达

1995

6卷第3期

金钱会与白布会--清代地方政治运作的一个剖面

刘铮云

1995

6卷第3期

二十世纪中国的反传统思潮与中式马列主义及毛泽东的乌托邦主义

林毓生

1995

6卷第3期

评Carlo Ginzberg,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王泛森

1995

6卷第3期

评Ronald J. Grele, Envelopes of   Sound: The Art of Oral History

卢建荣

1995

6卷第3期

美国新社会史的兴起及其走向

王心扬

1995

6卷第3期

美国宋代研究的近况

Peter K. Bol

1995

6卷第4期

明代后期的造伪与思想争论--丰坊与《大学》石经

王泛森

1995

6卷第4期

评Timothy Brook, Praying for   Power: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

释见晔

1995

6卷第4期

台湾的吕洞宾信仰--以指南宫为例

康豹(Paul R. Katz)

1995

6卷第4期

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

彭明辉

1995

6卷第4期

台湾的妈祖信仰--研究回顾

张珣

1995

6卷第4期

族群历史研究的「常」与「变」--以平埔研究为中心

詹素娟

1995

6卷第4期

历史中的台湾科学--关于「台湾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检讨

林崇熙、傅大为

1995

6卷第4期

评苏北海着《新疆岩画研究》

杨富学

1996

7卷第1期

清高宗对南明历史地位的处理

何冠彪

1996

7卷第1期

文化与家族--顾太清及其家庭生活

刘素芬

1996

7卷第1期

评山田庆儿着《古代东亚哲学科技文化》

李建民

1996

7卷第1期

古代希伯来的智慧与智慧传统--一个宗教思想史的观点

蔡彦仁

1996

7卷第1期

周原甲骨文与《易经》

陈宁

1996

7卷第1期

摩尼教研究之展望

林悟殊

1996

7卷第1期

评Jonathan Barry and Colin Jones   eds., Medicine and Charity before the Welfare State

董德伦

1996

7卷第2期

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篱--台湾地区「中国妇女史研究」   (1945-1995)

李贞德

1996

7卷第2期

灵魂、身体与天主--明末清初西学中的人体生理知识

祝平一

1996

7卷第2期

明代江门心学的崛起与式微

潘振泰

1996

7卷第2期

台湾洋务科技初探访(1887-1895)   --从台湾铁路、台北机器局与基隆煤矿出发的初步讨论

郭文华

1996

7卷第2期

战后台湾学界对经世问题的探讨与反省

丘为君、张运宗

1996

7卷第2期

评Hoyt Cleveland Tillman and   Stephen H. West eds., China under Jurchen Rule: Essay on Chi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柳立言

1996

7卷第2期

评David Montgomery, Citizen   Worker, The Experience of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Democracy and the   Free Market during the Nineteen Century

王心扬

1996

7卷第3期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黄一农

1996

7卷第3期

清初江南地方行政上的满汉政治冲突--张伯行噶礼互参案研究

罗丽达

1996

7卷第3期

「巫叩元弦」考释--兼论音乐与中国的巫觋仪式之关系

林富士

1996

7卷第3期

沙门不敬王者论--「不为不恭敬人说法戒」及相关诸问题

康乐

1996

7卷第3期

古史即「神话」--以《大荒经》及《尧典》为中心的再检讨

黄铭崇

1996

7卷第3期

历史的仪式戏剧--「欧战」在中国

黄金麟

1996

7卷第3期

医学与殖民扩张--以日治时期台湾疟疾研究为例

范燕秋

1996

7卷第3期

评李零《中国方术考》

金仕起

1996

7卷第3期

评Fernand Braudel, Ecritssurl*   histoire II

赖建诚

1996

7卷第4期

「妇人媚道」考--传统家庭的冲突与化解方术

李建民

1996

7卷第4期

六朝时期民间社会所祀「女性人鬼」初探

林富士

1996

7卷第4期

评Thomas Laqueur, Making Sex

祝平一

1996

7卷第4期

汉代妇女的名字

刘增贵

1996

7卷第4期

近代中国女子体育观初探

游鉴明

1996

7卷第4期

绡山传奇--贺双卿研究之检讨与展望

周婉窈

1996

7卷第4期

佛学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简介

李玉珍

1996

7卷第4期

评陶慕宁《金瓶梅中的青楼与妓女》

衣若兰

1997

8卷第1期

评康乐着《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

陈弱水

1997

8卷第1期

《汉书》颜注与贞观朝储位之争

李广健

1997

8卷第1期

江右王门学者的乡族建设--以流坑村为例

梁洪生

1997

8卷第1期

良渚文化到哪里去了?

许倬云

1997

8卷第1期

AIDS、省府虚级化、与B型肝炎疫苗--科学知识在台湾的一种社会建构历程

林崇熙

1997

8卷第1期

评陈学霖着《刘伯温与哪咤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邱仲麟

1997

8卷第1期

评Fernand Braudel, 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赖建诚

1997

8卷第2期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

王泛森

1997

8卷第2期

双包山西汉墓出土经脉漆木人型的研究

马继兴

1997

8卷第2期

西汉中期之三老与豪强

黎明钊

1997

8卷第2期

学习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吴晗的个案研究

潘光哲

1997

8卷第2期

宋至清代的国家与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顾与讨论

蒋竹山

1997

8卷第2期

评《山东汉画像石精萃》邹城卷、滕州卷读记

邢义田

1997

8卷第2期

评王曾瑜着《宋朝阶级结构》

柳立言

1997

8卷第2期

评Fernand Braudel, Identité de la   France

赖建诚

1997

8卷第2期

评Wilfred Cantwell Smith, What is   Scripture ? A Comparative Aprroach

蔡彦仁

1997

8卷第2期

评Peter Gregory, Tsung-mi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

释见晔

1997

8卷第3期

唐代的伍保制

罗彤华

1997

8卷第3期

忠孝牌坊与十字架──明末天主教徒魏学濂其人其事探微

黄一农

1997

8卷第3期

「延安模式」的再检讨

陈永发

1997

8卷第3期

传统中国绘画与政治权力

王正华

1997

8卷第3期

评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

刘健明

1997

8卷第3期

评王见川着《台湾的斋教与鸾堂》

李世伟

1997

8卷第3期

评Dennis A. Frinkle, Dorothy   Auchter, Soott A. Merriman, Todd E. Larson, The History Highway: A Guide to   Internet Resources

江天健

1997

8卷第4期

宋朝相州韩氏家族

王曾瑜

1997

8卷第4期

宋代真定韩氏家族研究

王善军

1997

8卷第4期

评赵洪钧着《内经时代》

李建民

1997

8卷第4期

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

杜正胜

1997

8卷第4期

评武氏祠研究的一些问题-巫着《武梁祠-中国古代图象艺术的意识型态》和蒋、吴着《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读记

邢义田

1997

8卷第4期

汉晋时期思想界的命运观

陈宁

1997

8卷第4期

论魏晋禅代

郭熹微

1997

8卷第4期

评张其凡着《宋初政治探研》

郑铭德

1998

9卷第1期

月令与西汉政治──从尹湾集簿中的「以春令成户」说起

邢义田

1998

9卷第1期

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王晴佳

1998

9卷第1期

妇女参政与暴力迷思──从英国「妇女社会与政治联盟」的战斗行动谈起

许慧琦

1998

9卷第1期

略论民国以来台湾与大陆隋唐五代医学史的研究

郑志敏

1998

9卷第1期

评Keith R. Schoppa, Blood Road:   The Mystery of Shen Dingyi in Revolutionary China

陈永发

1998

9卷第1期

评Giuliana Demelli, Fernand   Braudel Pierre Daix, Braudel

赖建诚

1998

9卷第2期

明末清初儒学的宗教化——以许三礼的告天之学为例

王泛森

1998

9卷第2期

宋代研究的重要史料——以大陆地区出土宋人墓志资料为例

黄宽重

1998

9卷第2期

阳明学讲会

吕妙芬

1998

9卷第2期

点名与签到──明代京官朝参、公座文化的探索

邱仲麟

1998

9卷第2期

竹园沟饶:中国青铜编钟源起的一个关键环节──兼评《先秦乐钟之研究》和   Suspended Music: Chime-bells in the Culture of Bronze Age China

徐坚

1998

9卷第2期

评John Kieschnick, The Eminent   Monk: 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

李玉珍

1998

9卷第2期

评古鸿廷,《东南亚华侨的认同问题:马来西亚篇》

许择昌

1998

9卷第3期

明清江南市场聚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范毅军

1998

9卷第3期

旧档案、新材料——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现况

刘铮云

1998

9卷第3期

生化之源与立命之门──金元明医学中的「命门」试探

张嘉凤

1998

9卷第3期

新医学在台湾的实践(1898-1906)──从后藤新平《国家卫生原理》谈起

范燕秋

1998

9卷第3期

评介西方天启思想之形成

蔡彦仁

1998

9卷第3期

评刘健明 马俊民、王世平,《唐代马政》

刘健明

1998

9卷第3期

评尚定,《走向盛唐》

刘健明

1998

9卷第3期

评Richard von Glahn, Fountain of   Fortune: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1000-1700

刘翠溶

1998

9卷第3期

评Carol Benedict,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蒋竹山

1998

9卷第4期

英格兰有启蒙运动吗?──历史家论十八世纪的英国与启蒙运动

杨肃献

1998

9卷第4期

女工会联盟与全国女工同盟(1890-1920)──近代英国的妇女与劳工运动

王文霞

1998

9卷第4期

英国史家汤姆森夫妇的史学和社会思想

周梁楷

1998

9卷第4期

英国诺曼君主与教会及贵族关系之检讨

张学明

1998

9卷第4期

评John Hudson, Land, Law, and   Lordship on AngloNorman England

利瓦伊俭

1998

9卷第4期

评Peter Marshall, The Impact of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1500-1640

李若庸

1998

9卷第4期

评Susan Frye, Elizabeth I: The   Competition for Representation

林美香

1998

9卷第4期

评John Dwyer, The Age of the   Passions: An Interpretation of Adam Smith and Scottish Enlightenment Culture

陈正国

1998

9卷第4期

评Christopher Hamlin,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Justice in the Age of Chadwick: Britain, 1800-1854

李尚仁

1999

10卷第1期

陈朝政权的成立及其结构

吕春盛

1999

10卷第1期

唐代州县公廨本钱数之分析──兼论前期外官俸钱之分配

罗彤华

1999

10卷第1期

清代前期湖北农业经济的变迁──粮食作物多样化与经济作物的扩展

谢美娥

1999

10卷第1期

「张君劢研究」前景的反思──以两部新着为例

潘光哲

1999

10卷第1期

评王健文,《奉天承运:古代中国的「国家」概念及其正当性基础》

詹康

1999

10卷第1期

评山田庆儿,《中国医学思想的风土》

李建民

1999

10卷第1期

评Keith Jenkins, On “What is   History”: From Carr and Elton to Rorty and White

江政宽

1999

10卷第2期

从〈唐晅〉看唐代士族生活与心态的几个方面

陈弱水

1999

10卷第2期

明清时期寡妇守节的风气——理性选择(rational   choice)的问题

张彬村

1999

10卷第2期

宗教史与末世运动研究——以基督教之兴起为例

蔡彦仁

1999

10卷第2期

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

王晴佳

1999

10卷第2期

「太平洋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毓中

1999

10卷第2期

清宫医药档案的价值与限制

张哲嘉

1999

10卷第2期

评「法律文化」对法律史研究的效用:评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

邱澎生

1999

10卷第2期

评Paul R. Katz, Demon Hordes and   Burning Boats: The Cult of Marshal Wen In Late Imperial Chekiang

蒋竹山

1999

10卷第3期

文人雅趣与商业书坊——十竹斋书画谱和笺谱的刊印与胡正言的出版事业

马孟晶

1999

10卷第3期

明代平民服饰的流行风尚与士大夫的反应

巫仁恕

1999

10卷第3期

衣裳与风教——晚明的服饰风尚与「服妖」议论

林丽月

1999

10卷第3期

女体与战争——明清厌炮之术「阴门阵」再探

蒋竹山

1999

10卷第3期

评文化如何影响经济?——评Samuel Adrian   Adshead, Material Culture in Europe and China, 1400-1800: the Rise of   Consumerism

邱澎生

1999

10卷第3期

评Anne Llewellyn Barstow,   Witchcraze: A New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Witch Hunts

李贞德

1999

10卷第4期

王莽与王孙庆——记公元一世纪的人体刳剥实验

李建民

1999

10卷第4期

佛教譬喻(Avadâna)文学中的男女美色与情欲——追求美丽的宗教意涵

李玉珍

1999

10卷第4期

人药与血气——「割股」疗亲现象中的医疗观念

邱仲麟

1999

10卷第4期

从医疗史到身体文化的研究——从「健与美的历史」研讨会谈起

李贞德

1999

10卷第4期

再现与感知——身体史研究的两种取向

Charlotte   Furth(蒋竹山译)

1999

10卷第4期

评栗山茂久 (Shigehisa Kuriyama), The   Expressiveness of the Body and the Divergence of Greek and Chinese   Medicine读后

祝平一

1999

10卷第4期

评David Arnold, Colonizing the   Body: State Medicine and Epedemic Disease in Nineteenth-Century India

李尚仁

2000

11卷第1期

身体与花纹—唐宋时期的文身风尚初探

陈元朋

2000

11卷第1期

梁启超与清末民初的币制改革

赖建诚

2000

11卷第1期

革命与反革命—「清党」再思考

黄金麟

2000

11卷第1期

「历史与理论」—介绍近年出版的几本英文论著选辑读本

宋家复

2000

11卷第1期

牛润珍,《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

廖庭樱

2000

11卷第1期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林韵柔

2000

11卷第1期

Sow-Theng   Leong(梁肇庭), 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History: Hakkas, Pengmin, and   Their Neighbors; 陈支平,《客家源流新论》

唐立宗

2000

11卷第1期

Clarissa W.   Atkinson, The Oldest Vocation: Christian Motherhood in the Middle Ages

李贞德

2000

11卷第1期

Peter Burke,   The Art of Conversation

John Kieschnick   (柯嘉豪)

2000

11卷第2期

中国古代社会多元性与一统化的激荡—特从政治与文化的交涉论

杜正胜

2000

11卷第2期

镜中美女—从江户时代的化妆书看美容意识的变迁

铃木则子、黄秀敏译

2000

11卷第2期

大陆经脉史学研究的新检讨—从经脉现象、出土脉书与经脉木人说起

刘澄中

2000

11卷第2期

王韬研究所提示的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评忻平《王韬评传》和柯文《在传统和现代性之间》

吴以义

2000

11卷第2期

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刁忠民,《宋代台谏制度研究》

李 立

2000

11卷第2期

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李建民

2000

11卷第2期

王见川、李世伟,《台湾的宗教与文化》

陈进国

2000

11卷第2期

崔明德,《隋唐民族关系探索》;卢勋、萧之兴、祝启源,《隋唐民族史》

刘健明

2000

11卷第3期

从消费的空间到空间的消费—明清城市中的酒楼与茶馆

王鸿泰

2000

11卷第3期

以礼化俗——晚明士绅的丧俗改革思想及其实践

何淑宜

2000

11卷第3期

诞日称觞——明清社会的庆寿文化

邱仲麟

2000

11卷第3期

中国与「非西方」世界的历史研究之若干新趋势

Stephen Averill   (韦思谛) ,吴哲和、孙慧敏译,江政宽校译

2000

11卷第3期

译转之失—表述与事实

James Lee   、Cameron Campbell ,蒋竹山译

2000

11卷第3期

历史的想象与真实—响应李中清与康文林教授

赖惠敏

2000

11卷第3期

Jonathan D.   Spence, 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 China in Western Minds

陈国栋

2000

11卷第3期

岸本美绪,《明清交替と江南社会——十七世纪中国の秩序问题》

巫仁恕

2000

11卷第3期

Melissa   Macauley, Social Power and Legal Culture: Litigation Mast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邱澎生

2000

11卷第4期

清代数学家汪莱的历史定位

洪万生

2000

11卷第4期

中国童子军——南京十年童子军手册中的公民训练与社会意识

Robert   Culp(高一涵)、黄煜文译

2000

11卷第4期

日本近代思潮与教育中的社会伦理问题—一个初步的考察

陈弱水

2000

11卷第4期

张自牧论著考释札记——附论深化晚清思想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潘光哲

2000

11卷第4期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

谢伟杰

2000

11卷第4期

驹込武,《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统合》

何义麟

2001

12卷第1期

从聚落到城邦—从系统分化的观点重构上古社会结构转变的尝试

汤志杰

2001

12卷第1期

晚明宁国府的阳明讲会活动

吕妙芬

2001

12卷第1期

殖民地台湾国语「同化」教育的诞生—伊泽修二关于教化、文明与国体的思考

陈培丰

2001

12卷第1期

梁启超的经济论述——综述、回顾、省思

赖建诚

2001

12卷第1期

菲律宾独立革命与西美战争——论东南亚自主历史史观下国族历史论述的成就与局限

杨聪荣

2001

12卷第1期

「文化转向」的转向或超越?——介绍四本论欧美新文化史的著作

蒋竹山

2001

12卷第1期

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汉脉学之源流》

吴佩蓉

2001

12卷第3期

从天儒合一到东西分歧—欧洲中国观的演变

夏伯嘉

2001

12卷第3期

明季澳葡政权的走向及与中国政府之关系

汤开建

2001

12卷第3期

一九二○年代民间妇女社团之研究—以纽约市妇女俱乐部为例

黄文龄

2001

12卷第3期

章太炎与台湾

王飞仙

2001

12卷第3期

德意志与启蒙运动(Aufkläerung)—一个初步的反思

夏克勤

2001

12卷第3期

G. E. R. Lloyd,   Adversaries and Authorities: Investigations into Ancient Greek and Chinese   Science

詹 康

2001

12卷第3期

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

余芳珍

2001

12卷第3期

Jan Golinski,   Making Natural Knowledge: Constructivism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李尚仁

2001

12卷第3期

Jacques Revel   ed., Jeux d’échelles

戴丽娟

2001

12卷第4期

汉代「移病」研究

李建民

2001

12卷第4期

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到中国

余敏玲

2001

12卷第4期

脉络性技术─颉颃国家的拼装车

林崇熙

2001

12卷第4期

记载与诠释——日本脚气病史的再检讨

廖育群

2001

12卷第4期

黄仁宇的现代化论述与西方历史

陈正国

2001

12卷第4期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一部力着─评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宋立中、范金民

2001

12卷第4期

Paul Katz,   Images of the Immortal──The Cult of Lü Dongbin at the Palace of Eternal Joy

范纯武

2002

13卷第1期

干阑构建筑在北、东台湾原住民分布的范围

黄兰翔

2002

13卷第1期

从高朴案看乾隆朝的内务府与商人

赖惠敏

2002

13卷第1期

金岳霖的思想改造

黎汉基

2002

13卷第1期

佩夫斯纳的《欧洲建筑史纲》─黑格尔思想体系的建筑史学进径的一个实践

邱博舜

2002

13卷第1期

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

蔡宗宪

2002

13卷第1期

评述Wang Fan-Sen, 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陈正国

2002

13卷第2期

「旧君」的经典诠释──汉唐间的丧服礼与政治秩序

甘怀真

2002

13卷第2期

南宋的私盐

梁庚尧

2002

13卷第2期

送进博物院─清季民初趋新士人从「现代」里驱除「古代」的倾向

罗志田

2002

13卷第2期

元代监察官吏的出巡日期问题

洪金富

2002

13卷第2期

关于中国典当史的几个问题──兼评《中国典当手册》及其他三种

刘秋根

2002

13卷第2期

中古基督教之正统与异端(451-1418)

张学明

2002

13卷第2期

评Jay Taylor, 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黄华伦

2002

13卷第2期

Robin Briggs,   Witches and Neighbors: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European Witchcraft

李贞德

2002

13卷第3期

「风俗」与历史观

岸本美绪

2002

13卷第3期

新史学之路—兼论台湾五十年来的史学发展

杜正胜

2002

13卷第3期

「文本」与「真实」的概念─试论德希达对传统史学的冲击

黄进兴

2002

13卷第3期

迈向专业化之途─现代中国史家资格的认证与评核

刘龙心

2002

13卷第3期

关于情绪人类学发展的一些见解─兼评台湾当前有关情绪与文化的研究

黄应贵

2002

13卷第3期

「历史事实」─「事实」与「解释」的互动

方志强

2002

13卷第3期

历史与自由─论黄仁宇的史学

刘季伦

2002

13卷第3期

「『反』欧洲中心主义」世界体系论战里的中国与世界

郭慧英

2002

13卷第3期

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

林志宏

2002

13卷第3期

提升世界史研究风气─「世界史经典名著研习营」纪要

贾本曜

2002

13卷第4期

汉唐之间医方中的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

李贞德

2002

13卷第4期

「宗教」──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关键词

陈熙远

2002

13卷第4期

中国东北的钢铁业(1915-1945)

陈慈玉

2002

13卷第4期

论孟子的井地说──兼评梁启超的先秦田制观

李怡严、赖建诚

2002

13卷第4期

日治时期台湾地区的疾病结构演变

刘士永

2002

13卷第4期

评Young-Tsu Wong, A Paradise   Lost: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

邱博舜

2002

13卷第4期

David D. Wang,   Under the Soviet shadow: The Yining incident

吴 喆

2003

14卷第1期

技术、组织创新与国际饮食之变化—清末民初中国蛋业之发展

张 宁

2003

14卷第1期

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

雷祥麟

2003

14卷第1期

菁英与群众—北伐前后闽西地区的国共合作与农民暴动

陈耀煌

2003

14卷第1期

古代中国体系的抟成—关于许倬云先生「中国体系网络分析」的讨论

王德权

2003

14卷第1期

对王德权先生「古代中国体系的抟成」的响应——许倬云先生的对话

许倬云

2003

14卷第1期

Kwan Man Bun,   The Salt Merchants of Tianjin: State-Making and Civi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卜永坚

2003

14卷第2期

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

张 灏

2003

14卷第2期

罪与罚─五四抵制日货运动中学生对商人的强制行为

李达嘉

2003

14卷第2期

荔枝的历史

陈元朋

2003

14卷第2期

日本有关「儒教国教化」的研究回顾

渡边义浩

2003

14卷第2期

从思想史到文化史的尝试─包弼德《斯文》一书及相关讨论述评

叶毅均

2003

14卷第2期

评高明士,《中国教育制度史论》

刘祥光

2003

14卷第2期

评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

蔡宗宪

2003

14卷第3期

十六世纪英格兰女性统治的建立─以女王为主体的探讨

林美香

2003

14卷第3期

从母亲角色争议看第二波美国妇女运动中的种族歧视

俞彦娟

2003

14卷第3期

「历史若文学」的再思考─海登‧怀特与历史语艺论

黄进兴

2003

14卷第3期

日本中国史研究会论近代中国的转变──以足立启二《专制国家史论》一书为中心的探讨

陈耀煌

2003

14卷第3期

校史叙事观点的再思考

王健文

2003

14卷第3期

追寻记忆的痕迹─二阶观察的解谜活动简介Jan   Assmann, Moses the Egyptian: The Memory of Egypt in Western Monotheism

汤志杰

2003

14卷第3期

评Ethan H. Shagan, Popular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李若庸

2003

14卷第4期

吐鲁番汉文医学文书中的外来因素

陈 明

2004

14卷第4期

明代画家彩色本草插图研究

郑金生

2003

14卷第4期

江户考证医学初考─森立之的生平和著作

郭秀梅

2003

14卷第4期

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新挑战

黄一农

2003

14卷第4期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王泛森

2003

14卷第4期

评赵洪钧,《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

吴佩容

2003

14卷第4期

余新忠,《清代江南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

蒋竹山

2004

15卷第1期

西周贵族土地的取得与转让─兼谈西周「王土」的概念与实质

何树环

2004

15卷第1期

唐代和籴问题试论

罗彤华

2004

15卷第1期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初期的《首都计划》

王俊雄、孙全文、谢宏昌

2004

15卷第1期

西方儿童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阿利斯(Ariès)及其批评

陈贞臻

2004

15卷第1期

评述李小江等着,《历史、史学与性别》

吴国梁

2004

15卷第1期

评Spence, Jonathan D.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吴燕秋

2004

15卷第2期

瓦撒利如何书写乔托时代的雕刻史?─以〈比萨诺父子传〉为中心的考察

花亦芬

2004

15卷第2期

裸的理由─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体写生问题的讨论

吴方正

2004

15卷第2期

日治时期地方色彩与台湾意识问题─林玉山从「水牛」到「家园」系列作品

颜娟英

2004

15卷第2期

从批判传统到新诠国故─胡适的戴震研究及其思想史意义

丘为君

2004

15卷第2期

在双重身分和二元认同之间──Jonathan N.   Lipman, Familiar Strangers 和张中复着《清代西北回民事变》

吴 喆

2004

15卷第3期

从「帝姬和亲」到「废立异姓」─北宋靖康之难新探

梁伟基

2004

15卷第3期

士大夫的妇女观─清初张伯行个案研究

何素花

2004

15卷第3期

师不必贤于弟子─论胡适和冯友兰的两本中国哲学史

翟志成

2004

15卷第3期

中日战争时期蒋汪双簧论述义

罗久蓉

2004

15卷第3期

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李建民

2004

15卷第3期

手淫──大成问题?不成问题?──评《手淫:一个大恐慌的历史》及《孤独的性:手淫的文化史》两书

卜永坚

2004

15卷第4期

先秦黄金与国际货币系统的形成──黄金的使用与先秦国际市场

陈彦良

2004

15卷第4期

祈求神启──宋代科举考生的崇拜行为与民间信仰

廖咸惠

2004

15卷第4期

以法为名:讼师与幕友对明清法律秩序的冲击

邱澎生

2004

15卷第4期

论卡莱尔雷丝路事件的年代──迷思与事实

方志强

2004

15卷第4期

论桓玄代晋的性质──兼论孝武帝和刘裕之间皇权振兴的连续性

王心扬

2004

15卷第4期

评介近年来明清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的三本新着──滨岛敦俊,《总管信仰:近世江南农村社会民间信仰》、赵世瑜,《狂常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郑振满、陈春声(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蒋竹山

2005

16卷第1期

西藏文文献中的和尚摩诃衍及其教法─一个创造出来的传统

沈卫荣

2005

16卷第1期

伏读圣裁──《历学疑问补》与〈三角形推算法论〉

祝平一

2005

16卷第1期

想象「现代化」──一九三○年代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剖析

潘光哲

2005

16卷第1期

八○年代以来宋代宗族史中文论著研究回顾

郭恩秀

2005

16卷第1期

月令与西汉政治再议──对尹湾牍「春种树」和「以春令成户」的再省思

邢义田

2005

16卷第1期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

林圣智

2005

16卷第1期

Adrian Johns,   The Nature of the Book: Print and Knowledge in the Making

张谷铭

2005

16卷第2期

操行英雄立功差难─晋唐之间小儿医学的成立与对小儿医的态度

张嘉凤

2005

16卷第2期

英格兰宗教改革中的戏剧宣传

李若庸

2005

16卷第2期

从师母到女宣─孙理莲在战后台湾的医疗传道经验

李贞德

2005

16卷第2期

阅读理论与史学理解

黄进兴

2005

16卷第2期

评李富华、何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

周伯戡

2005

16卷第2期

Nayan Shah,   Contagious Divides: Epidemics and Race in San Francisco’s Chinatown

李尚仁

2005

16卷第3期

统会之地─县学与宋末元初嘉定地方社会的秩序

方诚峰

2005

16卷第3期

清代台湾的巫觋与巫俗──以《台湾文献丛刊》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讨

林富士

2005

16卷第3期

推陈出新的史学家陈垣

萧启庆

2005

16卷第3期

追索晚清阅读史的一些想法──「知识仓库」、「思想资源」与「概念变迁」

潘光哲

2005

16卷第3期

评范家伟,《六朝隋唐医学之传承与整合》

林伯欣

2005

16卷第3期

评介Fa-ti Fan, British Naturalists   in Qing China: Science, Empire and Cultural Encounter

祝平一

2005

16卷第4期

秦汉的「天下」政体──以 郊祀礼改革为中心

甘怀真

2005

16卷第4期

政权神圣化?──以法兰克国王祝圣典礼为中心的探讨

陈秀凤

2005

16卷第4期

十三世纪中期的英国王权─以1259-1260英王滞留法国的经过为例

刘慧

2005

16卷第4期

一个王国中的两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对女性统治权的辩护(1567-1590)

林美香

2005

16卷第4期

帝国秩序与族群想象─帝制中国初期的华夏意识

王健文

2005

16卷第4期

评J. P. D. Cooper, Propaganda and   the Tudor State: Political Cultural in the Westcountry

李若庸

2006

17卷第1期

传说世界与族群关系──加礼宛人在花莲地区的历史与传说(1827-1930)

詹素娟

2006

17卷第1期

净化家庭或是体制改革?──贝舒对于种族问题的看法(1924-1928)

黄文龄

2006

17卷第1期

「当下为人之大任」─戴秉衡的俗人精神分析

王文基

2006

17卷第1期

东京与京都之外-渡边信一郎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王德权

2006

17卷第1期

Raymond   Jonas,France and the Cult of the Sacred Heart:An Epic Tale for Modern Times

陈建守

2006

17卷第2期

从十九世纪入埔迁徙活动看台湾中部平埔熟番集体意识之展现

洪丽完

2006

17卷第2期

福尔摩沙意识型态──试论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民族运动「民族文化」论述的形成(1919-1937)

吴叡人

2006

17卷第2期

英国政府补助与远洋定期航线的发展

林志龙

2006

17卷第2期

评介Keith Nathaniel Knapp,Selfless   Offspring:Filial Children and Social Order in Medieval China

郑雅如

2006

17卷第2期

读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祝平一

2006

17卷第4期

雅俗的辩证──明代赏玩文化的流行与士商关系的交错

王鸿泰

2006

17卷第4期

中国早期盐的使用及其社会意义的转变

陈伯桢

2006

17卷第4期

万巴德、罗斯与十九世纪末英国热带医学研究的物质文化

李尚仁

2006

17卷第4期

物质文化——在东西二元论之外

Clunas, Craig

2006

17卷第4期

明清消费文化研究的新取径与新问题

巫仁恕

2006

17卷第4期

典范抑或危机?「日常生活」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应用及其问题

连玲玲

2007

18卷第1期

论刘向《列女传》的婚姻观

朱晓海

2007

18卷第1期

刘宗周(1578-1645)对于「主静」与「静坐」的反省─一个思想史的探讨

潘振泰

2007

18卷第1期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论观念史图像中的真实

金观涛 刘青峰

2007

18卷第1期

「每个议题都是女性议题」——美国女选民联盟的女性主义,1960-1974

俞彦娟

2007

18卷第1期

礼律研社会──陶希圣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历程

黄宽重

2007

18卷第1期

图像的历史重量──引介彼得.柏克着《目击:当作历史证据的图像用途》

陈建守

2007

18卷第2期

方志的呈现与再现——以《噶玛兰厅志》为例

林开世

2007

18卷第2期

商业网络与委托贸易制度的形成——十九世纪末鹿港泉郊商人与中国内地的帆船贸易

林玉茹

2007

18卷第2期

消失的愤怒——日治晚期藤泽茽的原住民心理学实验

巫毓荃

2007

18卷第2期

一千年来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研究述评

张懋镕

2007

18卷第2期

评郑政诚《台湾大调查——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之研究》

林果显

2007

18卷第2期

烛照台湾日治时——评介吕绍理着《水螺响起》与《展示台湾》

庄胜全

2007

18卷第3期

风生水起——论风水对明清时期闽南宗族发展的影响

陈启钟

2007

18卷第3期

王道乐土——清遗民的情感抵制和参与「满洲国」

林志宏

2007

18卷第3期

神圣性王权「世俗化」——中世纪晚期法学思想与法兰西王权关系的探讨

陈秀凤

2007

18卷第3期

感官史、力、音乐——从身体与灵魂的关系论赫德听觉理论与音乐美学

杨建章

2007

18卷第3期

日本人的朝鲜观——神功皇后征三韩的传说

罗丽馨

2007

18卷第3期

「祖宗之法」的虚与实——读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吴铮强

2007

18卷第3期

评Caroline Walker Bynum,   Wonderful Blood: Theology and Practice in Late Medieval Northern Germany and   Beyond

张毅瑄

2007

18卷第4期

禁忌——秦汉信仰的一个侧面

刘增贵

2007

18卷第4期

论唐代的山川封爵现象——兼论唐代的官方山川崇拜

朱溢

2007

18卷第4期

地方治理与土地诉讼——清代竹堑金山面控案之社会史分析

林文凯

2007

18卷第4期

士变——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读书人的革命情怀

罗志田

2007

18卷第4期

评朱红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

李力

2008

19卷第1期

蒙元和满清的「传国玉玺」神话——兼论佛教「二教之门」的虚构历史

何启龙

2008

19卷第1期

由两份《村图》管窥清末华北基层社会的一些断面

范毅军

2008

19卷第1期

马寅初事件与反右运动

徐文路

2008

19卷第1期

重看台湾棉纺织业早期的发展

瞿宛文

2008

19卷第1期

评介《岭南瘟疫史》

皮国立

2008

19卷第2期

民族、历史与伦理——中国后帝制时期(post-imperial)史学之抉择

Axel Schneider   (施耐德)

2008

19卷第2期

二十世纪「中国通史」写作的创造与转化

李淑珍

2008

19卷第2期

进入世界的挫折与自由——二十世纪初的《地学杂志》

韩子奇

2008

19卷第2期

评Joseph P. McDermott,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Book: Books And Literati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谢柏晖

2008

19卷第3期

事件回归之后,历史如何书写事件?

邱德亮

2008

19卷第3期

上海的中小商人组织——马路商界联合会

李达嘉

2008

19卷第3期

St.   Martha的形象与悲谨会宗教运动

花亦芬

2008

19卷第3期

1923年北京政府废除《中日民四条约》之法理诉求

吴翎君

2008

19卷第3期

(评)从「为中医辩护」到「被西医凌驾」——介绍三本讨论中、西医交会的新作

庄胜全

2008

19卷第4期

墓志中所见的唐代前期思想

陈弱水

2008

19卷第4期

道德社会的重建——王阳明提倡「心学」考

杨正显

2008

19卷第4期

追求伦理的现代性——从梁启超的「道德革命」谈起

黄进兴

2008

19卷第4期

近三十年来有关中国近世「经世思想」研究述评

解扬

2008

19卷第4期

评介William T. Rowe, Crimson Rain:   Seven Centuries of Violence in a Chinese County

张育齐

2009

20卷第1期

中国的一日,一日的中国——1930年代的日常生活叙事与国族想象

沈松侨

2009

20卷第1期

隔离与调查——乐生院与日治台湾的癞病医学研究

王文基、王佩莹

2009

20卷第1期

十九世纪英国动物保护运动与基督教传统

李鉴慧

2009

20卷第1期

明清书籍史的研究回顾

涂丰恩

2009

20卷第1期

评Kai-Wing Chow, editors, Beyond   the May Fourth Paradigm: In Search of Chinese Modernity

陈建守

2009

20卷第2期

政治、地域与家族——宋元时期四明士族的衰替

黄宽重

2009

20卷第2期

「吾婺文献之懿」——元代一个乡里传统的建构及其意义

陈雯怡

2009

20卷第2期

清末北台湾渔村社会的抢船习惯——以《淡新档案》为中心的讨论

林玉茹

2009

20卷第2期

高罗佩与「动物文化史」——从「新史学」视野之比较研究

陈珏

2009

20卷第2期

评范家伟,《大医精诚——唐代国家、信仰与医学》

陈韵如

2009

20卷第3期

说「系城旦舂」—— 秦汉刑期制度新论

游逸飞

2009

20卷第3期

唐代社会的无夫奸现象

罗彤华

2009

20卷第3期

离岛净空与平原移住——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台湾原住民聚落迁移政策

康培德

2009

20卷第3期

亦毒亦药与鸦片政权

邱德亮

2009

20卷第3期

评介《英国的课业》

张肯铭

2009

20卷第4期

体验「小道」——宋代士人生活中的术士与术数

廖咸惠

2009

20卷第4期

吾道——三教背景下的金代儒学

邱轶皓

2009

20卷第4期

亦神亦祖——广东雷州所见正统化下的礼仪重迭 

贺喜

2009

20卷第4期

上下泰山——中国民间信仰政治中的碧霞元君(约公元1500年至1949年)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

2009

20卷第4期

评Timothy Brook, 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

蒋竹山

2010

21卷第2期

中晚明理学学说的互动与地域性理学传统的系谱化进程——以「闽学」为中心

刘勇

2010

21卷第2期

近代中国国族意识中的「野蛮情结」——以1903年日本大阪人类馆事件为核心的探讨

杨瑞松

2010

21卷第2期

公众记忆与口述传统——再论《历史》的真实性问题

吴晓群

2010

21卷第2期

女子与小人可谈道——杨甲仁性命之学的日用场景

吕妙芬

2010

21卷第2期

评包弼德《历史上的理学》—— 兼论北美学界近五十年的宋明理学研究

许齐雄、王昌伟

2010

21卷第2期

审查人回应

吕妙芬

2010

21卷第2期

原书作者回应

包弼德(Peter Bol)

2010

21卷第2期

评陈秀芬,《养生与修身—— 晚明文人的身体书写与摄生技术》

涂丰恩

2010

21卷第3期

国族边缘、边界与变迁——两个近代中国边疆民族考察的例子

王明珂

2010

21卷第3期

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时代的视觉物像及传播网络

陈慧宏

2010

21卷第3期

「单子」的历史——论阿多诺音乐史观与历史时间性

杨建章

2010

21卷第3期

来回穿梭于法律与历史之间

王泰升

2010

21卷第3期

评Christian Goeschel, Suicide in   Nazi Germany

乐羽嘉

2010

21卷第3期

评Patricia B. Ebrey, 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

许雅惠

2010

21卷第4期

办桌──清代台湾的宴会与汉人社会

曾品沧

2010

21卷第4期

设计的化身、绘画的文法──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素描概念的演变与意义

谢佳娟

2010

21卷第4期

不安的邂逅──宋人于旅宿场所的互动与其空间印象

吴雅婷

2010

21卷第4期

最近台湾历史所学位论文中的性别课题——从三本中古妇女史新书谈起

李贞德

2010

21卷第4期

近代女子体育史研究的新视野——读《运动场内外——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

贾钦涵

2010

21卷第4期

评Anne Gerritsen, Ji'an Literati   and the local in Song-Yuan-Ming China

张艺曦

2011

22卷第1期

飞升出世的期待──明中晚期士人与龙沙谶

张艺曦

2011

22卷第1期

上海禁娼与在华西人的道德焦虑──以上海进德会为中心的观察(1918-1924)

胡成

2011

22卷第1期

解剖与刑罚── 探究十六至十八世纪法国解剖教学与解剖人体的关系

陈乐元

2011

22卷第1期

评李开元,《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游逸飞

2011

22卷第1期

评赵冬梅,《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

吴挺志

2011

22卷第2期

法国社会对查理六世疯狂病的反应及其引发的政治危机

陈秀凤

2011

22卷第2期

重塑形象之争── 1923年设置黑人姆妈纪念雕像提议案之研究

黄文龄

2011

22卷第2期

历史意识与道德意识——柯灵乌的「历史道德」理念

曾国祥

2011

22卷第2期

国家、农民与「余粮」──河南省桐柏县的统购统销(1953-1955)

曹树基、廖礼莹

2011

22卷第2期

再论晚清台湾开港后的米谷输出问题

林文凯

2011

22卷第2期

评Richard Hingley, Globalizing   Roman Culture: Unity, Diversity and Empire

胡川安

2011

22卷第3期

从「列国并立」的角度再看东亚历史上的国家体系

甘怀真

2011

22卷第3期

第三世纪辰王政权与东亚册封体制

甘怀真

2011

22卷第3期

「神州」 、 「中国」 、 「帝国」 ――   会泽正志斋的国家想象与十九世纪日本之亚洲论述

蓝弘岳

2011

22卷第3期

晚清中国士人与西方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创造与转化 ――   以蒋敦复与王韬为中心

潘光哲

2011

22卷第3期

晚商政体形态的研究 ―― 空间模型的考察

黄铭崇

2011

22卷第3期

不羁之忠 ―― 评介 Naomi Standen,   Unbounded Loyalty: Frontier Crossings in Liao China

吴国圣

2011

22卷第3期

评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 の 王权 と 天下秩序 ——   日中比较史 の 视点 から 》

游逸飞

2011

22卷第3期

评滨下武志,《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 ── 区域与历史的视角 》

沈玉慧

2011

22卷第4期

政治经济体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王国斌

2011

22卷第4期

马端临之封建论与郡县国家观

李宗翰

2011

22卷第4期

圣人复作‧水归其壑 —— 夏原吉治水江南与永乐政权正当性之建立

李卓颖

2011

22卷第4期

皇帝的钱包──明中叶宫廷消费与铜钱铸造的关系

张瑞威

2011

22卷第4期

近代中国的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裁厘加税」的形成过程

冈本隆司

2011

22卷第4期

从徐国琦新着 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Chinese Workers in the Great War 谈国际史的研究方法

吴翎君

2011

22卷第4期

评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の财政と国家》

吴承翰

2011

22卷第4期

评R. Kent Guy, Qing Governors and   Their Provinces: The Evolution of Territorial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1644-1796

李仁渊

2012

23卷第1期

以中文材料研究清代天主教史的利基何在?

祝平一、吕妙芬、潘凤娟

2012

23卷第1期

清初耶稣会士卫方济的人罪说与圣治论

潘凤娟

2012

23卷第1期

刘凝与刘埙 —— 考证学与天学关系新探

祝平一

2012

23卷第1期

从儒释耶三教会遇的背景阅读谢文洊

吕妙芬

2012

23卷第1期

反思中国美术史学的建立 ──   「美术」、「艺术」用法的流动与「建筑」、「雕塑」研究的兴起

林圣智

2012

23卷第1期

麦可‧欧克秀论历史的时间性与历史事件的建构

蔡英文

2012

23卷第1期

评Natalie Zemon Davis, Trickster   Travels: A Sixteenth Century Muslim Between Worlds

贝克定

2012

23卷第2期

从密留可夫的史观探讨俄国近代史学思想的转变

陈仁姮

2012

23卷第2期

由「棕狗传奇」论二十世纪初英国反动物实验运动策略之激进化

李鉴慧

2012

23卷第2期

伯林论历史与个人

钱永祥

2012

23卷第2期

评Mark Edward Lewis, The Early   Chinese Empires: Qin and Han

胡川安

2012

23卷第2期

评Robert B. Marks, 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World: A Global and Ecological Narrative from the Fifteenth to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陈思仁

2012

23卷第2期

文明推进中的现实与想象──宋代岭南的巫觋巫术

王章伟

2012

23卷第2期

时代危机与个人抉择──以晚明士绅刘锡玄的宗教经验为例

何淑宜

2012

23卷第3期

唐代城隍信仰与官府的立祀──兼论其官僚化神格的形成

杨俊峰

2012

23卷第3期

月份牌广告画与近代中国的烟草业竞争 (1920s-1930s)

李培德

2012

23卷第3期

梅兰赫通为马丁路德所写的第一篇传记──近代初期宗教史与史学史的考察

花亦芬

2012

23卷第3期

论海登.怀特《后设历史》中的讽喻观念──兼论凯斯.詹京斯的诠释

陈信治

2012

23卷第3期

超越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试论晚近西方史学研究中的「全球转向」

蒋竹山

2012

23卷第3期

评 Christopher M. B. Nugent,   Manifest in Words, Written on Paper: Producing and Circulating Poetry in Tang   Dynasty China

黄庭硕

2012

23卷第4期

亚洲地域史研究与地缘政治论再考

滨下武志

2012

23卷第4期

经学、书院与家族——南宋末到明初江西吉水的学术发展

张艺曦

2012

23卷第4期

帝王还魂——明代建文帝流亡叙事的衍异

刘琼云

2012

23卷第4期

祀真武或祭龙潭──清初云南东川府的信仰空间交迭与景观再造

黄菲

2012

23卷第4期

乡邦文献与民族革命——李根源辑刻滇籍明臣著作的现实关怀

解扬

2012

23卷第4期

在共产中国发现历史——毛泽东时代中共农村革命史之西方研究述评

陈耀煌

2012

23卷第4期

评城地孝,《长城と北京の朝政——明代内阁政治の展开と变容》

尤淑君

2012

23卷第4期

评Li-ling Hsiao, The Eternal   Present of the Past: Illustration, Theater, and Reading in the Wanli Period,   1573-1619

陈冠辰

2013

24卷第1期

黄帝不能察其幼小──宋清之间小儿医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位

张嘉凤

2013

24卷第1期

「便商」抑或「害商」──从中介贸易纠纷看乾隆至道光时期重庆的「官牙制」

周琳

2013

24卷第1期

「穆姑娘」的关怀──「五四」启蒙思想中的新道德观研究

段炼

2013

24卷第1期

大跃进前的粮食征购──以河南内乡县档案为基础的研究

孙琦

2013

24卷第1期

中国近代史观的分歧──「赫德工程」衍生的讨论与争议

张志云、范毅军

2013

24卷第1期

评解扬,《治政与事君──吕坤《实政录》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刘勇

2013

24卷第2期

天水放马滩秦墓(M14)出土的系虎及博局板画考述

姜守诚

2013

24卷第2期

从和戎到拓边──北宋中期对外政策的转折

方震华

2013

24卷第2期

美人相伴──明清文人的美色品赏与情艺生活的经营

王鸿泰

2013

24卷第2期

卫生论述与柏林现代都市计划

郭秀铃

2013

24卷第2期

评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

游逸飞

2013

24卷第2期

评李尚仁,《帝国的医师──万巴德与英国热带医学的创建》

陈秀真

2013

24卷第3期

日治时期新竹地区招赘现象的历史人口学分析

庄英章、张孟珠、杨文山

2013

24卷第3期

殖民政权对台湾民间自主性的放任与收编--以日治初期断发运动为例

许时嘉

2013

24卷第3期

殖民地的产业治理与摸索──明治末年台湾的官营日本人渔业移民

林玉茹

2013

24卷第3期

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方青年   教师的「发达之路」及其限制──以张式谷的轨迹为中心

许佩贤

2013

24卷第3期

近二十多年西周青铜礼器与金文研究之课题与检讨

许雅惠

2013

24卷第4期

「旧俗」与「新风」──试论宋代巫觋信仰的特色

林富士

2013

24卷第4期

儒家子,道者师──金元之际全真教团中的入道士人

王锦萍

2013

24卷第4期

名胜志或旅游书──明《西湖游览志》的出版历程与杭州旅游文化

马孟晶

2013

24卷第4期

海登‧怀特对于克罗齐评价的转变

陈信治

2013

24卷第4期

评皮国立,《「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   外感热病的知识转型与日常生活》

高恺谦

2013

24卷第4期

评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韩承桦

2014

25卷第1期

情志过极,非药可愈 ──试论金元明清的「以情胜情」疗法

陈秀芬

2014

25卷第1期

宋儒杨时在明代从祀孔庙的历程及其时代意义

洪国强

2014

25卷第1期

「文明」与「野蛮」 ──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台湾原住民   的认知与地理印象

康培德

2014

25卷第1期

十四至十五世纪法兰西国王进城典礼

陈秀凤

2014

25卷第1期

评杨瑞松,《病夫、黄祸与睡狮 ——   「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与近代中国国族论述想象》

吴政玮

2014

25卷第2期

蕃部弃儿与河东公敌──仆固怀恩叛因新探

王炳文

2014

25卷第2期

晋商在扬州──从袁耀的几件作品谈起

马雅贞

2014

25卷第2期

十九世纪日本与中国政治思想之「共和」论述

蓝弘岳

2014

25卷第2期

彼得‧盖伊论美国的殖民清教史家

张四德

2014

25卷第2期

评Beverly Bossler, Courtesans,   Concubines, and the Cult of Female Fidelity: Gender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1000-1400

林欣仪

2014

25卷第3期

南宋士人的乡里师友与地方关怀——以孙应时为例

黄宽重

2014

25卷第3期

秦汉的地方都官与地方行政

唐俊峰

2014

25卷第3期

民国时期汉人对西藏妇女的情色化想象

简金生

2014

25卷第3期

日本德川前期吴太伯论的思想史意义

吴伟明

2014

25卷第3期

评Wenkai He, Paths toward the   Modern Fiscal State: England, Japan, and China

宋丙涛

2014

25卷第4期

评Claude Quetel, History of   Syphilis, translated by Judith Braddock and Brian Pike, translation of Le mal   de Naples: histoire de la syphilis

林佳

2014

25卷第4期

论西北汉简文书与现实的差距及其意义

高震寰

2014

25卷第4期

从《册府元龟》论北宋初期类书式历史书写操作的典范意义

宋家复

2014

25卷第4期

抗战时期国军在山西战场的抢粮战

刘熙明

2014

25卷第4期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城市生活──以苏州菜馆业的兴衰为例

巫仁恕

2015

26卷第1期

医与文,仕与隐──明初吴中医者之形象与社会网络

刘小朦

2015

26卷第1期

女性「名」分与清初传记书写论辩

衣若兰

2015

26卷第1期

北方地区的共产革命,1920-1927── 一个组织史的考察

陈耀煌

2015

26卷第1期

第四世纪叙利亚基督宗教的独身修行

崔国瑜

2015

26卷第1期

评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

许凯翔

2015

26卷第2期

国民政府的边疆代理人── 格桑泽仁的角色扮演与政治行动

赵峥

2015

26卷第2期

十六、十七世纪英格兰的服饰论述与国族认同

林美香

2015

26卷第2期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法对于「世界公民」的认知冲突

汪采烨

2015

26卷第2期

道教与性别──二十世纪中叶后欧美重要研究评述

林欣仪

2015

26卷第2期

评Jeffrey K. Wilson, The German   Forest: Nature, Identity, and the Contestation of a National Symbol,   1871-1914

张家纶

2015

26卷第3期

情窦初开──明清士人的异性情缘与情色意识的发展

王鸿泰

2015

26卷第3期

洋服、和服、台湾服──日治时期台湾多元的服装文化

吴奇浩

2015

26卷第3期

中共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推展,1959-1966 ──   以上海经验为中心

林美莉

2015

26卷第3期

评王静,《中古都城建城传说与政治文化》

李丹婕

2015

26卷第3期

评姜鹏,《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

李长远

2015

26卷第4期

汉初楚国无郡论──战国秦汉郡县制个案研究之二

游逸飞

2015

26卷第4期

明中叶广东禁毁淫祠寺观与寺田处理

任建敏

2015

26卷第4期

何仙姑与七郎婆──广东何氏宗族的女性祖先崇拜与历史叙事

廖小菁

2015

26卷第4期

单身非边缘──试析三十份中古晚期伦敦未婚女性遗嘱

胡芷妡

2015

26卷第4期

当中国遇上耶稣──1949年之前民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耶稣形象研究述评

王志希

2015

26卷第4期

评James H. Sweet, Domingos   Álvares, African Healing, and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Atlantic World

陈思仁

2016

27卷第1期

六、七世纪佛教的历史论述与隋朝意识形态

傅扬

2016

27卷第1期

抗战时期上海的人口迁徙与住房危机

孙慧敏

2016

27卷第1期

19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与苗族的「天启末世」运动──以闹升天、闹搬家与闹皇帝事件为例

胡其瑞

2016

27卷第1期

近代台湾基督徒的婚姻网络──以沪尾、五股坑教会信徒为例

王政文

2016

27卷第1期

评Paul R. Katz, Religion i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谢世维

2016

27卷第2期

破冤气与回天意──济王争议与南宋后期政治(1225-1275)

方震华

2016

27卷第2期

文人、和尚与皇帝──明清南京栖霞山的文化形塑与景观政治

胡箫白

2016

27卷第2期

维新、经世与士人办报──   以杭州《经世报》(1897-1898)为个案再论维新报刊史

徐佳贵

2016

27卷第2期

根兹巴洛风景画研究的变迁及其意义── 一个艺术史学史的考察

谢佳娟

2016

27卷第2期

评山田美香,《日本植民地?占领下の少年犯罪──台湾を中心に》

林政佑

2016

27卷第2期

评Stephen Banks, Informal Justice   in England and Wales, 1760-1914: The Courts of Popular Opinion

韩 蕾

2016

27卷第3期

山乡政治与人群流动──十五至十八世纪滇西北的土官与灶户

连瑞枝

2016

27卷第3期

与世相接──严智怡与天津博物院的诞生

余慧君

2016

27卷第3期

从无知到有感──程砚秋与中国共产党

余敏玲

2016

27卷第3期

1930-1960年金鸡纳与奎宁在台生命史——时空特征与意义转化

顾雅文

2016

27卷第3期

评Ruth Mostern, “Dividing the   Realm in Order to Gover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Song State,   960-1276 CE

吴挺志

2016

27卷第3期

评Rachel Laudan, Cuisine and   Empire: Cooking in World History

郭忠豪

2016

27卷第4期

〈欧阳氏谱图〉的流变与地方宗族的实体化

贺 喜

2016

27卷第4期

民国疫病与社会应对──1918年大流感在京、津与沪、绍之区域对比研究

皮国立

2016

27卷第4期

近代佛教与政治之互动──以民国时期南京的佛教改革为例

邵佳德

2016

27卷第4期

庚辛之际趋新士人的时局因应──偏于「言」的部分

戴海斌

2016

27卷第4期

评Thomas Ahnert, The Moral   Culture of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1690-1805

陈建元

2017

28卷第1期

明代鄱阳湖区渔课制度的建立及其演变——以《嘉靖二十一年都昌县渔米课册》为中心

刘诗古

2017

28卷第1期

从王国到帝国——十七世纪传教士中国国体观的演变

刘 耿 

2017

28卷第1期

行善于乐—— 十八世纪中叶伦敦扶幼院的艺文形象与英国慈善文化

黄桂莹

2017

28卷第1期

评Antje Richter, Letter Writing   and Epistolary Culture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黄文仪

2017

28卷第2期

法国大革命的道德反思──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政治思想研究

汪采烨

2017

28卷第2期

亨利八世的布道管控与舆论侦防

李若庸

2017

28卷第2期

「王权剧场」──1498年法兰西王家丧礼仪式

陈秀凤

2017

28卷第2期

大众组织与晚清地方政治──以1900年浙江温州神拳会事件为讨论中心

罗士杰

2017

28卷第3期

《汉书.翼奉传》数术考论─以「时日」为中心

刘增贵

2017

28卷第3期

梁陈之际建康的僧侣与寺院─以侯景之乱为中心的考察 

蔡宗宪

2017

28卷第3期

理学系谱与地方叙事─宋元士人对福建莆阳林光朝的书写 

张维玲

2017

28卷第3期

园林、行宫与皇权─乾隆宫廷刊印的皇苑图绘 

马雅贞

2017

28卷第3期

英文学界关于「跨国史」研究新趋势与跨国企业研究 

吴翎君

2017

28卷第4期

餐桌上的战争─日治末期台湾的食物配给、黑市与殖民地社会 

曾品沧

2017

28卷第4期

行医营生─小镇医师吴新荣的医业、实作与往诊 

许宏彬

2017

28卷第4期

医者葛应雷与元代医学发展─以葛应雷墓志铭为中心 

范家伟

2017

28卷第4期

变动的学术认同─论明儒蒋信的学术转变与思想趋向 

陈冠华

2017

28卷第4期

评川本芳昭,《东アジア古代における诸民族と国家》 

蔡长廷

2017

28卷第4期

评介黄旨彦,《公主政治─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的性别考察》 

江昱纬

2018

29卷第1期

从皇家灵囿到万生园─大清帝国的动物收藏与展示 

余慧君

2018

29卷第1期

头角「争茸」─1950-1990年代台湾的养鹿业与鹿茸消费 

曾龄仪

2018

29卷第1期

十八世纪法国沙龙女性作家社交网络和出版史研究─隆贝尔夫人、贵族与文人 

秦曼仪

2018

29卷第1期

断裂或延续─1950年代中国城市社会文化史的回顾与反思 

潘博成

2018

29卷第1期

评Tze-ki Hon, The Allure of the   Nation: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Debates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黄琬柔

2018

29卷第1期

评Jeffrey M. Pilcher, Que vivan   los tamales!: Food and the Making of Mexican Identity 

潘宗亿

2018

29卷第2期

中国隋唐五代时期的槟榔文化 

林富士

2018

29卷第2期

党争漩涡中的太学──以北宋哲宗朝太学的人事变动为中心作考察 

朱铭坚

2018

29卷第2期

文献层累与形象塑造──晚明首辅叶向高与天主教 

陈拓

2018

29卷第2期

依违于江湖与庙堂之间──明清之际保标行迹考 

陈熙远

2018

29卷第2期

评Rebecca Doran, Transgressive   Typologies: Constructions of Gender and Power in Early Tang China 

朱先敏

2018

29卷第3期

放账铺的经营与近代华北农村金融— 《人地纲目》解读 

刘秋根、张 鹏

2018

29卷第3期

礼密臣的台湾历史书写及其影响之考察 

林欣宜

2018

29卷第3期

从勤奋到自立— 霍加斯版画中的劳动者形象与工作伦理观 

黄桂莹

2018

29卷第3期

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德国史学里亚历山大大帝形象的转变 

陈致宏

2018

29卷第3期

评Dorothy Ko, The Social Life of   Inkstones: Artisans and Scholars in Early Qing China 

詹镇鹏

2018

29卷第4期

唐宋之际建州浦城的家族与社会 

吴修安

2018

29卷第4期

北宋晚期金石收藏的社会网络分析 

许雅惠

2018

29卷第4期

谁的富强之业─中、日、越三国参观者对于1902   年河内博览会的观察与书写 

罗景文

2018

29卷第4期

绝经的历史研究─从「更年期」一词谈起 

李贞德

2018

29卷第4期

评葛兆光,《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孔令俐



数据来源:《新史学》杂志社网站


【编辑】鲁畅

宋史研究资讯

欢迎订阅『宋史研究资讯』

微信号:songshiyanjiu

信箱:txq1627@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