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宏义:叶隆礼事迹考 | 201902-49(总第866期)

宋史研究资讯 宋史研究资讯 2021-01-26

本文原刊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感谢顾宏义老师赐稿!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内容提要]本文据明人徐伯龄《蟫精隽》所记的叶隆礼之子叶志信“自著墓志”,并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对《契丹国史》著者叶隆礼的生平仕宦事迹及其家族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考证,指出叶隆礼实卒于南宋灭亡前夕,并未入元,当今论著认为其于元代撰作《契丹国史》的说法乃属臆测误断。

[关键词]叶隆礼  《契丹国史》  事迹

[作者简介]顾宏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宋史、古典文献学。

一、缘起

《契丹国志》作为一部通记辽朝一代的史书,可说是“目前除元修《辽史》之外最系统最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1]但对此书之著者以及其真伪等问题,史界迄今未取得共识。对于题名为此书著者的叶隆礼的生平事迹,余嘉锡先生尝有过考证,[2]然由于史料有缺等原因,其结论仍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笔者近于明人著述中发现了叶隆礼之子叶志信“自著墓志”,故略就此“墓志”并结合相关史料,对叶隆礼生平及其家族情况作一考辨,以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入。

叶志信“自著墓志”,记载于明人徐伯龄《蟫精隽》卷八,题曰《雨窗翁生志》,[3]文不长,全录如下。

元叶雨窗为宋文康公曾孙,笃学力行,坦夷旷达,天历二年三月将终,自著墓志云:

雨窗居士姓叶氏,系出括苍,名志信,字伯逊,一字诚之,雨窗则其寓室也。七世祖讳伸,宋进士,仕东都为御史,职直龙图阁,赠银青光禄大夫,入元祐刘摰党籍。尝持漕节浙西,因家钱唐。四传至文康公,居嘉兴,遂为嘉兴人。文康讳时,淳熙甲辰甲科进士,仕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致仕,赠开府仪同三司。文康之子讳德颖,宋宣义郎、监行在编佑局门,赠朝散郎。朝散之子讳隆礼,淳祐丁未进士,仕至朝奉大夫、直宝文阁、知绍兴府、浙东安抚。实居士之曾祖考、祖考、考也。

居士生于宝祐丁巳十月六日,死于天历己巳三月某日,寿七十三。初议娶新安汪氏,枢密勃之五世孙,未成礼而死;遂娶戴氏。子男二人,节性、成性。孙已生者男女六人。于是戒其子,令从葬于湖州乌程县逸村之吴感山宝文公之墓。

居士,宝文侧室之子。夙丧其父,事嫡母尽礼。幼颖悟,能读书。德祐乙亥,以荫补将仕郎。颇有志于世,不能生产作业,拙于趋媚。中遭兵变,生计萧然,浮萍沦落者三十余年,瓶无储粟,裕如也。晚岁,以所传父师者与诸生讲习,避世客食,粗若得计,所学益进,而请业者益众。时叫号托兴于诗文,稿曰《话雨》,殆有感于“剪烛巴山”之句耳。噫嘻!至元丙子以来,方厌文事,且无赀,遂不能以身显。尝分教嘉兴邑庠,不久弃去。迨延祐甲寅,朝廷始以儒科取士,而病且老矣。其亦颜驷、冯唐之流欤?其命也夫!其生也无名,其死也不足以辱当世大手笔,遂自叙以纳诸圹。天历二年三月吉日,雨窗居士自志。

予惟人多以死自讳,而雨窗不忌,其于死生之际了然矣。

二、叶隆礼的父祖

据叶志信“自著墓志”,叶隆礼的六世祖乃叶伸,北宋时进士,官御史、直龙图阁,后入“刘挚党籍”,卒赠银青光禄大夫。叶伸官浙江转运时,自括苍(今浙江丽水)迁居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叶伸,《宋史》无传,然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所载,大概可知:叶伸,嘉祐六年(1061)辛丑王俊民榜下进士。[④]元祐二年(1087)十一月,叶伸自兩浙转运判官为转运副使。[⑤]刘攽《彭城集》卷十九有《两浙运判叶伸可权发遣转运副使、朝散郎鞠承之可权发遣两浙运判官制》。四年五月,朝散郎、权发遣两浙路转运副使叶伸为都官员外郎。[⑥]六年三月,户部郎中叶伸为殿中侍御史,“伸辞不拜”。宰相刘挚云:“伸乃故吏,尝荐为监司,其人至公清修廉明,有学问,才长于断,但恐伤于隘,少容耳。”故于次月改左司郎中,五月改为河北路转运副使。[⑦]張舜民《画墁集》卷一所载《送叶伸出使河北》诗即作于此时。是年十月,御史中丞郑雍弹劾宰相刘挚,“又具摯党人姓名”,内有叶伸名。[⑧]绍圣间,改知福州。[⑨]徽宗崇宁三年(1104)六月,诏立“元祐党籍”,“余官”中有叶伸名。[⑩]据广西龙隐岩《元祐党籍石刻》所载于叶伸名下注一“故”字,[11]推知其当卒于崇宁间。

叶伸四世孙叶时,《宋史》无传。其字秀发,号竹野愚叟。淳熙十一年(1184)衛涇榜進士及第,授奉国军节度推官,转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龙泉县,“有美政”,改典行在粮料院,历太常簿,嘉泰四年(1204)八月除秘书郎。开禧元年(1205)八月除秘书丞,九月為监察御史。[12]迁右谏议大夫,嘉定元年(1208)正月,与台谏官“请枭韩侂冑首于两淮,以谢天下”。[13]除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又权吏部尚书,以文华阁学士出知泉州,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加徽猷阁学士知婺州,移知潭州。嘉定末,为工部尚书,兼侍读,迁吏部尚书。理宗即位,以显谟阁学士知建宁府,授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进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致仕。卒赠开府仪同三司,爵南阳郡开国公,谥文康。叶时博学善属文,尤邃于《周礼》,为学者所宗。“明性命道德之学,与紫阳朱文公相友善”。晚居嘉兴,著《周礼会元》,以授门人三山翁合。[14]

叶时子叶德颖,《宋史》无传。叶志信“自著墓志”称其尝官宣义郎、监行在编佑局门,[15]卒赠朝散郎。余不详。

三、叶隆礼的仕历及其卒年

叶隆礼为叶德颖子,字士则,号渔林。[16]淳祐七年(1247)张渊微榜进士。[17]据《六艺之一录》卷一一〇《西湖志碑碣》载有杭州翻经台摩崖题名:“淳祐丁未立秋二日,天台李艮、夏绍基,武夷翁孟寅,金华何子举,嘉禾叶隆礼,宛陵吴琪来游,喜雨。”[18]则是年立秋前后,叶隆礼尚在杭州。

《景定建康志》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西厅判官题名有:叶隆礼,官承奉郎,淳祐十年(1250)十月到任,“至十一年二月改除国子监簿离任”。[19]宋制官员三年一任,则推知叶隆礼进士及第后之第二任职官,然其初授官则今已无考。至淳祐十二年(1252)七月,“以诸路水灾,令学士院降诏遣使分郡赈恤。……于是遣诸军计院师舆往建、邵、南剑,国子监簿叶隆礼往严、衢、信,登闻检院胡大昌往婺、处,合告敕凡一百道,分遣有差”。[20]

此后任官未详,至开庆元年(1259)十月,叶隆礼为朝散郎、直秘阁、两浙转运判官,十一月一日除军器少监,兼知临安府,闰十一月二日,磨勘转朝奉大夫。景定元年(1260)正月一日除军器监,“兼职仍旧”;二月六日,除直宝文阁、知绍兴府。[21]据《会稽续志》卷二《安抚题名》,叶隆礼于景定元年二月以朝奉大夫除直宝文阁知绍兴府,“十六日到任,四月二十六日交割以次官离任”。[22]因宋制知绍兴府者例兼浙东安抚使,故止云“安抚题名”。叶隆礼知临安府时,陈著有《代通叶京尹(隆礼)启》云云。[23]

开庆、景定年间,南宋朝中党争激烈,《宋史全文》有载:

(癸亥景定四年二月)丙辰,刑部言:“吴潜、丁大全两党人内已量移程泍、胡用存、程垧、石正则、吴泳、汪洵之,并自便,永不叙用;倪垕量移信州,张棻饶州,章公权抚州,任伯凤建宁府,叶隆礼徽州,何子举押归本贯,吴衍抚州,翁应弼临江军,赵时诂衡州,刘锡瑞州,王立爱信州,程若川建昌军,袁玠、沈翥、方大猷、徐敏子难以量移。”寻台臣及给舍疏乞取回吴衍、翁应弼、赵时诂、叶隆礼、何子举、刘锡、王立爱、石正则量移之命,遇赦永不放还。内时诂、子举、衍、应弼、立爱、正则各更夺一秩,锡已追毁出身,仍各于见谪州军居住。并从之。[24]

据载丁大全于开庆元年十月罢右丞相,授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判镇江府,而吴潜于开庆元年十月拜左丞相,景定元年四月罢相,[25]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七月,侍御史何梦然“劾丁大全、吴潜欺君无君之罪”,遂“诏丁大全削三秩,谪居南安军,吴潜夺观文殿大学士罢祠,削二秩,谪居建昌军”;十月,“诏党丁大全、吴潜者,台谏其严觉察,举劾以闻,当寘于罪,以为同恶相济者之戒。时(贾)似道专政,台谏何梦然、孙附凤、桂锡孙、刘应龙承顺风指,凡为似道所恶者,无贤否皆斥。帝弗悟其奸,为下是诏”,于是“窜吴潜于潮州”;二年七月,丁大全责授新州团练副使、贵州安置,吴潜责授化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三年正月戊子朔,“诏量移丁大全、吴潜党人,并永不录用”;六月,“吴潜没于循州,诏许归葬”;至四年二月,“诏吴潜、丁大全党人迁谪已久远者,量移近者还本贯,并不复用。丁大全溺死滕州,诏许归葬”。[26]由此可知叶隆礼当属吴潜之党,因吴潜拜相而被擢任两浙转运判官、军器少监、知临安府、军器监、知绍兴府,然吴潜罢相,叶氏随即被罢知绍兴府。此后贾似道对吴潜迫害加重,叶隆礼也遭到贬责,时约在景定元年、二年间。宋末周密尝称:“叶隆礼士则谪居袁州,袁之士友醵酒以招之。蜀士张汴朝宗作乐语一联云:‘扫地焚香,有苏州之雅淡;仰天拊缶,无杨氏之怨伤。’士则大称之。”[27]则叶隆礼当时乃贬责于袁州(今江西宜春)。

虽说景定四年二月的诏令不许叶隆礼等人“量移”,且“遇赦永不放还”。然至景定五年十月,宋理宗崩,度宗继位,“大赦”。[28]叶隆礼大概即于此时被“放还”家乡嘉兴。《至元嘉禾志》卷十六载有叶隆礼《进士题名序》一篇,自称“前进士叶隆礼”,末题“咸淳改元(1265)九月吉日书”。[29]当是因为遇赦放还,仍是有罪之身,故自称“前进士”。又《至元嘉禾志》卷三一《烟雨樓》载录叶隆礼诗一篇,云:“傍家亭馆占湖东,寂寞为邻祗陆公。竹树一堤如有碍,乾坤万象自无穷。棹歌远入秋波绿,塔影中分晚照红。尊酒待游烟雨景,画图著我笠蓑翁。”[30]而《珊瑚木难》卷四《宋赵子固梅竹诗》有叶隆礼跋一篇,有云“吾友赵子固以诸王孙负晋、宋间标韵,少游戏翰墨,爱作蕙兰,酒边花下,率以笔研自随”;又云:“予自江右归,颇悟逃禅笔意,将与之是正,而子固死矣。”末题曰“咸淳丁卯(1267)五月晦日,隆礼书于春咏堂。(原注:叶士则。)”[31]此外,《石渠宝笈》卷三二著录《晋顾恺之列女图》一卷,亦录叶隆礼跋一篇,云:“以续摹补真迹之阙,徒使后人有貂不足之诮,乃撤去而重装之,残璜断璧,夫岂以多为贵哉。隆礼题。”又佚名跋一篇,云:“叶士则近世好事之家,宜其流传有绪。古画眼中絶少,聊以慰目。余家所藏,惟金乡武梁石室画像与此耳。连雨枯坐,赖以排遣。”[32]皆当撰于叶隆礼晚年归居嘉兴之后。

《姑苏志》记载宋平江府(今江苏苏州)通判东厅,“绍兴九年(1139),白彦惇建;十六年,时衍之撰《题名记》。咸淳五年(1269)叶隆礼重修正堂,目曰敬简。厅西有琵琶泉,小丘嵌岩曰西施洞,淳熙十一年(1184),魏仲恭葺洞門,作捧心亭”。[33]白彦惇、魏仲恭,皆平江府通判。[34]则推知此时叶隆礼亦当为官平江府。史载咸淳四年十一月,“故左丞相吴潜追复光禄大夫”。[35]疑叶隆礼亦因此复官,而官于平江府。

《契丹国志》卷首载有叶隆礼进书表,末题“淳熙七年三月日,秘书丞臣叶隆礼上表”。[36]因淳熙乃宋孝宗年号,自淳祐七年上至淳熙七年(1180)凡六十八年,故有学者认为此“淳熙”乃“淳祐”之误。然是年状元张渊微,初授官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淳祐十年十月召赴行在,除秘书省正字,十一年十月迁校书郎。[37]则属张渊微榜下进士之叶隆礼,其初授官不可能为秘书丞。而余嘉锡先生对此以为“使此书果为淳祐进士叶隆礼者所撰,安有释褐登朝,迥翔馆阁,又历六十余载,年将大耋,方登进士第之理乎?”,而疑其“表末淳熙七年乃咸淳七年之误”,而此书“疑是后人所伪撰,假隆礼之名以行”。[38]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传世之《契丹国志》诸本皆作“淳熙”,故所谓“淳熙”乃“咸淳”之误的说法“恐难成立”,此“进书表”可能“本为他人作伪之产物”。[39]然而,据上述所考证叶隆礼事迹,确有叶氏于咸淳七年官秘书丞,且上“进书表”之可能。此尚有待于日后进一步之研究予以确认。

叶隆礼卒年,史无记载。明人《千顷堂书目》卷五著录叶隆礼《契丹国志》二十七卷,注云:“元人。”故后世学者大都据此而称叶氏“盖已入元”。[40]然此说实不确。叶志信“自著墓志”中有言:叶志信“生于宝祐丁巳(1257)十月六日”,乃“夙丧其父,事嫡母尽礼。幼颖悟,能读书。德祐乙亥(1275),以荫补将仕郎”。则至德祐乙亥年,时叶志信已十九岁。按汉赵岐《孟子题辞》有“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云云。所谓“夙丧其父”,指未成年时其父已卒。故推知叶志信“以荫补将仕郎”时,其父已卒。考虑到叶志信“自著墓志”中所云,推知叶隆礼当卒於咸淳后期。是时宋尚未亡,故以为叶隆礼“盖已入元”的说法乃属臆断,并无实据。

四、结语

叶志信为叶隆礼“侧室之子”。据叶志信“自著墓志”可知,叶志信字伯逊,一字诚之,号雨窗。其生于宝祐丁巳十月六日。“夙丧其父,事嫡母尽礼。幼颖悟,能读书”,于德祐元年(乙亥)“荫补将仕郎”。虽“颇有志于世”,但“中遭兵变”即宋亡,因“不能生产作业,拙于趋媚”。故有“至元丙子(1276)以来,方厌文事,且无赀,遂不能以身显”之叹。此后“尝分教嘉兴邑庠,不久弃去”。至“延祐甲寅(1314),朝廷始以儒科取士,而病且老矣”,故所谓“拙于趋媚”,似指其后未再出仕,故有“居士”之称。为此其“生计萧然,浮萍沦落者三十余年,瓶无储粟,裕如也”。晚岁,“以所传父师者与诸生讲习,避世客食,粗若得计,所学益进,而请业者益众。时叫号托兴于诗文,稿曰《话雨》,殆有感于‘剪烛巴山’之句耳”。叶志信卒于天历己巳(1329)三月某日,年七十三。有子二人,名曰节性、成性;“孙已生者男女六人”。然其事迹皆无考。

综上可知,虽然据现有史料,难以确认此叶隆礼即是修纂《契丹国志》者,亦无以排除叶隆礼曾于咸淳七年秘书丞任上“奉敕命”修纂《契丹国志》之可能,然通过上述考辨,可以确认的是,晚宋嘉兴人、字士则的叶隆礼,其卒于南宋灭亡前夕的咸淳后期,并未“入元”。

注释

[1] 刘浦江:《关于<契丹国志>的若干问题》,载氏著:《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

[2]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五《契丹国志二十七卷》,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0—274页。

[3] (明)徐伯龄:《蟫精隽》卷八《雨窗翁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清)嵇曾筠等:《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选举一·进士》,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案:《浙江通志》于此年进士中载录:“叶伸,嘉兴人。”其下又载录:“叶伸,松阳人。”因宋代松阳乃处州(即今浙江丽水)属县,显然《浙江通志》此处乃误将叶伸视作二人,即分别作为嘉兴人、松阳人矣。而龚延明、祖慧:《宋登科记考》卷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仁宗嘉祐六年进士也著录两位叶伸:一作秀州嘉兴县人;另一作杭州人,或谓处州松阳县人。亦误。又,史籍中也有写作“叶仲”者,亦不确。

[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七元祐二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点校本,第9903页。

[6]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八元祐四年五月甲午条,第10337—10338页。

[7]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六元祐六年三月乙亥条,第10929—10930页;卷四五七元祐六年四月辛亥条,第10945页;卷四五八元祐六年五月庚辰条,第10968页。

[8]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七元祐六年十月癸酉条,第11151—11152页。

[9] (清)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二二《职官三·福州府》,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十四崇宁三年六月甲辰条,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 (清)汪森:《粤西丛载》卷一《元祐党籍石刻》,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 (宋)佚名:《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卷八,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61、295页。

[13] (元)脱脱等:《宋史》卷三九《宁宗纪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49页。

[14] (宋)叶时:《周礼会元》卷首叶广居《竹野先生传》,明刊本。

[15] 案:“编佑局”当作“编估局”。据《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在京有“编估局、打套局。二局系拣选市舶香药杂物等第,会其直以待贸易”。

[16] 《四库提要辨证》卷五《契丹国志二十七卷》,第270—274页。案:(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四九《郡守表》(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3788页)称叶隆礼为台州(今浙江临海)人,(清)谢旻等:《江西通志》卷五一《选举三》(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淳祐七年丁未张渊微榜”称叶为德兴(今属江西)人,皆不确。故余嘉锡有“疑《临安志》本作秀州人,以点划残缺,误写为‘台’耳”之说。

[17] (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题名》,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4524页。

[18] (清)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一一〇《西湖志碑碣》,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 (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二四《通判厅》,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1717页。

[20] 《宋史全文》卷三四淳祐十二年七月庚寅条。

[21] 《咸淳临安志》卷五〇《两浙转运》,第3796页;卷四九《郡守》,第3788页。

[22] (宋)张淏:《会稽续志》卷二《安抚题名》,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第7106页。

[23] (宋)陈著:《本堂集》卷六三《代通叶京尹(隆礼)启》,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 《宋史全文》卷三六景定四年二月丙辰条。

[25] 《宋史》卷二一四《宰辅表五》,第5638—5640页。

[26] 《宋史》卷四五《理宗纪五》,第873、874、875、878、880、881、884页。

[27]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上,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0页。

[28] 《宋史》卷四六《度宗纪》,第892页。

[29] 《至元嘉禾志》卷十六叶隆礼《进士题名序》,第4534页。

[30] 《至元嘉禾志》卷三一叶隆礼《烟雨楼》,第4648页。

[31] (明)朱存理:《珊瑚木难》卷四《宋赵子固梅竹诗》,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2] (清)奉敕撰:《石渠宝笈》卷三二《晋顾凯之列女图》,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3] (明)王鏊:《姑苏志》卷二二《官署中》,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六《官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35] 《宋史》卷四六《度宗纪》,第899页。

[36] (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卷首《经进契丹国志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37] 《南宋馆阁续录》卷九,第352页。

[38] 《四库提要辨证》卷五《契丹国志二十七卷》,第271、273页。

[39] 《契丹国志》卷末《附录二》李锡厚《叶隆礼和契丹国志》,第283页。

[40] 《四库提要辨证》卷五《契丹国志二十七卷》,第272页。案:李锡厚《叶隆礼和契丹国志》(《契丹国志》卷末《附录二》,第284页)认为叶氏淳祐七年进士,如“时为二十几岁”,至宋亡“也不过五十余,因此入元之后撰次此书是完全可能的”。其他论著,大体持此说。

【编辑】鲁畅

宋史研究资讯

欢迎订阅『宋史研究资讯』

微信号:songshiyanjiu

信箱:txq1627@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