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议程 | 201910-42(总第1096期)

*转自复旦中文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议程



2019年10月19日


 

开幕式

9:00—10:00


地点


复旦大学光华东辅楼一楼102报告厅


主持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 朱刚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尚君致欢迎辞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王水照致辞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致开幕辞




日本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大阪大学教授浅见洋二致祝辞




港台学者代表、成功大学教授张高评致祝辞






出版界代表、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致祝辞



原中国宋代文学学会顾问邓乔彬先生追思仪式



 

大会主题发言

10:00—11:35


地点


光华东辅楼一楼102报告厅


主持


杨庆存


点评


陶文鹏、肖瑞峰


序号

发言人

论题

1

洪本健

宋仁宗朝的君臣关系和欧阳修的文学事业

2

浅见洋二

罪与田园:苏轼、陆游诗文札记

3

田安(Anna Shields)

北美宋代文学研究现状

4

谢佩芬

胡铨墓志铭特色抉析

5

王兆鹏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学术理念与学术意义

6

陈尚君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史论



第一组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001室


每场80分钟,每人发言12分钟,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第一场

词调与词体

时间

19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沈松勤、张剑

1

田玉琪:唐宋词入声用韵的发展演进

2

刘尊明:柳永慢词长调的用调成就与声律特征

3

张明华:论欧阳修《采桑子》鼓子词的体制、创作动机和主题

4

朱惠国:《淮海词》的用调特征与词调史意义

5

吴  琼:论“秦七声度”


第二场

词本事与词传播

时间

19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刘尊明、曹辛华

1

张  鸣:宋词文本传播中的故事化演绎现象:以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为例

2

赵维江:论宋金词对于元散曲的文学滋养

3

张  剑:“人比黄花瘦”索隐

4

袁晓聪:论玉文化对宋词婉约风格的建构及其意义

5

叶  晔:《花外》与《花上》:比较视野下的“花间范式”


第三场

南宋词辛词专题

时间

20日上午9:00—10:20

主持评议

赵维江、王伟勇

1

陶文鹏:论稼轩词体的集大成与新开创

2

莫砺锋:四海无人角两雄——辛陆异同论

3

赵晓岚:吾道悠悠,往而不返——论杜甫与辛弃疾的孤独感

4

沈松勤:“苏辛变体”在12-14世纪初词坛的运行

5

孙  虹:论张炎词沉郁豪放之“骨气”


第四场

词集与词艺

时间

20日上午10:40—12:00

主持评议

田玉琪、黄海

1

刘  航:论宋词对舞蹈艺术之表现

2

邓子勉:柳永词集文献考述

3

谢  琰:制造汴京:柳永词与都城文学话语的新开展

4

聂安福:《绝妙好词》述略

5

赵惠俊:两宋蜀地文化风尚与南宋川陕俗艳词风


第五场

词人与词论

时间

 20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邓子勉、叶晔

1

吴河清:闲雅深婉淮海词——简论秦观词艺术特质

2

黄  海:潘阆词作及词学观的再思考

3

黄伟豪:《词论》的作者身份与词学价值再议

4

曹辛华:南宋词人两“姜尧章”考

5

王伟勇:吴文英《琐窗寒》(咏玉兰)考诠


第六场

大家谈:

宋词研究的反思与前景

时间

20日下午16:10—17:30

主持人

张鸣、朱惠国



第二组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101室


每场80分钟,每人发言12分钟,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第一场

宋诗传播与接受

时间

19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陈元锋、曾维刚

1

查屏球:范文教材印本化与宋初对唐末诗风的传承——简论五代宋初唐诗流行本

2

沈  扬:宋代韩愈琴诗公案考论

3

王开春:南渡诗坛对苏黄诗歌的接受与反思

4

段莉萍:论近代西昆派及其对西昆体的接受——以张鸿、汪荣宝、孙景贤为中心

5

何春环:刘禹锡《竹枝词》在宋代的传播


第二场

宋诗文的域外传播

时间

19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王德明、汤江浩

1

路成文:朝鲜时代文人“花王”题材文章源流探论

2

杨理论:山本北山的三大家诗编刊与江户时代的宋诗兴盛

3

卞东波:宋诗东传与异域阐释——四种宋人诗集日本古注本考论

4

三野丰浩:关于我的《范成大诗选》

5

张  淘:日本江户后期的唐宋诗歌论争――以卷大任编《宋百家绝句》序文为中心


第三场

江湖诗人与南宋诗坛

时间

20日上午9:00—10:20

主持评议

查屏球、张万民

1

陈元锋:诗史与命名:刘克庄“诗祖”论及其它

2

费君清:严羽“五俗说”与江湖诗的趋俗现象

3

傅君劢:《漂游江湖》概述

4

熊海英:朝士·名士·游士:南宋中期诗人的三种面相及其嬗变

5

马强才:感兴之后:从创作史看戴复古诗作的艺术特征


第四场

诗法与诗学专题

时间

20日上午10:40—12:00

主持评议

费君清、路成文

1

张高评:印刷传媒与接受反应——以宋代诗学与创意造语为例

2

王德明:宋代“法”为诗歌本质特征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3

曾维刚:从“活法”到“万象”:宋室南渡至中兴时期诗学理论的转型

4

张万民:宋代诗学中的赋比兴形式批评

5

戴  路:得句:宋代诗学创作论的一种考察


第五场

乐府创作与诗学观念

时间

20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杨理论、李朝军

1

周裕锴:破碎的摩崖:北宋诗人对浯溪《中兴颂》的多元演绎

2

史  伟:朱熹《诗经》学与元代乐府诗——以杨维桢“铁崖体”为中心

3

汤江浩:唐询《华亭十咏》与宋代诗人和作考

4

刘帼超:“诗史”意识与靖康之变后的乐府诗创作

5

罗  旻:“本事”的追溯与书写——宋代乐府诗创作的重“义”


第六场

宋诗题材专题

时间

20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熊海英、史伟

1

张福清:论梅尧臣、欧阳修戏谑诗及诗学价值

2

李朝军:论宋诗的海洋灾害书写

3

曹逸梅:闻香:黄庭坚诗歌的鼻观世界及其开拓意义

4

任  群:新发现“秦观佚诗”《梅花百咏》辨伪

5

何婵娟:山水与士人内心:岭南石刻上的宋诗释读



第三组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201室


每场80分钟,每人发言12分钟,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第一场

苏轼的东亚受容

时间

19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李贞慧、骆晓倩

1

王连旺:日本的苏诗“抄物”及其文献价值

2

黄小珠:幕末日本的“类宋”感怀与苏轼受容——以《东坡策》为中心

3

商海锋:如来藏思想与日僧万里集九的苏轼诗注《天下白》

4

张天骐:风涛万里外,见此昆山玉 ——苏轼佚诗《陈大观园中竹》的东亚流传与影响

5

张志杰:经典文本与东亚汉诗传统——欧苏禁体物语诗在朝鲜的流衍及其意义


第二场

苏诗专题一

时间

19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马茂军、由兴波

1

李贞慧:试论苏轼《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2

李  娟:苏轼雅集赋诗之考察

3

加纳留美子:“缺月不早出,长林踏青冥”——苏轼海南时期的风景书写试析

4

沈章明:诗意栖居与苏轼诗学建构

5

姚  华:“私典”与诗境的私人化:以苏轼诗歌为中心


第三场

苏诗专题二

时间

20日上午9:00—10:20

主持评议

成玮、王连旺

1

肖瑞峰:苏轼诗词对人生哲学的深层思考与表达

2

坂井多穗子:杨万里对苏轼诗的学习——以次韵和櫽括为中心

3

骆晓倩:“私人叙事”的文本呈现:以苏轼诗歌的序跋为中心

4

韩立平:抒情的公私交困:苏轼“扬州题诗案”发覆

5

阮  怡:流动的风景与文化记忆——论韩国汉诗中的赤壁书写


第四场

东坡文化与思想

时间

20日上午10:40—12:00

主持评议

谷曙光、彭国忠

1

文师华:苏轼行书墨迹《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解读

2

陈琳琳:“东坡笠屐”形象的生成演变及其经典化

3

赵蕊蕊:苏轼之“游”与自我建构

4

周  方:从苏轼奏议文看其政治性格

5

张锦辉:论宋代雕版印刷对苏轼作品刊刻及传播的影响


第五场

欧阳修专题

时间

20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文师华、王昊

1

马茂军:史迁风神与六一风神

2

东英寿:关于南宋刊本《欧阳文忠公集》之“续添”

3

李  强:论欧阳修的笔记写作

4

由兴波:欧阳修文艺思想研究

5

许浩然:古文主张之下的思想与权力——从周边士大夫的学宦看欧阳修的古文运动


第六场

曾巩专题

时间

20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李强、许浩然

1

彭国忠:师法李杜韩,自成一家:论曾巩诗歌

2

谷曙光:论曾巩诗的精整凝练与优柔韵度

3

王  昊:曾巩文道观与宋学疑古思潮

4

李俊标:《隆平集》考

5

成  玮:辨析几微:道论与曾巩古文风格的形成



第四组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401室


每场80分钟,每人发言12分钟,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第一场

宋代文学整体观

时间

19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杨庆存、张培锋

1

胡传志:宋辽金文学与中华文学一体化

2

张文利:新世纪以来唐宋转型视阈下宋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3

李德辉:宋人行记的六大流别

4

李建军:“乐”、“教”孰先?——论宋代小说的人物塑形与叙事伦理

5

夏丽丽:宋代文史中的两种“太平”叙事


第二场

宋人生活与审美文化

时间

19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胡传志、张文利

1

杨庆存、侯捷飞:宋代古琴文化的人文书写与深刻内涵

2

刘  培:梅花象喻与南宋审美文化

3

钱建状:几案尤物与文字之祥:宋代文人与砚

4

成明明:宋代元宵节喧嚣与沉静的文学图景

5

董  赟:影如画与画如影——宋人之审美观念与咏画范式


第三场

佛教与宋代文学

时间

20日上午9:00—10:20

主持评议

李德辉、杨国安

1

张培锋:宋代士大夫信仰体验及其心路历程

2

吕肖奂:跨圈层视域下方内方外两个世界的直接对话——《山游唱和诗》解读系列之二

3

朱  刚:雅俗之间:禅宗文学的两种面向——以禅僧诗“行卷”和“演僧史”话本为例

4

伍晓蔓:《碧岩录》诠释学纲要

5

王汝娟:宋代禅僧道号及道号颂论略


第四场

宋代书籍编纂专题

时间

20日上午10:40—12:00

主持评议

吕肖奂、刘培

1

巩本栋:孟子升格运动与《孟子注疏》的编纂、刊刻与流传

2

慈  波:政治、学术与文章:《宋文鉴》编刊之争再审视

3

项鸿强:《宋文鉴》与诗体分类谱系的形成

4

张  敏:奏议文风波与风波中的奏议文——以《宋文鉴》为中心的考查

5

唐  玲:南渡诗话编撰初探


第五场

题跋与书画专题

时间

20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钱建状、成明明

1

王晓骊:开放文本与对话意图:宋代题跋与“本文”的关系及其演变

2

方笑一:眼底山川与胸中丘壑:宋代山水画题跋解读

3

赵  瑞:文体的物质性:形制视角下的题跋

4

王  伟:书家诗心:蔡襄《洛阳诗帖》本诗及其书学意义探论

5

张  毅:赵孟坚的书画创作及其文艺思想


第六场

文学思想与书写

时间

20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巩本栋、伍晓蔓

1

王福元:西昆派与北宋前期文道观的嬗变

2

王启玮:尹洙之死:一个思想转型时代的死亡书写事件

3

杨国安:《扪虱新话》的学术思想与其文学思想

4

汪习波:“虚窗驰野马,宴坐醉古今”:敢问山谷道人中酒否?

5

孔妮妮:晚宋理学家的政教实践与谕俗文的兴盛——以真德秀为中心的考察



第五组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501室


每场80分钟,每人发言12分钟,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第一场

地域景观与文学书写

时间

19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沈如泉、刘成国

1

王友胜:张栻湖湘诗中的文学交游与景观形塑

2

赵晓涛:宋代广州峡山文学景观述论

3

张再林:略论北宋士人对金陵的咏叹

4

谢安松:南方地域与李纲诗歌的情感转向

5

陈燕妮:城市中的宗教与文学:论北宋相国寺的存在意义


第二场

作家作品考论

时间

19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陶然、王友胜

1

谭新红:夏竦综论

2

崔  铭:张耒事迹杂考

3

陈才智:宋人叶清臣生卒、籍贯与行年

4

王利民:刘子翚诗歌的诗学渊源

5

马东瑶:论周必大的“士大夫文统”观——以序跋为考察中心


第三场

史传笔记谱录专题

时间

20日上午9:00—10:20

主持评议

谭新红、陈才智

1

郑永晓:私史视域中的黄庭坚——佚名《豫章先生传》考论

2

王  永:“夷坚体”试论

3

李  贵:南宋行记中的身份、权力与风景——解读周必大《泛舟游山录》

4

唐雪康:新见潘重规藏《南部新书》钞本考论

5

董岑仕:传抄、摹拓与刊刻:宋代谱录之流传


第四场

宋代墓志专题

时间

20日上午10:40—12:00

主持评议

王利民、马东瑶

1

王秀云:王安石笔下的女性书写──以墓志铭为中心

2

刘成国:新出墓志与宋代文学研究的拓展——以王安石为核心的考察

3

沈如泉:北宋蒲远犹墓志文与墓碣文历史叙事差异析论

4

林  岩:墓志铭中所见北宋江西士大夫之婚姻网络——以曾巩家族为例

5

管  琴:宋代墓志中的新学与崇观舍法


第五场

文体形态与文章观念

时间

20日下午14:30—15:50

主持评议

刘蔚、林岩

1

诸葛忆兵:宋人贡院记论略

2

朱迎平:《渭南文集》部分篇目系年札记

3

李  由:一部推尊苏文的评选本:南宋周应龙《文髓》考论

4

李  栋:北宋官建亭台楼阁记中的“公”与“私”

5

陶  熠:从别调到本色:宋四六“用成语”文体观念的成立


第六场

家族网络与文学研究

时间

20日下午16:10—17:30

主持评议

崔铭、李贵

1

陶  然:欧阳修与南丰曾氏家族文人略论

2

刘  蔚:《四时田园杂兴》与《耕织图诗》关系探赜:从范成大与楼氏家族的交游契入

3

宋立英:南渡后韩氏家族的家学传承与信州文化的影响

4

邵大为:建设人文景观数据库的价值与方法——以《方舆胜览》为例

5

刘京臣:大数据视阈中的宋代进士家族研究:以《宋代登科总录》为中心




2019年10月21日


 

大会主题发言

9:00—10:20


地点


光华东辅楼一楼102报告厅


主持


沈松勤


点评


周裕锴、诸葛忆兵


序号

发言人

论题

1

徐  涛

从“赤藤杖”到“雪浪石”:唐宋咏物诗的新范式

2

周剑之

“卧听”事象的诗意呈现与诗境构建

3

汪  超

山水与画图:论曾巩诗歌的景观审美

4

原田爱

“乌台诗案”前后的苏辙

5

马里扬

论苏诗的兴寄

6

侯体健

幻象与真我:宋代览镜诗与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闭幕式

10:20—11:40


地点


光华东辅楼一楼102报告厅


主持


张剑



1

分组交流汇报(每组10分钟)

第一组:赵惠俊

第二组:戴  路

第三组:姚  华

第四组:方笑一

第五组:林  岩

2

大会总结并宣布理事会决议

3

莫砺锋致闭幕词



主办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

承办

复旦大学中文系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启阅)

与会学者名单



1坂井多穗子   日本东洋大学

2卞东波   南京大学

3曹辛华   上海大学

4曹逸梅   常熟理工学院

5曾维刚   苏州大学

6陈才智   中国社会科学院

7陈琳琳   北京大学

8陈尚君   复旦大学

9陈燕妮   华中师范大学

10陈元锋   山东师范大学

11成明明   西北大学

12成  玮   华东师范大学

13慈  波   浙江师范大学

14崔  铭   同济大学

15戴  路   四川大学

16邓子勉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17东英寿   日本九州大学

18董岑仕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董  赟   中山大学

20段莉萍   西南交通大学

21方笑一   华东师范大学

22费君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3傅君劢    美国加州大学厄湾分校

24高克勤   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巩本栋   南京大学

26谷曙光   中国人民大学

27管  琴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28韩立平   华东师范大学

29何婵娟   广西教育学院

30何春环   中央民族大学

31洪本健   华东师范大学

32侯捷飞   上海交通大学

33侯体健   复旦大学

34胡传志   安徽师范大学

35黄  海   贵州大学

36黄伟豪   香港树仁大学

37黄小珠   上海交通大学

38加纳留美子   日本中央大学

39孔妮妮   上海师范大学

40李朝军   贵州师范大学

41李德辉   湖南科技大学

42李  栋   西南交通大学

43李  贵   上海师范大学

44李建军   台州学院

45李  娟   山东师范大学

46李俊标   江苏师范大学

47李  强   上海商学院

48李  由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49李贞慧   新竹清华大学

50林  岩   华中师范大学

51刘成国   华东师范大学

52刘帼超   上海师范大学

53刘  航   首都师范大学

54刘京臣   中国社会科学院

55刘  培   山东大学

56刘  蔚   《江海学刊》杂志社

57刘尊明   深圳大学

58路成文   华中科技大学

59罗  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0骆晓倩   西南大学

61吕肖奂   四川大学

62马东瑶   北京师范大学

63马里扬   上海师范大学

64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

65马强才   杭州师范大学

66莫砺锋   南京大学

67聂安福   复旦大学

68彭国忠   华东师范大学

69钱建状   厦门大学

70浅见洋二   日本大阪大学

71任  群   西藏民族大学

72阮  怡   四川师范大学

73三野丰浩   日本爱知大学

74商海锋   香港教育大学

75邵大为   中南民族大学

76沈如泉   西南交通大学

77沈松勤   杭州师范大学

78沈  扬   南京师范大学

79沈章明   华东师范大学

80史  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

81宋立英   哈尔滨学院

82孙  虹   江南大学

83谭新红   武汉大学

84汤江浩   华中师范大学

85唐  玲华  东师范大学

86唐雪康   复旦大学

87陶  然   浙江大学

88陶文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89陶  熠   复旦大学

90田  安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91田玉琪   河北大学

92汪  超   武汉大学

93汪习波   复旦大学

94王德明   广西师范大学

95王福元   贵州师范大学

96王  昊   吉林大学

97王开春   合肥师范学院

98王利民   赣南师范大学

99王连旺   浙江大学

100王启玮   北京大学

101王汝娟   复旦大学出版社

102王水照   复旦大学

103王  伟   陕西师范大学

104王伟勇   台湾成功大学

105王晓骊   华东政法大学

106王秀云   台湾世新大学

107王  永   中国传媒大学

108王友胜   湖南科技大学

109王兆鹏   中南民族大学

110文师华   南昌大学

111吴伯雄   福建师范大学

112吴河清   河南大学

113吴  琼   武汉大学

114伍晓蔓   四川大学

115夏丽丽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116项鸿强   浙江工业大学

117肖瑞峰   浙江工业大学

118谢安松   武汉大学

119谢佩芬   台湾大学

120谢  琰   北京师范大学

121熊海英   湖北大学

122徐  涛   南京大学

123许浩然   西安交通大学

124杨国安   河南大学

125杨理论   西南大学

126杨庆存   上海交通大学

127姚  华   上海师范大学

128叶  晔   浙江大学

129由兴波   吉林大学

130袁晓聪   上海大学

131原田爱   日本金泽大学

132张福清   韩山师范学院

133张高评   台湾成功大学

134张  剑   北京大学

135张锦辉   陕西师范大学

136张明华   阜阳师范大学

137张  敏   重庆大学

138张  鸣   北京大学

139张培锋   南开大学

140张  淘   四川大学

141张天骐   南京大学

142张万民   香港城市大学

143张文利   西北大学

144张  毅   南开大学

145张再林   南宁师范大学

146张志杰   复旦大学

147赵惠俊   复旦大学

148赵蕊蕊   华南师范大学

149赵  瑞   上海师范大学

150赵维江   暨南大学

151赵晓岚   湖南师范大学

152赵晓涛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153郑永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

154周  方   太原学院

155周剑之   北京师范大学

156周裕锴   四川大学

157朱  刚   复旦大学

158朱惠国   华东师范大学

159朱迎平   上海财经大学

160诸葛忆兵   中国人民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