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中国乡村治理与社会秩序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河南大学举行 | 201911-54(总第1132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中国乡村治理与社会秩序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古代中国乡村治理”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


*2019年11月21日 12: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曾江 张清俐 胡志彬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中国乡村治理与社会秩序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古代中国乡村治理”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 通讯员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 张清俐 通讯员胡志彬 梁之恒)2019年11月19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中国乡村治理与社会秩序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古代中国乡村治理”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教授、西北大学陈峰教授、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河南大学李振宏教授、南开大学王先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等作为开题论证专家出席,首都师范大学李华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正建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葛金芳教授以及部分学术期刊编辑出席了会议,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宝明、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展龙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礼刚教授、《史学月刊》主编苗书梅教授等参加会议。河北师范大学谷更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穆崟臣、福建师范大学吴树国、浙江大学孙英刚等课题组成员及相关领域学者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展龙主持,张礼刚、苗书梅、包伟民分别讲话。

  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本质上是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研究极为关键,是理解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和基层社会变迁过程的重要途径,乡村治理和社会秩序是其中最关键的两个角度。在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对乡村社会认识逐渐深化过程中,在历史学维度上对古代中国乡村社会进行认识也取得了更加长足的进步。通过广泛吸纳和参考相关学科优秀成果,以历史学本位为基础,深化对古代中国乡村治理和社会秩序的研究,从基层观察上层,采用“融于其中”的观察方式,通过视角变化带来对乡村社会认识的不同见解,从不同侧面来观察印证古代中国乡村社会基本面貌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代中国乡村治理与社会秩序研究”课题试图分析古代中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基层社会,特别是与作为基层社会主体构成的乡村社会关系;同时讨论村民生计、乡村社会内部社会秩序如何维持的办法,探讨乡村治理模式,得出对中国乡村历史的一个整体认识。这对于分析乡村社会过去,把握乡村社会未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项目首席专家耿元骊教授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报,阐述了课题总体设计思路、课题总问题,对研究对象、研究框架、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进行了介绍。部分子课题负责人与参与研究的其他学者,也分别介绍了乡村治理与乡村社会秩序研究的各个子课题情况。

  与会专家学者在听取首席专家及子课题负责人、部分参与学者的汇报之后,围绕五个子课题设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课题总体设计较好,逻辑论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都较为合适,达到了一定水准。他们认为,乡村社会研究蔚为大观,非常重要,古代中国的朝廷官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乡村问题,特别是关注如何治理乡村。本项目试图对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国家权力对下层渗透和控制,乡民与朝廷、官府、乡村精英等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呈现出的“国家-社会关系”变化,进行有创新性的探讨,意义重大,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学术意义。专家们指出,项目选题材料扎实,课题论证充分,逻辑框架严谨,前期成果以及项目近期所取得的成果丰富。专家们指出,河南大学坐落在中原大地,是古代史研究的重镇,有着雄厚的学术传统,课题组实力较强,有突出的学术团队,团队成员过往学术成果突出且重要,相信也一定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更大突破,这将为乡村治理研究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专家们期待本课题研究能产生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引领学术热点,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优秀的平台。

  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就项目需要进一步突破的瓶颈问题发表了看法。专家指出,项目研究对象应该进一步突出有限目标,“要做减法”,不能过于放大,抓住重要的学术目标、学术命题,集中精力,聚焦重大问题。研究中应将焦点集中在秦汉以后的中原地域,兼及其他时段和地区。同时应该注意抓主干线索,注意法典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王子今指出,要加强实物资料的使用,注重区域的不同限定。包伟民指出,要继续加强学术史的梳理,要重视城乡之间的关系。专家们也从文献整理、理论与思想、子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管理机制等方面,对项目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

  耿元骊及子课题负责人、课题参加人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表示一定严格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要求,组织和协调项目组成员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课题研究计划,发表高质量成果,按时完成项目预订研究计划。

  开题会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代中国乡村治理”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多位学者发表了论文。谷更有认为古代乡村权力体系呈现周期性变化,穆崟臣对历史上的仓储问题进行了分析,刁培俊简要分析了乡村群体变迁情况,吴树国讨论了国家财政收入视域下的赋役与征榷情况,孙英刚提出了研究中古地方的信仰与社会的计划,曹金娜对清代奉天乡村,沈刚对秦代郡县关系,田晓忠对富民问题,李小雪对清代盛京的旗民关系进行了分析,刘涛讨论了朱元璋的吏役理念,谭景玉分析了宋代济南民风的情况,王旭关注了宋代市镇管理问题,徐畅讨论了汉晋时代的基层官吏,谢继忠则分析了清代乡村的水权交易问题。这些论述聚焦于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为继续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出优秀论著奠定了基础。

【编辑】鲁畅

宋史研究资讯

欢迎订阅『宋史研究资讯』

微信号:songshiyanjiu

信箱:txq1627@126.com



感谢您的关注,请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