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云:《亲和万民:宋代嘉礼研究》出版 | 202007-82(总第1375期)
感谢张志云老师赐宝贵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宋燕鹏
出版年:2020-7
页数:308
定价: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0362382
内容简介
《周礼》载:“以嘉礼亲万民”。作为我国古代礼仪制度“五礼”之一,嘉礼是内容最为庞杂且关乎普通民众的礼仪制度。本书以宋代嘉礼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首章讨论我国古代“五礼”制度的形成、嘉礼内涵的演变以及宋代文献中嘉礼条目的分类。第二至第六章分门别类讨论宋代登基礼与大朝会、上尊号仪与册封礼、宴飨与巡幸之礼、冠笄与婚嫁之礼、养老与乡饮酒礼。最后两章主要讨论宋代嘉礼与宋代社会的相互关系。其中第七章从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庶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礼法关系的融合来论述宋代嘉礼所反映的时代变化;第八章则从强化皇权与基层社会控制来探讨宋代嘉礼的职能。本书研究结论有:纵观古代礼制发展,宋代嘉礼体系在唐代《开元礼》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变革,这是宋徽宗本人崇尚古礼、试图恢复《周礼》的分类模式在礼典编撰中的直接反映;古代尊号制度实始于北周;通观两宋尊号制度的运作及演变,宋代尊号的功能呈现从“尊君”到“行孝”的转变,这与自北宋后期以来皇帝内禅政治密切相关;《政和五礼新仪》首次将士庶婚冠礼、庶人丧仪等列于官方礼典,部分学者在论及宋代礼制时,据此便认定宋代礼制有着划时代的变化。毫无疑问,这种变化的确反映了宋代下层民众地位的提升。但是这种变化在唐代中后期《开元礼》中已经悄然出现了,只不过没有把庶人礼单独列出而是附载于品官礼仪之后。这表明,庶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唐中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已经反映在礼典中。后续王朝如明清礼典沿袭了宋代做法,给庶人礼投入更多的关注。在追溯这一变化的过程时,我们发现这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换言之,此乃历史发展所使然。因此,本书认为不能把宋代礼制这一变化的意义过于拔高,提升至其在中国礼制史上本不应有的地位。
作者简介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五礼”形成及“嘉礼”内容之演变
第一节 “五礼”制度的草创及完备
一、《尚书》及《周礼》之“五礼”
二、先秦及两汉礼仪概略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礼”之形成
四、隋唐时期“五礼”之完备
五、宋代以降“五礼”之发展
第二节 “以嘉礼亲万民”之流变
一、《周礼》所论六类嘉礼
二、后世嘉礼内容之演变
第三节 宋代嘉礼条目及分类
一、宋代嘉礼对唐代的沿承与创新
二、《五礼新仪》之“嘉礼”调整及原因
三、宋代诸礼典中的嘉礼条目比较
四、正史及政书中的宋代嘉礼条目
第二章 登极与朝会之礼
第一节 登极:事莫大于正位
一、宋代登极礼的仪制
二、登极之后的改元与大赦
第二节 宋代皇帝的内禅及内禅仪
一、宋代四次内禅史实及原因
二、宋代内禅礼仪的异同
第三节 宋代大朝会礼仪
一、大朝会的起源及演变
二、朝会在宋代五礼体系中的归属变化
三、宋代大朝会的仪制及特征
第三章 上尊号与册封礼仪
第一节 宋代上尊号仪
一、尊号制度起始年代考辨
二、宋代上尊号的类型及仪制
三、宋代尊号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二节 宋代册封礼仪
一、册封礼的起源及演绎
二、宋代册封礼的类别及仪制
三、宋代册封礼的意义
第四章 宴飨与巡幸礼仪
第一节 宋代宴飨及其仪制考察
一、宋代大宴类别及仪制
二、宋代曲宴类别及仪制
三、宋代时节赐宴及赐进士宴
第二节 宋代赐酺及相关仪制
第三节 宋代帝王巡幸礼仪
一、北宋初期的亲征巡幸
二、北宋巡幸之仪仗及相关制度
三、南宋高宗的“巡幸”及其实质
第四节 宋代游观及三元观灯仪制考察
一、宋代帝王游观仪制
二、宋代三元观灯仪制
第五章 冠笄与婚嫁之礼
第一节 唐宋社会冠礼的荒废
第二节 宋代冠笄之礼
一、宋代皇室冠笄之礼
二、官方礼典所见品官及庶人冠礼
三、《书仪》及《家礼》所见冠笄礼
第三节 宋代婚嫁之礼
一、宋代纳皇后仪
二、宋代皇太子纳妃仪
三、宋代公主出降仪
四、宋代士庶人婚礼
第四节 宋代婚姻的社会属性
一、宋代婚姻等级性的弱化
二、宋代婚礼伦理性考察
第六章 养老及乡饮酒礼
第一节 宋代养老礼
一、宋以前养老礼述略
二、宋对唐养老礼的变更及原因
第二节 宋代乡饮酒礼
一、宋代乡饮酒礼的制订与变更
二、乡饮酒礼的推行与社会教化
第七章 宋代嘉礼折射的时代变化
第一节 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庶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一、“士庶”内涵的嬗变
二、宋代的礼下庶人与士庶通礼
第三节 宋代礼法的渗透与融合
一、援礼入法的延续
二、失礼入刑的规范
第八章 社会控制视域下的宋代嘉礼
第一节 礼的社会控制功能
第二节 宋代嘉礼对君权的强化
第三节 宋代嘉礼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本书图表名称
附录二:作者博士毕业论文后记
出版后记
序
志云君的《亲和万民:宋代嘉礼研究》出版了,首先要表示祝贺。志云硕士阶段治唐史,2014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我治宋史,其博士学位论文是他与我共同协商定下的。本书便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志云入学时,年纪稍大,给我的印象是一位老成的读书人。其实,他在随我治宋史前已经发表过一些论文,有一定学术基础。据我观察,志云入学后读书十分勤奋,自然,这与他改变研究方向有一定关系。入学后,我要他对宋代五礼制度作一全面了解,从中选题,若有可能便进行全面研讨。但随着他读书的进展与对问题思考的深入,他提出主攻宋代嘉礼,以便进行深入研究。我思考后也认为可行,于是定下了博士论文题目。我指导学生,要求学生先圈定选题大致范围,然后随着读书的进度再确定具体题目,我则与学生进行商讨,确定选题是否可行,论文大纲是否完善。因为自己会选题,那么离开老师也就会去找研究题目。当然,我反复与学生强调:选题要活,做得要死。选题要活是指这一选题做完,还可不断引伸其他相关研究课题,上下延伸,左右扩展,这样才能不断展拓与深入,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范围。学术研究切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此才能避免浪费宝贵的研究时间。做得要死是指这一研究课题要尽可能做到极致,反复思考,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那么这一研究也就算初步完成了。当然,随着自己学力的增长,还会发现一些问题,那么可以再行补充研究。志云是按照我的设想去努力的,他对宋代嘉礼进行了研讨,自然今后还有很多拓展的余地。志云的研究是在学界已有成果基础上推进了一步。学界涉及宋代嘉礼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大致可分为通论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主要成果有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宋辽金夏卷)、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杨渭生等《两宋文化史》第八章《宋朝的礼制与宗法》(朱瑞熙执笔)、胡戟《礼仪志》第十五章《嘉礼——亲万民和合人际关系的吉庆之礼》、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等等,然这些成果并未对宋代嘉礼作出完整、深入地研讨,存在一些缺憾。本书则是宋代嘉礼的专题研究,对宋代登基礼(含内禅仪)、册封礼、大朝会、尊号制度、宴飨礼、巡幸礼、冠笄礼、婚礼及婚俗、养老礼、乡饮酒礼等方面都作了程度不等的研讨,其内容广泛、论述细腻、资料详赡、结论平实,实可备一说,以供学界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五礼制度是在唐代基础上完善的,其嘉礼内容与唐有所不同,而且《宋史·礼志》与《政和五礼新仪》记载也有所差异,因此这些同异之处更是值得仔细研究的。志云的书出版后需要学界对其加以品评,也期盼他对宋代礼制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做出更多成绩。我想,志云是努力的,因为他是个热爱做学问的人,也衷心祝愿他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为序。
汤勤福撰于2019年11月13日
出版后记
2017年7月本人博士毕业,本可调回老家一高校工作,把家人带回南方,也可以照顾父母。但因诸多因素,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原单位延安大学。去年9月将毕业论文申报单位出版资助,很幸运获得重点资助。本书是我将毕业论文略作删减,修改而成,但还是有很多遗憾。由于毕业论文写了近三十万字,出版社对书稿篇幅又有规定,我没能按原计划再增加一章写宋代圣节及诸庆节、射礼、视学及进书仪等内容,而且只能将毕业论文进行精简,包括删除了脚注中部分大段的注释。尽管删除了四万余字,但整体上保留了毕业论文的原貌。至于本书未写到的上述内容,我在指导硕士研究生时,把这些作为他们的毕业论文选题。通过对学生的论文指导,我们师生一起来完成对宋代嘉礼的全面研究。毕业两年来,七十多岁的父母待在老家,身体也大不如以前。大约四、五年前一个冬天,母亲把左胳膊靠近手腕处摔成骨折,当时没有做手术,现在留下了后遗症。母亲常说变天时,骨折处还是隐隐作痛。尽管如此,母亲一生劳作,年老还是闲不住,在老家附近山脚下开垦荒地,种植油菜、杂粮与各种蔬菜。父亲去年下半年因身体出现问题住进了县医院,治疗一周不见好转。我急匆匆从延安赶回老家,坚持把父亲带到南昌大医院检查,所幸没有想象中严重。最近与父亲视频聊天,我突然感觉父亲苍老很多。本想今年接父母来延安住上一段时间,但他们坚持不来,一怕给我添麻烦,二来觉得延安离老家太遥远,年纪大了,不想在路途中受折腾。女儿芷萱学习很刻苦,现在延安市最好的初中(新区一中)读初一,住校每两周回家一次。儿子健安在延安大学附属幼儿园读大班,再过几天就是他的五周岁生日了。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父母却一天天衰老。两年前我没有珍惜调回老家工作的机会,现在无法照顾到父母,想起来很是后悔,也很愧对父母。最后要感谢工作单位延安大学提供出版资助,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燕鹏编审的辛劳,感谢我的导师汤勤福先生百忙中为本书作序,感谢延安大学历史系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与支持!另外,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对中国古代礼制的研究还只是刚刚接触而已。因此,本书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与错误,期待各位专家与师友的批评指正。谨以此书,献给远在老家的年迈父母,还有我的导师汤勤福先生。祝福他们身体安康!
张志云
2019年4月23日于延安大学图书馆
2019年8月29日修改于延安大学萃园校区住所
延伸阅读
張曉宇:從「變唐之禮」到「章獻新儀」── 北宋前期「新禮」問題與《太常因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