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汤勤福:《华发集》出版(附后记)丨202012-30(总第1510期)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0-11
页数: 588
定价: 15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2672407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汇集近十年来所撰的论文及其他文字而成,包括礼制论文28篇,古代史与史学史论文16篇,其他文章7篇,合计72万余字。


作者简介

汤勤福,男,祖籍浙江杭州,1950年生于上海。师从名学者杨翼骧先生,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山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座教授。1991年应邀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第六届年会”。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已结项)。中国宋史学会理事、中华朱子学会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名誉理事。著有《宋史礼志辨证》、《朱熹的史学思想》、《论语选评》、《商子答客问》、《张子正蒙》等7种著作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论文集、辞典18种,点校古籍20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英)、《中国史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南开学报》、《史学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韩国《中央史学》等书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曾应邀赴加拿大拉瓦尔大学讲学,参加欧亚诸多国家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目 录

一、中国礼制史

《朱熹<家礼>的真伪及对社会的影响》  3

略论《宋史·礼志》的史料价值  15

《宋史·礼志》的主要缺陷  24

试论《宋史·礼志》的史料来源   38

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与中华礼制的当代位置   48

中华传统礼制的主要特性   53

试论近代国家制礼机构及其现代价值  57

百年来大陆辽宋西夏金礼制研究综述(1911-2013年)  65

中国传统礼制的现代价值   91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98

《月令》祛疑  100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122

从《语类》与《文集》看朱熹《家礼》礼学思想的后期转变   124

北宋太常礼院及礼仪院探究   134

《太常因革礼》之“废礼”辨析  149

中国礼制史研究的创新之作  159

中华传统礼制内在价值及其现代转换  168

 “籍田”、“籍礼”三题  189

宋金《礼志》比较研究  197

秦晋之间:五礼制度的诞生研究  218

宋真宗“封禅涤耻”说质疑  239

人神之际:古代中国五帝祭祀的变迁(上)  256

人神之际:古代中国五帝祭祀的变迁(下)  271

唐代玄元皇帝庙、太清宫的礼仪属性问题  289

集权礼制的变迁阶段及其特点  302

宋代御容供奉与玉清昭应宫、京师景灵宫的礼仪问题  324

点校本《宋史·礼志》错误的归类研究   341

两宋国家礼制与佛教礼仪关系  347


二、古代史与史学史

民国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档出版物时间订正  365

论十六国疆界的变动及制约因素  373

近40年来大陆地区《资治通鉴》研究综述(1983-2011年)   381

道统之争与政统之争:两宋时期的一桩公案  394

试论魏晋南北朝江汉、江淮一带蛮夷北徙  409

读《与王龟龄》兼论朱熹对王十朋的评价  419

《六朝事迹编类》探研   430

论方甦生的学术贡献  441

南北朝时期亡命士人之计量研究  453

魏晋南北朝南人北迁及相关史迹释读  468

《三朝北盟会编》引书数量及相关问题  484

DNA测试技术与曹操家族认定  497

襄阳悟道:道安与东晋十六国佛教的重大转折  500

长安新出墓志所见南人北迁之迹考释  519

《资治通鉴》梁纪纠误举例  528

走出中哲史:对阐释学的一点看法  541


三、其他

恩师杨公翼骧先生二三事  549

亲历常金仓先生生命最后的时刻  557

忆学辉  561

中华礼制的变迁与现代价值  566

七十自述  574

 “‘中国礼制变迁与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  580

《解码夏商周》读后  584


后记  587


后 记

终于看完最后一页,心里油然冒出一股淡淡的哀伤。

自上次编《半甲集》,一眨眼便过去了10年,真是白驹过隙!而且编完这本论文集,似乎也深感这1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太少。自然也可以自我安慰,因为毕竟从2012年底担当了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以来,自我感觉还是非常努力的,而且项目也顺利结项了。然而事实摆在这里,能够拿出手的包括与其他人合作的论文仅40多篇,再加上选了几篇其他文章才勉强结成此集(也表示对自己发表的言论负责)。况且,其中还有不少是以前写成的,只是在这10年中修订后陆续发表而已。

坦率说,这个重大项目并非是我主动申请的,是学校有关领导“希望”我去申报,一次次做工作后才勉强申报的,谁知却意外被答辩专家组选中了。其实,当时一方面自己真想退休,然后干自己想的干的事,另一方面也深感自己不足以承担这个项目。这不是我谦虚,而是心里话。因为我主要的研究集中在魏晋至宋,虽说前后各历史阶段的一些主要典籍及学界一些重要成果也读过,但毕竟没有仔细研究、深入思考过,要完成这个项目确实很有压力。

项目批下来,当然要负起责任来。因而前数年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各省市的有关项目评审及处理课题组一些具体事务外,主要精力化在重新读书上。书房中三四个书架上集中摆上礼制典籍及学界有关礼制史研究的成果,做好计划,一部部阅读,并做一些摘抄及写点阅读体会。这一过程漫长而又痛苦,每天阅读时间非常长,经常看得眼睛磨糊不清、看得腰酸背痛才去休息――需要读的书太多呵,感到力不从心!但又不能不看,否则无法负起这个项目的研究任务,就会对不起与我共同奋斗的课题组诸位同仁了。

这一艰苦的过程总算熬过去了,我也在阅读中有了一些新的心得体会,积累了一些资料,使我勉强有能力看懂和应付课题组诸位同仁陆续撰写的论文和最终的初稿。这些年来,课题组同仁们撰写的论文,我几乎每篇都看,从提意见到直接动手修订,有的反复数次才能改定;改定论文或由我推荐,或由他们自行发表,这为课题组积累了大量质量颇高的前期成果。同仁们项目初稿完成后,我也仔细审读与修改,反复与大家协商,争取提高学术质量。这其中牵扯的时间与精力确实难以计算。当然我也有大收获,因为课题组成员中不少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也有一些学思敏捷的青年才俊,我在与他们交往、阅读他们的论文、初稿中获益甚巨。曹建墩先生对先秦礼制研究深入而细腻,材料极其丰富,初稿竟然写了约60万字,对我了解先秦礼制极有助益。梁满仓先生是魏晋南北朝史专家,他对该时期内礼制研究颇有心得,尤其能够抓住一些别人不注意的具体礼仪(如跪拜礼、执手礼等)问题进行研讨,确实使我更深切了解礼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史睿先生对《显庆礼》深入、扎实的考证,使我对唐前期礼制变迁有了更多了解;王美华的唐宋礼制下移和辽朝礼制的研究、王志跃对宋代道教与礼制关系的研究、刘舫对元朝礼制的全面阐述、尤淑君女史对清代宾礼向礼宾的转变论证、张涛梳理近代礼制问题,也都对我深有启发。明代礼制专家赵克生先生率弟子吴恩荣对明清时期礼制的研究,尤其对明清国家礼制特点的归纳,以及对明清家礼演化情况作了深入而细致的论述,也有利于我对明清礼制变迁情况的深入了解。更需要指出的是,葛金芳、赵和平、吴丽娱、张鹤泉、陈居渊和楼劲诸位先生担任课题组顾问,也多有指点,帮我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他们的精湛学问与人格力量鼓舞着我奋力向前。如此说来也是有得有失。不过,项目能够最终在2018年11月结项,使我如释重负。自然,这一年来,又根据专家们意见,对项目稿件细加修订,现在中华礼制变迁史部分已经初步完成,拟交付出版。

回过头来看这10年,既深感时间飞驰,又感到成绩太小,愧对学界众多友人,当然我也收获了满满的友谊和获得了学问的长进。然而面对这薄薄的论文集,只能聊以慰藉满头白发,却又顿感古稀之年来临的悲哀,今后还能干多少年?秋夜读罢,顿然想起曾巩“照影独怜身老去,日添华发已盈簪”和王安石“转多愁思催华发,早晚轻舟上秀川”两句。华发确已盈首,就命名为《华发集》吧。

是为记。

                                                                     汤勤福撰于沪上南郊

2019年12月22日夜



一宋史研究资讯一

微信号:songshiyanjiu

邮箱:txq1627@126.com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潘梦斯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