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邹阳:《〈宋文鉴〉研究》出版丨202307-124(总第2431期)

以下文章来源于浙大文史出版,特此致谢。




【书名】《宋文鉴》研究

【作者】邹阳 著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ISBN】978-7-308-23950-9

【装帧】平装

【定价】88.00元



作者简介






邹阳,男,1991年生,布依族,贵州平坝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学士(2013)、西北大学文学硕士(2017)、中山大学文学博士(2020),现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海南大学学报》《中国诗学》《中国书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黔诗纪略后编》校勘与研究”、陕西省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大古籍整理项目“陕西古代文献集成”子课题“《见山楼诗文集》整理”。


内容简介





《宋文鉴》(原名《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南宋淳熙年间吕祖谦奉敕编纂。全书共收录北宋两千五百余篇诗文,是一部收采较博的选集,也是研究北宋文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文献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宋文鉴》是第一部全面展现北宋诗文风貌的选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本书在研究《宋文鉴》编纂宗旨的基础上,选取《宋文鉴》中文学性最强的赋、诗和入选比重最大的奏疏,重点讨论赋、诗、奏疏的裁选标准和方式,以及其中涉及的文本问题、文学价值问题等,略论赦文、记、题跋、乐语涉及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后世删选《宋文鉴》的情况作了梳理。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学背景的考察,以期拓展《宋文鉴》所选诗文的个案研究。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宋文鉴》的编纂宗旨

第一节 《宋文鉴》编纂的文化背景、成书过程、争议及版本概述

第二节  “以文为鉴”的编纂宗旨

第三节  “以文为鉴”与去取标准综合的选文方式

第四节  “以文为鉴”与官方文化和吕氏家学

 

第二章 《宋文鉴》选赋研究

第一节 《宋文鉴》赋的篇目编排

第二节 《宋文鉴》赋分类析论

第三节 从《宋文鉴》赋看吕祖谦的北宋赋史建构及其“文道并重”学术思想

第四节 《宋文鉴》赋“杂唐宋人新体”辨

第五节 《宋文鉴》赋与《历代赋汇》的宋赋编纂

 

第三章 《宋文鉴》选诗研究

第一节  选源:吕祖谦对《丽泽集诗》的删减

第二节  《宋文鉴》选录诗人述论

第三节  从《宋文鉴》选诗看吕祖谦的诗歌审美观念及诗体观念

 

第四章 《宋文鉴》选奏疏研究

第一节 选、编倾向

第二节 存史之鉴:《宋文鉴》奏疏的认识价值

第三节 《宋文鉴》奏疏的文章范式

第四节 叶适对《宋文鉴》奏疏的评论与吕祖谦的读史之法

第五节 《宋朝诸臣奏议》对《宋文鉴》奏疏的参考和借鉴

 

第五章 《宋文鉴》入选其他文类研究

第一节 《宋文鉴》“赦文”略论

第二节 《宋文鉴》“记”书写“治道”的两种模式

第三节 《宋文鉴》题跋的六种类型及价值述略

第四节 程珌《宋文鉴》乐语“悉当删削”辨

 

第六章 后世对《宋文鉴》的选编述评

第一节 《宋文鉴删》述评

第二节 《宋文鉴简编》述评

 

结 语

附 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宋孝宗想挑选一位最合适的人来编选北宋一代诗文,反复征询各方意见,最终任命吕祖谦编次《皇朝文鉴》。这是吕祖谦的光荣,但也颇有风险。

光荣包括资质、资格和社会认可度,这是保证选集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吕祖谦显然是当时最被看好的人选。风险则主要是政治风险。须知因文加罪是专制体制下常见之事。北宋一代,朝廷屡兴文狱,“乌台诗案”之后,“元祐党祸”中多有“讪谤”之罪。南宋时此风依然。吕祖谦《皇朝文鉴》(后世称《宋文鉴》)甫一提交,即有大臣指其“借旧作以刺今”、“诋及祖宗”。幸好皇帝并未加罪,只是命其裁汰一些被指责的诗文而已。

《宋文鉴》于是成功问世了,共选入北宋诗文二千五百余篇,是第一部选择性展现北宋诗文风貌的总集,是与《文选》《唐文粹》并称的断代诗文选本。研究北宋文史哲学,不可忽略此书。

当代学者研究《宋文鉴》的著作或论文已有一些,邹阳首先关注了这些成果。他全面搜集、仔细阅读,作了简明扼要的“相关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他苦心思考既往研究的不足,试图进行更全面更细致的研究,对一些他认为需要商榷的观点或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文献辨析,从而提出更合适的判断。

比如《宋文鉴》的编选宗旨,“党同伐异”之论偏执于党争,“有补治道”之论偏执于政治,“存一代文献”之说难见“选”意。时过境迁,在后人心目中,党争、政治哪有那么重要。一代诗文选本,其意义主要还在于文化。邹阳于诸说之外另立新说——“以文为鉴”。这个说法涵融性最好,并且最接近书名“文鉴”之本义。他引经据典地具体论证“鉴”的三重义旨:资政、资文、存史。论证过程有充分翔实的数据支撑,合理可信。数据统计的方法,不只对科学技术重要,对人文学科同样重要。

接下来分析吕氏的选择标准。根据周必大、朱熹、吕乔年的说法,归纳出《宋文鉴》的六条选择标准。之后又根据自己的细读判断,指出吕氏有两种特别关注:一是对流传较少的文章予以特别关注,二是对《文选》去取标准特别关注。

在历代宋学研究中,宋赋研究相对薄弱。因此邹阳对《宋文鉴》选赋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比较深入的思考。他对吕氏为何以梁周翰《五凤楼赋》为压卷之作的分析,对吕氏之选“杂唐宋人新体”与宋人“以文为赋”的关系的论析,对《宋文鉴》所选之赋的分类考量,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基本允当且有新意。

邹阳这本博士学位论文,是《宋文鉴》研究领域一份可信度较高的新成果,翔实厚重,有许多新见解。我是导师,不宜过多夸奖,相信读者自能获益。

邹阳来中大读博之前,在西北大学贾三强教授门下攻读硕士学位。当时在众多考生资料里,他的材料引起我特别关注。因为他读硕期间就承担了省市级文献整理课题,不但按时结项,而且有些成果发表,我认为他学术资质不错。但他不但从不和我联系,到中大考试时竟然也没打算见我。幸亏我及时找到了他,面谈印象颇佳。后来才知道贾老师有意指导他继续读博。他入学之后,表现出踏踏实实的治学习惯,不拖沓,凡事喜欢早做准备,喜欢独立思考。

邹阳是位文学气质充盈的人。我偶然读到他一些散文和诗歌,不仅情怀深厚,而且文采斐然,文学资质很不错。读博期间他也学写旧体诗词,虽不老练,但力避流俗,眼界颇高。因为勤于学业,诗词写得不多,但篇篇可读,显示出良好的诗才和较高的艺术追求,今后若能持续,前景可期。

邹阳是布依族,贵州人,毕业后回贵州民大任教了。此书将付梓,是他学术之路的一个新起点。我希望他能成为优秀的学者和诗人,这两方面他都有优良的资质。其人高大寡言,仁义礼智信诸般皆好,是孔夫子喜欢的那种。

忽然想起他离开中大时,我写了《解佩令》词赠别:

情怀家国,意趣今古。好男儿、扶摇鹏举。渭北天南,回眸处、如风如露。总书香、盈盈朝暮。    如今揖手,春晖父老,报乡邦、一腔诚愫。执教兴文,又何辞、怀辛怀素。但相期、亦徵亦羽。


张海鸥

2023年3月11日

序于广州水云轩


后记





文学创作中,写作的过程是与“神”相会的过程,论文写作也是如此。我理解的“神”,是一种自我认知,因为任何写作,说到底是写自己。“神”不易见,否则大多数人的博士论文“后记”就不必写得那么心酸。不过心酸的另一面,透着真诚,样子可爱许多。

我考博前一天来到广州,没想到那么热。我背着大包,穿着羽绒服走在中大校园里,汗流浃背,像个寻活计的西北麦客。我没想过自己能考上,这个“活计”当初还差点放弃。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我很幸运地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张海鸥老师读博。

张老师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顶级专家,我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又都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献,所以就继续以“宋代”为博士论文选题的范围。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结合自己的特点及研究兴趣,最终确定以“《宋文鉴》研究”为题。《宋文鉴》一百五十卷,阅读量巨大,直到2019年5月,我才开始动笔。

刚开始,抱着鸡有蛋就要下的原则,到10月初,泥沙聚下,写了大约8万字,但总觉得和预期相去甚远。因为我想建座别墅,却搭成窝棚,这窝棚不仅丑陋不堪,还漏风漏雨。10月底,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曲景毅老师的帮助下,我得到去南洋理工大学访学的机会。心想,总算可以缓缓,能再多读些文献,去新加坡再慢慢写论文。从2019年11月到12月底,我忙于办理繁琐的出国手续,论文写作停滞。可是,到2020年1月中旬,手续几乎办完,马上就能出国之时,突发新冠疫情,使得出国学习最终没有成行。

疫情期间,比较浮躁,张老师告诫我要静心读书,好好做论文,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于面对困难时如何自处。我无数次从张老师那里学到做人做事之理,他总能未卜先知似地给我指引。我从学校回家过年只带了本闲书,要继续写停滞两个月的论文,没有纸质资料,只能靠电子资源。每天看电子书看得眼疼,然后以蜗牛般的速度推进论文进程。贵州的冬天,湿冷异常,尤其到晚上,我多年未曾体验过那种冷,甚至因为冷感受到一种孤独。我为了让自己打起精神,喝着浓茶,烟已戒了很久,又重新复吸,想把浪费的那两个月时间抢回来。

我有十年没有这么长时间和家人朝夕相处,慢慢注意到爸妈的一些变化,比如他们真的老了,这让我有种紧迫感。上学多年,一直在向父母索取,我从未给过他们什么。除父母外,还有我姐姐、姐夫,他们很支持我,但我也不能永远“为所欲为”。怎么办?唯有努力写完博士论文,赶紧毕业。

欲速则不达,我越想快点写,就越写不出。6月份,终于可以回到学校,慢慢找回写作状态。当然,事情不会那么完美。我宿舍楼下是学校工地,工人师傅们每天早上7点半开工,晚上10点收工,时间持续2个月。白天看书的时候,总要伴随楼下轰鸣的机器声。去图书馆也不行,暑假人少,不开空调,广州夏天平均35度,去了就成“闷锅”。我每天只能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在噪音中看书,到午夜清净,赶紧写白天所想到的东西。8月底,我重新完成论文。10月初,通过预答辩。11月中旬,顺利通过外审。

张老师始终不太满意我的论文,前前后后给我提了很多建议。我知道他应该对我寄予了些许希望,我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那个规律: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说实在的,我选择做宋代文学,又是跟着张老师读书,理应更好一些才是,我为自己达不到张老师的要求而感到惭愧。我老是以赶进度催促自己快写,导致很多观点过于幼稚,很多论证流于简略。感恩张老师对我的包容、理解和鼓励,他三年来给我的全部教益,我用任何言辞也表达不了感激。

我在康乐园读书的日子,除导师外,也从其他老师身上获益良多。

我每次去图书馆四楼查阅古籍,几乎都能遇见何诗海老师,有时候和他打招呼,有时候看他在看书,手上还不停地做笔记,扫一眼,写得密密麻麻,我只好悄悄经过,不敢打扰。我只是偶尔去,偶尔都能遇见,说明何老师经常去。感谢何老师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勤奋,他给我做了最好的榜样。

临近毕业,常有诸多困扰,感谢许云和老师为我答疑解惑,和许老师聊天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给他点上一支烟,就像和邻居长辈聊天那样,他和我分享他的人生经历,让我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我和同学私下讨论过,我们都最“怕”刘湘兰老师。开题、预答辩,刘老师的点评针针见血,让我们本来就“渣”的写作彻底暴露,没有地缝可钻,只能厚着脸皮告诉自己,挺住。这不是故意刁难,而是一种高要求。她曾在预答辩时告诫说:“必须要有学术精神”。我将永远铭记刘老师的教诲。

还有彭玉平老师、孙立老师、吴承学老师,三位老师在开题和预答辩时给我提了诸多意见,打开了我的写作思路,我平时也多在读他们文章的过程中得到启迪。

康乐园三年,我和凌天明、夏朋飞交往最多,常常一起打球,一起喝酒,一起“吐槽”种种不开心的事情。还有罗传港、何振、石雅梅、黄文彬、胡中丽等同学,我们常“抱团取暖”,给平时枯燥的生活增加不少乐趣。

有一个特别的人,我的女朋友侯晓琳,我们一起经历过太多事情,尤其在广州相依为命的日子,挫折已不必说,她的陪伴让我每天都觉得幸福。每一个天使都热爱美丽,所以我懂得她珍贵。未来我将与她同行,每一条路,必携手同心。

走笔至此,零零碎碎地写了一堆,我想起小时候父亲送我上学的情景。我在县城上小学,家住农村,学校和家里距离较远,父亲平时骑摩托车接送我,到学校大约需要20分钟。一个下着大雪的早晨,雪厚到走路都艰难,父亲的摩托车已然无法骑行。我说:“爸,要不今天不去了”。他说:“就是下子弹你也得去”。他把家里的自行车推出来,让我坐着后座上,然后推着自行车,挑雪薄的地方走。几次自行车要滑到,父亲都用身体倚住车身,继续前行。我当时突然明白了点什么,又说不清楚。今天回想,或许早有答案。

 

2020年11月20日,记

 

过了两年,再看自己的博士论文,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之所以“说不出来”,是因为虽然进行了修改,但还是没达到想要的样子,《宋文鉴》的研究实感再难以掘进。自我工作以来,“为稻粱谋”成为经常思考的问题。坦白说,我决定将自己的博士论文出版,属于“为稻粱谋”。母亲常告诉我,人要知足,做好眼前的事就行,轻松点活。她不知道我是研究啥的,只是很满意我有了工作。谢谢母亲,是她给予我乐观的力量,让我在“内卷”中不迷失方向,我希望她的广场舞生涯能到九十岁。我的女朋友侯晓琳终于在今年成为我的妻子,我们还将迎来一个可爱的娃娃,实在是令人又开心,又感到压力山大。感谢我的岳父、岳母,愿意把她嫁给我。

最后还想感谢几个人:我的师兄杜学林、鲁梦宇,师姐孙海桥、杨瑞、李向菲,感谢他们给我的诸多修改意见。我的好兄弟常开洋、何松、黄阳,谢谢他们从十来岁就开始陪伴我成长。感谢我学术上的挚友徐贺安博士,十余年来,我和他始终相互鼓励,希望他早日找到理想的女朋友。

本书的出版,得到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龙耀宏老师、吴电雷老师、杨锋兵老师、刘笑玲老师的诸多帮助,谨致谢忱。最后,感谢本书的编辑宋旭华老师,宋老师是一个实在的人,细心且专业。

无论怎样,我对学术的追求还将继续,希望下一本书可以稍好些。这本小书的出版,就当作过往的一个纪念吧!


附记

2022年9月3日于花溪,时值疫中



图文编辑丨陈志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宋史研究资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