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引擎,听云加码APM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 公司调研
成立8年后,听云于2015年2月挂牌三板,并于同年8月完成定增,发行 150 万股普通股,募集资金6,250.5万元,投后估值达10.63亿元。
并在2014年,听云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核心技术团队稳定,研发总监、技术总监等自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听云,任职至今。
创始团队也一直稳定,陈麒麟、陈靖华、郭晓航、吴世春、 陈超仁五位创始人共持有听云58.01%股份,并在2014年8月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听云一直是一家稳健的公司,如上所述,高管及核心团队也很稳定,下一步是如何开拓新业务,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挂牌三板后,听云进行了一系列动作。
原业务增长有限,进入APM新赛道
听云成立之初,主业明确,做应用性能管理中的拨测业务。当时,拨测业务在国内还是新领域,而细分市场的定位使得听云在市场上快速站稳脚跟,在7年时间,做到中国拨测市场70%份额,收入超过5,000万。
拨测业务是一块稳定的收入来源,毛利率能达到80%,扣除研发管理成本,每年能为听云贡献数百万利润。但是拨测作为应用性能管理细分行业,市场规模有限,已经发展成熟,这部分的业务增速保持在25%左右。
截止2014年,听云主动拨测业务占到收入的95%。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动辄100%的增速,25%的增长不能让管理层和投资者满意。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听云的迫切需求。
同年,APM行业突然火起来,伴随着企业级服务行业兴起,SaaS模式的APM公司陆续拿到数千万元的融资,而国外已经有APM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市,验证模式可行。
而听云本身的拨测业务与APM的应用性能管理概念契合,技术、产品和客户都支持发展APM业务,在2014年7月,听云正式推出 SaaS 模式的“听云平台”。
APM业务预期增速100%
听云Server、听云App、听云Browser是在2014年7月新推出的APM业务,听云Network是原有的拨测业务。
转型之后的听云,两块业务共同发展,但是重心向APM转移,逐渐提高AMP收入占比。
中小微型企业或个人开发者可以直接登录听云官网,根据自身需求购买相应产品或服务。SaaS 平台有三档服务模式,分别为免费版、专业版和企业版。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和需求,提供不同版本。其中,针对大型企业仍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方式。
转型前,听云在2014年拨测业务有1,000多家企业客户,且均为付费用户。
在向SaaS平台转型后,听云开始为中小型企业客户以及开发者提供服务,这部分用户增长迅速。根据听云提供数据,目前共有60,000用户,其中付费客户4,000家,基本为企业用户。
我们预计,APM行业未来将迎来快速增长,听云凭借客户积累和技术能力,APM业务增速预计在100%左右。
在2016年,听云营收预期为1.1亿,增速达50%。
在财务数据方面,其2012-2015年部分财务数据摘录如下:
数据来源:听云股转书及年报
2015年,听云营收为7,316万,全年营业利润-2,617万。亏损主要原因是在新产品研发和营销体系的持续投入,另外 2015 年底签订合同大部分没有确认收入,这部分订单会在 2016 年确认。
在2015年年报中,听云表示 2016 年将扭亏为盈。以下为听云APM与拨测业务2016年业绩预测。
注释:
1,2014年APM与拨测业务占比5%与95%,来自于公司2015年1月发布的股转书中,慧眼业务(即拨测服务)占公司营业收入约 95%。
2,2015年APM与拨测业务占比35%与65%由张涛提供,听云CEO张涛表示,2015年APM业务占比在30-40%,拨测业务占比在60-70%。
3,2016年两项业务预计增速参考张涛提供,并根据公司历年业务增长情况得出。
根据预测,在2016年听云营收将达到1.1亿,APM与拨测业务占比为46%与54%。与张涛给出的两项业务各占一半相符。
近期,爱分析与听云CEO张涛进行了一场对话,现将对话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Q:听云的原有业务是拨测,新业务是APM,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A:拨测和APM业务都属于性能管理的领域。拨测是主动的性能监测,而APM是采用嵌入SDK被动监测的方式。两者都是企业业务流程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行业,竞争对手有在做Network,也有在做Server、App、Browser,但是两者结合在前一起的只有听云一家。
Q:拨测业务的前景如何?
A:拨测业务基于传统网络监测,但是现在流量都转移到移动端,留在PC上的很少,所以这项业务的需求增量就不够了。但是刚需仍然存在,而阿里和腾讯他们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有30万个会员节点,这30万个会员节点,没有7-8年的时间没办法发展起来。
Q:2014年转型之前有1,000家企业用户,在2015年底已经达到4,000家,怎么做到的?
A:企业用户数量的增加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目标用户增加,二是使用场景增加。最初的1,000家客户主要是在PC和Web端,而在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兴起,用户群扩大,企业对性能更加看重,同时听云扩张了业务线,增加我们产品的应用场景。
Q:听云在服务过程中很重视场景,能提供哪些场景化的服务?
A:听云的产品分很多等级。监控报警服务是最基本的,听云所有产品都包括;第二个是报告服务,听云基于客户以往数据,为客户提供优化和分析报告,这里需要多年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积累;听云还提供重大事件驻场服务、专家服务,。
Q:4,000家付费企业客户,主要有哪些?
A:在2014年的时候,那时的1,000用户基本是大客户。现在4,000用户是分层次的,大中小客户都包括,像BAT这样的大客户,我们主要是帮他们做外部拨测;小客户业务单一,单价低,但是未来可能成长为我们的中型客户;真正贡献我们收入的是中型客户,像滴滴、美团这样的二线互联网公司。
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O2O、在线旅游是我们收入来源前五的行业。
Q:行业内的留存率在什么水平?
A:国内APM行业比较复杂,不好比较,按照SaaS行业来看,留存率在60%,这个比例在国外很高,大概在90%。
Q:有哪些销售渠道?
A:我们有面向大客户的营销团队,也有服务中小企业和开发者的平台。
销售部会负责大客户的市场开拓,公司销售人员直接与用户洽谈来获取订单。
SaaS 自助平台针对中小微型企业或个人开发者提供自助服务,用户直接登陆公司官方网站,根据自身需求购买相应产品或服务。
这点和行业内其他公司不一样,国内APM行业有公司纯粹做中小客户,也有只做大客户。 而把大客户和小客户结合起来,既有短期、中期规划,又有长期目标的只有听云一家。
同时还与阿里、腾讯、UCloud、AWS建立生态合作,从他们处拓展中小企业客户,会有一定分成。这部分渠道占比较小。
Q:听云的优势体现在?
A:听云的最核心的优势是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我们有60多位销售人员,工程师是1:1的配置,每一个销售人员背后都有一个工程师在支持,同时公司内部有很好的客户服务系统,目的就是让客户成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销售人员后面还有20-30个的销售服务中心、更高级的专家团队,业内很难做到我们这样的水平。
听云的优势还体现在技术上面,在全站溯源上,我们领先竞争对手半年的时间,听云是第一个实现全站溯源的公司。
同时,听云最近全新发布了听云Controller这个产品,它能够利用听云APM所采集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后,达到对资源进行智能调度,为用户提供实时低价高效的资源配置建议等效果。
Q:腾讯有优测,阿里也在做测试业务,担心来自他们的竞争吗?
A:这个不一样,腾讯阿里一直以来在做类似的产品,但是并没有成功,测试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中立并由第三方提供。
Q:目前Testing也在做测评,与听云的业务有什么区别?
A:听云和Testing业务上没有冲突,他们的产品定位于Test(测试),是产品上线前的测试,而听云的业务其实是Monitor(监控),是产品上线后的监测。
Q:未来业务的增速?
A:2015年拨测业务与APM业务收入各占一半,在2016年APM的增速会超过100%
Q:听云的收费方式?
A:按年度和按任务次数来收费,90%是按年收费,续约率在60%以上。
Q:怎么看待小客户与大客户的区别?
A:小型客户业务简单,场景也简单,只需要交付标准化的产品。而大客户业务线复杂,场景多,需要定制化的产品。
公司要盈利,就要服务好大客户,因为20%的大客户可能贡献了公司80%的收入,像New Relic在前年在Gartner的魔力象限中排名第一,但是在今年被AppDynamics(主要服务中大型客户的美国APM公司)超过,原因就是New Relic(主要服务中小型客户的美国APM公司)在小客户上投入太多。
但是不能忽视小客户。一、他们是收入的长尾,小客户会成长,是未来的储备;二、小客户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能形成长期流水生意。
所以现在可以看到,AppDynamics开始做小客户,New Relic开始做大客户。
这种情况下,团队的能力就很重要,怎么满足大客户的需求,同时又形成未来中期和长期的业务规划的支撑,这就是今天听云看待大客户和小客户的区别。
Q:听云现在在做海外业务?
A:是的,最近,有一家规模很大的海外运营商采用听云的产品。在过去海外公司本地化,本地客户海外化的过程中都有使用我们的产品,但是海外公司在海外使用中国的性能监测产品,听云是第一家。
业务向海外扩张的难度在于团队。而我们的管理团队可以支撑海外的业务,之前引入了国际化的高管团队,包括我本人也有海外业务的经验,听云团队已经准备好。
未来可能开拓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就近开始,做业务的试点。
Q:中国公司相对于海外企业的差距?
A:在技术上,我们和Dynatrace与AppDynamics还有差距,可能他们100分,我们就70多分。但是这个差距是技术积累上的差距,体现在组件上,比如说中间数据库,他们做的时间长,兼容性好,监控的方法多。在能力上,听云与他们没有差距。
不过他们要进入中国没那么容易,中国情况和美国并不相同,有很多现实的因素。
爱分析是一家专注于创新企业研究和评价的互联网投研平台。爱分析以企业价值为研究内核,以独特的产品形态,对创新领域和标杆企业长期跟踪调研,服务于企业决策者、从业者及投资者用户群体。关注爱分析公众号ifenxicom,及时获取重要信息。
读完文章,您有没有什么想聊聊?
或者您也是企业服务的创业者,希望我们报道?
您可以发邮件至pengchen93@163.com
或者加微信号pc100872联系作者。
微众银行 | 蚂蚁金服 | 人人友信 | 拍拍贷 | 微贷网
金电联行 | 淘当铺 | 宜信财富 | 中天嘉华 | 牛股王
乐视云 | UCloud | LeanCloud | 有云 | 青云
Twilio | Palantir|New Relic | D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