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美国输出做空新手段,全球金融危机风险迫近,中国应警惕CDS与房产泡沫共振

2016-10-29 杨斌 反做空研究中心

点击上方“反做空研究中心”可订阅本号


我们关注资本市场,关注上市公司,希望将资本市场里最精彩的多空博弈故事告诉大家,您只需关注“fanzuokong”,即可每天获得免费精神大餐。不管您是深喉,也无论您是记者,还是律师,抑或一位投资人,或者您要推广自己的金融产品,我们都愿意为您提供平台,请加我们的微信622006305。  

导语 

德意志银行这个比雷曼风险敞口大二十倍的庞然大物,不知将会如何给全球经济带来新一轮的更大灾难,一旦德意志银行困境引爆比雷曼破产更为严重的全球危机,全球的资产泡沫同中国的CDS、房地产等泡沫就会发生相互共振,中国必须吸取四万亿仓促应对教训并及早做好防范工作。

作者简介:杨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家经济安全课题首席专家、研究员

德意志银行风险敞口超过二十个雷曼

2016年10月美欧因银行业股票暴跌出现金融动荡,但这次金融风暴的漩涡中心不是意大利、希腊,而是来自欧洲中心德国的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8月欧盟曾裁定美国苹果公司补缴130亿欧元税款,美国司法部立即向欧盟核心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开出140亿美元罚单。苹果是美国健康状况良好的跨国企业,而德意志银行却是欧洲正在生重病的金融擎天柱,显示出美国毫不吝啬在欧洲盟友的伤口上撒盐。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普遍陷入经济萎靡状态,德国是少数实体经济仍然保持较好增长的西方国家。德国经济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投资联系,但是,现在欧洲唯一经济比较健康的国家出了问题,不可避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国际清算银行将德意志银行称为全球最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媒体甚至怀疑德意志银行可能成为“第二个雷曼公司”。

据西方媒体报道,德意志银行持有金融衍生品高达79万亿欧元,远远超过了全球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也超过了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之和数倍之多,更是超过了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多达十多倍,同欧洲各国、美国华尔街的大银行都有复杂的对赌关系,一旦破产会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复杂关联交叉传染给美欧金融业。德意志银行的金融衍生品风险敞口超过雷曼二十倍,就是说德意志银行的潜在风险不是一个而是二十个雷曼。

有人可能说不应夸大德意志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的潜在冲击,美联储不是坚称全球和美国的经济基本面良好吗?2016年9月中国不是刚刚引进了CDS信用违约衍生避险产品吗?但是,美联储曾有蓄意误导各国对经济形势判断的前科。

据美国最权威彭博财经通讯社披露的确凿证据,2006年美联储已经知道次贷危机迫近但却故意向各国隐瞒,秘密注资七万多亿美元将次贷危机推迟两年爆发,诱惑中国购买了数千亿美元濒临暴跌的两房债券、股票、基金等。值得指出,彭博社是在拿起法律武器后才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公布部分援助细节。

目前,美国正故伎重演误导各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2015年国际贸易和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衰退迹象,美联储却像次贷危机前夕一样刺激股市屡创历史新高,趁泡沫破灭之前加紧向中国输出其金融模式,成功推荐中国引入股市做空机制并且诱发了大股灾,还顺势制造舆论宣扬中国是全球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已发生了暴跌动荡,中国某些金融机构却依然重复美国对全球经济的乐观判断,不得不说这是其在海外投资频频爆出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美国正加紧向中国输出新的金融做空手段,CDS泡沫的潜在膨胀规模远远超过融资融券,一旦德意志银行困境引爆比雷曼破产更为严重的全球危机,全球资产泡沫同中国的CDS、房地产等泡沫就会发生相互共振。当前尽管尚未发生类似雷曼破产的全球金融危机典型事件,2015年以来国际贸易就已经出现了持续十多个月的下跌,一旦金融风暴来临泡沫破灭就会同生产过剩产生相互共振,就会发生类似大萧条的特大混合型全球经济金融危机。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有股神之称的的著名美国投资家巴菲特,曾坦率批评CDS之类的金融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总有一天会引爆一场大规模“金融断裂”,这种情形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糟糕。

巴菲特称:“总有一天,无论摩根大通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水平有多大,它都不再重要。在数字足够大以后,风险控制体系就会失效。我不相信他们建立的资金储备能够抵御衍生品的损失。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没有意义。我不想就此同任何银行密切相连。我不能牵涉其中。”

巴菲特不同于华尔街大银行是比较独立的投资者,中国应明智地更加重视巴菲特的意见并不牵涉其中。中国对于实践已证明有强烈毒性的CDS只能进行有控制局部试验,目的是弄清其危害机制及防范措施并像有毒药物一样不能临床推广。

 

从维护经济稳定出发重视化解CDS风险

 

中国应认识到金融衍生品不是当代美欧国家的金融创新,而是重新恢复金融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的陈旧金融工具。由于金融衍生品在1929年大萧条中的恶劣作用,在罗斯福时代遭到了金融监管法规的明确禁止。

罗斯福时代金融法规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禁止金融衍生品等危害巨大的投机工具,二是切断为投机工具提供资金弹药的银行融资渠道。这些法规成功帮助美国克服了大萧条,促使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

20世纪90年代,美国废除罗斯福时代禁止金融衍生品的商品交易法规后,全球各地频繁出现了金融衍生品造成巨大危害的案例,如美国加州橙县因购买金融衍生品陷入破产等。

现实暴露出金融衍生品危害后理应立法加强监管,但是,美国国会反而通过了放松监管的法规,原因是遭受损失的大多是地方政府、工商企业,而华尔街大银行却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

1999年华尔街进一步花费巨资游说国会,废除了罗斯福时代切断投机融资渠道的监管法规,银行巨额存款流入促使金融衍生品泡沫惊人膨胀,次贷违约衍生品CDS规模膨胀了近百倍,短短数年就酿成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也有许多金融衍生品造成惨重损失的例子,如中航油、中信泰富以及国企、民企的巨额亏损案例,造成中国新兴富豪巨亏的累计期权衍生品案例等。国资委曾明令禁止央企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但是,金融部门却没有出台类似法规防止金融国有资产流失,应该试点将金融国有资产纳入国资委的统一管理。

当前美欧面临的极右翼政治势力崛起的换届政治风险,直接源于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也就是说源于CDS之类信用违约衍生避险产品,由此可见,CDS不仅没有防范次贷违约风险,还带来了今天美欧选举换届政治风险。

近年来中国股市、楼市、期市反复出现了惊人的投机泡沫,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表明党中央察觉到金融市场反复发生资产泡沫的危害。CDS是危害远远超过股市、楼市泡沫的特大资产泡沫,中国应该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战略高度,着手建立防范CDS潜在政治、经济风险的防火墙,这样才能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并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中国应该对改革试点的宝贵经验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广泛提议、科学试验、民主评估和谨慎推广等方面的完善制度,科学地鉴别出美国金融改革建议的各种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中国应该针对CDS进行三组有控制的局部对比试验,第一组可选择钢铁、煤炭、房地产债务引入CDS衍生避险工具,试点规模必须确保负面效应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考虑到美国次贷违约CDS曾经造成了广泛危害,重点观察其带来各种危害的原理机制和防范措施。

其中一个分组像美国那样允许CDS超过避险债务规模,允许CDS衍生产品在金融市场上自由定价、销售,考察这种试点方案中对交易各方利益和风险的影响,CDS是否像美国那样蜕变为赌博下注谋取暴利工具,如何防范国际投机资本利用CDS作空中国经济获取暴利等;

另外一个分组不允许CDS超过避险债务规模,仅仅允许其像火灾保险那样对需要避险的债务人销售,重点考察是否会降低企业、银行控制风险的警惕性、积极性,债务人是否会购买债务保险后故意违约套取骗保暴利,如何及时发现、甄别、制止和惩罚类似的欺诈骗保行为。

第二组试点习近平主席一贯强调的两手并用调控方法,通过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办法控制盲目投资带来的债务风险。2000年我的专著就预见到美欧将会频繁爆发金融危机,提出了借鉴罗斯福二战时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办法刺激经济,既能充分启动闲置产能又防止盲目扩张造成新的产能过剩。

我的建议因涉及计划调节没有受到重视,但今天面对钢铁等严重产能过剩,中国已经恢复计划调节如五年内不允许钢铁等行业扩大产能,煤炭像汽车单双号限行一样全年开工两百多天。计划调节主要限制过剩行业的盲目生产和投资,能够避免削价竞争、普遍亏损、债务违约和连锁破产。中国国有建材总公司曾运用这种办法吸引众多私企加盟,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广受困难私企的欢迎。

这是能够消除信贷违约背后的经济风险的治本之策,根本不需要引入CDS给国际投机资本作空中国机会。中国应该鼓励地方、企业、民众代表进行客观评估,反复试验、比较这种办法与CDS对各方面利益的影响,然后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选择最佳的防范债务风险方案。

第三组不采取任何特殊的防范风险办法以进行客观比较。

由于银行、保险公司参与CDS衍生避险产品的交易,必然影响到广大民众的存款和各种保险权益的安全,因此,应该鼓励民众参与试点方案的设计、实施和监督,特别应鼓励定期轮换的各阶层民众代表参与效果评估,了解民众对试点效果的真实想法和改进建议。

我提出上述拙见旨在抛砖引玉,欢迎网友在发表本文的网站提出评论和意见,对如何深化金融改革和防范CDS风险各抒己见,倘若有针对上述三组试点方案的具体建议,请在我的新浪博客、微博的评论中阐述宝贵意见,我会将网友建议汇集起来并撰写报告向上反映。

2016年我的新著提出了对改革试点的宝贵经验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社会制度创新的科学试验和民主评估机构的设想,建议在涉及到民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社会经济领域,诸如股市改革、金融创新、房地产改革、产业调整等,应该鼓励民众广泛参与各种试点方案的设计、监督实施并评价效果,这样不会影响政府行政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还能有效预防仓促引入股市作空机制等严重的改革失误,诱发大股灾并影响到政府部门和传播媒体的声望。

 

美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迫切呼唤经济思想变革

 

近二十多年来全球各地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从日本泡沫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到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尚且喘息未定又面临着新的美欧金融动荡,德意志银行这个比雷曼风险敞口大二十倍的庞然大物,不知将会如何给全球经济带来新一轮的更大灾难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芬• 罗奇,曾批评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泡沫经济,致使各国难以制定有效政策防范资产泡沫诱发金融危机。索罗斯都明确指出信奉市场均衡理论就会失败、破产,美国、法国、英国等著名大学的师生更是对此强烈不满,反复发起抗议和经济学改造运动却无法获得精英的响应,金融资本财团为维护既得利益阻碍经济学创新是重要原因。

新市场失灵理论分析金融衍生品等资产泡沫,指出CDS之类金融衍生品即使开始时确实是出于避险目的,一旦其规模超过了避险资产就会蜕变为赌博下注工具,谋取暴利的贪婪就会驱使投机需求出现无限制的膨胀,扭曲正常的市场需求曲线从向下倾斜变为向上倾斜,供求缺口的扩大就会诱发资产泡沫和新市场失灵,这就是为何金融衍生品泡沫规模会远远超过避险资产,也远远超过了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规模十倍至数十倍之多。

新市场失灵理论虽然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截然不同,但同巴菲特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判断完全吻合。巴菲特认为金融衍生品的规模过大就会带来风险,就会导致风险控制体系失效并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的新著则揭示出规模过大是避险工具蜕变为赌博工具的标志,即使信用违约衍生品CDS开始时规模较小并且风险不大,一旦蜕变为赌博工具投机暴利就会驱使其规模无限制膨胀,这一理论能够清楚解释西方主流理论无法解释的次贷危机,也能够有效分析股市、楼市、商品期货等各种资产泡沫。

CDS之类金融衍生品究竟是避险工具还是投机赌博道具?为何给美国民众造成了十多万亿美元股票、存款和房产损失?为何还令中航油、中信泰富等国企和新兴富豪损失惨重?为何巴菲特感到难以理解、不敢涉足的金融衍生品,劣迹班班却能够广泛流行并让世界各国损失惨重?

金融衍生品的目的根本不是帮助避险而是获取投机暴利。倘若金融衍生品市场是真正出于避险目的时,其市场规模就会自然受到需要保险财产数量制约,如火灾保险的规模不会超过有待保险的房屋财产数量,保险商不会允许与房屋财产无关的人随意重复购买保险。

金融衍生避险产品的游戏规则却与火灾保险根本不同,股票、商品、外汇、贷款、债券等都有衍生避险工具,而且其交易金额远远超出了被保险各种资产自身规模,如美国有待保险的住房次级贷款仅有三千亿美元,而由此衍生出的次贷违约避险产品CDS却高达六十万亿美元。中国的股指期货市场交易超过了股市交易五、六倍之多,螺纹钢的期货交易金额一天就超过了全年的实际产量。

这意味着经济风险已变成了金融投机赌博的下注对象,例如房屋衍生出的火灾保险的金额远远超过了房屋财产的价值,而且与房屋毫不相关的人也大量购买房屋的火灾保险,意味着火灾保险市场已经沦为了下注押房屋着火的赌博场所,这样的保险越多就意味着房屋财产面临着越大的风险,因为许多人有强烈动机纵火以骗取房屋发生火灾的巨额保险。

保险商不会允许重复购买火灾保险的明显欺诈行为,但现实中类似的金融衍避险产品却能畅行无阻。倘若在保险市场中有人重复购买房屋的火灾保险,然后纵火要求兑现保险金就会遭遇欺诈起诉和牢狱之灾。但是,高盛被发现明知次贷危机风险却蓄意销售有毒次贷债券,然后购买巨额做空次贷债券的CDS类信用违约衍生避险产品,这是远远比纵火骗保危害更大的蓄意金融欺诈犯罪,但是,美联储等金融监管机构非但不惩戒反而纵容、包庇,通过公开、秘密的量化宽松提供巨资救市,购买高盛等华尔街大银行的有毒资产帮助其骗保行为兑现。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依据深奥抽象的金融市场有效理论,运用复杂数学公式为CDS类金融衍生品披上深奥外衣。但是,我的新著运用借鉴侦探科学的研究方法考察实践效果,发现金融衍生品的漏洞百出并根本没有规避风险的合理性。

信用违约风险是企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组成部分,必须依靠企业努力改善经营、提高效益来降低风险,依靠银行深入调查、筛选和监督贷款客户来控制风险。企业、银行信贷风险不同于分散的火灾、车祸风险,宏观周期因素会促使贷款存在同时违约风险,保险机构难以通过鼓励广泛参保来分散信贷违约风险。

倘若企业、银行可以依靠购买CDS来规避信用违约风险,那么企业、银行就根本不需要努力经营来降低风险,而有责任、有能力控制风险的企业、银行放松努力,就意味着出现保险机构根本没有能力消除的大量经济风险,结果整个经济中存在的风险非但未减少反而大量增加,远远超出保险机构的赔付能力并酿成更大的债务违约危机。

更为危险的是,企业、银行还会发现通过购买大量的信用违约避险产品,然后不去费力气经营而是采用欺诈手段故意信用违约,反而能够获得比较遵守信用合同更高的骗取保险暴利,这样就会导致企业、银行丧失经营积极性转向欺诈作弊,这正是美国引入CDS信用违约避险产品后欺诈泛滥的原因。

历史实践证明,美国的房地产公司、金融机构广泛卷入了次贷欺诈作弊,美国许多著名评级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也参与了欺诈,形成了一系列蓄意酿造次贷危机的欺诈作弊链条,先是故意制造必然信用违约的次级贷款有毒资产,然后通过购买远远超过避险需求的CDS作空次级贷款市场,进而再蓄意让雷曼破产引发次贷危机获得骗取保险暴利,美联储巨资救市是为了帮助华尔街兑现骗保筹码。

西方经济教科书的深奥抽象理论无法解释的客观现实,我们运用借鉴侦探科学的研究方法考察证据,运用普通人都能理解的简单的常识、逻辑反而能清楚解释。侦探科学方法能够力排众议找到真凶,并不会随意捕风捉影、冤枉好人。

这种借鉴侦探科学的独特研究方法特别适合经济研究,因为,经济研究同侦探破案一样涉及到人类的复杂动机和行为,同自然科学研究的机械、化学、物理规律相比显著不同,不像自然科学的理论那样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稳定性,无法运用精确反映机械、物理规律的数学工具来描述。

中国楼市价格暴涨已经诱发了严重的欺诈作弊现象,如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虚假高价自买自卖骗取银行贷款等。倘若引入CDS类金融衍生品欺诈作弊动力就会成倍增长,甚至像美国腐蚀企业、银行、监管部门形成系列欺诈作弊链条。

CDS泡沫的膨胀规模还会远远超过股市、楼市泡沫,一旦美欧爆发金融危机就会发生强烈的相互共振,中国就会被拖入特大全球危机陷阱并丧失崛起机遇,中国为维护金融安全和民众财富必须警惕这种系统性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的高官承认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缺少安全阀,无法抵御六百多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的强烈冲击,而多家国际大银行正面临紧迫的金融衍生品坏账爆发的危险。

美国波士顿大学是发展经济学中心,冷战时期为了同前苏联争夺亚非拉国家,曾经出了许多真心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研究成果,但冷战获胜后美国故意贬低发展经济学而转向新自由主义,经济系教学不再关心经济理论对不同新兴国家的适用性,不去研究适合不同发展中国家特点的新经济理论,一味强调对现有主流经济理论进行深奥难懂的数学化,用数学公式的貌似科学性为主流经济理论披上普世外衣,蓄意掩盖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狭隘适用范围和不稳定性,遭到了经济系中大多数教授的集体抗议、反对。

中国应该要求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废除经济论文必须建立数学模型的错误规定,因为,人类的复杂动机和行为难以像机械一样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西方经济学用复杂数学模型掩盖了市场均衡理论的特定适用范围,掩盖了其忽视泡沫经济和经济金融危机的严重缺陷,不利于学术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市场失灵理论,将会削弱中国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并误导经济改革的政策制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