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安邦系”大跌多位大佬中枪 恒大许家印已经浮亏70亿

2017-05-04 反做空研究中心

敬告读者:欢迎您关注反做空研究中心,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公司巨头与资本大鳄的终极博弈,您可以看到波诡云谲的做空与反击,您可以看到一次次危机背后的阴谋诡计与悲痛欲绝。您有线索、意见或建议,都可以与我们联系,邮箱是:fanzuokong@163.com;微信号:622006305.

       进入5月,“安邦系” 个股继续承压调整,今日万科A、金地集团、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筑、金风科技、欧亚集团、金融街等安邦持股较多标的集体下跌,万科A创下阶段新低。

  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安邦保险突然陷入多事之秋,“千亿贷款”、“增资谜团”、“吴小晖落网”等传闻事件相继走上媒体头条,其与财新传媒的“互撕”更是将这场风波推向了高潮。

  对于种种传闻,安邦一一予以否认,不过似乎仍然难以打消投资者疑虑,民生银行、欧亚集团等多股连续阴跌,投资者已经用脚投票。

  承受股价下跌“痛苦”的不光是安邦,一众资本大佬跟随躺枪。

  以安邦耗巨资拿下第一大股东王座的民生银行为例,大佬卢志强和史玉柱分别在去年大举增持。

  公开资料显示,卢志强的泛海系在12月15日-16日增持民生银行H股1.35亿股,增持均价约为8.35港元,如今这部分增持亏损过亿。再往前的7月11日至14日,其增持民生银行A股8.44亿股,增持均价约为9元,这批增持亏损则超过10亿元。

  同样是在去年12月,史玉柱持有的民生银行H股份额悄然由7043.54万股增至6.65亿股,大幅增加5.95亿股,后经证实变动原因是史玉柱将晶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纳入旗下。据港交所披露,晶辉国际在去年的6月1日、6月17日、6月27日先后3次买入民生银行H股5.56亿股,增持价格区间约为7.1港元至7.3港元,这部分投资收益曾经超过10亿港元,不过如今随着民生银行股价的持续阴跌,收益几乎化为乌有。

  安邦举牌的另一只明星股万科也让各路大佬吃尽苦头,在那场尚未落幕的史诗级的股权大战中,姚振华、吴小晖、许家印相继加入战斗。

  单从数据上看,最后出手的许家印损失惨重,恒大先后投入362.73亿元,买入万科A股15.53亿股,成本价约为23.4元,以当前万科18.9元的价格计算,浮亏比例接近19%,也就是说许家印在万科A上的浮亏金额已经高达70亿元人民币。姚振华遭受的冲击也不小,万科当前股价与宝能最后两批次(2015年12月7日-18日、2016年7月5日-6日)增持价格相仿,这部分增持的股权约占万科总股本的5%。

安邦和财新互怼,这个劳动节你们真忙

作者:猫妹 

要是来盘点一个今年五一节“最劳动奖”的话,安邦集团和财新传媒肯定榜上有名。


五一节别人阳光、沙滩、海边,安邦和财新却忙着打嘴炮。


劳动节过完了,他们也还没有消停,今天早上“第三回合”正式拉开帷幕,猫妹我真不知道他们得互掐到什么时候。





安邦和财新为什么互怼?


安邦和财新这次互怼,都是“文字”惹的祸。


4月28日,财新网发布了新一期《财新周刊》的封面文章,这篇文章是关于安邦的深度报道——《穿透安邦魔术》。



这篇文章到底有什么魔法,强大到让两家公司可以不顾形象、公然撕逼?


《穿透安邦魔术》主要是说,2014 年安邦为了满足监管要求一举增资 499 亿元,通过 101 家公司,可上溯到 86 名个人股东(均为安邦保险集团实际控制人吴晓晖 “在浙江老家的亲属团 ”),凭借循环出资放大资本,涉嫌利用自己控制的保险资金“虚假注资”。


通读文章,猫妹还注意到,财新使用的图表信息和一些分析资料都注明是来自公开资料,如工商注册资料、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信息、安邦年报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财新还原了2014年安邦两次巨额增资的真相和手法:如何通过相互投资来放大资本;如何通过多层有限合伙公司的形式,实现用安邦的资金来注资安邦。


《穿透安邦魔术》文章内容有6个部分,一点一点拨开安邦的“魔法”:


1.钱从哪里来


在这一部分,财新主要在分析安邦集团旗下的各项营业收入,发现安邦从成立到2016年初,累计总营业收入不超过4000亿元。但在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的18个月里,安邦花了将近160亿美元(约合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海外大手笔扫货,似乎有花不完的钱。


在文章最初,财新还提到了2014年《财新周刊》的"黑马安邦"、2015年初《南方周末》的"安邦路线"及《财新周刊》的"安邦大冒险"等报道。


不知道财新人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当年《南方周末》曾因为“揭秘安邦路线”这篇文章向安邦道歉过。


2. 股东结构迷阵


财新查阅分析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几百家相关公司的公开工商登记数据后,观察到安邦股东结构复杂,其股东背后的间接股东层次多、直接及间接股东及与其有过股权关系的延伸关联企业的数量多、相互之间交叉股权变更频繁和复杂。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固定的特征,就是与创始人家族关系圈的内部关联性。


3. 吴小晖家族控制安邦


财新层层剥析,安邦的101家直接和间接企业法人股东,发现最终的背后股东,可以尽数追溯到86名个人持股者。


通过股权变更记录,和股东的姓氏,财新推测,这近90名最后持股人里有众多是吴小晖亲戚和熟人、或为其家族代持股份。


也就是说,安邦实际上被吴晓晖的家族给控制,若是按安邦619亿元的总注册资金和19710亿元总资产算,吴小晖家族控制的注册资金和总资产,和中国首富王健林家族想必似乎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4. "幼蛇吞巨象"式的控股


86名个人投资者用5.6亿元的资金,投资于49家号称总注册资本达24亿元的企业,再通过层层类似"幼蛇吞巨象"的控股方式,撬动对安邦98%股权、600多亿元的注册资金(111倍资金杠杆)和超过19000亿元的资产(超过3400倍的资产杠杆)的最终控制。


5. "左手倒右手"虚增资本


要通过相互投资达到用少量资金炮制大量高资产公司、虚假增资的目的,参与的公司的数量越多越好,越隐蔽,也可以创造更多的"资金"。"安邦系"股东公司的关联企业数量增加之多,且增资前新增速度加快,股权变更数量和频率极高,都印证了相关判断。


6. 自我循环注资的真相


财新分析了200多家安邦关联企业后,得出了结论:由于短期内需要"增资"的额度巨大,安邦控制人干脆使用了比相互投资更直接、快捷的循环投资圈,经由6套有限合伙企业的三层传导机制,最终实现用安邦的资金给自己注资。


文章一出,安邦就“怒”了!

多番发声明,安邦和财新正面刚了!


4月29日,看到文章的安邦集团以“决定起诉”为由,发表声明,说网络上有人假借路透社之名,用虚假新闻对安邦进行无端诋毁。



但是,这篇“严正声明”的内容相对模糊,没有明确指向,但是单看声明,还真有点稀里糊涂,不知道安邦在说啥的感觉,所以也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可能由于前两天的“严正声明”没能激起太大的水花,安邦在4月30日又发了一篇“声明”,这次,终于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次的“声明”没了“严正”二字,火药味却更浓了,声明里有了明确指向,就是针对财新传媒和胡舒立本人。


在这篇声明中,安邦直接指出财新曾多次要求安邦提供经济上的赞助,由于经济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对安邦进行抹黑和攻击。



安邦万万没想到,胡舒立女士也不是好惹的。



5月1日,财新对安邦29日发出的声明进行公开回应,声称安邦集团污指财新出于自身经济诉求对其攻击抹黑是罔顾事实的构陷之举,完全缺乏法律依据。作为一家媒体单位,财新传媒一直坚持新闻的独立性,经营和采编完全分离。


安邦可能以为发几个声明,说要起诉,就能让财新撤稿,但是在1号出刊的《财新周刊》上,封面文章纹丝不动,并没有撤稿和更换。


而让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也因为他们的多次声明,引起了更多的关注,《财新》微信公众号上的这篇封面报道《穿透安邦魔术》阅读量迅速上涨。


4月30日,节选版的《穿透安邦魔术》阅读量逼近10万。


今天早上,安邦集团索性直接指名道姓地发了一篇公开信——《致胡舒立女士的公开信》。



安邦的这篇公开里称财新传媒及其旗下媒体多次对安邦董事长吴小晖先生进行人身攻击,捏造其“有过三次婚姻”的不实报道,炮制其“夫妻关系已经确认中止”等谣言;另外,公开信里称,由于安邦没有采纳胡舒立的意见而入股民生银行,之后“果然麻烦不断”。


同时,安邦还称,财新对安邦长达数年的一系列报道大多似是而非,属刻意抹黑和污蔑,将对此予以起诉,同时还将在加拿大起诉财新特约作者郭婷冰。


最后,安邦向胡舒立喊话,希望胡舒立女士不要再为了利益集团,捏造事实,误导舆论,不要故技重施,搞黑箱操作、找人施压。



在安邦发布公开信之后,财新就默默地发出了《穿透安邦魔术》的免费完整版,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早就破了10万,精选出来的留言慢慢看下来也得花个五六分钟。


有网友称,“这是对安邦业余水平律师函的最好回应。



安邦、财新互怼激烈,吃瓜群众怎么看?


安邦和财新互怼,谁赢谁输,除了猫妹,广大网友也很关心这个“掐架”的最后结果。


对于这场“口水仗”,网络上不乏有很多有趣的观点。


在财新的微信公众号下,精选出来的留言吃瓜群众们表达了对财新的支持,有网友说“让安邦用事实说话。”



甚至有吃瓜群众开始担心自己在安邦买的理财险,是不是“现在有必要狠心赎回?”



还有网友提出了“胡舒立定律”,“凡是被胡舒立团队做过封面负面报道的公司,半年之内必倒。”




当然,财新也没有逃过被“骂”的命运,部分网友认为这件事里存在媒体造谣的嫌疑。



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媒体敲诈厂商的又一个案例。



也有网友对这件事表达了积极的态度,网友@曹晋义 认为,财新与安邦的依法“互撕”(舆论战和诉讼战),开创了媒体与财团互相监督的先河。



大多数网友则是观望的态度,网友@杨樾杨樾 说:一定要收起二元对立来看待这件事,他们彼此的攻击并不矛盾,基本上是各说各话,瓜众不是非得站队相信一边。



安邦和财新是分属金融和传媒两个领域的大型集团,他们通过新媒体互怼,也是比较少见的情况。


至于这件事接下去会怎么发展,倒不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能说了算的。


在猫妹看来,咱们就安心做个瓜友,静观其变吧。

来源:和讯网  猫财经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反做空研究中心公众号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