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分享】刘军卫 - 云计算发展新思考


第十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2020年12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主办,中国开源云联盟、木兰开源社区、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云计算标准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十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在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以“标准聚力 开源共赢”为主题。

大家好!非常开心,这是我2020年第一次参加大会活动。今天分享我个人对云计算发展的思考以及移动云新的技术内核,在今年的11月份合作伙伴广州会议发布了技术品牌,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前很少在公开场合讲中国移动为什么做云,但是很多人会问我们:你们为什么会做云?我们和华为等业内厂商也有合作,那中国移动为什么做云?

这里有更高层面的思考,云计算已经成为驱动国民经济范式增长的核心动力,集团内部像我们董事长也提出了比较宏观的战略思考,我们这里总结了董事长提出的“五纵三横”的新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什么叫“五纵”?基础设施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工作方式数字化、生活方数字化,这五个典型场景里又面临三个共性需求——线上化、智能化、云化。目前“五纵”中国数字经济这个规模从2019年35万亿到2025年达到60万亿,在“三横”总结出来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这个规模2019年是7.3万亿,2025年是13万亿。所以,站在经济大背景下,中国移动作为央企,有责任推动这“五纵三横”的深化。
第二点,大家平时感知比较深的是5G投资的建设以及4G投资时代,中国移动是“投资驱动+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一个央企。我们觉得这个双轮可以推动新基建发展,而云计算又是新基建的核心。所以中国移动在新基建中要承担建设者、创新者、投资者。中国移动作为一个央企,既有经济责任,还有社会责任,所以做云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中国移动内部完成了从“一维”到“多维”的转变,“一维”是语音通信,目前已经完成了语音通信到新业务创新,完成了一维到多维的转变,“多维”要发布一个战略是“5G+AICDE”,而中国移动内部这个移动云是“5G+AICDE”的一个战略中枢和“5G+AICDE”落地的基石,而且是中国移动服务高效触达市场的核心保障。
基于这个理解,在我们集团内部已经把移动云作为中国移动践行“三融”的主平台,而且是政企业务的统一入口,以后所有的政企业务都通过移动云作为一个入口对外提供服务。
目前我们发布了一个云相关的规划,叫“N+31+X”的三级资源的部署,N就是在国内有N个中心节点,目前已有11个中心节点, 31个省级节点,X是边缘节点。也有一个“1+N”两级管理体系。目前是采用云+网+边的一体化组网架构。我们以前核心网组网架构有CMNet,另外还有“四融”,云网、云数、云智、云边融合的理念,来打造移动云能力底座 ,实现万物上云,这是中国移动作为央企的担当。
大家可能也了解一些,但是有一些细节这里跟大家说一下:
第一,我们觉得移动云和OpenEuler一样是国内发展最快的一朵云,2020年上半年,移动云收入同比增长了5倍多,目前这个数字又翻了1倍多一些,所以增长率还是维持在500%多;另外,大家可以从产品数量来看,从2019年的70款,目前已经有200多款产品,产品数量增长非常快,接近2倍,目前大家可以看阿里云产品数量大约在280款作用,华为云应该在207左右,第三是我们201左右;另外,可售资源在快速增加,按照目前的三年规划每年新增6万台左右,所以3年之后移动云大约在20万台服务器左右;另外,我们是投资驱动+科技创新,我们大部分靠自主研发,收入里85-90%左右是来自于自研产品的收入,我们自研大云操作系统,目前有20多项奖励,包括知识产权的600多项专利 ,软件著作权400多项,牵头制定5项云计算国内标准;另外,全面拥抱IPV6,作为央企执行国家宏观政策是比较彻底的,目前在IPV6支持方面,工信部今年的要求是50%,运营商走得是最快的,移动云目前全线产品都通过了IPV6的支持,另外,底层资源池IPV6支持度超过90%。通过这些数据是想说,运营商做云和其他服务商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再一个,移动云是志存高远的运,这是我们计划2023年要达到的目标,通过移动云在2023年带动DICT收入提升4倍,客户规模提升5倍,资源规模未来3年增长到20万台服务器以上。
思考1:软件驱动的软硬一体化协同,是目前云服务商非常关注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算力是多样化的,GPU、CPU、DPU,甚至有些创业公司在做SPU。硬件是基础,做云来看,硬件决定你上层产品的天花板。软件是灵魂,融合软硬件优势能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怎么做?像亚马逊3-5年发布了它的一套架构,阿里有神龙,华为有SDI,腾讯有黑石,大家都有类似于这种硬件加速的服务器。我们自己也做了磐石,这里面是两个关键,第一是数据面硬件加速来减少资源消耗,充分释放硬件的能力,为业务提供零抖动、高质量服务,叫数据面硬件加速。管理面软件定义,把软件和硬件资源统一编排,提高服务灵活性、缩短迭代周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这就是在软件驱动的软硬协同的趋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成多范例,释放极致性能。有些创业公司说现在做的这个一体化的硬件加速,单台服务器可以做到IOPS 50万,这个就是软硬协同带来的性能极致提升,突破了软件的天花板。
思考2:云原生架构下的资源与应用统一编排。大家老讲云原生,但是云原生出来之后带来一个问题,前一段讨论特别火热 ,容器替代OpenStack、PaaS是未来。这里大家忽略了一个概念,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主体,上一个时代可能叫“云计算2.0”,那个时代是以资源编排为主,给客户交付的是虚拟机、块存储、IaaS层资源,所以那个时代的主体类似OpenStack、CloudStack这些资源编排软件。但是随着云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提出了云原生,一切应用、一切能力都要云原生化的去产生、去发展,在这个时代主体变了,变成了中间件、应用,所以这个时代的主体就变成了以应用编排为核心的框架,目前可能是K8S。
所以我们认为云计算从资源编排为主进入了应用编排为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可以再去思考一下,像资源编排的软件OpenStack、容器应用编排的软件像K8S,它俩应该是什么关系?刚才说到主体变了,那么就变成了以K8S 为主体实现应用编排,但是以OpenStack为辅助来支撑好应用编排,可能就变成了这么一个思想。
另外,云原生时代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工具、一系列云化开发理念,来更容易去满足用户的应用运行开发需求,所以我们移动云的云原生,针对客户一系列的需求,从产品设计方面把应用性加进去。
思考3:5G+云双引擎,云网一体大底座 。这就回答了大家的问题:运营商做云有什么优势和差异化?运营商能够把5G和云的双引擎结合起来,打造云网一体的大底座 。为什么要把5G和云结合起来?对于终端客户来讲,要解决的是一键入云的需求,你在云上订购了资源,要访问资源,一键入云就是把云的资源和网融合起来,所有的运营商都在打“云网一体”这个品牌,现在互联网公司做得比较好,有些运营商给你开通专线,专线下了工单,工单后台流转到运营商,大部分时间在7天左右,以运营商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一键把云和网同时开通,做到分钟级。
另外,现在边缘计算越来越火,云计算现在从集中走向了边缘,很多用户又提出了要求,比如要求20毫秒以内的延迟,比如云游戏,有些要求50毫秒以内,有些要求是90毫秒以内,这些通过什么实现?通过咱们原来集中化云化已经无法实现了,最好的实现就是我把运营商的PUF下沉到客户现场,比如咱们高速公路的收费点,我把一台UPF一体机放在那个点,就完全可以给高速公路的收费点做一个专用的网络叫“5G专网”,通过这个专网连接到核心网,然后做数据的传输,完全可以达到20毫秒的延迟,这也是5G+云的非常典型的场景。
我右边这幅图是为了突出“5G+云”的概念,蓝色部分是我们的云,黄色的大部分是运营商的5G应用,像云通信、云专线、5G云梯,把这两部分完全整合起来,形成真正“云网一体”的一朵云。
思考4:分布式云是云计算的未来。这个思考最近也炒得比较热,但是定义还没有清楚,Gartner文章说分布式云是云计算的未来。但是分布式云和边缘计算、和集中式的云到底是什么关系,目前没有说太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比较清楚的,云一方面有技术驱动,另一方面解决了运维、投资、商业模式的问题,所以分布式云更多想利用公有云的优势,公有云什么优势?有公有云服务商提供软件的升级,有公有云服务商提供软件运维,有公有云服务商托管解决所有的问题,而边缘云有可能是私有化的、有可能是混合云,这里面是有区别的。
随着公有云发展越来越快,提出分布式云可能是云计算的未来。这里面讲了几点,从集中式的管理走向碎片化的统一管理,还有一种是做云计算像AWS会把数据中心的位置屏蔽掉,但是在分布式云里告诉你这个位置在哪,距离你大概有20公里,在20公里以内可以保证的延迟是20毫秒,把这个共享给你,分布式云的拥有者可以把资源共享给其他人,这是未来分布式云的优势。
这里是边缘计算作为传统云计算去中心化的核心是分布式云架构过渡的关键一步,所以边缘计算可能是一个过渡阶段。因为当年概念很类似,一开始是私有云 ,后来有公有云,接下来是混合云,我觉得边缘计算就类似于混合云的概念,它是从公有云走向分布式云的中间一个阶段。目前阶段看,好像大家提混合云的场景不是太多,大部分提边缘计算更多。其实边缘计算里很多是私有云 ,甚至是私有云 +公有云的混合云。
我们重新打造了移动云新的技术平台,包括大云天元操作系统,大云磐石服务器,大云混云弹性计算系统,大云天权分布式存储系统,大云坤舆云网络系统,大云星图容器引擎系统,还有一个边缘计算的调度平台叫大云御天。 
而且大家会问一个问题:这和开源什么关系?是不是自己研发的?我们的天元之前是基于Linux开发的,后续也会讨论Euler的计划;磐石服务器是自己设计一块加速卡做得一款裸金属服务器;混元是基于OpenStack,基本上重写了OpenStack,实现了混云的计算平台,我经常和这个产品组说的是把OpenStack从100万行代码的量级压缩到20万行,目的是要重构一套平台出来;天权是自主研发的一套存储架构,我们希望它是分布式、全对称,但是像OpenStack、高性能存储大部分语言数据是集中的,所以重新写了一套存储。
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大云磐石服务器,我们希望它成为移动云下一代算力基石,就是下一代移动云里所有底层的服务器,尤其是计算的服务器,计算服务器有可能承载云主机,有可能是裸金属服务器,还有可能是容器服务器,都会由这台服务器进行承载。这里面的核心是我们自己通过FPGA来做可编程虚拟芯片hyperCard以及把KVM、存储等重新写的轻量级Hypervisor,来实现软硬一体化的架构。在这个架构下,最突出的一点是这个IO的加速,云存储和网络提速5倍,单台服务器可以实现3000万PPS、 40万IOPS的加速性能。另外,它的好处是没有虚拟化损耗、物理机隔离,块存储、动态插拔网卡都是通过芯片,所以它是物理的隔离。
这是我们的大云混云分布式计算系统平台,从架构上来讲,能够支撑百万节点的规模。另外,这里给了几个数字,比如我可以在分钟级,5分钟以内交付2000台虚拟机的性能,提供了200多款云主机规格。
这是我们的存储,打造EB级统一存储引擎,这主要是对象存储的底座 ,目前单桶可以支持百PB以上,单桶对象数可以支持千亿文件,存储带宽达到TB级。这里有一个对象存储支撑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的应用案例,有200万摄像头接入,并且每秒都有数据写入,文件数、写入带宽要求都非常大,一年的数据存储需求达到100 PB左右。
最后,给大家做个广告,左边是我们移动云的公众号,这是移动云最新的产品发布、最新政策,右边是我们IaaS团队的技术博客 ,所有新的技术,像磐石服务器、存储、OpenStack定制化开发、甚至OpenEuler的进展,都可以在那个公众号发布。


视频直播回看请点击“阅读原文”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简称“电子标准院”、“电子四院”),创建于1963 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研究机构。电子标准院以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为核心,通过开展标准科研、检测、计量、认证、信息服务等业务,面向政府提供政策研究、行业管理和战略决策的专业支撑,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电子标准院承担55个IEC、ISO/IEC JTC1 的TC/SC 国内技术归口和17 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与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标准的应用推广、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成立于2012年9月,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作组旨在协调和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用户、中介组织等产学研各方资源,推进我国云计算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负责云计算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测评、服务、系统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对口ISO/IEC JTC1/SC38 云计算与分布式平台分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化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国内产学研用各界研制发布云计算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6项。
中国开源云联盟(COSCL)成立于2012年8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指导下,挂靠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现有我国200余家开源生态圈产、学、研、用成员单位。中国开源云联盟(COSCL)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开源社区生态系统》项目的指定开源组织,宗旨是以标准化为核心,汇聚产业能力,发挥开源智库作用。

“木兰开源社区”建立于2019年8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开源社区生态系统”的成果之一。旨在促进产学研用各方开源领域的交流,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开源,加强企业、科教研单位和行业用户之间的沟通,推动开源成果转化落地,同时为各类开源项目提供中立托管,保证开源项目的持续发展不受第三方影响,通过更加开放的方式来打造和完善开源社区生态。

相关阅读

江大勇 - 全产业链共享操作系统创新价值

王永霞 - 互联网企业云计算标准化实践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