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民国该不该热

2018-01-13 叶曙明 空山野语

 【按】此文有道理。民国不仅仅是北洋、国民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流变的一个阶段。这样去看,心情平和的多,视野开阔的多。


民国该不该热

叶曙明 

 2014-11-06

    “民国热”是不是一种病态?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我的印象之中,民国历史似乎从来没有冷过,我小时候读书,就是读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看电影也是看《大浪淘沙》、《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甚至“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里面,就有六个是以民国历史为背景的。怎么说民国史现在才热呢?

    只不过,现在对民国历史的研究,开始出现了更多的视角,进入了更广阔的领域,以前多是聚焦于国共斗争史,而现在则逐渐推进到教育、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从学术的发展来看,这再正常不过了,是一个应有的过程。我们总不能在谈论宋代教育、明代教育、清代教育时,就滔滔不绝,一说到民国教育,就顾左右而言他吧?这不是历史的虚无主义是什么?

    最近不少媒体都在讨论,到底是民国教育强,还是今天的教育强。似乎不少人的观点,都认为民国推行的是精英教育,如今推行的是基础教育。有人说民国强,有人说现今强,前者以民国大师多为证,后者以现今文盲少为辞。民国大师多不多,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大师本无标准,你说此人是大师,别人就反驳你:世界上有几家名牌大学采用了他的著作做教材?这还真不好回答。不过,说民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我却不太认同。因为我的父亲、母亲、叔叔、舅舅等等,都是在民国受的教育,我也没觉得他们是哪路的精英啊。

    就以广东为例,早在1920年代陈炯明主政时期,就颁布了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组织法,编制教育经费预算,拟定义务教育计划,从1922年8月起,至1928年7月止,分期推广,公立学校实行免费读书,取消了以前每月三角钱的学费,务求在六年之内,使300多万儿童,能够完全就学。我想,广东再先进,也不至于有300万精英吧。

    到陈济棠时代,即1930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广东省教育厅曾经选定了20个县,由政府补助,每县设立两所小学。1935年将补助范围扩大到40个县,要求每个县办4所小学。争取在10年内让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并且还开办了民众夜校、民众问字处、民众阅报处、通俗讲演所、图书馆等公共教育设施,显然目的在于普及教育,扫除文盲,而不是培养精英。

    民国时代的教育普及度,远远不及如今,这是事实。原因很简单,从时间上看,20岁的人比10岁的人长得高一些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吃第十个包子时肚子饱了,就说前面九个都是白吃的,只有第十个才有用。现代教育在民国才刚刚发育,普及度如果竟超越今天,那才是咄咄怪事;另外一个原因是:民国时没完没了的战乱,也令现代教育的发育成长,备受摧折,举步维艰。因此,拿今天的和平时代与民国的战乱时代相比较,基本上是没有可比性的。

    民国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如果仅仅把“民国热”视作“国民党热”,那未免太过狭隘了,我们应该把它视作中华民族历史热。中华民族的复兴,要从历史上汲取文化的精华,无论这种精华是来自汉代、唐代、宋代、明代,还是民国,都是我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

载《晶报》2014年11月2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