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专家解读十九大|邓玲教授说

2017-11-0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新路径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创新经济的思考

邓玲、曾武佳




前言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学院党委结合学院实际,对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工作部署,组织学院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并陆续推出专家学者的理论解读文章。


专家解读十九大(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并将此定位为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如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探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路径、新模式,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成为所有从事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志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


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现象

      十九大指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并构建了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个重大任务组成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我国经济建设实践长期深刻洞悉、系统总结、科学决策的重大创新成果。


       我们注意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若干高质量发展的形态和模式,例如绿色创新经济。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绿色经济与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并呈现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后,绿色经济的创新化、创新经济的绿色化以及绿色创新共同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从而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绿色创新经济现象。例如华为、伊利、海尔、五粮液等企业,上海、深圳、四川遂宁等城市,貴港、包头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创新经济现象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制造、城市转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中不断涌现,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仍然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看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而不是财富创造的动力。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如何有机统一的困惑,“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期待经济学解释。在此背景下,我们在多年从事绿色发展和区域创新驱动战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创新经济”的新观点。在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中,我们感到绿色创新经济可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而更加坚定了探索绿色创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新发展理念下绿色创新经济的内涵特征

       我们认为,新发展理念下,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相互融合与协同创新产生新动能和新的资源配置原则与方式,创造新价值,从而驱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绿色创新经济。这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也是发展高质量的内在要求,并代表着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经济特征。

      1、绿色创新经济是以绿色发展为方向、目标、原则和基本遵循,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形态。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发展,发展的特色是绿色。绿色价值创造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和目标,不能创造价值的所谓绿色不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是基础性的发展理念,是一切发展的方向、目标、原则和基本遵循,也就是说,在新发展理念下,所有的发展都必须是绿色的。绿色价值创造一方面通过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另外四大建设中来实现,实现机理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进去后,将改变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功能结构,对其他四个建设系统起着导向、管控、净化、协调和提升的作用,创造新价值。


    2、绿色创新经济是一种内涵式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与经济系统在要素、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层面的深度融合,产生一种兼具绿色、创新特质的新动能和新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新动能和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创造新的绿色价值和创新价值,进而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形态。显然,这是在经济系统内部发生的深刻变革,是绿色发展要素和创新发展要素在运行着的经济系统中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产生一系列价值的创造过程,其中,能否形成新动能、能否创造新价值,是绿色创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而要实现深度融入,就必须做经济系统、绿色和创新发展系统的分解,筛选融合的要素,只有在要素、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层面的融合才是最深刻、最有效和最有生命力的。


       3、绿色价值创造是绿色创新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融合发展,既产生绿色价值也产生创新价值。创新价值是显见的,为大家所公认的,绿色价值则不然,常常被弱化、淡化,甚至被忽略。绿色方向、创新手段与经济目标的有机统一,共同创造了新的绿色价值,发现绿色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的认同和支持,是绿色创新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发现、创造、传播,评价乃至测算绿色创新经济产生的价值,也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使命。


       4、绿色创新经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产物,不同于西方以绿色的创新为主线的绿色创新经济;立足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促进经济结构的深层变革;城市绿色创新经济更是基于城市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优势,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提升民众的绿色人生价值和城市的组识结构资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绿色创新经济的路径探索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城市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体系研究》课题组最近启动了推进“绿色创新经济发展探索试验”的准备工作,拟在部分城市、园区和企业率先开展“发展绿色创新经济促进城市内涵发展”的试点。总体思路是,以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为指导,以推进城市通过内涵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和创新驱动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价值提升为主线,以结构化系统融入的方法为工具,探索通过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与经济系统深度融合推进城市转型、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具体路径与内涵发展道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创新经济的新形态、新产业、新模式;坚持知行合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的机理和方法。希望通过三年的探索努力,推进党和国家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基本上在试验城市全面落实,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初步拟定了城市绿色创新经济探索试验的六大任务:

      1、从问题出发,深度剖析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对经济建设的作用、相互关系、约束与发展的矛盾根源,列出问题清单,寻求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在经济领域协同推进的具体路径。


      2、以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型绿色产业发展为目的,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推进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与方法。要在“融入”上下大功夫。针对具体产业和区域,重点在要素与结构分解、融入路径和方法、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新动能、创造新价值、绿色创新系统集成等环节上下大力气。


      3、以人民为中心,探索提升城市人力资本创造价值能力的具体路径。开展绿色人生发展活动,把绿色人生规划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在全社会普及绿色生命、绿色生活、绿色保健的知识,开展普适性创新原理和方法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民众的绿色创新能力,把绿色创新理念“内化”成老百姓的价值观和具体行动。在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推进组织结构资本的绿色化,将绿色发展要求落到所有的组织构架和职务说明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


      4、探索多个层面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的模式。探索生态文明制度与其他制度协同创新、协同推进的方法;“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尤其是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协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任务之间的协同创新;政府企业民众推进绿色发展的协同创新;以及区、街道、社区推进绿色发展的协同创新;制度、政策与工具的协同创新等等。


       5、探索城市绿色转型的难点、重点及其破解途径。城市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转型,因此,要做好结构分析这一城市转型的基础性工作,找准城市结构的问题和绿色转型的关键、难点和重点,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突破。


中国特色绿色创新经济的前景

      1、有可能为城市,区域、园区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内涵发展模式。


       2、有可能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典范。


      3、 有可能成为中国特色新经济模式的集中体现和系统整合。


      4、有可能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以及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主要经济形态。即有利于较好地回答经济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发展方式转变转到哪儿去、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什么经济形态等一系列问题。


       5、有可能形成新的理论生长点。对绿色创新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形成机理、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系统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新经济与新动能的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有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之一。


      6、有可能为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可学习可借鉴的中国模式。


专家介绍

      邓玲,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4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七大经济区产业结构比较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研究》、《长江上游经济带与生态屏障共建及其协调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研究》。先后获科技进步贡献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曾志佳,副教授,研究生学历,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四川省会展经济促进会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参政议政特约研究员。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哲学。


  经济学院党政办  青年媒体中心

文案|李洁玉

编辑|刘岩冰

指导老师 |  刘丸源 李季萌 姚苏扬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