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科院论坛 | 国家卫计委张春生: 互联网医疗带动传统转型的政策空间

2015-11-24 社科院公共政策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
『主页菌语』

今天推送的是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互联网医疗新纪元:价值探寻与生态重构”的下午场嘉宾发言整理。上午场发言在昨天已全部推送。


行业瞬息万变,政策制定虽然往往滞后,但也寻求与时俱进。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在演讲中解析,互联网医疗带动传统服务模式转型有哪些政策空间。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然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弊病丛生,如何破题?互联网医疗发展加快倒逼医改,同时体制改革加快,两者相辅相成,可望找到中国特色的一套“互联网+”医疗模式。


另外讲一个小八卦,张司长演讲时间虽然在下午,却当天一早就来到会场,全天参加论坛,我们当时的表情也是(⊙o⊙)的,有参会经验的同学都明白当中的不简单~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次会议我一早就来了,主要来学习,因为互联网医疗对中国医改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一上午我听下来觉得收获非常大,大家从不同的界别不同的领域来共享成果和智慧。对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相关法律、企划相关标准是有益的。感谢上午的演讲者给我们提供的知识和信息。


朱恒鹏教授让我重点讲讲互联网医疗在助推传统服务转型中,在政策方面有一些什么问题。这个我在思考,我们也积极推动使法律、标准适应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健康中国做出了部署健康中国重点通过深化医改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包括了互联网医疗在内,这些当中对于互联网医疗发展都是利好消息


互联网医疗的内涵功能及趋势

随着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医疗呈现向移动端倾斜的趋势;同时企业的应用模式开始从单纯流程领域向诊疗领域拓展,从线上向线下自建或合作诊所扩展。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互联网医疗的功能会不断融合,各界都在打造O2O模式主导下的健康管理的平台;数据也将不断整合,政府数据不断地允许开放、碎片化数据向大整合方向转变都是必然趋势,应用将进一步加快。


在2009年,原卫生部就制定了互联网医疗的部门规章;中央提出“互联网+”的战略,迅速覆盖到医疗行业。因为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必须关注中国和国际上已经形成的一些新型业态和互联网渗透到我们互联网医疗领域,存在的形式。我归了一下类,是六个分类,从求医问药、健康管家、网络诊疗、医生工具、健康感知、资源平台六个方面。这个分类也许不能涵盖所有,但是在这些方面互联网移动医疗都已经有很多的探索,出现了很多商业模式。


传统服务模式的特征、缺陷及前景

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缺陷分析 。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当前为什么要改变公立医院的机制,为什么要破除以药补医,就是要解决政府办医谁来投钱的问题。现行的机制运行当中,医院资金流中多半靠自己赚钱,同时又是事业单位,要获取收益才能弥补成本支出,所以出现一系列所谓的过度检查等等,产生扭曲的医疗服务行为。


另一方面,则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中国的医疗服务呈现总量不足、但结构失衡更加突出的特点。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定型的制度。中国过去以治疗为中心的建构当中没有考虑守门、首诊,没有考虑为预防付费的良性机制,更多的是病来了,怎么办,谁来看,花多少钱的问题,在理念上还需要很大的转变。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传统服务模式有如下特征和缺陷。第一,信息的不对称,在医院和医院,医院和政府,医院和患者,医和药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中国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医疗机构为中心,以医疗机构为载体配置资源。互联网+中国医疗和美国医疗差别很大,美国是以首诊为中心构建的预防付费和治疗的体系,中国则是以大医院为中心构建的网络。


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模式的思路和政策导向

在医改当中,互联网技术、信息化问题是重中之重。对此,政府总的态度是开放的,没有哪个部门拒绝互联网在立法和制定标准方面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不意味着马上接纳下来,政府既要看到第一步,助推它,还要看到第二步,不要扼杀别的,需要很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就医流程,医改任务以及医改利益方,下面主要介绍就医流程与医改利益方。


从就医流程角度看,一方面,受制于体制的以医院为中心传统医疗模式要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要全链条的立足预防,防治结合;另一方面,互联网要把各个节点串起来,生成新的医疗服务生态系统。所以就医流程是体制变革和互联网医疗技术助推同时进行的。顺应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要求,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研究,但是医生变成社会人,变成自由执业,在中国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星星之火造燎原之势一定要经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培育,需要不断的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它


最后把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导向跟大家说一说。第一,明确互联网医疗各方的职能。第二,制定互联网医疗针对性的鼓励政策。第三,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第四,加快制定相关标准。第五, 逐步开放医疗数据。第六,安全性的问题。第七,医保支护和政府购买的支持问题,以医疗为中心构建的医保体系,医保要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希望我们互联网领域继续保持这种劲头,大胆探索创新,结合中国的实际。实际你们在为政府提供非常重要的政策意见,我相信政府各部门也会不断的调整完善相关的法规来顺应大势,来推动互联网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谢谢。


-END-

整理|蔡雪妮 林绮晴

编辑|林绮晴


公共政策 | 专业客观 | 新型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