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致敬!8年磨一剑,AG600首飞成功背后离不开TA们...

2017-12-25 珠海金湾


8年磨一剑

昨天上午9时39分,

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

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鲲龙”AG600在金湾机场成功首飞!


“鲲龙”翱翔蓝天


标志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

乃至整个航空工业,

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


“鲲龙”着陆瞬间万众欢腾


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

起降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

可一次救助50名海上遇险人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23uk39yh&width=500&height=375&auto=0央视视频:伴飞飞机拍摄AG600全程试飞画面


AG600“腿长”、反应快的傲人能力的背后,

是国内20个省市、

150多家企事业单位、

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

合力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的结晶。


12月24日,机组人员和工作人员在“鲲龙”AG600成功首飞后合影留念。 新华社


今天,

就让我们向AG600背后站着的

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致敬!



起落架“悬臂外升”攻克防水难题


  “AG600这样一款大型特种飞机的研制,对于航空工业通飞是第一次,对于航空工业也是首次。放眼世界,这么大的水陆两栖飞机也是不多见的”。首飞成功后,航空工业通飞副总工程师、AG600项目总设计师黄领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G600成功首飞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AG600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的一款水陆两栖飞机”。


来看段短片了解下AG600的特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23tdi88k&width=500&height=375&auto=0

  黄领才介绍,在AG600的研制过程中,攻克了众多的技术难题,例如高抗浪船型机身设计与试验技术,复杂机构高支柱起落架设计制造技术,海洋环境下腐蚀防护与控制设计技术等多项技术难关。记者看到,首飞成功后停靠在航展馆前的AG600,它的起落架与普通飞机不太一样。普通飞机的起落架,在飞机起飞后是收进机身的“肚子”里,但AG600的船体机身因为要考虑防水密封性,其机身底部结构并没有这样的一个空间。



  记者注意到,与普通飞机光滑的机身不同,AG600的起落架附近设置了一个凹形的空间。对记者的疑问,黄领才透露,那个凹形的空间正是起落架舱。“为了保障机身的密闭性,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以解决起落架的问题”。黄领才表示,最终对起落架实行“悬臂外升”的模式,让起落架收回机身的“腰部”,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黄领才表示,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国家今后开展大型特种飞机的研制,建立了一整套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对今后开展系列化的大型飞机的设计也提高了相应的实力,和现有的国产大飞机,共同形成了我国大飞机的技术、制造体系。



八天八夜的燃油试验为AG600“保力”


  珠海的冬天,朦胧夜空下的停机坪,一群身着大衣的试飞人在飞机旁忙碌着,他们在进行飞机的燃油标定试验。



  燃油标定试验是指通过对AG600飞机的4个油箱进行加油、放油,以验证出每个油箱的死油、燃油总油量以及实际油箱油量和发动机指示、机组警告系统(ECIAS)显示油位是否相符的一个过程。每一次的加油量、流速以及ECIAS显示等都需要被密切的关注并记录。一旦中间出现异常情况,试验需要立即中断并分析原因、排除隐患,多方研究决定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试验。试飞中心把仅有不足20人的二中队分为两组轮流上夜班。



  在燃油试验的死油求证阶段,工作人员需要精确的计算出飞机油箱的死油油量。在寒冷的天气环境下,工作人员需要用双眼数着漏油管中每分钟不足十滴的燃油以计算油量。但是,在死油求证阶段,AG600的1、4号油箱因试验用具的相符性不高,致使结果偏离试验预期,设计方等单位在研究后同意将两个油箱完全清洗并再次试验。



  “虽然只有完全清洗这一个要求,但难度却让人生畏”。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油箱内部有各类加强隔框,油箱口盖大小仅能一人进入清理,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压迫。油箱里的燃油除了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其气味和腐蚀性还对人的身体有危害。试飞二中队的工作人员分成3组,以每5分钟更换进入油箱工作人员、每20分钟更换油箱清理人员的间隔,经过6小时的人工清理和6小时的油箱通风处理,在设计认可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二轮的油箱死油标定工作。


  经过不眠不休的8个日夜,试飞“兄弟”终于完成了试验,这标志着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燃油系统装机后系统功能正常,确保飞机后期综合验证试验的可靠进行,对AG600飞机首飞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0多个日夜导通“鲲龙”电路“血管”


  在AG600的组装过程中,有这么一群人穿梭在飞机的各个角落,用巧手为飞机的每一个用电设备搭建“灵魂”的桥梁。他们就是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AG600飞机电缆突击队的成员,一群为“鲲龙”铺设并导通“血管”的人。



  27000个标准件、2400个零组件、522束电缆、200份AO指令、4名工艺员、13名操作人员,一百八十多个日夜,只为电缆安装固定这一件事。表面上简简单单的一串数字,代表的是一道又一道难题不断被攻克。



  在任务周期紧、人员少,与其他系统干涉、协调更改较多,参与人员部门较多,工作信息量大,协调难度大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坚定信念,秉承“航空报国”的精神,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追赶生产进度。除统一加班时间外,个别攻关问题利用中午和周末晚上解决。在组装期间他们实行看板管理,对每个现场问题制定行动项目,指定负责人和完成节点,以解决行动项目为日常工作重点,来推动电缆突击工作的开展。



  AG600全机电气互联复杂程度高,电缆导通、绝缘等测试工作难度高、工作量大。全机约有2万个测试点,若采用传统的手工测试方法需40-50天才能完成全机电缆测试,长时间重复人工作业更无法保证测试质量。经研究论证,团队确定采用全机自动化测试技术,经过转接电缆设备、自动化测试设备使用、软件二次开发及结合实际情况研制出全机电缆自动化、分系统测试系统。通过建立分组轮班机制,日夜不间断轮流测试,最终将测试周期缩减至8天,提前完成了测试任务,为AG600的研制节点保驾护航。


首飞机长赵生:AG600是一款好飞机“我们做的各种预案都没用上”



  如果说AG600在前期凝聚了千万人的“心血”,那么首飞机组则可以说是将这千万人的智慧“结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关键一环。“这次首飞非常成功,作为首飞团队,我们感到非常自豪”。AG600成功首飞后,首飞机组机长赵生难掩兴奋之情。他表示,这架飞机承载了航空人多年来的努力,也承载了国家的希望。如今,它终于从地面飞到了空中,这是非常值得纪念和高兴的事情。


  “AG600确实是一款好飞机”。赵生表示,他们在首飞之前做了各种各样的预想,对一些不确定的情况都作了充足的准备。但这些准备都没有用上,AG600首飞的表现非常好,跟前期高速滑行阶段时一模一样,没有出现任何新的故障和警告等。“操控稳定性也跟我们预期的一模一样,这让我们非常高兴”。


  不过,拥有多种机型飞行经验的赵生表示,AG600的成功首飞只是它后面道路的开始,“我们距离‘取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赵生和其他试飞员已经作好准备,将迎接各种各样的试飞任务和具有各种风险的试飞科目。


祝愿AG600能越飞越高,越飞越好。

早日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为所有幕后英雄点赞致敬吧!



文:珠报融媒记者 赵岩 罗汉章

摄影:珠报融媒记者 张洲(除署名外)

编辑:刘嘉诚


小金猜你喜欢(点击下文直接查看)

金湾这五年,变化实在大!咱都是其中的受益者!

重磅!金湾将建自己的商都了!档次将比市区更高更好!选址、竣工时间定了...速看

2亿+2000万!金湾制定“金八条”,跑出复产“加速度”!

今天,AG600完美地完成了蓝天首秀!鲲龙展翼,拥抱海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