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区二十载,扬帆再起航

珠海金湾 2021-05-02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珠海金湾



迎着新世纪之初的曙光
2001年4月
一个新的行政区在珠江口西岸诞生
——珠海市金湾区
20年后,这个年轻的行政区
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GDP增长20倍,突破700亿元大关
常住人口从18.4万人增长到45万人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9倍
↓↓↓


廿载光阴,新区初成。旧时偏远荒芜之地,种下的产业种子如今已枝叶繁茂;航空新城、平沙新城从白纸画图起步,绘出高楼矗立的现代图景。定下的蓝图里,“千万级机场”“亿吨大港”成为现实。磨刀门水道上,飞架东西的洪鹤大桥去年正式通车,成为联通东西的又一条交通大动脉。

入海的江水奔流不息,奋进的金湾片刻未停。犹如从襁褓婴儿到朝气青年,珠海市金湾区已经从昔日偏僻落后的郊区,蝶变成一片宜居宜业的发展热土,崛起成为珠海新一轮发展的空间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一张蓝图干到底。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运作元年。金湾区已经吹响“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号角,并提出将努力建设成为全市的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和城市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占全市1/3;常住人口达到75万人,占全市1/4。


01以城聚人 
装扮珠海门户构筑人气新城

偏远的机场所在地,在20年前,若有人问及对于金湾的印象,大多数珠海人或许会给出这样的关键词。而在今天,珠海机场迈进“千万级”年客流量俱乐部。偏远、荒芜的印象流也早已被发展的洪流所淹没,淡出人们的记忆。


珠海机场建设之初,“亚洲第一爆”的巨响,使金湾这片区域也随之为世人所知晓。金湾区成立之时,珠海机场已通航6年,但其年客流量一直在数十万徘徊,远未达到预期。2006年,一直蛰伏的珠海机场迎来了转机,与香港机场合作并交付托管航空运输主业。
    
次年,珠海机场的客流量就几近翻番,旅客年吞吐量首破百万,此后更连年创下新高。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2018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第四个旅客年吞吐量超过千万的大机场。当前,包括第二航站楼、第二滑行道及新停机坪等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2023年完成后,珠海机场保障年旅客吞吐量将提升至2750万人次。
    
“近年来的客流高速增长令人惊喜,究其原因有着经营管理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区域交通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吸引力的持续提升。”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丘昌贤说。金湾区地处珠海的几何中心,从落地机场到去往珠海各个区域均十分便利。去年洪鹤大桥开通后,最快70分钟即可经由港珠澳大桥接驳香港机场。
    

以人兴城,以城聚人。交通通达度的提升聚集了人气,作为珠海空港城市门户,新城建设在这些年间也有了飞跃攀升。沿着海岸线的金湾路上,航空新城高楼座座,与新崛起的滨海商务区遥相呼应,共同展示着城市新面貌。
    
看着航空新城一天天“长大”,是西城社区书记贺洪强最愉快的回忆之一。但回想2014年上任之初的社区,实际上连城乡接合部都不如,只有荒土和杂草。“路修好了,楼盖好了,人也多了起来,一天卖不完一头猪的市场,现在十几头都不愁卖。”
    

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则更加直观。2014年,西城社区的常住人口仅数百人。而截至2020年底,常住人口(含高校)达到6万,而户籍人口也已接近1.4万人。
    
陈婉修是航空新城的一名新居民。对于从前居住在香洲的她来说,跨过珠海大桥似乎是特别遥远的事情。“一直觉得金湾是特别荒凉的地方,但当真正接触到却感觉总会带来新的惊喜。”荒地转眼变高楼,但同时也保留着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如今,陈婉修每天下班后,和家人到海边、公园散步成为最喜欢的保留节目之一。
    
事实上,近年来金湾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公园建成投用。无论是航空新城里开辟大片绿地的金山公园,还是工业园区旁的大门口湿地公园,各类体育活动场地齐全的白藤山公园,以及今年新开放的金湖公园,都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山水海河岛城”有机统一成为珠海市金湾区的特色景观,城市与乡村的界限也不再显得那么明显。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实施,城乡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向着一体化的方向靠拢。城市与农村共享和谐生态,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甚至让家门口即是公园。
    
城乡建设带来人口的增长,共同支撑起了这个年轻行政区的崛起。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医疗等配套需求的增加。为此,仅“十三五”期间,金湾就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幼儿园25所,增加中小学学位12695个,学前教育学位4255个,有效缓解了学位短缺。同时,新建或升级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等近10座医院,在全市率先建成金湾区精神康复医院、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未来,以城聚人的思路还将延续。金湾区提出,要努力建设成为珠海的城市新中心,奋力打造经济特区活力品质幸福新城,通过加快构建“两带一心、双港四片”的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适度超前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努力成为承接珠海新增流入人口的主阵地。
    

02港产互动
亿吨大港背后的产业强区支撑
    
珠海最西端,巨轮穿梭往来,货柜起降装卸,一片繁忙景象。这里是珠海直通世界的大门,是货通天下的物流重镇,大工业、大物流在这里交汇。
    

与珠海机场类似,高栏港货运码头的拓荒故事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但真正实现崛起则是在金湾区成立后。2008年,珠海市正式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当年12月,首艘国际班轮驶进高栏港港口,正式宣告这一地区与世界的直接联结。随后高栏港进入高速发展期。
    
从喂给港到枢纽港,从终点港到中转港。码头泊位接连建成,货物进出源源不断。2017年,高栏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圆梦“亿吨大港”。在世界港口航运业权威机构劳氏日报发布的“2020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以高栏港为主体港口的珠海港名列第77位,并以10.65%的增速排名增速榜单的第9名。
    
作为国家沿海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重要组成部分,高栏港目前的国内航线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国际航线则通达东亚、东南亚、南亚、南美等全球多个地区的港口。
    

大港口带来大物流,并可带动大工业的发展,提升整体区域的能级量级。以“工业立区”为特色的金湾区如今正迈向“工业强区”的下一程。让港口、工业实现“强强匹配”,发挥港口物流业在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积极作用,正成为新的思考。
    
在摸索中发展的金湾区已看准了一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升级之路。从建区之初以依赖电子、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转向依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带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95.6亿元增长到1826.45亿元,增长了19倍。
    
在金湾这片土地上,国之重器“鲲龙”AG600腾空展翅。去年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增长58.6%。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金湾区的总产值占到全市的2/3,既有联邦制药、丽珠医药跻身全国医药工业前三十强的老牌劲旅,随着珠海国际健康港的建成使用,一批极富潜力的生力军也持续入驻。
    

展望未来,金湾区将努力建设成为全市的产业中心,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增长极。尤其是在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运作后,在全市着力培育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中,这一区域就涉及其中四个,分别是生物医药、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
    
同时,金湾区也提出将打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推动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优势产业规模扩张,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量级,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当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新的产业版图仍在不断拓展。作为全球打印耗材龙头企业,纳思达是珠海“世界打印耗材之都”名片的最核心代表之一。位于平沙镇的纳思达科技产业园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未来将生产其主打产品系列激光打印机。预计园区一期在今年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立足平沙园区,目前已在携手打印机供应链厂商,谋求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珠海纳思达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基建部项目总监顾来宁介绍。
    

这与金湾区的思路颇为贴合。在坚持制造业立区不动摇的基础上,金湾区提出要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瞄准行业龙头和最具增长潜力、投资价值、创新力的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高成长性项目,沿着工业立区到工业大区,再到工业强区的路径稳步迈进。
    

03双港”时代
释放交通红利促进“产城人”融合
    
机场的发展是“人的流动”,港口扩容则体现着“货的通达”。作为一个同时拥有空港、海港“双港”的县级行政区,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如何让两者联动擦出火花,是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运作后的必答题,也是促进区域“产城人”融合的关键。
    

一体化后的“双港”时代,交通红利将进一步释放。路桥接驳,双港联通。洪鹤大桥向西延伸,修建中的鹤港高速即将成为三灶通往高栏的新通道,为珠海机场与高栏港码头搭建起又一座联通桥梁。而在往东方向,磨刀门水道上的第三座跨海大桥也已雏形初现。作为珠机城际的跨海连接段,金海大桥4个主塔墩身全部建成,4个主塔墩钢塔架设2个,完成过半,预计2023年正式建成通车。随着广珠澳高铁、珠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轨、黄茅海跨海通道、珠海隧道、香海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加快推进,金湾将彻底改变过去交通末梢的地位。
    

将金湾建设成为全市的交通中心,这一目标被进一步明确。如今的金湾正奋力打造珠江口西岸海陆空核心交通枢纽,通过强化空港、海港“双港”联动,推动机场国际口岸开放,配合做好机场改扩建、第二跑道、综合交通枢纽等建设,加快推动高栏港15万吨级粮食码头、集装箱码头三期和港口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一心、两港、四铁、四横六纵”的交通新格局。
    
交通新基建的推进,为这一区域的产业、城市发展“输血”架起了新通道,让要素流通更舒畅,资源配置更高效。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珠海要从“小而美”走向“大而强”,实现“大城梦”,也正需要这样一个外联内通的“大金湾”作为支撑。
    
近期,广东出台《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提出要将珠海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珠海新一轮发展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希望所在,金湾在共享政策红利及发展机遇的同时,在赋能提级、要素支撑、资源汇聚等方面也将谋求实现更大突破。
    
翻开新篇章,注入新动能。今年1月29日,高景太阳能大硅片项目开建,金湾迎来又一大项目落地。同日,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一体化运作揭牌仪式。金湾区提出,将通过一体化运作实现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真正实现“1+1>2”的目标。
    

进入一体化运作后,金湾区资源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未来五年新的任务也已明确:推动人口、经济规模与土地面积相匹配,到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全市1/3),常住人口达到75万人(全市1/4)。
    
依托“双港”优势,金湾区将进一步盘活资源,寻求产业增量,促进物流、人流等经济要素的加速流转。根据测算,未来五年,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在建筹建及新引进的产业项目将达130多个,这其中就包括上述的高景太阳能、纳思达,以及格力电器、中基君豪、摩天宇等百亿级企业,预计整体新增产值超1500亿元。


04硬实力+软环境
“内外兼修”注入新动能
    
从看得到的变化,到看不见的成长。20年间,珠海市金湾区“从无到有”、白纸作画,书写下了一段年轻行政区的奋斗史。立新城,搭路桥,建厂房,目之所及尽是新区新貌,无一不是“硬实力”的自信展示。与此同时,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民生短板,创新社会治理等提升“软环境”的“内功”修炼则让金湾显得成熟而沉稳。开启新征程,内外兼修方能从容不迫,走好下一程。
    
看得见的变化是明显的。从立区伊始,建新城即是使命。从滩涂蔗林起步到高楼林立,航空新城、平沙新城短短数年间已拔地而起。全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修葺一新的金湾“情侣路”,还有即将面世的市民艺术中心,都让城市气息愈发浓厚。去年,金湾区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自信喊出彻底告别“有区无城”面貌。
    

洪鹤大桥开通后,往来香洲的路途变得更加顺畅。在红旗镇等老城区中心,旧时狭窄的道路被翻修一新,街头转角处建起了公园和灯光球场。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三板村的水乡风貌,木头冲村的鹤道花海都为游人所津津乐道。
    
看不见的成长则更多从细微处散发出来。公共服务从基础薄弱到供给优质。新建成的市民服务中心里,群众在同一栋建筑内,几乎就可以办理所有政府服务事项。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卫生、教育一度出现短板欠账。通过近年来的老校扩容及加建新校,全区现有公办类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4.7万多个。新建成的小林医院即将投入使用,全区病床总数达1168张。建成1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们免费享受保健、康乐等服务。“群众点单”、送“戏”上门的文明实践活动活跃在各个村居。
    
建区以来,金湾区还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中国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透过这些都可以窥知快速发展下的金湾“软环境”实力。
    

葆有闯劲,不失从容。迈向第三个十年,如今的金湾区深知,唯有“软硬兼施”,才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全市新一轮发展中,开启又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发展新征程,推动金湾更好更快发展,谱写下一部动人的时代乐章。


经济数据看金湾:

2001
2020
年均增长率
地区生产总值
34.5亿元
700.4亿元
15.6%
规上工业总产值
95.6亿元
1826.45亿元
15.6%(按增速算)
固定资产投资
19.78亿元
548.84亿元
19.9%(按增速算)
常住人口
16.23万
44.63万

人均GDP
2.13万元
18.13万元



来源丨南方日报

图片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丨梁光华


往期精选

快上车!穿越金湾20年!

▶开了!珠海首家!

▶你从那里走来,奏响那段光辉岁月……

▶感觉热到融化?要变天啦!
▶官宣!航展时间定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