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 導覽|一座得赤腳參觀的當代藝術中心:卡米尼亞克基金會
每日焦點
羅斯科奧地利首次回顧展 即將結束
從3月12日開始的【馬克·羅斯科:回顧展】將於6月30日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閉幕,儘管羅斯科的作品在英語文化圈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展出和討論,但此次展覽是羅斯科在奧地利的首次回顧展。本次回顧展在羅斯科最鐘愛的音樂家莫札特家鄉維也納舉行,他經常在自己的畫室裡聆聽莫札特的作品。羅斯科:「感覺具有不同的重量,我更偏愛莫札特的重量,甚於貝多芬。莫札特的感覺是機智的和諷刺的,我喜歡他的格局。」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羅斯科回顧展現場。
文/余小蕙(Yu Hsiao Hwei)
有哪家美術館是觀眾得光著腳丫子參觀的?甫於去年六月開幕,位於南法地中海波克羅勒島(Île de Porquerolles)的卡米尼亞克(Carmignac)當代藝術中心,即是一個罕見的例子。
事實上,造訪該藝術中心和在任何一座城市參觀美術館的經驗都不同,它本身就代表了一趟非比尋常的旅程;不是你在閒暇之餘可以搭地鐵或公車迅速往返,而是得到蔚藍海岸城市耶荷(Hyères)的港口,從那兒搭每半小時一班的渡輪(或私人遊艇),雖然航程不過15分鐘,但仍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身體的離陸渡海標示了一場與平時生活和社會活動慣性短暫切割,航向新世界/視界的奇幻之旅的展開。
抵岸後—島上沒有公車,波克羅勒島被列為自然生態保護區,除了居民和工程性工作需要,平時禁止通行汽車—你只能步行,從渡船口沿著濱海坡路上山,一面眺望碧海藍天和對岸普羅旺斯建築的模糊形貌,穿過桉樹林,大約10多分鐘來到一道鐵窗花大門。
一路上並無特別醒目的標示,「當代藝術中心」和島上其他景點如風車、燈塔、海灘的方向牌混在一起,不仔細看很容易錯過;就連到了大門口,「卡米尼亞克基金會」的名字也僅以浮雕方式呈現在一片大鐵板上,另有一個非常小的方向牌寫著「卡米尼亞克別墅」,當下的感覺是:這基金會真是低調……
卡米尼亞克基金會
Photo: Camille Moirenc
「沒辦法,一切指示牌由國家公園管理處統一提供和管理,我們不能特別宣傳卡米尼亞克的名字,儘管它是社會公益機構」。基金會總監查爾·卡米尼亞克(Charles Carmignac)略帶苦笑說,但他認為透過基金會網站和耶荷及波克羅勒島上的旅遊中心,觀眾就能獲得足夠訊息;去年開放六個月期間吸引了七萬名參觀人次,是原先預期的兩倍,即是一項明證。
選址在這座面積僅12萬餘平方公里,常居人口不過兩百多—但每年觀光客達一百萬—的小島,除了自然美景讓人心馳神往,國家公園的身分也讓基金會的運作變得格外複雜—例如,不能增加和改變地面建築高度與面積,擔綱設計的建築事務所於是往地下挖掘擴建,足足鑿出七公尺深的一整座樓層,通過一片偌大淺水池構成的透明天花板和坡面處大片落地窗的設計,讓佔地兩千平方公尺的地下展廳神奇地沐浴在地中海的燦爛陽光之中。「建築完全融入島嶼的地貌和景觀之中,從外頭幾乎看不見」查爾.卡米尼亞克不無驕傲地說。
為了加深這種與歐陸/俗世隔絕之感,營造身心靈與藝術相遇和交流的難得體驗,卡米尼亞克基金會邀請觀眾脫掉鞋子和襪子,赤腳走在清涼的地板上,「和波克羅勒島的氣場相連結,感受和接收這兒的能量」。除此之外,參觀人數限制在每半小時50人,展廳不放文字說明,也不設安全距離,讓觀展成為非常個人、私密、兼具心靈和感官的經驗。
卡米尼亞克基金會空拍
Photo: Lionel Barbe
卡米尼亞克基金會由查爾的父親—Carmignac Gestion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兼總裁愛德華·卡米尼亞克(Edouard Carmignac)於2000年成立,旨在管理愛德華.卡米尼亞克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起建立的重要當代藝術收藏,並為不同藝術項目提供經費贊助。
2017年由歐洲高等商學院和巴黎政治學院等精英學校出身、曾數次成功創業並從事專業音樂創作的兒子查爾擔任總監,2018年成立當代藝術中心,每年春天到秋末開放,除了佔地15公頃的雕塑公園,每年邀請一位策展人策劃專題展,讓原本僅在巴黎總部辦公室陳列,從里奇特斯坦(Roy Lichtenstein)、沃霍爾(Andy Warhol)、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到張洹近三百件作品,有機會在南法小島與公眾分享,並讓卡米尼亞克收藏與借自其他公私立收藏的作品產生對話。
去年開幕首展由巴斯奇亞專家、奧地利策展人布赫哈特(Dieter Buchhard) 策劃,今年則委託曾擔任法國中部瓦希維艾島國際景觀和藝術中心與巴黎鑄幣廠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現為羅馬法國學院/美第奇別墅當代藝術策展人帕里斯(Chiara Parisi)策展。她從卡米尼亞克基金會往地下挖掘的建築特點獲得靈感,將展覽命名為【泉源】,邀請觀眾如愛麗絲夢遊仙境,探險地下世界。
「除了作為切入卡米尼亞克收藏的一個視角外,【泉源】本身也是藝術史一再出現的主題,我希望藉此追問何為藝術創作、收藏家、收藏、基金會的泉源」。帕里斯表示。除了基金會於藝術中心開幕前委託藝術家專門創作的永久裝置之外,帕里斯從基金會收藏中挑選了二十多件作品,搭配其他來自公私立收藏和向藝術家委約創作的暫時性創作,共計五十多件展品。
【泉源】展覽現場 Photo ã Luc Boegly / David Desrimais
Elmgreen & Dragset, Cyprien Gaillard, El Anatsui 與 De Waine Valentine的作品
觀眾赤腳走下樓梯,首先穿過巴西藝術家藍丁尼(Janaina Mello Landini)結合船纜繩和釘子的創作,纜繩在拆解成細線下,如植物發芽生根般在樓梯牆面和天花板蔓延開來,構成一幅詩意曼妙、生生不息的豐富圖景(〈Ciclotrama 50 (風)〉, 2018)。
Janaina Mello Landini, Ciclotrama 50 (Wind), 2018. © Fondation Carmignac – Photo : Marc Domage
法國藝術家伊貝爾(Fabrice Hyber)的〈彼此〉(2019)則直接作畫於牆上,不僅將卡米尼亞克收藏的源頭—愛德華購買的第一件藝術品、超現實主義畫家恩斯特(Max Ernst)的〈路易斯·卡羅的魔法號角〉嵌入他的作品當中,並手繪梳理了當代藝術創造的不同線索和源頭—藝術家、評論家、策展人、收藏家的名字,構成了一座蜿蜒曲折的迷宮。
美國藝術家諾曼(Bruce Nauman)的永久裝置〈百魚泉〉(2005)會定時發出巨大水聲,作為對生命週期省思的提醒。巴德薩里(John Baldessari)以巨大耳朵和喇叭組合而成的裝置,需要靠觀眾說話啟動,喇叭傳出貝多芬失聰後所譜寫的樂曲。觀眾此時眼前開闊明亮了起來,大量的陽光從天窗傾瀉而下,天花板水池微微蕩漾的水波映照在地面,讓人產生彷彿置身池底的錯覺,光影本身就是一件讓人神迷的作品。
Bruce Nauman, One Hundred Fish Fountain, 2005.
© Fondation Carmignac – Adagp, Paris, 2019 - Photo Marc Domage
John Baldessari, Beethoven’s Trumpet (with Ear) Opus# 133, 2007.
© John Baldessari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New-York, Paris, London
在十字造型、由四個長方形交叉成的展廳中,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色彩深邃或淋漓、表現主義風格的抽象繪畫—從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以灰色模糊描繪浮雲流轉的〈雲(灰色)〉(1969), 波爾克(Sigmar Polke, 1941-2010)使用青金石顏料捕捉色彩所散發出謎樣般的靈性到厄倫(Albert Oehlen)色彩複雜明亮,結合拼貼與繪畫,形象介於清晰和模糊之間的創作;或是盧比(Sterling Ruby)充滿情緒張力的筆勢和色彩;埃利斯(Francis Alys)將阿富汗戰爭昇華為湛藍的星空—以及宣布退休、不再以藝術家身分出現的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因與策展人交情匪淺,仍為展覽特別創作了一件幽默風趣的肖像雕塑,頭上集結了先前所有創作的迷你模型,而且面對里奇特斯坦以波普手法臨摹中國水墨山水效果的繪畫,兩者之間形成趣味十足的對話。除了在收藏中佔顯著地位的表現主義繪畫,女性肖像構成了展覽另一條主軸。
Sigmar Polke, Untitled (Lapis Lazuli), 1998
© Carmignac Collection
© The Estate of Sigmar Polke, Cologne
© Sigmar Polke / Adagp, Paris, 2019
在里奇特斯坦、法國新現實主義大師雷斯(Martial Raysse)、康多(George Condo )、德國攝影師魯夫(Thomas Ruff)等幾位男性藝術家的創作中,不同型態的女性身體代表了靈感繆思,或是充滿情感、慾望與幻想的投射。霍恩(Rebecca Horn)的機械動力雕塑則探索著自戀、虛榮以及身體和生命的脆弱;另一位女性藝術家梅莎傑(Annette Messager)以詩意、感性的手法,裸露呈現女性身體的重要特徵--乳房。放眼環繞展廳,洋溢著一股令人愉悅的風格、色彩及能量。
「能在一個充滿自然光線的地方展出畫作,是一個特殊的經驗;絕大多數美術館都是白盒子,強調人工照明」。帕里斯表示同時希望和繪畫維持一種輕鬆的關係,「有的畫直接放在地上;觀眾也可以躺在地上的大墊子裡看作品」。樓上則是英國女藝術家盧卡斯(Sarah Lucas)的個展。「我們希望把更像居家空間的樓上展廳給一位女性藝術家,盧卡斯具自傳性的雕塑兼具詩意和暴力,幾乎像是一種男子氣概的女性特質,富幽默感,具有一種能談論嚴肅問題的輕盈,成為不作第二人想的選擇」。
Sarah Lucas個展現場, ã Luc Boegly / David Desrimais
卡米尼亞克基金會對藝術、建築和自然之完美結合的追求,同時體現在幅員廣闊的雕塑公園。觀眾漫步在這座由知名園藝師貝納切(Louis Benech)規劃設計的庭園,一面按圖索驥尋找二十多位藝術家受委託創作的大幸雕塑和裝置藝術品—包括丹麥藝術家Jeppe Hein用鏡子組成的迷宮,Fabrice Hyber的女體噴泉, Cildo Meireles 在一間密閉的屋子裡鋪滿滑石粉,觀眾入內一面著迷於材質的輕柔與散發的氣味,同時因粉末的不可捉摸和易揮發性而心生恐懼。
街頭藝術家Vihls以浮雕方式在一座棚屋外牆作畫,Rosa Barba讓一個大氣墊慢慢充氣至塞滿整座小屋,之後再逐漸洩氣;王克平的翻銅雕塑以簡單線條傳達了女體的動人曲線,Nils Udo 的巨蛋或是Jaume Plensa同樣巨大的煉金術士塑像—一面辨識不同品種的橄欖樹、松樹和桉樹和地中海特有的果樹與奇珍異草。看完藝術,你還可以坐在茂密的樹蔭下喝杯基金會莊園產的有機葡萄酒,或從小路下到山腳的海灘游泳……
雕塑公園內,二十多位藝術家受委託創作的大幸雕塑和裝置藝術品
© Fondation Carmignac – © Adagp, Paris, 2019
專訪 卡米尼亞克基金會總監
查爾·卡米尼亞克
今天能夠啟動改變的力量
是發生在想像力亦即文化、藝術的領域
查爾·卡米尼亞克 在 Ed Ruscha 〈慾望之海〉前 攝影余小蕙
余小蕙:卡米尼亞克基金會由您父親所創,您則自兩年前被任命為基金會總監。您的加入帶來了哪些新的方向和變化?
查爾·卡米尼亞克:基金會是一個家族計畫,包含了兩代之間的傳承、對話、交流和溝通,我們父子經常就藝術家、作品和基金會的運作與方向,有許多豐富的討論。尤其我們個性不同,可以說,基金會有兩個頭腦,兩種感性,我們彼此互補。
我父親從事收藏有很長的歷史,成立基金會是為了把他的收藏與人分享,他目前擔任主席,對基金會有一幅夢想藍圖,關於基金會的能量,收藏品味等等,也有許多嚴格的要求。
我帶來的是我的生活經歷,我把先前在財務、企業管理、建築、政治、園藝、新聞、藝術等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全都用在基金會這兒—我當了二十年的音樂人(註:法國Moriarty樂團吉他手),之前從事過新聞工作,畢業於商業學校,因此對預算、企管並不陌生—彷彿我以前走過的不同道路如今匯集於基金會這份工作上。
尤其是音樂,我對音樂的靈敏度和感性體驗,可以讓基金會的收藏向更多不同藝術家、更多樣化的文化活動開放—今年除了展覽,我們將舉辦音樂會、舞蹈表演、藝術家駐村、夜間聲音參觀活動等等,在我的構想中,卡米尼亞克當代藝術中心不僅是一個展覽空間,也是生氣十足之地。又比如說我做過猜謎和尋寶遊戲(註:曾創辦「我猜不出」公司,組織數千上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猜謎遊戲),因此,「路徑」、「動線」在藝術中心的規劃上佔了很重要的份量。我認為基金會在各方面的運作要像不同樂手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統一。
Miquel Barceló, L’Alycastre, 2018
Photography by Camille Moirenc
余小蕙:卡米尼亞克當代藝術中心成立以來,每年邀請一位策展人以基金會收藏為核心,搭配委約創作或借展作品組織一項專題展覽,是否對基金會的收藏方向起到任何影響?
查爾·卡米尼亞克:每位策展人帶來他們的品味、感性和知識,他們把不同作品一起展示的獨特視角,肯定對我們產生啟發,也讓我們發現一些以前不認識的藝術家,他們日後可能進入卡米尼亞克收藏;但整體而言,這並不會徹底改變我們的收藏面貌。
余小蕙:法國近年來出現了許多企業或私人基金會及美術館,您認為卡米尼亞當代藝術中心有何與眾不同之處?您如何打造它的獨特性?
查爾·卡米尼亞克:每個基金會、每個收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牌要打。卡米尼亞當代藝術中心除了收藏之外,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所在位置—在一座島上。到一座島,在身體、心理、象徵性上都具有特殊意義,像是開啟了某些東西。
乘船渡海,離開(歐洲)大陸,將陸地上的一切日常生活和慣性拋諸身後,這時心靈得以向未知、轉變和新事物敞開,讓自己被藝術作品震撼、感動。觀眾會來這座島參觀卡米尼亞克基金會,表示已經給自己預留了一些時間,不像平時老是趕著做這做那,有一大堆約會。因此,我們將善用和發揮位於島嶼的特點,更加傾聽這座島嶼的聲音,發展出與之共鳴的藝術活動。
Miquel Barceló, Not yet titled, 2018
Photography by Marc Domage © Miquel Barceló
余小蕙:島嶼的海天一色和茂密森林的秀美風光,是否讓基金會更多定調在與自然相關的展覽和作品?
查爾·卡米尼亞克:一點不然。比方說,這次展覽【泉源】,我們大可做成一種很浪漫主義式的展覽,展出甜美的畫作,但策展人卻選擇了很有力量的作品。我們的主旨不是希望給人們創造短暫的天堂時光!基金會也收藏具強烈社會意識的新聞攝影作品,揭露和譴責社會不公的現象。
我們肩負社會責任,通過將我們收藏的藝術作品和一般大眾分享,用一種間接的方式從內部去改變人們的視角、感性和認知。
Jeppe Hein, Path of Emotions, 2018
© Jean Denant / Adagp, Paris, 2019
Photo : Marc Domage
余小蕙:基金會著眼的觀眾群?
查爾·卡米尼亞克:所有潛在的觀眾—藝術愛好者,以及一般民眾。波克羅勒島每年一百萬名遊客,很多人平時不去美術館的,我們希望他們一個接觸當代藝術的管道,有時可能是他們生平第一次看到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沃霍爾(Andy Warhol)的作品。在法國,當代藝術有時讓人心生畏懼,認為很複雜深奧;在這兒,我們讓作品自己說話。
余小蕙:您評價藝術中心的成功標準?去年開幕六個月締造了7萬人參觀的佳績……
查爾·卡米尼亞克:我更在乎的是對觀眾產生的影響。當我看到觀眾的反應,他們在作品前發出讚嘆、感動的模樣,有的一來再來,這才是讓我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我認為今天能夠啟動改變的力量,是發生在想像力,亦即文化、藝術的領域;它會影響人們看事情的角度,和時間、物質的關係,以及存在於這世界的方式等等。
比方說,幾個月前我去東京宮看了Tomás Saraceno的展覽,當我看完展覽出來,把鑰匙插到摩托車時,突然覺得自己好蠢,藝術家花了那麼多心思和精力在發展太陽能等永續發展的新能源,那麼的美,那麼的充滿詩意和能量,而自己卻在騎燃燒汽油、製造污染的摩托車!相信嗎?我從那時候起再也不騎摩托車了。展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我們成立基金會的一個使命。
2018年首次展覽【慾望之海】(Sea of Desire)現場
左圖:Andy Warhol, Lenin, 1986. ©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Licensed by Adagp, Paris, 2019
右圖:Andy Warhol, Mao, 1973. ©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Licensed by Adagp, Paris, 2019
Photography by Marc Domage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亞洲藝術新聞》
2019 / 6 No.173
長按二維碼,關注罐 新聞
罐 新聞
微信:CansART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