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 現場|東亞戰後女性抽象藝術為何?北美館【她的抽象】展可以一窺全貌
每日焦點
促進文化納入企業社會責任
文化部鼓勵支持藝文
為了鼓勵台灣企業贊助、支持藝文發展,今年6月台灣證交所正式公告,「促進文化發展」將被納入「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CSR)實務守則」的「維護社會公益」實踐範疇。
台灣文化部已在今年初完成「文化事項與企業社會責任媒合平台(CSR Match)」的網站建置,並建立企業贊助藝文的媒合機制,未來相關業務將移交給「文化內容策進院」擴大營運。
首創以東亞戰後女性抽象藝術為背景
北美館【她的抽象】補足歷史研究缺口
【她的抽象】展場照 ©北美館TFAM 影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鄭乃銘/台北報導
這是一個經由回溯來檢視當代的一項專題展覽,透過韓國策展人文貞姬與台灣策展人王品驊的共同合作,將整體探討的視角微縮在「東亞」、「抽象」、「女性」三個命題上,第一次在亞洲以這樣的切入點來看東亞戰後的女性抽象藝術表現。
台北市立美術館於7月19日起,以【她的抽象】為題;再度發揮透過藝術史觀來看當代藝術與時代關係的展覽方式,結盟了日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金澤21世紀美術館、韓國MMCA國立現代美術館及北美館的館藏,以13位日韓台女性藝術家:草間彌生、田中敦子、辰野登惠子、石川順惠、津上美由紀、崔郁卿、張相宜、梁光子、安美子、陳幸婉、楊世芝、薛保瑕、洪藝真的藝術創作對歷史做出當代的回應。
【她的抽象】展,策展人文貞姬(右起)、北美館長林平、策展人王品驊。©北美館TFAM 影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記者會合影(左至右)藝術家楊世芝、藝術家洪藝真家屬(洪常晃、張錦滿)、策展人王品驊、藝術家薛保瑕、藝術家梁光子、藝術家張相宜、館長林平、藝術家安美子、策展人文貞姬。©北美館TFAM 影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事實上,這個展覽較諸過去以大量作品來做時空接軌的命題展很大不同是;它是經由藝術家作品的環境性來對照出現在的當代思維。也就是說,展覽從人作為出發點,以藝術家來演繹出東亞文化脈絡底下,經歷冷戰及全球化浪潮的發展與質變之後,女性藝術家如何突破長期以來父權主義的絕對性,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性格。
最有意思的一點更在於,展覽在眾多不一樣文化背景底下的藝術家並列串聯中,以一種超越過度視覺敘述語體,默默地讓人感受到東亞文化在區域色彩的相異,卻能展現出生命的內在關聯。尤其是,展覽先從日本1950年代末,也就是「不定型藝術」萌發的時間開始談起,這個時間點文貞姬則舉草間彌生、田中敦子為代表性人物,而「不定型藝術」也為後來日本現代抽象藝術新契機奠下礎石。
其中,草間彌生尚未到紐約發展之前,1950年〈殘骸的積累(被人格解體帷幕包圍的囚犯)〉作品,更可說是珍貴異常。由於借展單位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礙於版權而不允許攝影,《亞洲藝術新聞》雜誌取得的這個影像是臺北市立美術館於開箱時拍攝。這件作品完全與草間彌生後來發展出來的圓點藝術,截然不同。圖面的糾結、黏稠感,有著極端濃郁的內在精神張力,在昨日的貴賓預展,更是圍觀最多人的一個展區。
此件草間彌生1950年〈殘骸的積累(被人格解體帷幕包圍的囚犯)〉作品,由於借展單位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礙於版權而不允許攝影,這個影像是臺北市立美術館於開箱時拍攝,而這件作品也是展覽裡,最受到矚目的亮點作品。©北美館TFAM 影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整個展覽裡面,田中敦子、辰野登惠子、薛保瑕、陳幸婉、楊世芝、安美子,都可說是最必須一看的作品。抽象繪畫在這幾位日韓台藝術家筆下,突破了視覺的疆界性,直搗內心的厚度,筆觸在收放之間,更是處處流露壯闊的力道。
其中,陳幸婉的聯作與安美子的聯屏,最合適擺在一起共賞。陳幸婉的筆意有著中國文人的清幽,卻又渴望張破傳統設限的內在爆發。安美子則是大筆疾書,雄闊壯麗,根本看不出是女性藝術家所為。
安美子〈惺惺.寂寂〉
布面水墨 182.5 x 375 cm 2019 ©北美館TFAM 影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陳幸婉〈德國印象-聽了葛瑞斯基的第三交響曲之後〉
水墨、紙本 137.5 x 417 cm 1999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攝影:《亞洲藝術新聞》
展覽儘管是圍繞在女性抽象藝術家表現軸承,但這些被策展人所精選出的藝術家似乎更能被看到跨越性別、卻又深具文化厚底的精神含量,那種不願意被世俗價值所圈限的精神力量,貫穿了整個北美館二樓展廳,展現無可比擬巨大力量,同時也為東亞戰後女性特有的精神韌度,透過藝術表現,做了最佳的書寫。
展覽現場
【她的抽象】展場照 ©北美館TFAM 影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攝影:《亞洲藝術新聞》
近期報導
《亞洲藝術新聞》
2019 / 7 No.174
今日藝術書推薦
《亞洲藝術新聞》2019 / 7 No.174
長按二維碼,關注罐 新聞
罐 新聞
微信:CansART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