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乃銘在現場|獨家爆雷 耿畫廊【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幕後秘辛

罐 新聞 罐子藝術網 2021-09-26



鄭乃銘/台北報導

圖版提供/耿畫廊、亞洲藝術新聞


蘇笑柏的展覽,一直不只是展覽。

他的展覽更像是一齣舞台戲劇,你得從展覽的初結構開始瞭解起,然後,如果你的時間夠寬裕;最好也能緊跟著注意展覽布展的每個環節,直到最後展覽開放給公眾;公眾成為他藝術的共同創作參與者,發現自己置身在一個極端不可思議的展覽情態底下,自己面對展覽空間、作品的一點點或更多一點臉上表情或者動作神態,都會是這個展覽的一部份。這;整個展覽才是一個最好的開始;而不是完結。

耿畫廊,台北最會做展覽的畫廊。2019年歲末壓軸就落在【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再一次證明畫廊辦展覽的功力絕非一朝一夕可成。





  雲起  

這個展覽其實是從2018年蘇笑柏於日本兵庫縣美術館【無時 無刻-蘇笑柏展】就開始啟動所有的準備與架構劇情大綱。一個在畫廊的展覽,啟動時間是與美術館展覽開展同期,慎重程度不言即喻。


擔任【一池光井】展覽的策展人,也就是耿畫廊的策展人許峰瑞。


蘇笑柏(右)與策展人許峰瑞



一開始,蘇笑柏就決定這次的展覽要離開過往都發生在耿畫廊一樓的展廳;他選擇展覽在地下一樓發生。


問題是,蘇笑柏的作品總是散發出一股隱隱約約的光溫,這股光溫是來自於色彩的本身,那是一種出自時間堆疊下來之後,色彩不單只是顏色,更把時間與作畫時間的技巧反覆再三琢磨後;所融入的色溫給「逼」了出來。這也就是說,夙來就格外要求展覽空間燈光運用的蘇笑柏,這回一旦調換展廳位置,該如何「引光」;不只是畫廊展覽尋常燈光的照射而已,這很顯然就有了出題測試的意味。



耿畫廊的領導耿桂英,一點都不慌張,就讓許峰瑞在展覽開始要進入準備作業時,讓許峰瑞到蘇笑柏上海工作室足足墩了五天。這五天,蘇笑柏尋常處理他的作品,沒有多餘時間跟許峰瑞閒聊、溝通、建立展覽共識。這位台灣小孩只有蘇笑柏二位徒弟可以講話。許峰瑞說「多數的時間,我就安靜環視著工作室、看著蘇老師如何創作的,沒有一句話;可說」。


但是,這五天的墩點,許峰瑞已經定奪了2019年12月7日起在耿畫廊發生的蘇笑柏展覽的統調。

  天光  

蘇笑柏這次在畫廊的展覽作品,除了有近作之外,也有些是精選出來的兵庫縣立美術館展出的作品。蘇笑柏說「作品是另一個因素,但更大因素是這個展覽本身。我一開始就和耿小姐有了共識,我們希望讓峰瑞、讓耿畫廊的團隊來作主這個展覽。最沒想到的是,峰瑞從我的上海工作室自己找出了主題定調,而畫廊這些小夥伴們更是出色,大家團結一致所表現出來的這個展覽,讓我大為驚喜,這個展覽再次讓我的展覽有了新的表情、新的故事」。



許峰瑞說「上海工作室挑高,光線相當充足,而光線也一直是蘇老師個人很注重的一環,不論是就環境或者作品。但是,你很清楚地下一層就是標準的黑盒子,我們不可能在天花板鑿開一個洞引光進來。再說,蘇老師作品的打光,多與少;都會是個狀況,而且是打什麼樣的燈?打在畫的哪個點上?這些都會牽扯到展覽的視覺效果與閱讀作品的入徑」。


但是,蘇笑柏、耿桂英、許峰瑞;三方都同意要引天光進地下一層。問題是,展場不可能破壞!



「我想到一個方式,我們利用地下一層天花板本來管線的深度空間來做考量,然後量身訂製出就好像你在台灣夜市處處可見撈金魚般的淺型四方大盒子,接著,我們購買了3千K與5千K的LED色溫燈條,把這兩種燈條交錯在四方型大盒子裡面」。


「你知道嗎?這種LED燈條是不可能租得到,只能買。而它們能產生14X25種光溫變化。但為了要讓這個光溫能吻合自然天光,這個四方盒子你所看到白色部分,那都是布料。我們不選壓克力面板是因為壓克力所映射出來的光是冷的、是死的。而布料的透度,則能讓光溫顯得更柔軟。最困難的部分是在要把這極端有點重量的大盒子調到天花板上!畫廊10幾個工作人員都出動,我們一吋一吋慢慢讓它往上升…,你知道嗎?這是我們發揮畫廊團結的最大說明,每個人都必須花力注意力度,一點點閃失都不被允許」。



「天光,就這樣被我們引進了地下一層!我們一點都沒有鑿開天花板!而且14X25光溫變化,可以讓你充分體會到在蘇老師工作室內,因為不同時間移動之下,所產生的天光變化。不過,先說明,展覽期間我們可不安排這種燈光秀,純粹只變化給你看。因為,這光溫的變化,要手控,不是電腦設定的」。許峰瑞說。蘇笑柏在一旁,看得都傻眼。因為,他自己都沒想到光溫的變化如此表情豐富,而他也是跟我同一個時間目睹許峰瑞所做的示範。

  一池  

解決了天光,現在回到牆面。


許峰瑞最令人動容就在於他「詮釋」展牆這個環節!「過去,我們都很制化展牆,不外是固定或者活動,它們都是一塊塊矗立在眼前。但是,展覽抽象當代藝術,最怕的也就是一成不變的把畫掛上去。既然天光都引進來,我就想是否可以讓空間的立體感更具有層次,但這樣的層次卻不是靠傳統展牆來做區隔」。


「於是,我就想到把展牆的精神提煉出來,我把視覺往下拉,透過就像你在小劇場看演出時,那種很輕鬆高度的台階。對,我就是把平台視為展牆的同義詞。我在整個地下一樓空間中,透過不同寬度的平台來曲折出三個區塊,讓觀眾一進入展間,就走二個台階踏上平台,循著曲徑探訪幽靜。這個平台彷彿就像我們走在田間小埂上,有一種可以四處張望又能專注腳上每一步伐的感覺。當然,平台很寬敞、也很安全啦!因為,曲折出來的三個平台,也各自牽引出三個區間,當你站在平台上看牆上作品,加上燈光適度牽引,你會如同看到倒影一般。一池光井,就是這樣來的」。



「而我會想到木製的平台,其實也是蘇老師給我靈感。蘇老師在工作室面對每件作品時,因為作品本身尺寸都很大,他不可能作品都懸掛在牆面,多數作品是平躺,他就躬著身在上面上顏色…,或者是坐在一個小凳上,小凳的高度,就是你現在坐的平台高度」。許峰瑞說。


  光井  

許峰瑞講完整個展覽的想法與準備過程,我轉頭看著蘇笑柏,他的臉上是一種極端滿意的表情,嘴角的微笑;深深地掛著。


通常,一個展覽被看到往往聚焦在藝術家作品身上。可是,這個展覽卻把關注焦點放大。蘇笑柏讓展覽的成功放大到一整個幕後團隊的全心盡力,而不是只有藝術家一個人獨享,這是藝術家顯露高度的最好表徵。展覽另一個深度是,耿畫廊讓工作團隊在有節制的展覽經費預算底下,激發團隊去發想、去找方法,團隊在這過程既享有自由與自主,卻也展現更大的閱讀自由效益。


耿畫廊,作為台北最會做展覽的畫廊,一點也不贏得僥倖。


佈展完成後的展間


  得之不易的限量版手製請柬  

如果您有收到這次蘇笑柏【一池光井】的展覽請柬,千萬不要輕率處置。它可是限量700份,每一份都是耿畫廊工作團隊利用空餘時間,拿著打磨機或砂紙,一個個親手做出來的。


請柬仿製蘇笑柏的作品格式,採用了擠壓板來製作,木夾板做底,接著是擠塑板,再加木夾板,最上面再上一層擠塑,把厚度先處理出來之後,接著就以打磨機或砂紙將四個角磨出圓潤感,任何一道手續都是人工處理,馬虎不得。更且因為男女生力道不同。使用的打磨方式不同,每一張請柬都是獨立模樣。最後,用手工絹印上字樣。就是您收到700份當中的一份了。


這個製作過程,足足花了一個月!您能收到,真的得之不易。因為,它是寄給國內外,不是只有台灣!



《亞洲藝術新聞》

2019 / 12 No.179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亞洲藝術新聞》

2019 / 12  No.179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