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 現場|以影像探尋消失的時空記憶—臺北美術獎首獎王湘靈個展
《亞洲藝術新聞》/臺北報導
【快要降落的時候—王湘靈個展】上周五(3/7)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幕。2015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王湘靈,帶來近一年嶄新創作之影像和音樂作品,展現對於當代生活的深刻觀察。
臺北市立美館館長林平(左)、王湘靈(右)於記者會合影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快要降落的時候─王湘靈個展】主題牆,2020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湘靈2015年以自然為主體的攝影系列〈質變〉,冷靜、疏離的12件作品,探索人在孤獨時刻的真實感受,以及孤獨的本質,不僅引起熱烈討論,並一舉奪下當年臺北美術獎首獎。此次展出延續當年獲獎作品對於個人經驗的探討,展覽標題【快要降落的時候】源於藝術家對生命經驗的體悟,展覽從一段兒時經驗展開,再連結到周遭的生活圈並對當代生活進行中性的提問。
王湘靈2015年臺北美術獎首獎作品〈質變〉
©王湘靈
對王湘靈來說,生命是藉由無數個「中繼點」構成的,這些中繼點或許像是睡與醒著等,是各種生命狀態轉換間的節點。「王湘靈以『降落』作為題目,巧妙地點出飛機降落的一剎那,人的感官知覺、思緒幻想的空間會同時展開和交錯、經歷現實時空轉換的體驗。」北美館館長林平說道。
王湘靈
〈快要降落的時候〉2019 幻燈片投影
©王湘靈,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湘靈
〈快要降落的時候〉2019 幻燈片投影
©王湘靈,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覽從王湘靈的一段「離奇而無從考究的兒時記憶」展開,六歲時與父母海邊出遊,一轉身發現父母憑空消失的回憶,串連起她平行的想像。她將這樣的經驗與記憶都看作是生命裡得以發現的裂縫處,進一步思考它們的存在與真實;又或者在這一個個時間節點上的自我反應。第一展間呈現多件影像、錄像裝置等作品,透過投影的交疊,王湘靈將時間、事件重構與破壞,重現其個人經驗、意識上偶然的空缺,並將其視為「夢」與「現實」移動的過程。
王湘靈
〈快要降落的時候〉2019 幻燈片投影
©王湘靈,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湘靈
〈快要降落的時候〉2019 幻燈片投影
©王湘靈,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轉換至另一個展間,王湘靈以相同的格局重新建構另一個虛擬的平行世界:牆面只留下空白的投影光窗。「空白的牆面源自我對數位世代的反思,在我們每日閱讀大量訊息和影像的同時,是否真的讀進心裡?空白的光窗也象徵我們對事物逐漸喪失感受的能力。」
王湘靈
〈快要降落的時候〉2019 幻燈片投影
©王湘靈,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背景搭配王湘靈剪輯的非洲鼓聲,曲目來自希臘當代作曲家伊阿尼斯‧澤納基斯(Iannis Xenakis)。或近或遠、或急促或緩慢的規律鼓聲在展間移動、循環播放,改變了空間與時間感的同時,帶來一個平定心神的力量。「非洲鼓在古代被視為語言的傳遞工具,也是巫醫文化中相當重要的元素,而觀眾每次走進展間都能聽見不同旋律。」
王湘靈
〈快要降落的時候〉2019 噴墨輸出
©王湘靈,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湘靈表示她喜歡反覆思考心理和生命的狀態,最初透過〈質變〉討論「孤獨」這一個狀態與自我的關係。五年後重返美術館舉辦個展,王湘靈希望在更大的架構下講述、討論人在生命裡所呈現的各種不同樣貌,與他們之間往來的過程;在世界的運作方式逐漸改變,並建立新的觀看方式和認知時,真實與虛幻、在場與不在場的界線還有什麼差異?
【快要降落的時候─王湘靈個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現場
王湘靈Hsiang-Lin Wang
1984年生於臺北,2013年取得紐約市立大學音樂演奏碩士學位。在完成學業後逐漸朝視覺藝術發展,媒材以影像為主,2013-2014年修習於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2015年獲捷克布拉格「年度攝影獎 (Photo Annual Award)」第一名、2015年獲法國「PX3, 巴黎攝影獎(PX3, Prix de la Photographie Paris)」優選,同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2017年參加法國西帖國際藝術村駐留計畫,目前工作和生活於台北。
臺北美術獎
北美館舉辦的「臺北美術獎」為臺北市政府所主辦歷史最悠久的藝文競賽獎項,其首獎更是目前臺灣單一公立美術獎獎金最高額的獎項之一。每年北美館透過舉辦臺北美術獎首獎個展,將獎勵資源轉化為延伸對話、支持創作的長遠視野,提供優秀藝術家發展路徑的助力。
《CANS藝術新聞》+《亞洲藝術新聞》
2020 / 03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
常玉油畫全集(第二冊)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