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 展覽|洛杉磯LACMA【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一次飽覽全球40餘件仇英收藏
簡湘庭/綜合報導
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於2月9日至5月17日隆重推出【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Where the Truth Lies: The Art of Qiu Ying),共展出60餘件與「明四家」仇英相關的書畫作品,其中有近7成展品出自仇英之筆!
事實上本展僅一件明〈文徵明 古木寒泉圖〉出自 LACMA 館藏,其餘皆是全世界重要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借展品,包括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等,共同打造出這檔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地區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
【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洛杉磯LACMA 展覽現場
右起:台北故宮書畫處劉芳如處長、【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策展人Stephen Little、臺灣書院楊婷媜主任、孫立群秘書於展場合影。
如此千載難逢的仇英大展,是在LACMA於2011年開設的企業家雷斯尼克夫婦捐贈新館(Lynda and Stewart Resnick Exhibition Pavilion)舉行,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則是促成本展的主要支持者。
仇英(約1494-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仇英以畫為業,雖出身微寒,但天資聰穎,少時學畫於蘇州著名畫家周臣(約1450-1535),並受文徵明(1470-1559)、唐寅(1470-1524)等人影響。仇英於人物、山水、花卉等多元題材,無不匠心獨運,畫風既工謹精微,又具有文人細膩雅致的氣韻,繪畫成就得到蘇州文人揄揚。
儘管仇英是明代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但歷代畫家很少有如他一樣神秘者,更少有評價存在巨大歧異如他者!仇英並非文人出身,在《明史》之中「吳門四家」唯獨沒有記載他,甚至有傳言他是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現存很多仇英作品都沒有他的題字,因此有一說是仇英作品但凡有落款者都是他人代簽。然而,仇英晚期畫作多與歷代文人典故大有關聯,畫家勢必要熟知詩文,否則難以創作出這類具文人氣的畫。
中、韓、南亞及東南亞藝術部門主任、本次策展人利特爾(Stephen Little)表示:「無論仇英擁有如何傳奇的生平,他絕對稱得上是中國歷代最多人臨摹、偽造的畫家之一。現傳仇英作品多為蘇州片或後人摹本,由於仿品數量太多,真偽難辨,再加上仇英本人也是造假高手,導致有些人對於仇英的藝術成就與重要性仍抱有存疑態度。而這次展覽的巧妙之處,在於我們特別並置展示幾組原作、仿作、摹本,供觀眾對照鑑賞,這種觀看方式在一般美術館較為罕見,我個人覺得非常有趣!」
【真相所在】重新梳理了仇英的藝術職涯,從他的師承為引,接著介紹其早中晚期的創作,最後以仇英的追隨者為結語。更重要的是,本展試圖以宏觀的社會歷史脈絡檢視這位天才畫家,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生平進行對照,並反覆提出詰問:家世背景對於評定一名畫家的藝術成就會造成何等侷限性?明代中期以後的識字率如何?真跡、真實性的意義究竟為何?藝術鑑賞的重要性如何?
明 仇英 臨趙伯駒光武渡河圖 軸 171.4 × 66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Ottawa
承先 Precedent
「仇英者,號十洲,其所出微,常執事丹青,周臣異而教之。於唐宋名人畫,無所不摹寫,皆有稿本。其臨筆能奪真,米襄陽所不足道也。嘗為周六觀作上林圖,人物、鳥獸、山林、台觀、旗輦、軍容,皆臆寫古賢名筆,斟酌而成,可謂繪事之絕境,藝林之勝事也。使仇少能以已意發之,凡所揮灑何必古人?」 ── 王世貞(1526-1590),《藝苑卮言》。
明代職業畫壇盛行浙派戴進(1388-1462)、吳偉(1459-1508)畫風。周臣畫作雖受浙派影響,又間傳宋院體畫法,如李唐(1066-1150)、馬遠(1160-1225)、夏圭(1195-1224)等。由此可見,周臣畫風多樣、轉益多師的精神,無疑為仇英所繼承。
這也是為何研究仇英作品極具挑戰性,他不僅生卒年月不詳,生平事蹟稀少,更在浸淫江南地區收藏歷代名跡的同時,博取古畫藝術精髓,也與當時同儕畫家多有交流借鑒。本單元精選展出的6件作品,或能一窺仇英繪畫主題傳承與變化的些許淵源:包括其師周臣的〈北溟圖〉及〈韓愈韓湘子圖扇〉、授錦衣都指揮職、明宮廷畫家劉俊的〈納諫圖〉,以及明代著名文人畫家作品如〈杜菫 伏生授經圖〉、〈文徵明 古木寒泉圖〉、〈唐寅 桐下喝茶圖〉。
明 杜菫 伏生授經圖 軸 147 × 104.5 cm
狄龍(Douglas Dillon)舊藏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早期
弘治十七年~嘉靖四年(1504-1525)
仇英早年曾為漆工、畫磁匠,為人彩繪棟宇,是個十足的民間畫匠,但他的天分自是無可否認。仇英與沈周、文徵明等前輩畫家合作畫卷時,也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但若要清楚交代他早期的創作背景與人際交往,實屬不易,畢竟相關記載實在有限。
本單元呈現的早期作品包括:〈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狄龍(Douglas Dillon, 1909-2003)捐贈作品,題簽:「仇實父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真蹟,完顏希賢鑒藏」,卷末有題款:「仇實父摹圖,五峰文伯仁贊」,但據推測應為後人摹本。
傳仇英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局部) 卷 19 × 402 cm
狄龍(Douglas Dillon)舊藏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觀榜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圖中觀榜人潮眾多,上榜者神情雀躍,欲踩蹬上騎;落榜者悵然若失,由旁人攙扶,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生動景象。本幅舊題為仇英所畫,但與仇英精麗絕倫的工筆畫風相比,猶有落差,因此推斷應也是明代後期畫家的託名之作。
明 仇英 觀榜圖(局部) 卷 34.4 × 638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潯陽送別圖〉,現藏於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此畫是以白居易(772-846)《琵琶行》為題材而創作的畫作,畫面表現潯陽江邊白居易登舟探訪琵琶女的情景,場景空闊,人物穿插其間。細緻的筆法、鮮麗的色彩和裝飾性的繪畫語言,使畫面瀰漫著夢幻詩意,可見仇英師趙伯駒、劉松年(約1150-1225後)青綠山水畫法而有所創新的風格特徵。
明 仇英 海棠山鳥圖 扇 26 × 54.2 cm
上海博物館藏
從仇英臨摹的古畫中,可以感受到他不停嘗試不同風格、再兼容各家菁華的企圖,尤其「南宋四家」馬遠、夏圭的畫風,仇英更是傾注畢生之力持續臨摹學習。本次展出罕見的仇英臨摹宋元古畫包括:私人收藏的〈摹李公麟蓮社圖〉、上海博物館藏的〈摹王振鵬姨母育佛圖〉和〈倪瓚像〉等。
元 王振鵬 姨母育佛圖(局部) 卷 31.9 × 93.8 cm
©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中期
嘉靖四年~二十一年(1525-1542)
此一時期的仇英作品,經常可見文徵明的弟子王寵(1494-1533)題跋詩文,故可依王寵卒年推測,這些畫作的創作年代應該不晚於嘉靖十二年(1533)。目前已知至少六幅仇英作品有王寵題字,包括本次展出的上海博物館藏〈梧竹書堂圖〉,圖中畫一精舍,寬敞的書桌置於窗前,上置文具書籍,一士人半坐半臥於躺椅上,神態安詳。房舍四周修竹,梧桐搖曳生姿,坡石勾皴用拖泥帶水法兼乾筆皴擦,再以水墨淡淡暈染,頗見渾厚。上綴以萱花、叢菊,顯示出隱居的優雅情調。書幅上部有王寵、文徵明、彭年三人題詩。王寵題:「常侍風流鄴下遺,英英文采曜長離。也知彩筆花生夕,應是神遊藝苑時。王寵」。
明 仇英 九成宮圖 卷 31.7 × 341 cm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阿部藏品
此外,仇英的中期作品,也大致可依照他受周鳳來(1523-1555)、陳官(卒於1557後)等收藏家委託創作的文獻資料來佐證斷代,這批作品大致完成於嘉靖十九年(1540)前後。仇英便是通過和江南地區收藏家的交往,得以廣泛研習宋元收藏,並將臨摹所學的古代技法,轉化融會而成就新意。舉凡入畫之文人品茶、賞琴、閒話、隱居、行旅、漁父濯足、橫笛等,或為設色,或為白描,皆生動精微。仕女畫企圖融合唐宋以來的畫風,勾畫細緻,姿態多樣,影響深遠。樓臺界畫更是別出蹊徑,筆力清勁,傅彩精妙,已超出師承藩籬。
「吳中四才子」中祝允明(1460-1526)、唐寅和文徵明三人都曾在仇英畫作上留下題字,其中又以對仇英青睞有加的文徵明為最,「仇畫文題」也成為當時最受藏家追捧的書畫合璧經典。文徵明曾讚譽:「見仇實父畫,方是真畫,使吾曹皆有愧色。」
文徵明的態度進而影響了其子侄門生,以及文氏一族龐大的朋友圈,包括文彭(1498-1573)、文嘉(1501-1583)、文伯仁(1502-1575)、彭年(1505-1566)、陳淳(1483-1544)、王守(1492-1550)、王寵、陸治(1496-1576)、陸師道(1517-1574)、王穀祥(1501-1568)、周天球(1514-1595)、許初、袁褧(1495-1573)、王穉登(1535-1612)等人都常為仇英的畫作配以題跋詩文,不只使仇英作品多了書卷逸氣,更富雅趣,也大大促進了仇英在蘇州文化圈的名氣和地位。
明 仇英 彈箜篌圖 軸 70.4 × 30.1 cm
©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明 仇珠 摹仇英彈箜篌圖 軸 79.7 × 28.5 cm
© The Walters Art Museum, Baltimore
晚期
嘉靖二十一~三十一年(1542-1552)
此單元聚焦仇英生命的最後十年,他的作畫功力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無疑是少數步入晚年仍能自我突破的畫家。像是本單元展出的台北故宮院藏〈松陰琴阮圖〉,繪高士二人,對坐松林泉石之間,一人撥阮,另一人停琴聆聽。全畫構景清曠,筆墨簡賅,人物衣紋用游絲描,石用披麻皴,於仇英畫中極為罕見,大概是有意迴避院體鮮麗精巧的面目,轉而追求文徵明式簡淡雅逸的格調。本幅款識「嘉靖己酉春日吳門仇英製」,為仇英約56歲(1549)之作。
明 仇英 松陰琴阮圖 軸 54.9 × 28.4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相比仇英的前半生,這一時期有相對大量的明確記年作品傳世。此外,其中也不乏他客坐大藏家項元汴(1525-1590)府邸時的創作。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到項元汴在萬曆十八年(1590)去世前,其所擁有的仇英作品數量多達近50件,為明代收藏之冠,其中也有部分是於仇英去世以後購藏自別處的作品。
明 仇英 柳陰話別圖 扇 17.7 × 55.2 cm
©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項元汴出身浙江嘉興望族,字子京,別字墨林居士,由於他好古博雅,兼工繪事,山水學元黃公望(1269-1354)、倪瓚(1301-1374),又寫梅、蘭、竹石,頗有幽情逸致;更善治理生產,藉著經營古玩書畫買賣致富,成了馳名海內的大收藏家。
「天籟閣」為項元汴藝術收藏堂號,據傳他曾購得一張古琴,上刻「天籟」二字,因喜愛有加,將書齋以此命名。項元汴的收藏生涯達五十年之久,所收歷代書畫名蹟不下千餘件,內容豐富精妙。只可惜這批天籟閣珍藏,於清軍攻進嘉興(1645)時,為千夫長汪六水掠奪一空,從此散失各地。後來輾轉為清初收藏家梁清標(1620-1691)、安岐(1683-?)等人收藏,後多歸入清室內府。據《故宮書畫錄》統計,故宮院藏書畫共4600餘件,其中將近半數曾經項元汴之手,且不乏書畫名品!由此可見項元汴的收藏實力。
本單元亮點作品包括現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獨樂園圖〉,畫卷內容根據司馬光的《獨樂園記》立意,依次描繪了弄水軒、讀書堂、釣魚庵、種竹齋、採藥圃、澆花亭、見山堂等景致。卷後拖尾接裱為文徵明書《獨樂園記》、《獨樂園七詠》、蘇軾《獨樂園詩》,以及項禹揆(?-1659)等人題跋。上有項元汴、項禹揆、翁同龢(1830-1904)、翁萬戈(1918-)等人鑑藏印,其中以項元汴共59方最多;做為對照組,並展有由仇英之女所繪的〈仇珠 仿仇英獨樂園圖〉。同樣的比較形式還有仇英的白描人物畫〈臨貫休羅漢圖〉,筆法生拙古樸,羅漢卻又形神兼備,全卷構思新奇,意境幽僻,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則與大阪市立美術館的阿部藏品〈傳梁楷 十六羅漢圖〉,相映成趣。
明 仇英 獨樂園圖(局部:弄水軒、讀書堂、釣魚庵、種竹齋、採藥圃) 卷 28 × 519.8 cm
©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啟後 Legacy
明嘉靖三十一年,仇英去世,享年約59歲。最後一個單元重點介紹他的後學者,如仇珠、尤求、仇譜、孫仇聾子等皆得仇英之法。王穉登《吳郡丹青志》〈閨閣志〉記載:仇珠「能人物畫,綽有父風。」明末清初姜紹書《無聲詩史》則言:「吳郡自仇十洲以人物名世,而子求繼之。凡畫道釋仕女,種種臻妙。兼長白描,乃院體之能品。」
除了近學仇英的仇珠、尤求外,仇英對於明清時期的職業畫壇亦影響深遠。文嘉《鈐山堂書畫記》記宋代趙伯驌(1124-1182)〈桃源圖〉云:「其畫世不多見,此圖舊藏宜興吳氏,嘗請仇實甫摹之,與真無異,其家酬以五十金,由是人間遂多傳本,然精工不逮仇作矣。」文中「人間遂多傳本」具體呈現當時藝術市場興盛。透過職業畫家間的臨仿,仇英在世時,坊間即有不少託名仇英的作品流傳,像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桃源仙境圖〉等作都是蘇州片常見主題,這樣的風氣延續到了清代,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仇英偽品,也加深了後代鑑定仇英原作的困難。
除了複製畫,仇英也不斷啟發後代藝術家如顧見龍(1606-1687後)、金成(1878-1926)、張大千(1899-1983)等人。張大千對仇英的工筆和寫意人物畫有極高評價,本次展出的〈張大千 摹仇英滄浪漁笛圖〉,作於1947年,仇英原作曾為大千收藏,畫中的近景樹叢,有四種夾葉和三種不同的點葉法,不但夾葉的用筆尖銳細勁,而且點葉也十分注重筆墨的表現,不同於仇英一般工筆畫,因此格外受張大千重視。細觀大千仿本,全盡整飾超過了原作,形成一種「文人畫」與「院體畫」的綜合畫風,雖然古意盎然,也不無大千仿古時別出心裁之處。
明清兩朝習仇英畫風者,僅文獻著錄和傳世作品顯示就有24人,地域以江浙為主,題材多為山水人物,尤以精細妍麗者,畫者多為職業畫家。仇英因其獨特的身份與畫風,得到大量職業畫家的垂青,顯示出與同時代文人畫家不同的傳播方式與號召力。
民國 張大千 摹仇英滄浪漁笛圖 軸 1947年 130.8 × 64.7 cm
Pisces Collection
明 仇英 滄浪漁笛圖 軸 159.7 × 84.1 cm
顧洛阜(John M. Crawford Jr)舊藏 ©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Kansas City
《CANS藝術新聞》+《亞洲藝術新聞》
2020 / 03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
LACMA【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展覽圖錄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