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实大量读经前后的区别——孟母感悟之七
我老实大量读经前后的区别
——幸福读经的一家人第七部分
孟春艳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读经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区别”?经过几天思索,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自从读经之后就得了“经”神病,自从得了“经”神病,整个人就神经多了!病症如下:一、读傻了!二、读到胆子小而大!三、读到黑白不分!
从小到大,我都是被我爸骂我傻的声音中长大的!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曾经把我爸给叫去,说:“这孩子先天发育不全,还是领回去吧,明年再来上!”我爸存着侥幸心理,没有把我领回家,就在学校混着,那时候老师没有考核,如果放在现在,影响了班级成绩,老师会不会吃了我爸?这么傻的孩子,到四十多岁了也没有变聪明,脑子很短路,啥都记不住,整天丢东忘西的。
可是为了陪孩子读经,也傻傻的一遍一遍的读,学孩子的样子大声的读,读到每天晚上三四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全都用上了,开车也读、吃饭空隙也读,上卫生间也读,差不多读到昏天黑地,傻读七个月,居然还包本背诵《学庸论语》了!
自从读了经之后,就越来越糊涂傻傻拎不清了,不但傻读书,还做事情越来越傻!我以前是什么好事情都抢不上槽的,啥事情都老是吃亏的那种傻人!还特爱管闲事,大街上看到一个孕妇吃冰棍都颠颠的跑上前去跟人家说,吃凉东西不好不好啊的那种人!现在就更变本加厉了,逢人就说读经好,小孩子要读经、大人要读经、老人要读经,读经有多好多好!逮谁给谁送书不说,还纠集了一帮同样傻的女人就算累个半死也不在家休息,不理朋友、不去应酬,屁颠屁颠的跑去办公益读书会。搞得很多人当面背后说我读书读傻了、读呆了、可恶的是自己傻了呆了不算,还把俩孩子全都送学堂,谁劝也拉不住,读成一意孤行了!不但一意孤行,还逮谁让谁把孩子送学堂,尤其是那劝我的人,有些吓得都不敢当面批评我一意孤行了。现在看什么事情都顺眼,也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跳脚发脾气吓人了,被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了,最神奇的是看什么不顺眼的事情都是对的了,再不跟人争对错了。你说傻不傻?反正现在很多朋友都说我这一年变化太大了,变得连笑都是傻笑的了!
从1月10号包本《学庸论语》到现在已经快半年了,没有时间复习,忘了挺多了,只有每周两次在读书会读读,单篇大约能读到二三十遍,也就算做复习吧!二三十遍下来还是依然能够背诵。我也没有时间看注解,更没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去翻译啥意思,因为我急着往下进行《孟子》三百遍。但是有很多不懂啥意思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懂了,尤其是自己照着圣贤的指点去做的事情,更是深深刻在心里不会忘记。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时时对照自己,把别人的经验当做自己的经验,把别人的教训当做自己的教训,所以圣人这样的话语我相信自己会终生不忘!《论语》有一些话,在《孟子》里面就有诠释,比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对孔子这样的思维,孟子就诠释为: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于是我做任何事情就对照自己,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给员工做一个好榜样:有没有“仁义礼智信”?有没有“恭宽信敏惠”?有没有“入则孝出则悌”?有没有“吾日三省吾身”?有没有“谄媚”有没有“骄横?有没有奢侈浪费?有没有“反求诸己”?有没有“成人之美”?有没有“不器”?有没有“养我浩然正气”?有没有“与人为善”?有没有“恻隐之心”?有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我越来越胆子小了,每天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圣贤用一生的践行总结出的智慧,当然要我们用一生来践行。我觉得我们不能说自己读了几百遍甚至几千遍,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懂了什么意思又如何?我们可以拿这些圣贤的智慧去卖弄学问吗?我们是要按照圣贤的指引去践行,做到一条才说明真的读懂一条,做到一条这一条就才会终生不忘!就算全文忘了也没关系!有些词有些话就算永远不懂也没关系,我们又不是人人都要成为训诂大师,孔孟圣贤通篇就是“仁义”二字!我们只要做任何事情问问自己有没有“仁”?有没有“义”?就足够了!我相信我的孩子们是活的,是会长大的、是会思考的、是会践行的!只要他按照圣贤的指引去做了,他就一定是仁德君子!想想我胆子就无比的大!我会义无反顾的让孩子老老实实去大量读经,因为他二十岁、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一定会有不同深度的懂!
读经了以后我发现了我黑白不分了!看到了任何事情都是对立又统一的,比如说“对错”、“成败”“得失”“强弱”、“贵贱”“攻守”“取予”“吉凶”“愚智”“荣辱”“微显”“公私”“难易”“高下”……一件事情在一个和谐的状态下可以相互转化为相反的方向,如果不和谐了就再破坏,再重新立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和谐状态。
所以我看淡了很多的得失祸福,面对人生既保持“舍我其谁”的霸气,也有“从吾所好”的勇气,可以时隐时现,可以若有若无,可以“狂狷乎”,可以“婴儿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