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孩子时,规矩和爱不可或缺

2017-07-04 武汉律谦学堂 蓁谦学堂




(《规矩和爱》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的专著,告诉我们父母用规矩建立理性的大坝,让爱造就孩子,也造就自己。)

近年来,西方民主、自由教子思想的传入,不少现代父母深受影响,中国传统的严格教子方式质疑、怀疑,甚至放弃,主张给孩子“自由”,充分地“爱”孩子。

结果,有些父母的爱丧失了原则,对孩子的爱成了溺爱和放纵,使孩子做出“没有规矩”的事情,像拼爹坑爹事件皆属此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国的老话。因此,过去中国的家庭大都有严格的“家规”,教育孩子有规可依。

比如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曾国藩,他对子女严格要求,毫不溺爱,教育孩子注重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爱孩子没有错,但要有原则和底线,保证孩子做事有度、有规矩!

很多人只看到西方人教子民主、自由的一面,不知道民主自由是用什么来保障的,不知道他们还有给孩子做规矩的一面。

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

 一个人如果只知道疼爱孩子,却不忍心去管教孩子,这样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父母。

 因为一味不忍心,爱就变质成了溺爱,溺爱是害也是恨。没有理性的把持,那浅薄的爱如窗外的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会失去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所以,教育孩子既要有规矩也需要爱!


  孩子一生下来都很可爱,父母喜欢的不得了,怎么爱都爱不够,可是,

当孩子渐渐长大,不那么可爱的时候,有些父母就开始烦了。
  比如,常听到一些沮丧的妈妈咬牙切齿地说:“恨不得没有把这个小东西

生下来!”她们的孩子这时往往才四五岁,因为开始不听话了,妈妈就受不了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出于本能的,爱若总是出于本能,没有理性的加入,便不会持续很长,凭着这份本能的爱很难做一个好父母,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诚然,父母也是有血肉的人,面对孩子的不同状况时有爱有恨也是正常的。
  但问题是我们常常不能用理性来接纳这样的现实:孩子本来就是可爱和不可爱的组合。中国古人在《礼记》中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处理对孩子的爱和恨:“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教育孩子时尤其应该如此。
  无论孩子多么可爱,你都要清楚他也有恶的一面需要你去做规矩。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你都要明白他毕竟还是孩子,反思他的

错误中你有怎样的责任。
  理性是融合爱和规矩的唯一溶剂,理性是教育的中庸之道。
  唯有爱和规矩的理性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结果。著名的《颜氏家训》中有这样明确的教导:“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在中国

的传统教育中,百善孝为先,只有父母能做到威严和慈爱的结合,才能让子女产生这百善之先。
  很多时候当孩子不好的行为引起我们的注意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对于这样的行为改变,不是简单随便做一次规矩就能改变的。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第一次、第二次往往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只有当这一行为成为习惯时,你才开始重视,对于这种情况,你如果立刻给他做规矩,效果不会好。
  还有的家长给我倾诉,孩子到了初三了,还不知道学习,整天想着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说如果孩子小时候这样,你要真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去想办法,现在就不至于如此!
  很多父母做规矩失败是因为随便。
  所以,你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好,就不要开始做规矩。宁可让孩子这次暂且得了逞,如果你匆匆开始,草草了之,不但规矩不能做好,反而会影响到以后做规矩的权威。
  因为你的不认真让孩子对规矩失去了应有的敬畏。所以,在做规矩之前,要做很多准备。
  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应该怎样解决?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多半是因为没有进食习惯,特别是零食随手可得。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饿他。很多父母还没有做就会担心:不吃饿坏了怎么办?还没有开始做规矩,自己先犹豫了。
  在现实中如果真这么做,孩子在没有饿坏之前,早就乖吃了。因为饿了吃饭是正常的反应和行为。
  还有的家长说,我每天苦口婆心给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孩子一点都不听,我问说了多少年了,她说从小说到现在,孩子都上高一了!我说算来你说了10年了吧!如果一些话说了10年了都不管用,还有必要说吗?

  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让你10年听同样的话,你会什么感觉,别管孩子学习了,让他不烦了,开心了,也许他会好好学习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当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时,一方面要理性的肯定,另一方面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孩子的行为会反复,这是他在拷问你规矩的界限是否坚硬。但是第一次认真的规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另外,做规矩时要和孩子保持很近的距离,如果距离很远就大喊大叫,既没有敬畏气氛,也没有铺垫,过于随便,而且容易情绪化,不仅难让孩子产生敬畏,相反很容易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对抗,结果可想而知。
  在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常常舍不得让孩子接受惩罚。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认错了,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再批评孩子,更不会考虑到还需要去惩罚。
  离开惩罚,就谈不上规矩,只有惩罚,才能让人懂得敬畏,只有敬畏才有伦理道德。
  不错,孩子能够真心认错是值得肯定的,但不意味着就可以不要惩罚。如果一味如此,你就看到很多孩子变成这样的结果:一犯错就认错,认完错不改错。
  因为缺失了惩罚这一环节,规矩的警告功能也失效了。
  孩子的认错不仅不再发自内心,而且是把认错当成逃避惩罚的手段。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触摸法律的底线。
  因为他总觉得可以逃避惩罚,但是社会的法律规范是,如果犯法,即使你认罪,还是要接受法律的惩罚。
  所以,家庭的规矩要和社会的法律保持一致。
  就像孔子说的:在家里如果能做一个敬畏规矩的孝子,长大后犯上作乱的可能性很小。
  有些父母在不同的情形下,对孩子的教育和规矩不一致。
  比如,有的父母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孩子要什么给买什么,心情不好了,孩子要什么也不给买;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各有各的思想。所以,做规矩要有一致性,规矩的一致性是一个有效规矩的重要保障。
  首先,同一教育者之内规矩要有一致性。
  作为教育者个体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规矩要做到尽可能的一致,切忌朝令夕改。

  父母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一,把重要的规矩写下来,这样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二,控制自己的情绪,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按孩子的行为动机来决定惩罚,不能随心所欲。
  其次,保持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
  一个家庭往往不止一个管教者。为了保证规矩的有效,要力求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
  有祖辈家长参与的家庭一定要注意,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不能代替亲子教育,当做规矩有了不一致时,可以举行家庭会议。
  没有祖辈参与的家庭,父与母也要保持规矩的一致性。
  家庭里不能有许多“头”,必须由一个人负最后的责任,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为了保证规矩的一致性,夫妻两人要共同参加一些有关的父母培训班,要一起学习如何做好父母。
  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出现了问题,父母开始给他立规矩,却发现很难扭转;
  其实,2-3岁儿童的很多不良行为往往会带到他们今后的人生阶段;三个月的婴儿就能辨别微笑和皱眉头的表情。给孩子立规矩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做规矩要从孩子出生开始,从婴儿的吃喝睡坐做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能否成功的在婴儿的吃睡上设立界限、规律,不仅会关系到他小身体的健壮,而且也会影响到他智力和行为的发展。
  智力超常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良好的睡眠规律和睡眠质量。早期儿童多动症与婴儿期不规则的睡眠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能否做好人生的第一个规矩,不仅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而且影响到父母今后给孩子做规矩的意识和信心。
  规矩和爱,是亘古不变的。那些有钱有权的父母,不管你多有财富,请记住:再富不要富孩子。
  不管你多有权贵,请记住:再贵不要贵子女。


 武汉律谦学堂取自于《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由王财贵教授赐字的全日制读经学堂!秉承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教育”理念,落实老实、大量读经,以熟读、包本背诵20万中文经典,10万英文经典为目标,通过大量的吸收和储存中西文化之经典,以涵养孩子的性情,启迪孩子的智慧,奠定孩子一生的聪明才智与文化素养。

 学堂设有日托班、寄宿班和周末班,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都能够接受到经典的浸润和滋养。

联  系  人:刘波老师18249997299 (绑定微信号)

学堂地址:武汉东西湖区金银湖碧海花园二号门别墅区亲海湾V3—102栋  



武汉律谦学堂  · 招生简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