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人间: 从苦瓜诗意到山河新貌 | 新展开幕
2021年7月1日,“换了人间:从苦瓜诗意到山河新貌 —— 和美术馆藏中国近现代作品展”将拉开帷幕。
在传统中国画中,艺术家们寄情诗意山水。二十世纪的中国山水画顺应历史潮流,以一种更合时宜的方式超越了传统诗意山水的既定之路,转变为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山河新貌。创作主题从传达隐逸理想转向塑造英雄化的自然河山,这种现实转换既是基于新中国如火如荼发展社会建设的背景,亦出自艺术家面临改造中国画的紧迫问题时所作的适时调整。如果说“山水”是历史文脉的延续,那么“山河”所喻示的无疑是一种家国情怀。
本次展览以艺术家个案为切入点,展示以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等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在探索中努力进行变革的艺术历程。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将他们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连贯起来,在勾勒出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之路的同时,印证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变革精神。
展览信息
换了人间:从苦瓜诗意到山河新貌
和美术馆藏中国近现代作品展
展期
2021年7月1日至10月10日
展览主席
何剑锋
地址
广东顺德北滘新城怡兴路6号
和美术馆展厅四
参展艺术家及部分作品
《山瀑清会》,傅抱石,纸本设色
173 × 92 cm,1949
《芙蓉国里尽朝晖》,傅抱石,纸本设色
48 × 68.6 cm,1964
#引光入画
#李家山水
#中国画改造运动的积极响应者与实践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原名三企,室名有君堂、师牛堂。学生时代受教于潘天寿、林风眠先生,任教北平艺专,拜师齐白石,相随十年,请益黄宾虹,学习墨法。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山水早年受四王及八大、石涛影响,五十年代的万里写生、赴德交流以及对黄宾虹墨法的研究,促成了观念和笔墨的巨大变化。论画有对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等名言,影响深广。著作有《李可染画论》《李可染书画全集》存世。
李可染是中国画改造运动的积极响应者与实践者,在当时文艺界全面接受毛泽东文艺思想,提倡艺术应关注社会现实,面向生活,对传统采取批判接受态度的历史情境中,他提出了自己的中国画改造方案。李可染在其山水画改造中引入对景写生,着意探索大自然无限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并以“为祖国山河立传”为创作目的,不断革新自己的山水创作。
《革命摇篮井冈山》,李可染,纸本设色
69.6 × 46.3 cm,1975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吴冠中在20世纪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月下玉龙山写生》,吴冠中,纸本设色
54 × 155.1 cm,1978
黎雄才(1910—2001),广东肇庆人。出生于裱画师家庭。1926年拜师高剑父,次年由高剑父招至广州春睡画院学画。1950年任教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1953年任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1954年创作《武汉防汛图》。1958年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1975年创作《迎客松》巨幅于广东迎宾馆。1978年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黎雄才秉承“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革新思想,一生以自然为师,坚持写生实践,成就斐然。擅长巨幅山水画,所作气势恢廓,被誉为“黎家山水”,是现代山水画发展史的重要范例之一,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又精于花鸟、人物,书法则渊雅雄豪,自具风骨。
“建设如火如荼”
赖少其(1915—2000),斋号木石斋,广东普宁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参加开国大典,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60年组织安徽版画家到安徽各地和黄山体验生活,学习徽派版画传统。1986年提出“丙寅变法”,深入南粤大地各处写生。1995年进行“衰年变法”,将236件书画作品捐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赖少其艺术馆。
他擅山水,所作多取全景式构图,干湿相生,枯润相济,画风雄浑壮阔,苍润幽深。工书法,学金农、邓石如,峭拔苍劲,富金石气。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使其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惯以干笔渴墨写黄山,气势恢宏。
“师法自然”与“学习传统”
林风眠(1910—1991),原名凤鸣,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入第戎国立美术学院习西洋画,得院长杨西斯推荐同年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柯罗蒙工作室学油画。1928年受蔡元培之邀在杭州筹建国立艺术院,任院长。1929年任教育部主办第一届全国美展评委;10月国立艺术院改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37年日军侵华,率艺专师生内迁。1938年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主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他致力于探索传统绘画的改革,在水墨仕女、静物瓶花、江南水乡、戏曲人物等题材方面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具有强烈的现代风格和装饰趣味,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
《白衣仕女》,林风眠,纸本设色
66.6 × 65.7 cm,年代不详
关良(1900—1986),字良公,广东番禺人。1917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师从藤岛武二、中村不折学习西画。1922年毕业归国。1927年参加北伐,在政治部任艺术股股长。1936年,与吴琬、丁衍庸在广州发起组织“野草社”,大量提倡新艺术运动,反对学院派油画创作与风格。1942年,在成都举行个人画展,首次大量公开展示其水墨戏剧人物画。抗战胜利后,随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复员回杭州。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主任等职。
关良擅长中国画和油画,潜心探索中国画的创新和油画的民族化道路。中国画尤擅水墨戏剧人物,以白描、减笔、湿墨、淡彩抒写戏曲人物,探求钝、滞、涩、重的用笔美感,造型设色,善描眼神,稚拙生动,富有天真、幽默味。
《上海港》,关良,布面油画
54 × 65 cm,1960
预约购票入口
* 根据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和美术馆暂停线下购票,请提前于和美术馆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
* 门票包含所有当前展览:
“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 - 展厅1/2/3
“换了人间: 从苦瓜诗意到山河新貌” - 展厅4
* 更多票务详细规定, 请见票务信息
*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入美术馆区域须出示小程序参观预约码、健康码及行程卡
* 如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需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健康码绿码方可进馆参观
Transformation: from poetic to realistic
2021.07.01 - 10.10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rtists were attracted to poetic landscapes.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followed the historical cannon in a more contemporary way that transcend the established path of poetic depictions and transformed into a new look at the landscapes with modern characteristics. This shift from the ideal of solitude to the heroic expression of nature is based on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hina in full swing, as well as the timely adjustment made by the artist when facing the urgent mission to transform Chinese painting. If the "landscape" is the continuation of historical tradition, then "mountain and river" is undoubtedly a metaphor of the patriotic emotion.
This exhibition enlists several Chinese artists as the entry point, to show a glimpse of the exploration of artists including Fu Baoshi, Li Keran and Guan Shanyue in their artistic creations. Their works bear the distinctive mark of the time. The artistic creation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are examined in a coherent manner, outlining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spirit of change that embodied with the brush and 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