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博 | 告别冷冰冰,情感化驱动的体验思维

2015-11-12 梅子匠


都说传统媒体的编辑要转型为产品经理,都说互联网思维要靠产品意识,都说,“产品经理”的帽子戴了,就不用再担心岗位不牢靠……产品经理真的很牛么?做一个顶级产品经理到底有多难?

近期,方正电子与《中国传媒科技》杂志联合举办了“媒体人转型产品经理有多难?——媒介融合系列沙龙之产品经理下午茶”,邀请去哪儿门票事业部交互设计经理
张博,带来”告别冷冰冰,情感化驱动的体验思维“的主题分享。梅子匠为您独家呈现。



◆◆◆◆◆


以下根据张博采访录音整理:


情感化设计是设计的基础,所有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无论有意无意,都会带有情感反应。情感变化构成了我们的日常体验,能改变产品的属性,从一个单纯的工具,变成用户情感的寄托,变成熟悉的伙伴,不再冷冰冰,充满温暖和回忆和关怀,能主导用户的决策和对产品的感官。那今天就跟大家聊下情感化,这个最近几年特热的词。


情感需求


说个大家特熟悉的词,需求。说需求,首先想到商业需求和用户需求。今天来聊聊需求的另一面。这一面是双生子,哥俩分别叫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


大部分用户使用产品之初,都是基于哥哥功能需求,它能帮我干啥。而弟弟情感需求则是怎么让我满足,包括信任、归属、尊重、虚荣等感觉。满足情感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case by case来看。


举几个例子:


车是的功能需求是代步,假设如有5万你会买QQ,有500万会买啥?恩,大奔不错,去接女朋友下班,倍儿有面子。但你比较节俭,弄个10手的QQ去接女友,你女朋友还会坐么。


换个例子,女孩子买LV的包包,不是为了装东西(功能需求),而是喜欢听别人说,哇好漂亮,一定好贵吧。这会很满足(情感需求)。情感需求会让产品有额外的价值,会在各种工具属性中脱颖而出。


有时候用户要的并不是实际效果,而是有效果的感觉。手术结束后,家属最想听的话是手术很成功,手术真的成功么,也许小县城的手术效果不如京城来的优秀,但“很成功”三个字就够了。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安慰,这叫做安慰剂效果。很多设计就用安慰剂效果达到多快好省。早些年电梯的关闭按钮不灵光,需要按几下才会关闭,其实那是假的,出于安全并没有这个功能,电梯会自动检测。但若没有关闭按钮,小伙伴会很焦虑,所以需要一个假的来做安慰。


关于个性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个性,无论是自标榜,还是他人附会。第一次看到事物,总会给他定位及个性,个性会传达情感信号。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会从一切看到事物中找到情感,包括护花花草草。这有些像相亲,第一眼来感觉他是高富帅,还是矮穷挫。第一印象往往不准,但会影响后续的决策,这个影响力会持续很久。


用户找一个喜欢的个性来和自己配对,macbook适合设计,Alienware适合玩游戏,ThinkPad适合商务。对于产品本身来说,是没有性格的,这些都是宣传所附会的。这些附会的性格会让用户所有共鸣,让产品和用户有所联系,这种联系就包括各种情感因素。举个有意思的例子:很多三相四线城市的人,买iPhone不是因为体验好,而是感觉iPhone所在的社会阶级。


产品不仅仅是工具,人们通过他们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包括快乐,悲伤,兴奋,沮丧等等。当个性与用户合拍时,产品的其他特点就无所谓了,他们甚至会忍受缺点,此时个性在用户眼中会无限放大,甚至带有文化或宗教属性,这时用户对产品的粘性极高。很多品牌的死忠粉就是如此,在亚文化和垂直领域尤甚。(现在的产品越来月细分,如果要做个合格的产品设计人员,就一定要研究亚文化。)


这种个性其实是情感的自我表达,或是说是自我身份的认同。这种个性也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纽带。在设计中,个性特征是很强大的因素。这有点像相亲,第一次见姑娘总要留点印象,别管是好是坏,否则下次见面,你只是个路人甲。这种个性可以从声音,味道,颜色等着手,而且这些感觉让你不用思考。说《超级玛丽》,让你画水管工人形象可能有些难,但让你哼出主旋律却很简单,这就是个性。


产品的个性也会随时间改变,《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给排球画笑脸,给它取名,这时排球已经不再是玩具,而是唯一的伙伴。产品用久了,总会夹杂回忆,也表现你的过去和将来,如房屋装修风格,如你带了十年的Apple watch。对于这种互动,设计师可以有更多的发挥。从关系角度着手设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会拉近产品和用户的距离。当然,还要结合场景。



△《荒岛余生》剧照


一些最成功的产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满足使用场景中中要的情感需求。所有的互动,都会伴随时间,地点,人物,人物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结果会截然不同。在傍晚的西餐厅,和中午的菜市场求婚,成功几率更截然不同。


情感对行为的影响


积极的情感会让用户持续使用,有跟你聊天真愉快的感觉。消极的情感挫败十足,会引发更多的fu'l各种社会不公平,各种人生失败,导致老子不鸟你了,来个裸辞。这是设计师和产品同仁不愿看到的局面。较低程度的积极影响,不会打断正在进行的任务,也不会干扰注意力。会让用户思维开阔,特别兴奋。


消极的情感会影响积极性,以及后续操作的意愿。但有时候负面情感也会带来好效果。没带安全带,就会发出“嘟,嘟,嘟”警示声,促使人们系上。为什么会有好的效果呢,因为消极的情感,能让你更集中注意力。这可是有科学依据的,从进化论的角度讲,你在找晚饭的时候,还要警惕背后是否有老虎盯着你,不然你就变成它们的晚餐了。潜在危险必须引起强烈反应,吸引更多注意力。


当然,消极情绪多就会有压力,这不仅会掉头发,也会经常出错,你做再多的容错设计,也会有挫败感。消极最好控制在少量的警示上。比如说你骑单车,在平坦大路上,甚至能张开双手,和其他人聊天。如果在泥泞的盘山公路,你还会张开双手么,更多是小心谨慎,不然有死神会向你张开双手的。积极情绪会调动潜意识,让你分心做熟练事情。而在紧张压力下,精神会高度集中,无法在分神。长时间的压力会筋疲力尽,对于任务型工作,还是用积极情绪来的更好。



△汽车安全带


对于不同用户,应该有不同的体验设计。新用户更多熟悉探索,这时候适合积极引导,让他愉悦,这样焦虑和挫败感较少。有趣的动画,可爱的吉祥物,鲜艳的颜色都会更吸引用户。对于熟练用户,应该已目标导向,设置一些挑战,让他更集中精力,而且完成挑战会获得极大满足。对于熟练用户,他们更喜欢在挑战中寻求刺激,如滑雪,跑酷刷分数。这种刺激来自自我的认可,以及超越他人的优越,越熟练越挑战越满足。


新用户——体验导向


挑战较少、探索较多、娱乐导向


有经验的用户——目标导向


挑战较多、探索较少、关联任务


用开头的话做结尾:情感变化构成了我们的日常体验,能改变产品的属性,从一个单纯的工具,变成用户情感的寄托,变成熟悉的伙伴,不再冷冰冰,充满温暖、回忆和关怀,能主导用户的决策和对产品的感官。




媒体人转型产品经理有多难?点这里


- 完 -


▋ 整理 曹素妨

▋ 小匠 朱可也

▋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梅子匠


回复编号,获取更多传媒人文章
Y001于威X001陈刚
Y002叶伟民X002杨溟
Y003闻进X003喻国明
Y004唐兴通X004范以锦
Y005黄磊
X005陈少志
Y006刘炳路
Y007徐峰

Y008李小鸣


Y009张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