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meizj-tmt Intro 摘取可为“媒”所用的“技术”与“艺术”,融合,酿成一坛坛甘甜的梅子酱。授人以梅,津津乐道,是为梅子匠的初衷。此公号为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与新华社《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联合主办。 ◆◆◆◆◆ 《中国传媒科技》:近两年,国内有几所传媒院校陆续开设了VR相关课程,请分享下您开办VR专业的经历,以及与其他高校不同之处。 盛瑨:南京艺术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把虚拟现实艺术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开展教学的院校,该专业方向设在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之下,开设于四年前,今年第一届30名学生毕业。这些毕业生就业情况都比较好,主要去向是学校任教和水晶石科技等类似的数字科技公司。南京类似水晶石这样的数字科技公司中,大部分都是我们学院培养的人才。 虚拟现实艺术专业方向的前身是建筑动画方向,2005年我们开设了建筑动画专业方向,在当时也是全国高校首创,设置在动画系的专业方向中。不少国家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出梦幻多彩的视觉效果,触使我们把建筑动画方向往虚拟现实方向发展。毕竟建筑动画方向相对比较狭窄,将其改为虚拟现实艺术之后,纳入数字媒体艺术系当中,发展面更为广阔。南艺的数字媒体艺术系跟全国其他高校同类专业不太一样,下设互动媒体艺术、游戏艺术和虚拟现实艺术三个专业方向,我们认为这种安排是更加专业性和合理性。 ◆◆◆◆◆ 《中国传媒科技》:请具体介绍下虚拟现实艺术专业的课程设计、师资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盛瑨:虚拟现实主要分为“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艺术”两部分,最早涉及虚拟现实的院校中,做得比较好的应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我们南京艺术学院。北航作为工科类院校,讲究的是虚拟现实技术在航天科技上的合理性,而南艺则聚焦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去实现艺术的创造,追求艺术性和视觉效果。所以,南艺定位在虚拟现实艺术专业方向。 虚拟现实都是运用计算机制作出来,一种是创造性的三维虚拟建模;另一种是把现实中某一事物进行复原,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江苏省文化厅项目“南京——城市的变迁”,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再现和复原南京两千多年的城市变迁,并将此项目融入到课程中去。 授课老师基本都是学环境艺术设计和动画出身的,这个专业要求学生对建筑环境、建筑空间非常熟悉而且也兼具三D技术。虚拟现实艺术(VR)专业创办的四年中,我们的师资和课程都在不断调整,力求更加合理化,今年的课程已经是我们整改的第四版。 ◆◆◆◆◆ 《中国传媒科技》:艺术应该是有思想的。媒体创意及新媒体思维方面的培养,有哪些做法? 盛瑨:近几年,我们我们一直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我们专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我们的学生在大二时必修“当代艺术思潮”的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必修“数字媒体创意”。 在课程中,我们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媒体创意的活动,让他们深入当代艺术的各种展览当中。 比如我们会去上海或北京的一些当代艺术馆与艺术大师“对话”,在参观完后会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及艺术家,分析其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将自己置换为喜欢的艺术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一个艺术作品,并与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 《中国传媒科技》:您认为当前国内VR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节奏是同步的吗? 盛瑨:VR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会越来越成熟,今后应该会是一个智能交互社会。现在社会上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公司兼顾做内容,而大部分从业者因为没有接受过足够的专业训练,有一些局限性,艺术性也不够,真正能做好VR内容的人才是非常缺少的,这跟社会教育没有跟上有关系。 南艺在VR方面的发展比较成熟,各学科专业分类健全,跨学科支撑力度大。许多兄弟院校过来交流后,也认为我们的教学模式设置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够将这种VR教育模式推广到全国。 ◆◆◆◆◆ 《中国传媒科技》:贵校在VR教育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盛瑨:最重要的问题是实验项目资金短缺,学校里面空间太小,实验室太少。理想的教学是配备若干个大型的实验空间,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成长。目前南艺仅有一个国家级的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个省级的虚拟现实艺术教育实践中心。另外,我们非常希望能将“虚拟演播室”的概念应用在教学上,将整个教学场景建模,现场定位录制,合成实时播放。 ▌小匠 张怡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梅子匠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