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荫浏:古琴谱式改革刍议(上)

杨荫浏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2022-12-20

编者按:

本会公众号拟按时间顺序刊发杨荫浏先生在琴学方面的著述。今日所发之文,是杨先生根据旧谱无音调,不能体味曲趣;笔划繁多,“打谱”耗时;机械弹奏,同一符号含多种定义等缺点,提出了备乐谱、省符号的改革思路。杨先生共列举了八类省略符号的方法,其中五类可删,三类可略减或简化。如此,琴谱符号不超出三十个。先生提出乐谱的改革,意在改变古琴式微之境。勇义为之,实为挚爱古琴艺术的拳拳之心使然。适值古琴再度繁盛之时,重读此文,感慨良多!


古琴谱式改进刍议(上)

文丨杨荫浏

(首刊于《礼乐》1947年第18、21、22、24期,原文标题为《古琴谱式改进刍议(一)》《古琴谱式改进刍议(二)》《古琴谱式改进刍议(二续)》《古琴谱式改进刍议(三)》。本文选自《杨荫浏全集》第5卷,2009年版)

一、旧谱之缺点
为推广古琴技术,精密保存各派弹法,便利后之学者计,古琴谱式,有加以估价之必要。以前王光祈先生曾有建议,著之于书。虽所立记谱新系统,繁琐而隔膜,仍难有实用之价值,然不满旧有谱式,企图改进,则真知灼见,不无先躯启发之功。作者深佩光祈先生在此一方面之看法,欲进一步达其改进谱式之目的,乃写此文。在讨论改进方案之前,先论旧谱之缺点,以见改进之为必要。
古琴谱几纯由弦序徽分及指法符号结合而成;有指法之谱,而无音调之谱,是其最大缺点。夫曲调为最初创作之本体,用指法不过以表达曲调应有之神情,用符号不过以记载指法应取之动态。今谱无曲调,而仅存指法符号,则学者不能心中先有音声,而依心中之音声,以定取指位,即不得不因指法之规定,依指法以摸索音声;不从曲趣之体味入手,而藉指头机械动作,为之先导;意识之所及,初为间接之数量与方法,而非比较直接之节奏与音高。口无可吟,心无可诵,唯任呆板之数量与方法,支配自动之意识。习之有时,幸而能臻“指与弦合,弦与音合”之境,方能寻得音声;更习之有时,又幸而能臻“音与意合”之境,方能心存音调,而得其趣。心手之关系,间接而逆转,本国艺术之中,唯琴为然。是琴谱之缺点一。
琵琶谱式以曲调为主体,而副之以指法符号,实有胜于古琴谱式。有曲调,则指法符号方可化繁为简。例如中吕均七弦为羽,七弦七徽之为清羽,七弦六徽二分之为更清之宫;苟谱中对于各均七音,均有详细区分之符号,则既有弦序,徽分可省。五调之音位,虽一调一式,然同调相同,学者经极短时间之基础训练,对于五调各弦音位,略有认识,则即不一一注明徽分,亦未尝不可依弦序及三准之位,自然弹得调声。如是,则徽分符号,完全可省。音升则进,音降则退;既有表示升降上下之调谱,则上、下,进、退,往、来之符号可省。调谱之节奏,明细纪写,则谱中急、缓、连、少息、不动等等之节奏补充符号又可省。今琴谱之字,笔划繁多,读之眩目。初学者视为天书;专精者对于未经熟练之调,亦必费相当时间之“打谱”功夫,始能略得其仿佛。莫有能对谱初次试弹,而即略得其情趣者;更莫有能见谱未弹,而窥知其音声者。结果,一人终身所习,操数寥寥;传谱多而能弹者少。因无调谱,谱式乃不必繁而不得不繁,学习与读谱,乃不必难而不得不难,技术之传授与发展,乃不得不受甚大之障碍。是琴谱之缺点二。
琴谱既以指法符法为主体,琴家即有以指法之合符定义为唯一急务,而不顾音调者。其甚焉者,几以弹琴为机械动作。夫前人之谱,因声定指法。同一符号之用法,未必各家均同。要在表达曲调之神情,非贵模拟机械之动作,后人不知其初意,遂划一符号之定义,以利了解与记忆,复依已所划一之符号,以规定一般曲调之抑扬高下,疾徐跌宕之神情。其指法之体系,既不精详,又无伸缩,遂无以驭曲调多方之变化。结果,指法划一,而弹奏乃一变而成“门面”之点缀,曲调乃一变而成索然无味之形式,弹奏考乃有自诩其指法为丝毫不苟,而所弹之调,则支离残损,噪音刺耳,非复艺术作品者;誉之者谓为功力到家,非之者谓为刻舟求剑。谱式重于指法,弹者乃或狃于指法之末,而忽于音声之本。指法划一,而音声残损,有失古人作曲之初意。是琴谱之缺点三。
今琴谱之幸未失传者,因尚有若干能着眼于音调本身价值之技术专家,累代为之保存耳。琴谱之所载,不过足供参考而已。苟真欲发扬琴学于万一,则今日之急务,厥为依专家所弹奏之曲调,一一详细记写其音节。然记写之能,必须先行重定革新而合用之谱式。
过去琴家,有反对详记音谱者。或谓古琴曲调,贵在自由,记写成为定本,则自由尽失;或谓诸家之弹法,互有不同;一人之弹法,时时变异,无定谱可资记写。此殆有鉴于呆板划一指法者所开无穷之流弊,遂误以为有定者必有害,因之作消极之防范耳。就音乐较高之境界而言,同一音谱,个人所表现之趣味,在微妙之处,绝对无法相同。是固然矣。然无定者不过精微之表现,此本须心领神会,而非谱式之所能详,本亦即吾人所定谱式不求必详之处。则此辈琴家之意,仍与吾人无大出入。至于诸家所本之传派不同,因之曲调不同,而弹奏之方法亦不同,则仍可以多数个谱,各自记之,为同一曲调保存多种不同之调谱。此一问题之解决,亦无大困难。
旧时琴谱之写作者,虽用种种符号,力求详明,希望后人根据其调谱,弹出其所欲藉谱式传达于后人之曲调,然后人之根据其同一调谱弹奏者,若非从学于同一琴师,则在节奏与音调方面,莫能相似;不相为谋之二人,可同打一谱,而因弹法之不同,几使同调成为两个不同之乐曲。谱式不足以达写作者之所欲达,不足以示学者之所欲知,是谱式之缺点之多,显然可见。盖谱式过详于其所不必过详,而过略于其不应稍略。不必过详而过详,则病于烦,烦则难读;不应稍略而竞略,则病于简,简则固定之成分不足,使读者无从把握。
以古琴谱与世界通行之各种乐谱相较,则世界各种乐谱,均固定曲调之大部分,而为表情传神起见,临时用术语或符号规定或解放其小部分;吾国之古琴谱,则用尽其所有符号,仅能约略表示作者欲求固定之意向之极小部分。换言之,即此极小部分,仍未能确切固定。虽有符号,而所记之曲调,仍几于大部无定。若不加改善,则在生活渐趋复杂,学琴者之人数可能减少之现时代,古琴妙音失传之可能性太大。作者虑焉,故直陈所见,欲以引起海内同人对于此一问题之重视。
二、改进之途径
在改订符号之前,吾人先知旧谱不足之处何在,方能有以补充之;先知旧谱太繁之处何在,方能有以删减之。从精细之立场言,谱固似不厌其过详;然从实际阅读与弹奏之立场言,则谱又惟恐其不简。斟酌乎详简之间,深虑乎精确与实际二者之所宜,庶几能近乎适用。兹分端胪述改进之途径。
(一)备乐谱
旧谱不足之处,第一在不备乐谱。不备乐谱,故仅可以约略从器数摸索,而不能口诵心维;不备乐谱,故高低不显,节奏无准。不能口诵心维,故打谱极难。尝有名琴师告余曰,“打一新谱,岂易事哉?必也三人合作,经累月之久,始成一操。一人对谱,逐字逐句,读弦徽指法;一人依所读,从弦上逐字逐句试弹,熟弹一句而后,另一人乃笔录其音节。连日为之,积音以成句,积句以成段,积段以成曲。一曲弹熟,方能有一谱打成。”(用此种方法打成之琴谱,仍虑其难于深得曲调前后呼应之趣。)琴调之难学如此,不备乐谱,是其最大原因。
不备乐谱,故曲调因久传而多变,本来之面目渐失,派别因以产生。凡今日所存之琴曲,虽或佚其作者,或虽注作者,而出于附会,识者不加置信。然既有其曲,必有其曲之作者.则绝无疑问。一曲之作者,最初仅有一人;一曲最真之版本,应为作者所自作,而据以自弹之最初版本,此均为当然之事。试思最初作者自作,自弹,并以授人时之心境为何如?一曲既成,作者沾然自喜,授之于其所爱之门人,或编之成谱,以传于世。作者既自爱其曲,必自信其曲;既自信其曲,则惟恐其曲之失其真相,必不愿后之学者,对其原谱,有丝毫之改动。因此,若以最初作者之心为心,一曲应仅有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应仅有一种弹法。若自来之传授精确,谱本精详,则后之多种版本何来?每种版本各派间之多种弹法又何来?今同一曲调之不同版本,手法互异;同一版本之不同弹者,句逗互殊,诟殊而至于分派,甚且互相诟病。然思及一曲初传时作者之心意,则互相诟病者,正不啻自诉其各去最初真相之渐远。夫佳作不宜改,名贵之传派最忌走样。今不宜改而竟改,忌走样而竞时时走样,变而又变,同一曲调,新声生生不已,愈生而去原来愈远,无识之士,好异尚奇,甚且以此为琴学之演进,可虑熟甚焉。琴调多变,不备乐谱,又是其最大原因。
今每曲最初作者初弹时之情形,已无从溯知,然苦及时固定,则犹可遏绝变而又变之狂澜,保住既变后今日弹者之真相。固定曲调之最有效方法,为使琴谱中兼备详记高低迟速及轻重表情之乐谱。
(二)省符号
既有乐谱,则符号之可省者甚多。历来论列古今指法之文,以彭祉卿先生《桐心阁指法析微》为较详。兹以其所列,为选用与删汰之根据。分目述之如次。每一符号,略注解释者,因文化之遗产可珍;改革之尝试,或非一人一次所能合理产生,惧尝试未成,而旧迹先被忽视,甚至竟使后之学者,无从评价。尝试改革,必详列其所欲淘除,此系作者所恒持之态度,此所以便于将来批评或重新估价者之核对;而尤为重要者,惟明知其将来之必被淘除,更必欲于初步改革之际,同时唤起对于史料保存之合理注意也
1.不可少,而必须保存(或改变形式后保存)之符号二十七。
2.系重复而可删之符号十八。

3.近代琴谱希见,而几乎不用,因此,可删之符号十三。

4.既备乐谱,则音高、节奏、延长及休止之情形,自然显明;而下列四个符号所含条件,乃为其他符号所概括,可删。

(未完待续)
编辑:西西
审校:安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