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大暑:蝉鸣一夏
2020 / 7 / 22
荷花盛 蝉声鸣
大暑至 夏正浓
大
暑
暖风熏得千山绿,吹皱一湖碧水,泛起层叠觳纹。临水垂柳袅娜起舞,那长长的枝条柔柔地摇曳着,荡进文人墨客的梦里。藏在枝头的夏蝉悠悠地唱着古老的歌谣,似乎永不嫌炎热,也永不觉疲累。那余音如山涧溪流滑进幽深的绿潭,又似乎在诉说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古人认为蝉居枝柯,食干净的露水,故以之象征人品的高洁。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不食人间烟火的蝉来自喻品性高洁,警示后人要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实现人生目标。又如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蝉 》中所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因闻蝉鸣而自警,即使仕途维艰仍要秉持高洁的操守,可谓借物咏怀诗的典范。又因夏蝉鸣声凄惨至极,历代诗人多借其表达凄楚哀婉的情感。如晚唐诗人雍陶在《蝉》中流露出的哀痛之情,“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或许我们也曾在静谧的夜晚,抱怨过蝉的这份聒噪,但这却是炎炎夏日里无法割舍的回忆。蝉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高雅的体态,甚至因为其幼虫会吸食树根汁液,致使枝梢枯死,被冠以害虫之名。但却有一点精神值得世人叹服,那就是蝉的幼虫能够在土中蛰伏短则三到五年,长则十七年,只为到树上走一遭,哪怕寿命只有六七十天。因此有“蝉鸣一夏,终其一生”的说法。在盛夏的某一个黄昏或夜间,蝉的幼虫用尽全力钻出土表,爬到树上,静静地蜕皮羽化,终于能够引吭高歌、展翅飞翔。
蝉所经历的的煎熬,与万千学子的寒窗苦读历程何其相似!与为生活奔波劳碌的你我他何其相似!都是在为精彩的人生而用力地歌唱,都是在为美好的未来而不停地求索。生命的可贵之处不在其短长,而在于拓展其宽度,我们要珍惜她、仰望她,方能有机会去实现最初的梦想。假若身处困顿之境,要学会埋头苦行、积蓄力量,终有一日会抵达繁花似锦的彼岸。那些过往的灯火阑珊,都将成为经久不忘的寒梅幽香。如果正值成功巅峰,更要学会从容淡泊,唯有不懈地奋斗,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才会活得更加漂亮。
谁不曾在树下仰头寻找蝉的身影?谁不曾在璀璨的星空下许过美好的心愿?人生在世,许多事不能如意,但我们要保持初心,勇敢前行。我们无法左右盛夏时节多变的天气,毕竟没有一片天空会永远艳阳高照。
如果你也想去看姿态各异的三山五岳,想去赏莲叶辉映的盈盈荷花,想去嗅十里飘香的金秋桂子,想去听松间月下的清泉流石……那就好好努力吧,与其哀怨,不如在艰辛的付出中收获点滴的喜悦。愿你永远拥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与直挂云帆乘风破浪的勇气,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信未来可期!
文字:朱玉清
录音:陈青璐
摄影:陈俊豪
编辑:周雨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