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月亮下的对谈


MoCA Friday Party 对谈回顾




“月亮:没有夜晚的沙漠”当晚,由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馆长孙文倩主持,集诗人、小说家、戏剧编剧、旅行作家、策展人多重身份的多栖艺术家韩博策划,和多位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嘉宾一起,围坐上海当代艺术亭台展开对话。从敦煌艺术开始,谈及青年艺术与跨界创作,再到对艺术亭台的构想,如同当晚星光漫照的装饰夜空,未来正在被慢慢打开……


▲对谈现场



敦煌只是一个开始

01

MoCA和敦煌艺术有着很深的渊源,说到敦煌艺术,本次活动策划人韩博聊起去年秋天的敦煌历程。为了策划一个新的展览,他和孙文倩馆长一同前往敦煌,和艺术研究院的老师一起参观石窟、壁画,没日没夜地探讨研究,深入了解每一件敦煌艺术作品背后的幽深故事,他回忆到:“有一天半夜吃完饭,艺术研究院的侯老师突然兴起,一定要跟我们讲他一生积累下来的PPT,当时我们就在一个酒店的楼上,他讲得非常好,一直讲到后半夜两点钟。然后我就记得当时头上的星星,差不多就是这样,那可能是敦煌和我们的一个缘起……”当天在艺术亭台挂展的一幅抽象作品,由上海整整100年的星空摄影记录制作而成,上海天文馆将这些摄影转翻成反转片,最后做成了这样一幅抽象的艺术作品,MoCA馆长孙文倩这样介绍道。

“在过去的20年,MoCA创造出一种不同于西方的艺术馆模式,我们在可持续的同时,又需要表达出自己前沿的态度,到今天也许只是我们探索的第一步。就像我们今天的题目——‘月亮:没有沙漠的夜晚’,我们的文化可能是从沙漠到现在,看到的好像井喷式的成长,但是这个井喷式的成长背后,其实还是需要回到人文这个部分,而这个部分在国内还是一个沙漠,非常稀缺,很多的养分还是没有到位。我希望MoCA是这样一个平台,它是一种可能性。它可以作为蓄水池,也可以去深发一些新的项目,让这种影响力做得更大,让它的声音可以被听见,甚至可以改变一些东西,如果可以的话,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温暖,或者是路过的一眼。我希望MoCA是一个清泉,能给这个社会有一点助力,而不是像过眼云烟。”

#孙文倩

MoCA馆长


▲ 活动当天挂展作品



漫谈青年艺术与跨界创作

02

由悠久的敦煌艺术聊到当下的青年艺术,韩博创新式地提出他们内涵的联系,“如果要找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我觉得就是开放性。”

“年轻人是比较开放的,而到老年往往会变得比较固执、保守。我觉得一个文化体系也是这样,敦煌那个时期是中国的文化的顶峰——唐朝。敦煌不包括前面的北魏,但其实北魏时期也非常灿烂,那个时候北魏本身是非常开放化的一种文化体系,连带到之后的唐朝也是。这就很像一种青年文化,因为它是打开的,它是在一个学习的阶段,它知道它本身可能不是最好的,因此要去跟很多不同的老师学习,就像武侠小说里,年轻人要碰上很多各个门派的高手,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一个高手,但他如果只在武当派,可能越来越差。传统的艺术家是分门别类的,你要么是一个画家,或者是一个雕塑家,然而今天的当代艺术,它实际上对这个社会本身的反映是更直接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光要了解艺术领域的技术语言,实际上更需要了解这个社会。”

#韩博

诗人

艺术家

戏剧编剧

策展人

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很容易在敦煌艺术温润的形貌中找到各种文化的影子,以佛教为主体,又融合了道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古希腊神话等,从而成就了一个不管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交相互融、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殿堂。如艺术理论家宗白华所说,敦煌是“中国伟大的艺术热情时代”,西域而来文化和技术打开中国传统艺人被礼教束缚的头脑,才重新使他们驰骋幻象、发挥生气,宗白华道“‘飞’是他们的精神理想,飞腾动荡是那时艺术境界的特征。”




▲艺术亭台现场


同样,当下青年人的艺术,跨界与融合已成为时尚,艺术创作不再拘泥于同一形式,而是各种形式与媒介的迸发,以MoCA前段时间的展览《华园》为例,聚集了包括绘画、影像、电子元素、装置等多种媒介的创作,当代青年艺术家们不断寻求新的形式,试图反映这个综合混杂的、技术化和理性高度发展的社会。因此针对艺术形式,韩博指出当下创作对语言的要求:

#韩博

诗人

艺术家

戏剧编剧

策展人


“艺术第一位的是语言,第二位才是它的内容。吕佩尔茨就说过‘绘画是体验一个对象的艺术性的一种方式,对象不重要。’但其实吕佩尔茨作品中的内容非常强大,这是语言的自然流露。对不成熟的创作来说,形式可能只是一门技术,还没有到语言的程度,因为只有变成你自己的,它才是语言,才能使形式真正融入到想法里面。”






 活动当晚的噪音自由即兴↓→ 



亭台向未来敞开

03

如何在MoCA艺术亭台实现融合与跨界?最终也是最需要探讨的问题也就是,在有限的环境中如何实现我们无限的愿景。针对亭台未来的艺术策划,身为文艺工作者的嘉宾们为MoCA提供了丰富的建议,利用艺术亭台的空间特性,将亭台塑造成一个可以与观众交互的、敞开的艺术空间:

“这个空间很特别,它和外界是交互沟通的状态,也可以说它是敞开的,它从两面敞开把里面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是属于这个空间的独特性。”

#邱岸雄

艺术家


#Helen

作家

“年初的时候,疫情其实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待在家里的时候,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我的下半生该如何去度过。疫情也让大家聚在这里的机会更加难得。艺术空间需要关注和反映出这种人文的关怀、时代的发展和变更,不同社会状况的发生和给人带来的改变,MoCA做得特别好,这些需要被展示。”


“我觉得这个空间是非常开放式的,它可以接受多种艺术形式的参与,产生很多可能性,一个展馆、路边的橱窗、舞台,搞音乐、舞蹈、绘画、装置都有可能,它非常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跨界。”

#祝琳

artnow

主编


#金望

艺术家

“每一个走过的人都能够看到,快速地欣赏,快速地获得信息,甚至不需要为了进入展馆而扫码。”


“我有看到这个空间有两个面是透明的,是通向外界的,它是自由的,可以形成一个和外界的互动,我觉得可以从这个点去想,让艺术的互动性、交流性被强调出来,这个空间虽然有限,但可以无限延生出去,去和外面的环境交互起来,就成为一个没有限制的空间了。”

#文武贝

ARTPASS

创始人


#王嘉敏

策展人

“在这个亭台内部的作品对观众来说是间接性的,但透明的玻璃把这个空间好像延长了。路过的人看一眼就走,但就像我们说开卷有益一样,哪怕是看一本书的目录,你也学习到了,所以他哪怕就是看了一眼,他也是收获到了什么。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这个直接性和间歇性也是个非常辩证的一个道理。同时前面有提到,作品入侵了他,在他凝视作品的同时,这是一个非常双向的沟通交流的过程。”


“可以通过它与大众互动,虽然它有局限,但同时可以有很多种尝试,打破我们一些日常。”

#孟阳阳

画家




 期待下一次上海当代艺术亭台和大家见面 

新的美好正在发生

(to be continued )


感 | 谢 | 阅 | 读

MoC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当代艺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