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 | 学习“时代楷模”,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位于罗湖区的深圳水库
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
56年来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
在此默默耕耘、精心守护
全力保护着东深供水工程水质
保障着东深供水工程安全运行
……
黄建华 摄
4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英雄、争做先锋。
近期,罗湖区委发出《关于开展向“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向身边的生动典型展开学习,把学习“时代楷模”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改革实干、乘势而上,为推进“双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和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汇聚起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响应中宣部号召,5月10日,罗湖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带头来到深圳水库边现场学习,向建设者代表致敬,实地感受一代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创新、接续奋斗的精神。
一场别开生面
意义深远的党史学习教育
在盈盈水库边展开
“让高山低头,让河水倒流”
一代代建设者与时俱进勇挑重担
阳光下的深圳水库
泛着粼粼波光
承载着永续不息的希望
罗楚林 摄
随着现场讲解员的娓娓讲述,一群东江供水工程建设者们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集体群像跃然眼前,一幅动人的建设画卷徐徐展开。
(1960年深圳水库建设工地图)郑忠健 摄
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上世纪60年代,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350万港九居民生活陷于困境。面对党中央的号召,上万名东深供水建设者积极响应,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修堤筑坝,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供水工程,不辱使命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香港从此彻底摆脱了缺水的历史。
50多年来
在建设者们的精心守护下
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输送了
大半个三峡水库的水量
从根本上解决了
香港的缺水之困
改革开放以来,东深供水工程先后历经4次改扩建,年供水能力由首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为24.23亿立方米,最初的输水系统也由天然河道升级为全封闭的专用管道。从建设、扩建,到提升、优化,一代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与时俱进、攻坚克难,持续朝着更高水质目标奋勇迈进。
据了解,罗湖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此次带头在东深供水工程现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号召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这群“时代楷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们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学习他们“让高山低头,让河水倒流”的精神。
用忠诚与大爱托起香港“生命之源”
多位建设者亲身讲述引发强烈共鸣
此次党史学习教育邀请了
参加过二期、三期、四期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的
多位建设者分享自己的经历
讲述当年建设工地上的故事
李先平现任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1983年,还是20多岁的他参与了东深供水二期改造工程。
“记得当时住在油毡房工棚,冬天盖两床棉被依然冷飕飕的,夏天热得睡不着觉。台风一来,工棚都被吹倒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面对工程的高要求,建设者们日夜奋战赶工期、推进度,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刘伯良 摄
曾经奋斗在东深供水工程的86岁的林圣华、79岁的易兴恢、64岁的王小萍等也来到了现场。建设者们的生动分享引发了现场的强烈共鸣。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益川代表罗湖区向在场的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代表献花,表达崇高的敬意。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就近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学习。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和我们所在的这个展览馆,就是我们身边的生动典型和现场教学点。”罗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漫妮表示。
守护“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继续发扬建设者精神听党话跟党走
参加此次学习活动后
罗湖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
成员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更加理解了东深供水工程何以
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深入理解了建设者们的情怀和奉献
李宝芝 摄
“今天来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着崇高的敬意。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是我们罗湖干部群众身边的生动典型和学习的榜样。建设者们的精神与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特区精神一脉相承。”罗湖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红班如是说。
他表示,下一步,罗湖将继续挖掘利用辖区红色资源,创新形式,夯实党史学习“学”的基础;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党史宣讲培训,确保全覆盖;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办好百件民生实事,做到学史力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
黄浩浩 摄
深圳水库主要位于罗湖区东湖街道辖区。今年东湖街道将“幸福街区、生态东湖”确定为新定位,要把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结合东湖街道“大半山水小半城”的特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做好。
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程时菊表示,“我们是东深供水工程后续的责任者。要继续发扬建设者的精神,担负起东深供水工程、深圳水库的水资源保护责任,这也是我们建设‘生态东湖’的题中之义。”
一代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敢于创新、接续奋斗
充分彰显了他们
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
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
不畏艰苦、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
他们的拼搏奋斗故事
激励了一代代特区建设者
敢闯敢试、勇立潮头
让我们一同走进建设者的故事
↓↓↓
01
林圣华
三期供水工程提前完工
节约了1.2个亿
1986年,林圣华来到原东深供水局(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前身)工作,参与了二期、三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从事机组安装调试工作。他在二期扩建工程中参与解决了上埔泵站第一台试用机组启动问题,这对后面7个泵站在技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期扩建工程完成了8个抽水泵站的改造和2个水电站的建设,从东江一路把水抽过来。林圣华说,三期扩建工程之后,泵站减少到6个,但是运行效率大大增加。他和同事们一起攻坚克难,助力三期工程提前一年完工,为项目节约了1.2个亿。
02
易兴恢
依靠“人海战术”打通输水渠道
现年79岁的易兴恢退休前曾任东深供水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参与了东深供水工程二期、三期建设,是项目不折不扣的元老。
当时由于早期建设条件限制,加之多年的输水运行,输水渠道坑坑洼洼,水无法顺利流出去,尽快让渠道通畅成为首要目标。但机械设备有限,只能采取“锄头+挖掘机”的方式开通。
易兴恢回忆说,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仅有的设备也只有几台挖掘机,繁重的“渠道工程”任务只能靠“人海战术”。从东莞沿线8个镇开始,每个镇分派一个工程队,日夜加班干,一部分人去寻找运送大的碎石,另一部分人搅拌混凝土,再利用混凝土将渠道三面打底,保证良好的防渗水功能。
03
王小萍
从事电焊电工30多年
没想过放弃
64岁的王小萍是参与东深供水工程运营为数不多的基层维修女工。她父亲王泳是已故原东深供水局首任局长,母亲方萍是东江纵队老战士,现在已是103岁的老寿星。
1977年,刚满20岁的她作为电焊学徒工被分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跟着师傅抢修东深供水工程供港的输水管道。只有1.2米高的管道内缀满了螺蛳和贝壳,她要先把那些紧紧扒在钢管内壁的“杂物”刮干净,然后弯着腰把巨大的电缆线扛在肩头,一边走一边作业。由于钢管内的水被抽干,空气也不流通,每一次作业前都需要用巨大的鼓风机往里送风。“有风吹进来就不会觉得胸闷”,王小萍讲述这段经历时脸上透着淡淡的笑容,“其实那时就我和师傅两个人做这个事,也没觉得苦,唯一难受的是会被电焊时飞溅出的火花烫伤。”她指着胳膊上一块块颜色变得暗沉的伤疤说。
“因为那些设备都挺重,还要使大力拉,可能直到现在女性从事电焊、电工都很少,但从业30多年,我没想过放弃。”王小萍深受母亲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影响,骨子里也有着不服输的倔强。2000年,王小萍光荣地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04
刘富光
为了保护水质
专门设立了水质科
今年78岁的刘富光早在1959年就来到了深圳,曾任深圳水库管理处水质科科长,亲历了深圳水库建设的全过程。他回忆,那时很多人肩上挑着扁担、扛着行李就进来了,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当时就睡大通铺,有些屋顶是茅草,台风一来就被刮走。”
深圳水库管理处成立后,为了保护水质,专门设立了水质科。刘富光所在的水质科每天巡逻,水库周边钓鱼、游泳等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都被严令禁止。
05
彭灿民
在深圳水库工作了40年没有离开过
口音浓厚的彭灿民是广东云浮人,1960年从光明农场调到深圳水库工作。
“当时我们光明农场派了好几批人来支援深圳水库建设,我是第二批。”彭灿民回忆说,当时工作条件很差,大家从一片荒芜石头地的白石洲运石头来建副坝,从沙嘴和布吉装沙来做围挡,“连手套都没有,全部都是用手来装车。”
来到深圳水库后,彭灿民先后担任过安保员、水工员、水质员,直到2000年退休,在深圳水库工作了40年没有离开过,对周边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这个水是‘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我为能见证、参与这段建设历史而自豪。”他说。
06
廖瑞光
水库村集体搬迁“牺牲小我”
造福万千子孙后代
1969年出生的廖瑞光是罗湖区水库新村股份公司董事长。虽然他没亲眼见证水库村集体搬迁时的浩浩荡荡,但他的父亲和爷爷不仅经历了全村搬迁,还参与和见证了深圳水库的建设。多年来,廖瑞光致力于村史资料的整理与编纂。
“6个村寨20多个姓氏总共600多个村民一起搬,当时安置房都还没建起来。”为了赶工期,村民的安置房和水库建设同步进行,于是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包括突击队一共2.5万人加入了这场大建设。“我远在龙华的外公外婆、舅舅和父母辈亲戚都来了。”廖瑞光动情地讲述那段光辉的岁月。很多村民也自愿加入建设队伍,他们自带工具和食物,白天干累了晚上就躺在工地睡。“就这样加劲干、拼命干、热火朝天地干,只用了100天就完成了任务。”
廖瑞光认为,水库村集体搬迁是“牺牲小我”、造福万千子孙后代的丰功伟绩。“供水的问题解决了,香港能有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都值了。”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的
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
彰显着时代价值
罗湖将坚持学史力行
进一步形成建设
“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的合力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百年!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部分图源广东省水利厅、杨少昆、李娴
编辑整理:新时代新罗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往期精彩回顾
2、@罗湖少年们!罗湖首届儿童议事会即将起航,就等你来乘风破浪!
6、福利 | 免费开抢!最近超火的话剧大戏《百年茂盛》本周上演!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