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罗湖抗疫!技术细节大曝光
7月13日
随着深圳“5·21”“6·14”两起
境外输入关联疫情的本土新冠病例全部清零
宣告本轮疫情结束
期间,罗湖闻“疫”而动
走过“大战大考”
这对于罗湖来说
并不是首次高分答卷
去年的“8·14”和“12·2”突发疫情
罗湖全区总动员,彻夜奋战
同样都以高分交卷
复盘罗湖抗疫的技术细节
独到之处往往与医改密切相关
强大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充分体现了改革红利
得分点
疫情防控以来
一道道“考题”接连抛出
罗湖如何应对?
6月,当发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曾在东门逗留——
罗湖当天封锁区域,发布公告,只花3天时间,完成相关人员、环境处置,确保万无一失。宝华楼、明华楼重新开放,东门步行街很快热闹如初。
5月底,当盐田港出现病例,盐田全区开展核酸检测,需要紧急支援——
半小时内,罗湖应急采样工作组医护人员、超过千人份的采样物资抵达现场,两个小时完成当天采样任务;两轮驰援,最多一轮采样46000多份,占盐田当期检测总量近1/4,6个小时即出检验结果。
近两个月来,全区两轮核酸检测——
200余万例的采样、检测任务,罗湖区独自承担,没有“外援”,没有购买第三方服务;罗湖的门诊服务、住院手术,从未中断。
去年“8·14”疫情突发情况,14天处置完毕
“12·2”疫情突发情况,14小时通宵奋战
保证全市生产生活照常
精准防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守卫深圳口岸的重任落在罗湖肩上。除深圳湾口岸外,深港之间其余5个陆路口岸防疫的核酸检测等医疗服务,完全由罗湖承担,防疫闭环顺畅运转。
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承担了巨量的核酸检测任务,检测量排名全省公立医院的首位,为广东抗疫做出了突出贡献。
迅速、精准、有效的响应背后
凝聚着无数医务人员、一线工作者的付出
更展现了辖区强大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这一切与罗湖医改密不可分
6年前,罗湖医改拉开了帷幕。一连串的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剑指健康罗湖: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推动医防融合,是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精准落子,罗湖医改让辖区医疗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和运作体制发生了显著改变。强大的医卫联动协同效能、迅捷的医疗资源整合调配速度、过硬的专业技术,这几张新的“王牌”,成为应对疫情考验的重要关窍。
高效
2020年,为了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罗湖医院集团发挥紧密型医联体优势,由集团人力资源中心一体化调配各单位人力资源,抽调1200人组建平战结合应急采样工作小组。
“请马上前往盐田区的指定地点,支援核酸采样工作。”5月21日,罗湖医院集团护理部干事邢辉结束了8个小时的工作,在回家的路上接到了这通要求紧急支援的电话。半个小时后,她已经赶到采样点,与她同时到达的,还有43名医护同事,他们都是罗湖医院集团平战结合应急采样队的成员。
30只装满设备的拉杆箱也由罗湖医院物质中心同时配发到位,每一只箱子有10套医护的防护装备,全部23种核酸采样所需的用品,可满足300人份采样。
罗湖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张创说,去年“8·14”疫情突发应急处理时,物资是分门别类装箱的,“来采样的医护人员,分配物资就花费了很长时间。”于是,罗湖医院集团在全国首创了检测物资标准化拉杆箱,有效提升响应速度。这样的拉杆箱,罗湖医院集团物流配送中心日常配备60个,并长期动态储备20-30万份采样所需的试管量和其它防护物资。
此后,越来越多的区域复制罗湖经验
配备了同样的物资拉杆箱
5月24日,支援盐田核酸采样时,物资因塞车被堵在了高架上。张创想了个办法,从距离盐田较近的罗湖区中医院调用了一批物资,让工作人员坐地铁运到盐田街道办事处。这批物资很快到位,应急采样队立刻开展工作。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共采样46000多份,占总量近1/4。
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从何而来?
罗湖医改以来,罗湖区整合了辖区内全部的公立医疗资源——5家区属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组建统一法人的紧密型医联体——罗湖医院集团,这些机构的人财物真正只归属于一个单位,统一法人的管理模式,强力保障了集团对下属成员单位的资源调配力度,让集团内各级各类队伍能够统一指挥、高效协同、快速形成战斗力。
在罗湖区卫健局局长郑理光看来,“人财物一体化,实现了全区一盘棋。大大提升了响应速度,节约了成本。”
医卫协同
6月1日晚上,东门白马市场的所有商户都接到了同样的电话:你现在在哪里?在坐公交车或地铁?立即下车,改乘私家车或原地等待专车……这群人被原地“摁倒”,他们有可能是阳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
6月1日,警报在罗湖拉响:排查发现,深圳1例新冠阳性病例曾在东门逗留。经过流调得知,该病例在发病前3天,即5月28日上午,在东门白马市场逗留3个半小时。尽管此人当时的核酸筛查结果是阴性,为确保万无一失,罗湖启动了紧急响应。
罗湖区疾控中心闻讯而动,开展应急处置。首先暂停宝华楼、明华楼的办公和营业,要求楼栋里所有人员全部接受核酸检测。下班后离开楼栋的人,会在回家路上接到电话,要求就地做好防疫措施,就近做核酸检测。多次环境采样、全方位环境消毒也在同步进行。
原地“摁倒”,让重点人群“暂停”行动
可以第一时间截断继续传播的链条
最成功的操作来自“8·14”疫情处置
“8·14”第一个病例在汕尾出现症状当天,第一批的密接人群——IBC包括盒马鲜生超市的数百名员工就被封闭隔离,当天核酸检测查出两个感染者。通过进一步的密接筛查,很快查出另一个感染者。因为及时封楼封控,传播链条很快就截断了。
回到东门疫情,为了减少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开辟特殊通道,在6小时内完成暂时封控人群的核酸检测。另一方面,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展开,找出病例的密接者、次密接者,通知他们做核酸。
处置全程用时仅3天,相关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经消毒效果监测、全面安全评估合格后,6月5日,宝华楼、明华楼正式解封。
在罗湖,一旦发现初筛阳性病人,医防融合应急防控机制就会立即启动: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锁定密接者与次密接者等重点管控人员;医疗人员负责病例转运救治、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紧急采样,配合封控社区,分工明确、无缝衔接、高效共管。
医改6年来,通过大力培养和引进,罗湖区公卫医师队伍从不足10名,壮大到超过100名。他们驻点社康中心,懂公共卫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成为辖区“第二支疾控队伍”。当疫情发生时,他们可以参与流调、居家隔离管理、环境消毒、驿站管理等工作,成为一支新的抗疫主力军。
默契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医防融合”是罗湖医改的重点之一。早在疫情发生之前,罗湖医院集团与罗湖区疾控中心已经实现无缝衔接,两者建立了“医卫联动、职责共担、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长效机制,为罗湖医改提出的“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目标共同努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巨大合力。
专业
资源整合后,罗湖医院集团成立了医学检验等13个资源共享中心和人力资源等6个管理中心。疫情防控以来,各中心的集约化高效运行,把提高核酸采样和检测速度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提高专业化、信息化水准。
如今,罗湖区有一组数据是6年前无法想象的:核酸检测日检测量达40万例;独立完成全区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各种专项检测及其他检测共计615余万例;日检测量及累计检测量均位居广东省公立医院第一。
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是医改赋予罗湖的一张抗疫“王牌”。它是深圳市首批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三家实验室之一,位列华南地区检验医学排行榜第十名。
目前,中心共有151名检验人员,其中103人持有PCR上岗证;基因检测实验室3个,快速核酸检测分析仪5台,全自动核酸扩增仪18台,96通道核酸提取仪13台。马力全开时,全员24小时三班倒投入战斗,极限核酸检测能力达到40万例/日。
依托过硬的检测能力,罗湖医院集团还与深圳市口岸办合作,建立了全国首个口岸公共卫生应急实验室,完全承担深圳市除深圳湾以外的5个陆路口岸的核酸检测工作,累计排查跨境货车司机121万余人次,排查口岸工作人员及接驳司机近16万人次。
此轮疫情中,其他区的工作人员发现,前来驰援的罗湖医院集团的医护不需要手动录入信息,只要用PDA(个人信息助手)扫码,就能自动登记。支援任务完成后,这套便利的设备马上被借走了50台。
这是罗湖医院集团与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手,自主研发的核酸采样智能化应急系统,借助“深i您”平台,打通市、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
工作人员只需要手持PDA,扫描采样试管预置二维码和被采样人健康码,信息就可以瞬间录入,自动关联。有了这套设备和系统,可以告别现场人工填报、电脑手动录入,单次采样时间可压缩至12秒,效率大幅提升。
系统创新开发“单人单采”“五人混采”“十人混采”“特殊人群采样”“单人多采”5种采样模式,满足不同疫情响应级别下的应急采样筛查场景需求,大幅度提升辖区核酸采样能力。
此外,系统还有离线采样功能,支持无网络环境下通过本地存储采样结果。只要网络环境恢复,就能第一时间上传数据,再也不用担心大规模采样时出现网络拥堵。系统后台还能自动推送检测结果,并对采样人员账号、采样时间等信息进行实时统计,实现核酸采集全程智能化。
在数轮抗疫中
罗湖均交出高分答卷
强大的公卫应急能力
源于医改红利
接下来,罗湖将持续深化改革
穿针引线织紧织密“防护网”
筑牢筑实“隔离墙”
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守护人民健康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往期精彩回顾
4、听见深圳·听见我 |《新时代唱支山歌给党听》:脱贫梦圆开启幸福新时代!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