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罗湖 对话》第二期:带你揭秘罗湖医改“真相”→
“十三五”期间
罗湖有一项改革全国瞩目
受到了来自中央省市
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那就是罗湖医改
TA为何能成为罗湖
一张闪亮的名片?
《看罗湖》栏目之“对话”
为你揭秘
#点击直击真相#
12月8日,新版《看罗湖》之“对话”第二期节目重磅上线,我们邀请到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孔舒,罗湖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孙喜琢,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围绕“‘罗湖医改’新模式,打造‘健康共同体’”主题,带你走进罗湖医改。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收看#
2015年8月20日
罗湖医院集团挂牌成立
直面“看病难、看病贵”的世纪难题
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
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
少负担、看好病
罗湖医改正式拉开帷幕
为了让“健康”更好地送到群众身边,罗湖率先建立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全科与专科协同服务机制,健全以医院集团、社康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为责任主体的健康“守门人”制度;提升社康机构装备和人才配置水平,发展智慧社康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罗湖家庭医生
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当前,罗湖家庭医生的
配备率位居全市前列
这发挥出了什么作用?
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孔舒介绍
罗湖医改6年来,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3.5%提升到52%,大大提高了居民防治疾病的能力和健康意识。
罗湖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孙喜琢介绍
罗湖医改注重居民健康意识的普及和慢性疾病的防治,实现从治疗到提前预防的转变。值得关注的是,改革之后,罗湖区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是深圳市的一半,患者的平均寿命从61岁延长至71岁。
罗湖家庭医生的服务并非是广撒胡椒面的模式。当前辖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病等重点人群的就医需求占到了社区总就医需求量的70%以上,因此该人群也成为了家庭医生的重点服务对象。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表示
此前基于对罗湖区16个社康中心的访谈和评估,发现其中全年基层首诊率最高已达到100%,这意味着部分社区的居民们可以在社区诊所解决所有就诊问题,这是非常好的成绩。
罗湖医改
是不是很花钱?
改革之初
罗湖发出了“年薪三十万”的
条件招聘全科医生
同时还建立起许多社康中心
这些措施的实施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罗湖医改是不是很花钱?
能在全国进行推广吗?
孔舒介绍,在公式计算上,1块钱的预防费用等于9块钱的治疗费用等于90块钱的急救费用,如果能把医疗服务的关口前移,通过全科医生的提前干预让居民得老年病、糖尿病或者晚期癌症的几率大大降低,这也意味着1块钱的预防费用能够为政府省下90块钱,因此罗湖医改的每一分钱都花得很值。
孙喜琢透露,在罗湖医改上,政府的资金投入比例在深圳市不是最高的,但是社康中心的投入比例位居全市前列。罗湖医改可复制的模式在于建立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形成紧密型一体化,集中力量守护居民的生命健康。
至于罗湖医改是不是很花钱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对比
2015年深圳全市医疗卫生事业费投入109.34亿元,罗湖区6.70亿元;2019年深圳全市医疗卫生事业费投入335.48亿元,罗湖区13.95亿元。2019年深圳全市的医疗卫生投入是2015年的3倍,罗湖的投入只增加了1倍,增幅远远低于深圳全市平均水平。医改投入不多,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在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上
罗湖医改又有哪些优势作用?
罗湖医改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使得居民“小病不出社康,大病不出罗湖”。这句话看似只有12字,但背后代表的则是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居民可以就近问诊,既能够方便市民,也能让社康、医院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此外,罗湖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准备了充足的人力和便利硬件设施,在筛查、管控、“三位一体”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表面看预防的社会成本很高,但是无形中大大减少了救治的费用,因此预防永远是第一位。
做强基层、做好疾病预防
培养居民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让居民少得病
罗湖医改投入的
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看完本期节目你是不是
更加了解罗湖医改了呢?
还想解码更多罗湖现象?
敬请期待下期节目
我们不见不散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往期精彩回顾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