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大水田到摩天大楼!《春天的故事》在罗湖唱响 | 口述罗湖①



今天第一期

让我们走近《春天的故事》词作者——

蒋开儒




蒋开儒

1935年出生于广西桂林,著名词作家。《喊一声北大荒》《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作品的词作者。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曾获评“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杰出人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以下内容

源于蒋开儒的口述



初到罗湖第一印象:

一片大水田

1979年清明节,我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县前往香港探亲,途中要经过罗湖海关。走着田埂、踩着砂石路,那是我第一次来到深圳罗湖。

 

罗湖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一片大水田。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自己的人生会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到了香港,亲人们都挽留我,说我能说、能写,在香港好找工作。但我说春天来了,我一定要回祖国去,我就回来了。

 

回来的那天小雨纷飞。过了罗湖桥,迎接我的第一个人是边防战士。他看着我蔚蓝色的通行证,看了一眼又定睛看了一眼,突然打了个立正、敬了个礼,脸上还带着笑容。我的眼泪刷地下来了。战士的笑容,就像是祖国母亲的笑容,滋润了我的心田。

 

当时我就给罗湖写了一首小歌:“小雨小雨,可爱的小雨,线儿柔珠儿细,喜春风恋大地,脚步悄悄,无声无息,情意绵绵,如丝如缕……”其实,“小雨”写的是我自己,“喜春风”喜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恋大地”恋的是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


1982年的罗湖



坐了70多个小时硬板凳

我又来到了罗湖

香港探亲之后,我回到了穆棱县。直到1992年,我从穆棱县政协副主席的岗位退下来,也是在这一年,我看到了一篇震撼人心、改变了我和无数人命运的报道——《深圳特区报》刊登的《东方风来满眼春》。


当年,《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历史关头的雄文被全国转载。我看到的第一眼是好奇,深圳罗湖那个地方我去过啊,就是一片大水田,怎么邓小平在那里一讲话,全国都轰动呢?这在我心里成了一个谜。


我打定主意再去罗湖看一看。老伴给我凑了2000块钱,那时候这笔钱对我来说是个挺大的数。舍不得买火车卧铺只买了坐票,剩下的钱缝在裤兜里,咣当咣当坐了70多个小时硬板凳,就这样到了深圳。


一下车我吓了一跳。印象里那片大水田,突然变成了一片摩天楼。恍惚间还觉得是不是到了香港?但是一抬头我就看到了车站大楼上写着“深圳”两个红色大字,是邓小平同志的题字。真的是深圳!


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仅仅过了13年,大水田就变成了摩天楼,这个速度太快了,这个对比太鲜明了!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本我是想来深圳看一眼就回去的,这下,我决定不走了,我要为深圳写歌!


那天是1992年5月13日。




不看文凭看水平

揣着奖状找到了工作

带来的2000块钱很快就要见底了,我的好朋友——作曲家王佑贵介绍我到蓝天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企业家艺术团去应聘。


一进门就要文凭。我没文凭,带了一份《喊一声北大荒》的奖状,还补充了一句:“我是全国歌词大赛第一名。”


老板指着奖状说:“你这是二等奖呀。”我说:“请看括号,一等奖空缺。”


“没文凭,有水平也行!”老板这句话,把我留下了。我成为了蓝天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企业家艺术团的一名创作员。公司给我安排了一间2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就在美丽的仙湖旁边。


这就是包容的深圳。



一口气写出《春天的故事》

寄给了《深圳特区报》

落地深圳之后,我坚定了想法:我要写歌、要学习、要体验。我找来了深圳这些年的发展资料,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想充分了解这十几年发生在深圳的故事。与此同时,创作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邓小平总是在春天来,他又给中国带来了春天,我一提笔就写下了歌名《春天的故事》。开篇写到了两个年头: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也是我家族团圆的春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全中国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也是我闯深圳的春天!


1992年12月16日写完之后,我注明是歌词,第二天就寄给了《深圳特区报》。因为是《深圳特区报》的报道招引我来了深圳,所以我写出了歌词之后,毫不犹豫贴上邮票寄了过去。


1993年1月7日我刚走到公司门口,保安就把我叫住了,他拿着一张《深圳特区报》报纸问我:“哎,蒋开儒,你看报上这个蒋开儒是不是和你同名?”我接过报纸一看,眼泪就下来了。没错,《春天的故事》连同我的名字发表了,标题用了非常醒目的红色字体,我特别激动。


开头有一句歌词是“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用“一位老人”来形容一代伟人?我想,我们家族在分别了30年后能在香港重聚,是得益于这位老人的照顾。不仅我们家,他也照顾了中国的每一个家庭。他就像我们家里的一位老人,平易近人。邓小平的形象非常亲切,我很自然就写下了“一位老人”。


这个“圈”字也是水到渠成。当时一到深圳就遇到“圈圈”,圈外叫关外,圈里叫特区;圈外搞计划经济,圈里搞市场经济。我觉得这个“圈”可太了不起了,一下子就把人类文明都圈进来了。“画了一个圈”,这也算是我作为创作者的一个独特视角。


《春天的故事》发表之后,我就想把它做成一首歌。1994年海王杯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开始征歌,5月底截稿。5月25日一大早9点多钟,我就把《春天的故事》歌词打印出来去找王佑贵。


他当时住在罗湖东门的宿舍。我说马上要截稿了,让他赶快写。王佑贵是湖南郴州人,一嘴浓重的湖南口音,他一开始朗诵歌词我就乐了,说就是这个调,赶快记!他从头开始往下记谱,记得挺顺。记完了之后,我们又感觉中间部分不够丰满,感情没有爆发出来。我在原来歌词的“春雷、春晖”基础上,加了“春风、春雨”——“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当天中午12点,这首歌的词曲正式完成了。我赶忙带着这份手稿,复印了交到市音协参加大赛,后来拿到了金奖。


这就是《春天的故事》诞生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罗湖开启,这首歌也诞生在罗湖。




为香港回归祖国创作组歌

把罗湖音乐唱给世界

1997年,《春天的故事》登上了央视春晚,一时间家喻户晓。我又在同年创作了《走进新时代》,在1999年创作了《金光一缕》,这三首歌都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也诞生在罗湖。1996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前一年,罗湖区约我来写回归组歌,计划要写10首,由我一个人作词。1996年8月19日,我们参加了一个动员大会,当时罗湖区领导说,要抓住历史机遇,用好地缘优势,为国家、为时代作出罗湖应有的贡献。这就给这组组歌奠定了高度。


为了写好这组歌,罗湖区让我和创作组到香港体验生活一周。我原来以为香港我都去过了,去不去都能写出来。去了以后,才感觉到不一样。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带着羡慕的眼光。而第二次去香港,是香港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里了,我是带着希望的眼光。


回到罗湖之后,前面9首歌写得特别顺,头一首就是《香港早晨》,接着就写《紫荆花开别样红》。最后一首歌曲,我希望是献给中国共产党的,并且能有国际视野。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我在日记本上写出了这几句话,后来就有了《走进新时代》这首歌。


歌唱家张也曾经和我讲起一个细节,她在美国演唱《走进新时代》第二段的时候,几乎全体观众都起立一边跟唱一边鼓掌,还有人抹眼泪。张也用美妙的歌声把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也把我们深圳、罗湖的音乐唱给了世界。这也是深圳罗湖和世界的一次对话。


前面9首歌用了两个多月创作,而《走进新时代》这一首歌就用了一个多月。





罗湖观念比钱还新鲜

促使我不断创新创作

1993年,我老伴也从黑龙江过来了,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当老师。1998年,我们在仙湖宿舍旁边的鹏兴花园定居下来。


每天到仙湖植物园去转转,去看看邓小平手栽的那棵榕树,早已成为我的习惯。栽树的那一年我来到了深圳,如今这棵树枝繁叶茂,看到它我就会想到邓小平理论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一晃我在罗湖居住了30多年。一直以来,罗湖最吸引我的是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1992年,深圳流行10个字——“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但最吸引我的不是钱,而是观念,观念比钱还新鲜。“不讲谦虚讲自信,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求安稳求创新,不惜汗水惜光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就是我在罗湖多年的感受。


罗湖的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梦实现伟大进程的一个缩影。罗湖有创新的基因,直到今天,罗湖的形象、观念、思维仍然在不断更新,这也促使我与时俱进地创作。



#扫码查看更多内容#



看完这篇推送

你是否对罗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更多的精彩故事

我们下期再会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部分图源蒋开儒,封面苏顺清摄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往期回顾

1、可叠加、折上折!罗湖消费券“抵”到爆!快来“逛吃逛吃”

2、以忠诚驻守,用奉献守护!这是国门线上最美的青春!

3、以青春之名,为人生加冕!罗湖青年,真的好“Young”的!

4、致罗湖区返深市民朋友的倡议书

5、室外泳池、花园露营、自助美食……超低价来袭!来罗湖拯救你的“五一”假期→

6、检出阳性!紧急暂停!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