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土区长出一条蚯蚓廊道

野生青年陈老湿 野生青年陈老师的咸盐和碎雨
2024-08-30

一直说本土区是个在不断生长的地方,虽然很久没有写,但它一直在生长,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你看不到,有些你感受到也不一定知道那是什么和为什么,但没关系,总会有谁能得到,哪怕只是一只蚯蚓,最近,本土区里多了个蚯蚓廊道,如果你最近来过本土区,你可能不知道哪里是蚯蚓廊道,但一定感受过它了。


 

蚯蚓是《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这也是一本书的名字,它们用柔弱的身体撼动着大地,我们说着蚯蚓是重要的分解者,但同时依然对蚯蚓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都有哪些蚯蚓,不知道它们如何生活,不知道它们是否越来越少,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土区有个农田,农田区域的土是别的工地挖来的地下很深处的毫无活力的土,本土区的饲养员们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来改善这糟糕的土地,具体怎么操作的还是有很多门道的我们改天专题再说,总之就是经过这将近一年的我们和大自然的合作,在大自然超强生命力的作用下,土壤肉眼可见和触手可及的在变好,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帮助着大自然卷土重来,用它熟悉的方式。

 

开始打籽的油菜花


春天的种植事业循序渐进的开展着,重新种植新一波的植物之前,翻土是很重要的工作,我知道也有些耕种方式中讲究的是不翻动土壤的种植,我觉得非常有道理的同时也意识到并不适合现在的我们的土地,这个讲农田土壤的时候专题再说吧。

 

凌辉好像非常热衷翻土,并且对土的状况很在意,尤其在意蚯蚓,感觉没有蚯蚓是他无法接受的,最近在本土区翻完地他还专题跟我讨论了农田土壤虽然在变好但是没有蚯蚓这玩意不行,就是在那次讨论中,我记不清是怎么回事了,好像突然就出现了一个蚯蚓廊道的想法。

 

在本土区接近出口的位置,有一个收集雨水的地沟,地沟是由金属网格盖住的,加上是在下坡的位置,很容易卡一下婴儿车的轮子,我见到几次,一直没想好怎么解决,但明确的是这事应该解决和这点小事本土区自己就能搞定,这也是最节约碳的方式了。


 排水沟和金属网格


刚好遇到凌辉抱怨农田没有蚯蚓,我们俩当时人在救护中心,回忆了一下本土区的地形,感觉可以搞个蚯蚓廊道,操作方法特别简单,就是铺垫料,垫料就是打碎的园林废弃物,这个蚯蚓廊道好就好在这么简单还特别合理,怎么合理后面细说,第二天和拉师傅商讨了一下,她说好啊好啊,当时@zookeeper 也在,他有一种说干就干的感觉。

 


后来铺垫料那天我刚好开会不在,猛兽班的少年们直接把垫料拉到了本土区,据说还是李主任指挥卸的车,等我回来蚯蚓廊道已经整好,如想象中一样的合理。

 

蚯蚓廊道的原理就是让道路一侧的自然山坡中丰富的以蚯蚓为主的土壤动物们因为拥有一条方便通行的通道而有更多机会扩散到道路另一侧的土壤正在改善的农田中去。原来的硬化地面再加上一条排水沟的阻隔,尤其让蚯蚓难于通过,即便下雨蚯蚓从土壤中来到地面,想要逾越改在排水沟上的金属网格也是需要很多的运气了。

 


现在,排水沟上先盖了雨布,雨布上面再覆盖垫料,防止了垫料和蚯蚓掉进排水沟,同时,覆盖排水沟也不会影响排水,因为覆盖的只是非常小的一段排水沟,并且没有进入排水沟的水也会顺势流进农田滋养作物,顺便说一句的是流进排水沟的水会被收集,再次用于灌溉植物,反复利用,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今天不能说了,本土区的秘密太多了。

 

关于蚯蚓是否会利用这样的通道我们也是有自己的观察的,因为以前本土区曾经在后场堆放过一批垫料,堆放的位置是一段石板台阶,台阶两侧就是自然山坡,堆放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我们彻底用掉那批垫料的时候,在垫料的中下层,发现了非常非常多的蚯蚓,因为石板台阶是不可能钻出蚯蚓的,因此,蚯蚓只有可能是从石板台阶两侧的自然山坡上感受到有美味才冲到石板台阶上的垫料堆中的,因此我们也相信我们在道路上堆放的最深的地方大概能有30多厘米厚的垫料层也能吸引蚯蚓进入其中。

 


在道路另一侧等待蚯蚓们的是本土区的友好生态理念下耕作的农田,我们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和大自然合作维护的农田也是蚯蚓理想的栖息地,蚯蚓们的到来也将让我们农田的土地更加肥沃。

 

在游客道路上搞这种垫料最大的挑战就是人走来走去会把垫料趟的到处都是,好在这个蚯蚓廊道的位置刚好是游客道路上的凹地,先下坡来到这里又要上坡继续前进,因此垫料不会被趟到很远,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保持着回归原本位置的趋势,保洁大姐也不会因为蚯蚓廊道增加什么劳动量。


 

拉师傅她们还会每天给蚯蚓廊道上铺点新鲜的落叶,不断的堆积和分解让蚯蚓廊道保持着生命力。小朋友走过蚯蚓廊道的时候很喜欢踢落叶,虽然有时候会显得有点凌乱,但这不也证明着小朋友们需要这样的机会表达天性么,看着他们在落叶里富有激情的踢来踢去,但是也对落叶下面的垫料层没什么破坏的样子,我想这不就是一群群翻动着土地的小野猪么,蚯蚓廊道需要他们,我一直认为蚯蚓和野猪是一套的,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都是土壤和园艺管理大师。

 

每当我走过蚯蚓廊道,从硬化的地面踩到松软垫层的时候,我都能想起走在山里的感觉,还能想起在四川爬到海拔3000多的山梁上,十几厘米厚的苔藓踩上去走起路来一弹一弹的,感觉是在太空。不光是我,我反复听到游客感叹好松软好舒服,几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来自脚下的舒适,我遇到一个妈妈走到垫材上之后对身后抱着孩子的爸爸说把小孩放下来让他走走这个落叶,蚯蚓廊道甚至变成了感官步道。

 

自然山坡


我们作为智人这个物种本就从大自然中来,即便我们熟悉钢筋水泥的城市但我们的身体还牢牢记住自己还需要些什么,有多少人已经坚定的认为没了智能手机得连屎都不会拉了,但实际上智能手机才出现了几年,连发电机的发明到现在都还不到200年,生活改变太快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实际上游客们的感受是我们没有预见到的,能预见的只是再也没有婴儿车会被卡一下了。另外一个没能预见到的是本土区的饲养员们每天接的饲料要从蚯蚓廊道这里经过,我看天生神力的杨师傅拉着放满饲料的小板车经过蚯蚓廊道都有些吃力,那就确实是有点费劲了,但从没有人抱怨过这事,因为大家知道这个廊道对本土区的动物们好,不管养的还是野生动,只要对动物好的,就都是值得去做的,这也是我一直说的统一的理念比复杂规则在饲养员这个岗位上有意义的原因。


自然山坡正在开花的峨参 


蚯蚓廊道由有机物堆积而成,终有被分解代谢的一天,但不用担心,不用等到那一天,一方面不断会有新的覆盖物堆积在上层,另一方面,这些被不断踩碎的垫料也在不断被分解为肥料,随着农田的耕种,我们只要把蚯蚓廊道整个垫进农田做有机肥料,然后再拉来新的粉碎的园林废弃物,就拥有了新的蚯蚓廊道。

 

《齐民要数》里讲把稻草啊、秸秆啊铺在牛圈里面让牛反复踩踏,来年就可以直接拉到田里做肥料,当年在和顺,东东给我们讲他们以前养牛就是这么操作的,我当时就觉得太高级了,现在我也用上了这样的方法,本土区来来往往那么多游客,牛什么的都可以歇歇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共建本土区的一种形式了,所以,欢迎大家多来本土区走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野生青年陈老师的咸盐和碎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