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财“校宝”老师的诗词人生!

浙江财经大学报513期


点击蓝色链接查看浙江财经大学报电子版

点击即可查看浙江财经大学报最新一期



雨燕吟声垂柳依,彩虹深处琴自弦。黄学规,浙江财经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常务理事。曾荣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省高校优秀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铸魂金杯奖等荣誉称号。他在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还创作诗词达600 多首,2009 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诗词史鉴》汇集了从先秦至今两千多年来中国诗坛的精品力作,该书收录了他的诗词多达 30首,为国内当代诗人之最,他的诗词被诗词界权威人士誉为“当代中国诗词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出版的 《雨燕斋吟稿》(第一卷)得到邵华泽先生的高度评价与点赞:“诗作务求精,难能立意新。凛然松柏气,更兼水云襟”。文以载道,歌以咏志,《雨燕斋吟稿》中的诗篇多种角度折射出其馨香的品德和高洁的志向,让我们一起欣赏,感受诗词的魅力。


01

黄学规老师


《雨燕斋吟稿》的当代意义

章志诚

黄学规教授的新作《雨燕斋吟稿》(以下简称吟稿),全书共有诗词 232 首,其中词 22 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贯穿中外,具有历史性、国际性、时代性、地方性等特点,可以说,《吟稿》 是一部具有当代意义的力作。
  众人皆知“唐诗宋词”这四个字。唐诗和宋词,是两个专有名词,人们经常把它们合称为“唐诗宋词”。唐宋的诗词作品“距今最远的约有 1400 年,最近的也有 800 年”。①“相距的年代这么久远,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兴趣呢?这就在于它具有现代价值。”
  那么,黄学规教授的新作 《吟稿》 具有什么价值呢?我们通读 《吟稿》 后,即可知道他的许多诗词作品,具有当代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里,试举三首七言绝句:

  一、《长风歌》

  汉唐神韵扬青史,

  岁月沧桑沦睡狮。

  百载衰微今崛起,

  长风破浪正当时。

汉唐是我国历史上强盛的朝代。汉武帝在位 50 多年,十分重视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他于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代所指的西域,是指葱岭以西今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国,即包括广大的中亚和西亚地区,也都通称“西域”。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与此同时,汉代的冶铁、铸造兵器以及穿井等技术,也相继传入中亚与西亚。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僧人玄奘出发,经甘肃、新疆、中亚等地,历经艰辛,到达印度。遍游各名寺,从高僧求学,主要在那烂陀寺(今巴特那Patna 南,那兰陀站旁)从名戒贤学习。贞观十九年(645)回到长安,带回经论六百五十七部。玄奘和他的弟子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一书,记录中亚、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是部很宝贵的历史文献。

由于汉武帝与唐太宗两代国家之强盛,与国外经济、文化、艺术交往之频繁,诗人便勾勒出“汉唐神韵扬青史”之句。自汉唐之后,中国怎么样呢?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从明代洪武二年(1369)开始,倭寇长期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抢劫、杀人、放火,海疆不靖,与世界交往受到严重影响。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上弱国强食的睡狮。故该诗第二句云:“岁月沧桑沦睡狮”。

第三、四两句:“百载衰微今崛起,长风破浪正当时。”这两句是说,在近代中国国力极其衰败的百年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奋起抗争。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 28 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壮丽 70 年,砥砺奋进。如今,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最好的时代。正如诗人所说的,“长风破浪正当时”,足以令李白羡慕。

  二、《敦煌》

  汉武长城古塞边,

  张骞出使亚欧连。

  咽喉重镇通西域,

  丝路流光千万年。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汉武帝曾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将河西地区与中原地区实行统一管辖。前首 《长风歌》 已说,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凿通”西域之路。因此,该诗首句、第二句云:“汉武长城古塞边,张骞出使亚欧连。”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使汉帝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紧密相连。

敦煌,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即“咽喉之地”,是中国古代丝调之路的重镇。诗人说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证明:丝路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它所反映的丝路精神,将千秋万代传承不息!

  三、《丝路》

  永续千年丝路遐,

  绵延万里达天涯。

  雁栖湖畔心相济,

  合力盛开友谊花。

以上两诗,阐述了汉武帝在位时,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之要事。到唐代中期以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仍以陆路交通为主,尤其是西北陆路交通所谓“丝绸之路”最为重要。从洛阳或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往西域,一直通到大秦国(即罗马帝国的东部亚洲地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我国西北羌族中的党项族在其首领元昊的领导下,建立了国家。元昊正式称帝,国号西夏。西夏政权兴起后,扼居河西走廊,使东西亚之间的“陆上丝路”受阻。因此,海上航路便成为宋代与诸蕃国交往的唯一途径与纽带。

在该诗首句、第二句说:“永续千年丝路遐,绵延万里达天涯。”当时,水陆交通发达,几乎遍及整个阿拉伯地区,东非、北非、西亚、阿拉伯半岛上的大食诸国,充分展示了宋代中国远洋航行水平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第四两句:“雁栖湖畔心相济,合力盛开友谊花。”2013 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2017 年 5 月14 -15 日,30 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中国北京雁栖溯畔,举行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圆桌峰会,共同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习近平主席说:“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

观上述三首七言绝句,内容相近,紧密联系,可以说它们是姐妹篇。诗人围绕“丝路”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历史层面,联系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的倡议,深入研究,提炼命题,形成《长风歌》、《敦煌》、《丝路》 三首诗歌。这三首诗歌,多方位反映了自倡议“一带一路”近六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目前,全球已有 125 个国家和 29 个国际组织与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④:中国已有 300 多个智库机构参与研究。这些智库不但“抱团出海”,而且携手国际智库,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行动队”。因此,我认为,黄学规教授 《吟稿》 的许多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当代意义。

2019 年 4 月 20 日于西子新村,时年九十。

章志诚:资深学者、历史学家、全国华侨史研究会理事。

①②莫砺锋:《唐宋诗词的现代意义》,《光明日报》 2016年4月14日第11版。

③李白:《行路难三首》,第一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全唐诗》二,岳麓书社出版。1998年9月版,第437页。

④周勇:《文化交融与民心相通:“一带一路”跃入新境界》,《光明日报》2019年4月17日第9版。



02

黄学规老师在雨燕斋创作诗词


名家诗词欣赏—— 解读黄学规诗词

许汉云

      黄学规教授 《雨燕斋吟稿》 第二卷将出版,我又接受了部分解读的任务,为使解读更准确、有深度,特请邵介安同志(他对现代诗词的写作与研究也很有成就与造诣)与我合作,共同完成这项任务。现将我们的点评与解读献给读者,共同品赏。
               巨 变
           黄学规

  逢山开路前无敌,遇水架桥夺天工。

  秃岭荒坡风骨变,青林片片耀苍穹。

  【解读】2018 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献词中这样说道:“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时隔7个月后的 7 月 1 日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97 周年的纪念日。诗人黄学规在这个光辉的节日以无比激动的心情,用总书记点出的话题写下了《巨变》 这首诗,用来讴歌改革开放 40 周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中,“中国桥”和“中国绿”最令世界瞩目。本诗就以“凛然松柏气,更兼水云襟”(邵华泽先生对黄学规诗词的点赞语)的气势和胸襟描写了这两大壮举。“逢山开路前无敌,遇水架桥夺天工。”“前无敌”喻任何困难都不可阻挡;“夺天工”,指中国人民创造的非凡成就。全世界都在赞叹中国架桥的速度和业绩。最长,最高,最大,最难,最快这样的惊世记录,被写进世界架桥史中。中国中铁集团大桥局西藏日喀则项目部总工程师陈军洋说:“这么多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体会到奋斗才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儿。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攻坚,都是一次领悟。只有不怕苦,吃得了苦,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甘甜,更有信心去创造无限美好的明天。”陈军洋说出了所有架桥者的心声。“前无敌”和“夺天工”用得非常精确、到位,道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勇气和无穷的智慧,诗人以“路”和“桥”为描写对象,赞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创造的伟大精神。十分巧妙地通过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展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崭新时代精神风貌。
  “秃岭荒坡风骨变,青林片片耀苍穹。”“风骨变”喻为荒山野坡由白变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苍穹,指天空、世界。这两句诗是说,秃山荒坡再也不是过去荒凉萧条的景象,而是处处翠绿、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成了绿色的海洋,同过去比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它,向世界展示:中国绿化的贡献跃居全球首位。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 2000 年到 2017 年,新增加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为全球第一位。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表现成绩突出,确实如此。例如,山西右玉县马头山村,毗邻沙漠,漫天黄沙填满了几代人的记忆。16 年前,李云生放弃自办的驾校,回乡植树。开始时成活率只有三分之一,但他不怕挫折,持之以恒。一个人,一座山,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终于种活了几百万株树。他向荒山宣战,赢得一片青山。像李云生这样奋斗者,中国有千千万万。这两句诗中,“风骨”和“耀”两个词语用得非常生动。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变抽象为具体;后者的“耀”指“光芒四射”,也可解释为“荣耀”,一词多义,处处传神,会意无穷。
  题材的典型性,是这首诗歌鲜明的创作特点。要表现改革开放 40 年的伟大成就,题材是非常重要的,诗人用一双慧眼选取一“路”一“桥”一“树”由点到面,足见他超高的创作能力和表现手法。一“路”,说明中国人民 40 年来走的是不平凡的道路,走的也是一条光明、广阔大道,又是创造奇迹之路,既指现实的“路”,也是指社会主义道路。一语多关,含义深刻。一“桥”既指河流上现实生活中的“桥”,又是比喻中国人民战胜了种种困难,实现了新的飞跃。一“树”指的是青山变绿,处处是绿色的海洋。诗人通过它们,句句换景,充分表现了神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诗坛泰斗艾青在 《诗论》 中说:“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能揉合的、塑造形体。”诗人黄学规拣取了“路”“桥”和“树”进行生动描写,并赋予它们以性格和生命,以完美典型的手法,“塑造”了中国当今美好的社会和发生的伟大奇迹。(邵介安 许汉云)
        子 罕
        黄学规

  子罕不贪堪作宝,包公碑指缘无私。

  政声皆在人离后,民意长存闲话时。

  【解读】这首诗现实性很强,主题是廉政为民。古语云:“廉,民之表也”。一个政府官员的形象,不仅体现出政府的宗旨,而且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政权的巩固。此诗的主题意义十分重大,时代感很强。
  “子罕不贪堪作宝,包公碑指缘无私”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子罕,一个是包公。《左传》 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说:“以示玉人(治玉的工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吾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吾,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从子罕对献玉者的对话中,说明他的为官准则:不贪不占,不伸手,廉洁自律,保持清官的本色。堪,能够胜任,说明玉的高贵价值,更突出了子罕坚不受贿,不动心,保持洁身自好的品质。包公在开封府作过官,廉洁、公正、无私、秉公断案,有口皆碑,世人誉为“黑包公”,万人敬仰。开封城有一石碑,凡在当地当过府尹的人,名字全刻在上面。观者络绎不绝。令人怦然心动的是,这座石碑的正前方,有一个凹陷的深坑,“包拯”(即包公)两字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不可辨认了,而其它府尹的名字仍清晰可见。原来千百年来游人敬慕清官—“包拯”,在碑上寻找他的名字,然后用手指抚摸。时间一长,这个地方就被手指磨出了一个深坑。这就是“碑指”的意思。这个“指”,该当“抚摸”解,名词化作了动词,充分表现出百姓对清官的爱戴和赞美,不然坚硬的石块怎能磨出一个深深的凹陷呢?这个“指”字用得十分传神生动。善用“指”字,奥妙无穷。在历史上,有好多伟人和名家大腕常常也爱用“指”字来表达强烈的情感等等。毛泽东主席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句,表达出他的雄才大略和改造旧世界的决心;鲁迅先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表示对腐朽势力的憎恨;宋时大文豪苏轼则有“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南,”表达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诗人黄学规用的“指”字,表示对清官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政声皆在人离后,民意长存闲活时。”这两句话语言朴实,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百姓同甘共苦,廉政为民的人,不管风骤雨狂,一定会受到百姓的拥护。这样的为官者不论在为官或下野时,生前或身后,都会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孟子曾称赞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大禹为百姓治水,受到世人永久的怀念。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在“先”与“后”、“忧”与“乐”的对比中,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陈子昂说:“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其意是说,真正的圣人是不谋私利的,关心的是百姓的疾苦。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却可以告诫广大为官者要与人民群众共安危,做人民的公仆。这两句话的现实教育意义是很突出的。2003 年 11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写的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一文中写道:“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 ‘影’、留下一点 ‘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
  这首诗创作的一个亮点是:古为今用,借用历史人物组成“形体”为现实服务。诗人将历史人物活化,诗化,进行再创造,将古代的精华融入自己的诗篇中。
  诗人为我们创作提供了一个范例。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话:“愈是诗的,愈是创造的。”《子罕》 就是一首借用历史进行独创性的好诗。(邵介安 许汉云)
           濂 溪
          黄学规

  濂溪一脉传千古,独爱箴言沁吾心。

  意欲临风寻好水,随君明志敞胸襟。

  【解读】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诗人通过濂溪的描写,实为表达羡慕贤人、追求高风亮节之胸臆。诗句语言清新,如夏天山谷之凉风;语言晓畅如山涧溪水在活泼地奔流;意蕴深沉,如文献名邦淳安古代之名井—— 铁井,水源充溢,清澈甘冽。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濂溪一脉传千古”。濂溪,周敦颐(1017-1073)的雅号。周敦颐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开山鼻祖,“道承孔孟,学启程朱”。此句诗出自王闿运的一副对联。晚清大儒王闿运曾写:“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烟水含波。”实指濂溪学脉。一千年来,濂溪之学经久不衰,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诗句中为什么用“濂溪”来代替“理学”呢?这是诗人用词的巧妙之故。“濂溪”不仅令人感到优雅、新颖,且有丰富的含义,又与“一脉”相承。“一脉”实指理学的理论说学术体系,诗人用“一脉”来形容目的是将抽象的术语化为具体的形象,使人对理学可感可亲。“传”一词,从字面上解是流传的意思,此地却有丰富的含意,实际是诗人对理学的推崇和创始人的尊敬。诗句中一字传神,寓意深刻。
  “独爱箴言沁吾心”。此句诗意来自《爱莲说》。周敦颐的 《爱莲说》 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独爱箴言”即指《爱莲说》 经典之作。箴(zhēn)言:此指一种文体,用于规诫。莲荷净然独立,中通外直,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和生命理念的写照。“沁吾心”意为渗入了作者的心灵。此句诗中“独爱”用得甚为巧妙,不仅是指周敦颐的 《爱莲说》 的经典文章,也写出诗人对它的推崇和喜爱。表达出更多层次的深厚含意。“沁”:qìn。渗,浸。诗人为什么此地用“沁”字而不是用“润”字?润,滋润,没有“沁”字的程度深。“沁”,已经渗入心灵,融入于血液之中。足见诗人对用字的推敲,显出不凡的功力。“意欲临风寻好水”。临风:当风,迎风。周敦颐热爱山水,选择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游历,曾有诗云:“寻山寻水侣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闲。此亦有君吾甚乐,不辞高远共跻攀。”诗人感于周敦颐的高风亮节,也去寻山寻水。诗人“寻山寻水,”其实是追求一种高远、超凡脱俗、一尘不染、清正廉洁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他的高尚情趣和宽广胸怀。在诗人笔下:“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一山一水皆成果,一枝一叶总关情。”句句腾挪,点题破题。
  “随君明志敞胸襟。”诗人愿随周敦颐修生养心明志,清除杂念,敞开胸襟,把名利抛到九霄云外。这是一种精神的净化和人格的追求。
  “志高而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心随朗日高,志与明月洁”,这几句古言可以说是对诗人心灵的很好诠释。
  表明个人意愿和情感的诗,是很难描写的。或失于抽象,或失于无物。可是在诗人黄学规的笔下,显得十分含蓄隽永,情趣无穷,究其原因就是诗人把握住诗歌的写作要领,将情感融于事物之中,描写得十分具体形象。大文豪高尔基说过:“应当描绘,应当用形象来影响读者的想象力,而不要作记录。叙述不是描绘。思想和印象必须化为形象。”诗人将理学体系化为“濂溪一脉”;《爱莲说》 对世人的影响,化为“沁吾心”;高尚的志向和情操化为“好水”等等,使读者感觉到主人公站在我们的面前,与他进行深情的对话。诗人做到了用生动的形象来展现理想与情感,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可贵的特色。

邵介安 许汉云





胡惠康校友回母校参观考察

6 月 27 日,我校杰出校友、富春东方集团董事长胡惠康校友回母校参观考察。校党委书记李金昌热情接待了胡惠康校友一行。原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校友总会副会长胡建成,校党委副书记黄建新陪同考察。
  李金昌向胡惠康校友介绍了学校推进省重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博士点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 45 周年校庆筹备情况,对胡惠康校友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怀、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胡惠康校友能够常回母校考察指导。
  胡惠康校友对母校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表示肯定。他表示,看到母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心中充满自豪,非常愿意参与到母校发展事业中来,为推进母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胡惠康校友一行还参观了校友林、校友路、图书馆、校史馆、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和孙治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并与师生亲切交谈。


专栏

教学实践化手段集成化课堂互动化
工商管理学院能力导向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VUCA 时代,技术加速变革,传统商业模式面临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易变、复杂、模糊的环境成为管理者面临的新常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变革和技术发展的新商科人才是商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性课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被以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人才培养模式所替代。近几年来,工商管理学院深入思考时代对商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推行教学实践化。以互联网+ 教学为抓手,推行教学手段的线上和线下集成化。深入开展翻转课堂、案例、实验和项目等教学形式,促进课堂教学互动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激发教学热情,构建改革制度基础
  学院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激励,引导教师专心教书,引导学生潜心学习。在 2016 年制定新一轮岗位关键业绩点考核时,就明确了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等效机制。学院出台了 《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杰出教学奖 / 教坛新秀奖》、《工商管理学院综合导师制实施办法》、《工商管理学院优秀综合导师评选办法》 等措施,激励教师投身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并积极吸引校友和社会捐赠,加大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激励力度。
  激励制度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投身教学和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近 2 年来,工商管理学院共评选院长杰出教学奖 2 人,院长杰出教学奖提名奖 1 人,优秀综合导师 10 人,优秀班主任 10人。并有 1 名教师获得校教学突出贡献奖和省师德先进标兵。优秀教师群体逐渐涌现,学院内形成了投身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二、锚定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是一门实践导向的应用性学科,只有通过管理实践,才能体现管理理论的生命,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教育。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情景远离管理情景,难以与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难以对学生心智产生实质性影响,知识迁移难,能力培养难,人格塑造更难。使得管理教育成为“过家家式”过程,教育权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工商管理学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努力构建理论学习、模拟演练、学科竞赛、管理实训和创业实作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通理论学习与管理实践,学生通过“干中学”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培养,实现有效工商管理教育。学院开设了营销实训、人力资源实务、管理诊断、商务策划等多门管理实践类课程。学院实施课程教学和学科竞赛一体化改革,“全球商务模拟”、“市场营销”、“创业管理”、“市场调研”、“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无缝对接相应学科竞赛项目。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工作,建立学科竞赛项目指导团队,近几年在浙江省经济管理案例大赛、尖烽时刻商业模拟大赛、物流仿真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优秀成绩。为使课程教学反映最新管理实践,学院大力推进企业精英进课堂、移动课堂等形式,与企业精英共同开发与教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领导力开发”等课程。
  三、加大资源投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必然要求课程教学模式的相应变革。工商管理学院将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的关键,加大资源投入,持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学院每年设立院级课程改革项目,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核心主干课程建设。学院出台了《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作为课程建设的标准文件,并成立专门的教授团队,负责该标准的实施,探索建立课程建设和评价的持续改进机制。
  本着“知识性内容上网、能力性内容上课”的原则,学院大力推进互联网 + 教学,构建线上线下集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设立专门经费,支持多门核心课程,建设在线精品视频课程。鼓励教师建立网络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探索。学院共建有校级优质网络示范课程 7 门,翻转课堂建设课程 3 门,正在建设多门核心课程的在线视频精品课程。
  学院大力推进案例、实验和项目式教学。经过多年培训和探索,案例教学已成为主干核心课程的主流教学形式。实验教学在商务统计、营销实训、运营管理、物流系统仿真、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测评、市场调研等课程中深入应用。“创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文创大赛,已经开展多年。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完成文案设计,并在课程组内展开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干中学”的教学形式,推进了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能力培养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落地。
  互联网 + 教学、案例、实验和项目等教学方式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发生改变,课堂互动化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课堂不再是单向灌输的场所,逐渐成为双向甚至多向交流的研讨会。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课发言、上台演讲、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程任务。课程学习成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管理问题,发展管理能力的契机。

二版风采


财经茶座




【1】浙财「十二×七」时辰

【2】浙财人物志 | 一腔热爱,奋勇直前!这里有一位追梦赤子等你来认识

【3】求解!不说话,如何证明自己是浙财人?

【4】卌五校庆·浙财记忆 | 黄学规:从心出发讲好德育故事

【5】密室逃脱丨求助信:亲爱的侦探,我被困在浙财大了……

编辑 | 校报记者团 彭逸扬

责编 | 蔡淑佳

责审 | 徐萃文

浙江财经大学新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

新浪官方微博:@浙江财经大学

欢迎来稿:599054630@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