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事、喜事、大事、乐事……太太太太多啦!


十一月

媒体看浙财

浙财新闻出品

我折一根柱枝看下午最长的日影

要等待十一月的回答微风中吹来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浙财的深秋吧

01  浙江财经大学庆祝建校四十五周年

家常在,游子归;忆青葱,筑财大。今天,浙江财经大学在杭州下沙校区举行建校四十五周年庆祝大会,海内外校友、师生员工等共3500余人参加大会。

校党委书记李金昌在致辞表示,45年来学校改革创新、追求卓越,从最初的几百名师生发展到如今拥有2000余名教职员工、260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从创业初期的简易平房校舍发展到如今拥有4个校区,占地2300亩的美丽校园。从初期的中专学校一步步升格到如今的多科性财经大学,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用新思想引领新发展、以新业绩拥抱新时代,学校先后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大力实施“党建领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文化荣校、校友名校”的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奋力谱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1994届校友代表曹国熊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母校在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社会声誉上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浙财大”品牌越来越响,作为校友倍感骄傲。回顾在校时光,他坦言是财大的悉心培养铸就了现在的自己,财大岁月是一生的财富。他呼吁新一代浙财人惜时光、立志向,勇当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担当者。

为表彰在学校初创时期,擘画学校未来,引领学校发展,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设立了引领“功勋奖”和拓荒“金牛奖”,会上,1979、1989、1999、2009届秩年返校校友向母校报到并举行了返校校友学业成礼拨穗仪式等。校庆期间,各类学术活动精彩纷呈,还举行了大剧院冠名揭幕、“最美校友”事迹报告会、“缘聚浙财”座谈会、书画摄影展、校友俱乐部交流赛等各种庆祝活动。

媒体:人民网,光明网,新浪网,中国教育在线,杭州网,浙青网

02

01

浙财大举办建校四十五周年庆祝大会

“功勋奖”“金牛奖”“浙财世家”校友家庭颁奖仪式,返校校友学业成礼拨穗仪式……庆祝活动多种多样,所有主角都是校友。日前,浙江财经大学举行建校四十五周年庆祝大会。各界嘉宾、海内外校友、师生员工等3500余人共襄盛会。

在浙财人眼里,学校的今天是几代人筚路蓝缕、奋发努力的结果;45年风雨兼程,就是一部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创业史。大会上,为表彰在学校初创时期,擘画学校未来、引领学校发展、建立卓越功勋的社会各界贤达和勤耕不辍、废寝忘食,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教职工,学校设立引领“功勋奖”和拓荒“金牛奖”。上台领奖的教职工代表们脸上都绽放出自豪的光芒。一位退休老教师说:“为母校,付出无怨无悔!”

引人瞩目的首届“浙财世家”校友家庭和首届“浙财氏家”校友企业也在现场公布。其中,有个家庭三代七口人都毕业于浙江财经大学,目前最年轻的外甥孙女是2018级在校生。该家庭成员代表来到现场,深情地感恩母校培养了他们。“‘浙财大’品牌越来越响,作为校友倍感骄傲。”首届“浙财氏家”校友企业代表曹国熊,1994年毕业于浙财大,回顾在校时光,他坦言是财大的悉心培养铸就了现在的自己,财大岁月是自己一生的财富。

大学之大,在于育才。45年来,浙江财经大学虽数易校名,屡迁校址,但始终扎根浙江大地奋发作为,为社会培养了13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他们遍布在各行各业,许多已经成长为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助力服务着国家尤其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李金昌表示,学校从最初的几百名师生发展到如今拥有2000余名教职员工、260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从创业初期的简易平房校舍发展到如今拥有4个校区、占地2300亩的美丽校园;从初期的中专学校一步步升格到如今的多科性财经大学,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先后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大力实施“党建领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文化荣校、校友名校”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奋力谱写更美好的明天。

浙财大校庆期间,各类学术活动精彩纷呈,首届全国财经类高校教务处长论坛召开,来自全国37所高校的50余位教务处长齐聚一堂,围绕“打造财经‘金专’‘金课’,实现资源共享”展开研讨。此外,人工智能体验园开园,举行大剧院冠名揭幕、“缘聚浙财”座谈会、海归校友俱乐部成立大会,举办书画摄影展、校友俱乐部交流赛等各种庆祝活动。迄今已举办了六届的“最美校友”事迹报告会也在校园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此次评选出的5位最美校友,同时被聘为创新创业导师,他们中有金融会计行业的精英,创业大潮中的“弄潮儿”,也有政务机关中的模范标兵。

媒体:光明网,人民网,腾讯网,杭州网,杭州日报

03

昨天回母校浙江财经大学参加校庆

想起2008年的那个夏天

昨天回母校浙江财经大学参加校庆,想起2008年的那个夏天,在母校的西操场,我开始用卡片机去拍学弟学妹的情景。那时每次拍完我都很兴奋,赶忙着回成蹊苑的寝室修图,然后才慢慢走向摄影的道路。可以说母校是我摄影启蒙的地方。昨天我去了校广播台,学涯湖,还在教室做了一场分享会,见到好多好多学弟学妹,他们年轻朝气的面孔,真让人羡慕。

作为一个毕业十年的老学长,很想告诉还是学生的各位:你们现在拥有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不用着急长大,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对梦想深信不疑,再踏实一点,再勇敢一点。

祝母校生日快乐,愿每一位追梦之人,都坚持不懈,不忘初心。

媒体:新浪网

浙财大聚焦师生需求  推动主题教育落实落细

“学校能否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师生交流场所,让同学们课间也有良好的互动空间,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浙江财经大学主题教育期间走访师生,听取民声民意过程中的意见反馈。经过学校的积极整改,目前教学楼楼道中已经陆续出现了专业化的桌椅设施建设,师生“共享空间”应势诞生,每天在此落座的财大师生源源不断,楼道改革备受好评。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强调主动谋划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大事”,认真解决师生关切的身边“小事”,坚持“教育以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着力提高学校内涵建设,干部领导实事求是检视自身差距,找准问题、深挖根源,明确方向。学校通过“四个一”、“三联系”等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制度,拉近上下层距离。“相约星期四”—书记校长走进学生活动,校领导与来自各学院学生围坐而谈,就学科竞赛、考研考证、学风建设等展开热烈讨论,共话初心与使命,鼓励同学们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发展,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截至目前,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认领了“校园车位少,停车难”“师生交流互动空间不足”等18个热点问题并牵头整改落实,部分师生关切和期盼的“老大难”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如:学校改造地面、地下停车场总计12900平方米,新增车位共260个,切实减轻教师停车负担;分管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对20余个考研教室进行问题调研,制定详细措施,并抓紧建设通宵自习室,1月内落实到位。

同时,学校在主题教育期间不忘劳育建设,充分利用校园闲置地,师生自己动手,开展了“菜园种地”、“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劳育活动。学校还重点实施《浙江财经大学本科学生综合测评办法(试行)》,将劳育考核纳入综合测评成绩中,在学生中宣传“劳动最光荣”意识,组织学生针对生活园区进行小广告清理、自行车摆放、垃圾捡拾活动,发挥“学做合一”的服务精神,自觉美化学习生活环境。

浙财大始终坚持“进德修业,与时偕行”校训不动摇,牢记初心使命,聚焦育人本位。为推动“三风”建设真正落实基层,实现教育改革全覆盖,助力学校发展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媒体:新浪网

05

浙江财经大学“四学”方式推进主题教育理论学习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向国际学院15位留学生代表赠送了习近平主席多语种版著作,希望留学生们通过认真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的译制版,了解中国方案,学习中国经验,领略中国智慧,积极加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来,作一带一路国家友谊的桥梁和使者,担促进国家之间合作和发展之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

在主题教育开展期间,学校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谋划、严密组织,上下合力,形成了“领导班子提前学”、“中心小组引领学”、“中层干部集中学”、“党员师生灵活学”的“四学”方式,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

层层推进深入研学,确保入脑入心。学校坚持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带动二级党委、带动党支部学习的层层推进模式,制定“8+X”学习计划,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围绕8个专题,开展5次专题学习,3次交流研讨,1次参观学习,层层推进深入研学,确保入脑入心。处级干部层面同步开展了集中学习研讨,各二级党组织立足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开展“自学+帮学+导学”,实现“学+研+查+改”创新推进。191个党支部,4084名党员开展系统学习,推动主题教育全覆盖。

为确保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校请来中国联合国协会张云飞参赞作《中国外交的初心和使命》专题报告,旨在引导党员干部更全面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树立国际眼光、开拓国际视野。

学校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推动学校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实现办学治校的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省档案馆参观主题教育展,加强党史、省情教育;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教工大合唱”、“观校史、守初心,忆峥嵘、担使命”校史馆参观等丰富多彩活动,厚植爱国爱校情怀,让理论学习的成果落在实处;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第五届时事政治知识竞赛,积极运用学习强国APP,通过各种形式的平台与载体自学,使师生党员纷纷自我对标,让学习在平常、学习在日常、学习在身边,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浓厚氛围。

校领导班子成员还带头为全校师生党员讲授多场次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包含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助推高质量升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多方面内容,阐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讲述作为校领导对学校全局工作的所思、所想、所虑与所得。


媒体:中国教育在线

06

浙江财经大学以“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立足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新起点,以“贴近师生实际、调研真实情况、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主动谋划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大事”,认真解决师生关切的身边“小事”,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抓思想认识到位,强化理论武装

学校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的主线,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层层推进深入研学,确保入脑入心。坚持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带动二级党委、带动党支部学习的层层推进模式,制定“8+X”学习计划,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校领导带头学,将个人自学、班子集中学和联系实际学结合起来,围绕8个专题,开展5次专题学习,3次交流研讨,1次参观学习。处级干部层面同步开展了集中学习研讨,各二级党组织立足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开展“自学+帮学+导学”,实现“学+研+查+改”创新推进,如机关党委将主题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结合,推动“最多跑一次”机关效能改革。经济学院推出“理论研学123制度”,人文学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校通过专题辅导、主题参观、知识竞赛等丰富形式,全校191个党支部系统学习,推动主题教育全覆盖,做到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抓检视问题到位,找准挖深根源

开展主题教育,就要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围着问题改,学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样形式深入调研,确保走深走实。校党委班子成员围绕第四轮目标管理、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申报、干部队伍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积极开展调研,重点围绕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谋划学校新一轮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确定了“深化实施‘党建领校’战略,推进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等8个调研课题,力求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努力破解“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人才队伍建设短板、后勤保障难题。结合学校“四个一”、“三联系”活动,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师生意见建议159条,先后召开了师生座谈会、校友座谈会和用人企业座谈会等20余个,共谈话600多人次,走访164位校友,26位离退休老同志。高质量完成8个调研报告并召开了调研报告交流会。

抓整改落实到位,注重实际效果

聚焦重点难点,围绕根本深入检视,确保问题精准。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师生关切的小事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实际成效的标尺,认真解决好一批师生的操心事、烦心事,让师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针对检视反思和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制订整改方案,挂图作战、销号解决,截止目前,学校查摆出的159个问题中,已立行立改110个。学校把主题教育与推进学校“三风”建设结合起来,出台并实施强化“三风”建设的10项举措;与服务广大师生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师生反映的10项突出问题;与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结合起来,在完成第一期 “师生网上大厅”155项办事流程的基础上,初步完成48项校务服务事项。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认领了“校园车位少,停车难”“师生交流互动空间不足”等18个热点问题并牵头整改落实,部分师生关切和期盼的“老大难”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例如,针对教职工“停车难”问题,学校对现有地下停车场进行了环氧地坪改造,施工面积12000平方,新增地下停车位197个,新改造了一处地面生态停车场,面积900平方,新增车位63个;针对学生需求强烈的考研教室问题,分管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对全校20余个考研教室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问诊,制定了详细措施。

抓组织领导到位, 坚持以上率下

完善领导机制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期间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自觉争当“领头雁”,带领领导干部冲在学校第四轮目标管理责任制、45周年校庆、学位点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一线,不辞辛劳、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引领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勇于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校师生进一步凝聚了精气神,目标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坚实,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学校建立起完善的主题教育领导机制。成立校党委书记挂帅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学习宣传、综合联络、调研整改、督查指导四个工作组。成立校内二级督导组和9个校领导调研联系组。形成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周例会制,校领导调研联系组和二级党组织联络员双周例会制。建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校领导调研联系组、二级党组织主题教育联络员等多个微信工作群,做好二级党组织下周工作计划和本周工作进度完成情况自查周报工作,及时有效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媒体:新浪网

07

浙财大“相约星期四”送关爱 

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

秋风送爽,阳光正好,11月14日午后,一场轻松活泼的茶话会在浙江财经大学学涯湖畔举行。校党委副书记余建森与来自各学院的14名本科生学生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畅聊,共谈初心与使命,共话成长与梦想。

“刚进入大一,在专业学习上比较迷茫,能否有机会转专业?”人文与传播学院19级新生于欣茹问道,“浙财大实行准入准出制度,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2019年准入准出的名额会放大,支持学生多元化多机会发展......”余建森耐心解惑。

“专业课程学习能否加入更多实务案例和实践学习?”“对于辅修二专业的同学来说,能否增设双专业核心课程?”面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余建森用生动详实的案例细致解答,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就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准入准出机制、学风教风、考证考研、学科竞赛、体育锻炼等方面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学生们敞开心扉,交流更频繁更深入。

“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余建森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发言,对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浙财学子给予了充分肯定,他鼓励同学们深入思考,坦诚交流,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不忘求学的初心,自觉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职责,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争做有抱负、有思想、有格局、有能力,更加自信和自立的新时代青年,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约星期四”活动是学校领导干部“聆听学生心声,贴近学生需求,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充分听取师生意见建议的有效载体之一。学校领导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办学治校和育人育才紧密结合起来,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在主题党日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现场、名家大师讲座上,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做工作,推动形成育人合力,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浙江财经大学努力将师生反映的各种“小事”,作为整改落实的“大事”来抓,努力为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学校“四个一”、“三联系”活动,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检视反思和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制订整改方案,挂图作战、销号解决。截止目前,学校查摆出问题159个,立行立改110个。学校把主题教育与推进学校“三风”建设结合起来,出台并实施强化“三风”建设的10项举措;与服务广大师生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师生反映的10项突出问题;与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结合起来,在完成第一期 “师生网上大厅”155项办事流程的基础上,初步完成48项校务服务事项。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认领了“校园车位少,停车难”“师生交流互动空间不足”等18个热点问题并牵头整改落实,部分师生关切和期盼的“老大难”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主题教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媒体:今日头条,浙江新闻

08

地方与高校党建联动 

尖山牵手浙财信工学院

11月14日下午,尖山新区(黄湾镇)党委和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党委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书。双方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开展共建活动为载体,实现优势互补、融合互动,为共同发展作出努力。

当天下午,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党委30多位党员教师,在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陆颋浩地带领下,来到尖山开展活动。双方进行座谈会后,举行了共建签约仪式。随后参观了尖山围垦规划展示馆、尖山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深入了解区(镇)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情况,为下一步共建工作打下基础。

据了解,共建协议签订后,双方将遵循“校地共行、党建共建、互促共赢”的宗旨,着力探索和建设地方与高校建设联动、日常工作互动、优势资源共享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共建内容主要包括:开展“联学”互建,以双方党校等阵地为依托,搭好党员学习交流的新平台;开展“联动”共享,通过“先锋携手行”、主题党日联过等形式,信工学院党委各党支部与区(镇)各党支部携手开展党建活动,分享党建经验,实现资源互通、成果共享;开展“联建”互促,以党建为引领,加强紧密合作,把握发展机遇,加强项目对接,推动水果电商、企业管理等在区域落地。

媒体:今日头条,浙江新闻

09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走进三堡社区访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1月21日下午2:00,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们走进杭州三堡社区,访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妙顺老人,聆听其在平凡岗位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故事。此次访谈活动积极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我院“传承红色基因,志愿学习路上”品牌活动,使志愿者们在寻找先进典型中联系实际学习新时代劳模精神,明晰新时代青年人努力方向。

年逾耄耋之年的李妙顺老人,是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省市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回应50多位同事的召唤与期待,毅然辞去二线队长职位、回归一线环卫清肥工作;他无偿为辖区居民修理马桶上万件,主动照顾辖区内29位孤寡老人,为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跨越世纪,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放飞理想,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赤诚之心温暖和感动一方辖区。

  志愿者们在访谈过程中,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问答的方式与李妙顺老人进行互动。他教育同学们干事创业要敢于担当、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即使身处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崇高的事业,最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困难中寻找勇气,勇于担当负责,承担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责任。

通过走进社区访谈劳模的形式,青年志愿者们将“知,信,行”统一,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激励同学们争做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秀劳动者,推动营造脚踏实地、永不懈怠的良好风尚;通过行走在学习路上,传承先进红色基因,深入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同学们把劳模精神作为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节点上,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媒体:中国网


10

浙江省社科联跨学科研讨系列活动在杭举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政治学会和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跨学科研讨系列第二场“治理现代化:价值与技术”主题研讨会于11月24日在杭州成功举行,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以及浙江财经大学的从事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治理现代化:价值与技术”的主题展开了多维度的跨学科分享,共同探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俞晓光出席并讲话,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奎泉莅会致词,230余名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参加了研讨活动。复旦大学桑玉成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审计大学金太军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东北大学张雷教授、南京大学肖唐镖、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程竹汝教授、浙江财经大学郭剑鸣教授、洪兴建教授和张志强教授进行了圆桌讨论。并且与会者进行了交流互动。

与会专家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大家认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因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要的就是坚持和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它们运用在依法治国、社会治理等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去,并依据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按照四中全会坚持、巩固、完善和发展的布局,对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加以建设和完善。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的综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弘扬现代科学技术在治理体系中的运用,同时也要认真关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中的技术层面,关注交易成本和运行效率,发挥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党政决策、政务公开、公民参与、监督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塑造中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与核心价值观和坚持现代科学技术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构中的作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两个根本支撑点。我们要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大力加强这两个支撑点的建设。

媒体: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江在线,钱江晚报,浙江日报,浙江新闻,浙江24小时

11

加强政府有效监管 优化国家治理体系

——2019中国公用事业改革与政府监管论坛在京举行

为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战略任务,总结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监管与改革70年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着力提升新时代政府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领域改革发展中的监管能力,实现助力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的有效监管,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监管专业委员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产业监管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研究院、浙江省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现代政府监管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公用事业改革与政府监管论坛”于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监管总监谭荣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盛世豪等,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协会企业、媒体的8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 “加强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题,就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盛世豪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指出公用事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改革与监管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但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公用事业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公用事业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为推动公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希望通过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为我国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贡献思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从宏观能源长远开发利用的视角入手,以青藏太阳能基地为典型案例,发表了题为《中国版Dii计划可行性初探》的主旨演讲,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浙江财经大学原校长、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王俊豪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从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汇报了三个专委会2019年的主要工作和重要成果。

媒体:中国日报,光明网

12

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

2019年秋季研讨会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

“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主办,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协同创新中心”等共同承办的“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2019年秋季研讨会”于2019年10月27日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

开幕式由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政府监管研究院院长王俊豪教授主持,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卢新波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邵清巡视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曦辉教授先后发言。研讨会围绕中国经济学管理学70年与中国学派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一、关于经济学范式演变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提出:经济学范式的发展大致是沿史观、微观、宏观、域观的逻辑演变的。把历史因素、人的价值文化因素、制度演进因素放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范式框架,可以推导出“域观”。由于历史、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所以世界有不同的域,无法实现唯一的最优最有效的状态。

域观经济学范式不同于传统的经济范式的是,它以经济理性、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的三维框架为支柱,以刻画多元域态和发现域际机理为逻辑指向,具有逻辑“三维”特征,而非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样只有逻辑“一维”倾向。如何识别“域”,或者如何分析“域”的性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有更多识别非物质形态的手段和工具被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者采纳,来刻画不同域态中间行为主体——一类人或是一类企业等。同时,也需要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的学者们用严谨逻辑的构造把我们的学科体系、范式结构做得更精致,利用日趋先进的手段和工具进行更精细的刻画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中国经济学管理学70年回顾与展望

天津财经大学原副校长于立教授预判互联网经济学将成为新的学科,并提出互联网经济学应包括经济、产业与市场、企业、产品、管理理念、政策六方面的基本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提出要在数字化时代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对数字化企业目标的制定、产权设计、企业战略、企业营销、内部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

浙江财经大学原校长、中国政府监管研究院院长王俊豪教授从政府角度出发,阐释了建立自己的政府监管理论体系的原因、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的需求与相关概念。政府监管是中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的政府职能。要从政府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监管机构体系、监管方式体系、监管监督体系和监管绩效评价体系这五个子体系,来构建中国特色监管理论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刘戒骄研究员从市场角度出发,阐释了竞争中性的提出、要义与理论渊源,提出精简政府企业的运作形式、监管国有企业的政府部门相对独立,且不应干涉企业商业活动的日常管理等中国国有企业适应竞争中性的改革措施。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原院长冯根福教授认为,区域文化差异是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东强西弱、南快北慢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干部交流、因地制宜实施工业化和环境保护政策、对落后地区集中力量重点开发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解决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曦辉基于民族纬度进行了经济学、管理学研究,认为民族经济学不是专门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而是研究民族国家问题的,是对民族过程的政治文化效果的经济学分析。对比西方强权的、有核心有边缘单赢的全球观,中国奉行的是起源—非起源、核心—非核心、边缘—非边缘,互为核心、互为起源、互为边缘、实现双赢和多赢的全球观。依照这样的全球观,中国提出了全球化的中国版本——“一带一路”倡议,这种全球化模式我们不能说它是最优的,但用管理学的逻辑看它胜于现行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央民族大学将在今年12月中旬发布第一届多民族企业50强榜单,建立相关数据库,有助于在民族纬度上进行经济学管理学的学术研究、理论拓展与实践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晓东研究员对制造业70年发展的中国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解放思想、制度创新、融入世界、创新升级等宝贵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主任李钢从人口红利的产生,分析了新中国70年人口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就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而言,人口政策是更加关键的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蔡宏波教授从历史角度出发,总结世界贸易发展经验,认为中国已融入并引领全球化。世界大国的开放兴衰是中国的历史之鉴,中国特色的开放进程不仅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为我们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树立很好的典范。

三、中国学派的发展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冯彦明通过分析西方经济学的根本缺陷和当前世界的现实问题,认为经济学中国学派应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研究现实的人出发,以实现以人为本、经世济民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出经世必先认世,认世必先认民,认民必先认人,认人必先认己,经世济民就是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按照这种认识确定的济民目标,通过让己、让人、让民(集体)协调一致,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企业管理》杂志社社长孙庆生编审不仅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反思,提出构建知足经济学,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学和管理学变革,推动中国学派发展。

郑州大学商学院经济系主任李中建教授结合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布,介绍了我国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绩,认为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马当先,为中国脱贫攻坚做出了基础性卓越性贡献。深入总结并讲好中国减贫的经济学故事,应该成为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一片沃土。

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汇聚了国内一些最有活力的学者,研究经济管理学的学术创新问题。其核心特色就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解决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相信,随着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的不断发展与中国经济学管理学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经济学管理学将会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媒体:中国社会科学网,经济参考报

13


中税协与浙财大签署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6日,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税协”)与浙江财经大学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税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树学与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占荣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致辞,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永友教授主持签约仪式。

张树学在致辞中首先感谢浙江财经大学和浙江省注册税务师协会在行业人才培养中作出的积极贡献。他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一项政治使命,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税务师行业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院校是税务师行业人才资源的第一源泉,把院校优秀大学生人才引进行业,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新时代税务师行业人才的培养,应创新理念、创新形式,要有新要求、新标准、新举措。 

李占荣致辞中介绍,浙江财经大学是一所正在快速成长的年轻学校,建校历史虽然较短,但在浙江省财税领域,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被誉为浙江省财税干部的黄埔军校。他认为,在建校45周年之际,能够与中税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浙江财经大学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也将对该校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双方表示,将携手育人,在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双师培训及互相挂职试点、高级税务经理班、应用性涉税服务、课题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研究可行的合作方案,力争作出全国示范性的实验点。

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俊生、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兼浙江省税务学会会长周广仁、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考试部主任黄宏斌、浙江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刑幼平、浙江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秘书长何国华,以及浙江省税务师事务所代表、浙江财经大学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出席签约仪式。

媒体:中国税网

第一届全国财经类高校教务处长论坛在杭召开并一同发表《中国财经类高校慕课行动杭州宣言》

植根课程

建设财经 “金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吴岩司长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中提出打造五大“金课”。 大力推动金课,特别是线上金课的建、用、学,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

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蒋先玲作了题为《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及平台情况》的报告,她介绍了联盟成立的初衷及发展历程,指出联盟将开展与其他平台的合作,比如爱课程;推动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建设微专业等未来发展计划。首都经贸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强教授介绍了学校在建设“金课”过程中遇到的师生积极性差等问题,分享了学校从制度机制保障入手的攻坚之路,认为信息化时代下,财经“金课”的建设,要全国各个财经院校抱团取暖,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

深耕专业

打造财经“金专”

4月2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分赛道分类型建设给财经类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两步走实施战略明确了专业认证的建设道路。

针对财经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南京审计大学教务委员会主任程乃胜指出财经类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需要重视指标但不唯指标,要平衡专业标准和个性化;专业建设功夫要在专业外,要敢于真淘汰学生,改变教师评价和分配机制。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厉小军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大背景下,学校探索“大商科人才”培养的举措,比如培养方案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长李政辉教授认为财经类专业应该坚定走跨学科融合的路子,将信息、数据等新技术融入专业建设,形成有竞争力、有突破点的专业发展。

虚拟仿真

助力实践创新

五类“金课”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实验教学的智能化,虚拟化。虚拟仿真“金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破解了高校实验、实习、实训中的老大难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张小岗和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副院长李云雁分别作了题为《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指南制定及课程建设的思考》和《科教融合建设经营类虚拟实验教学项目》的主题报告。张小岗副处长介绍了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指南制定情况、虚拟仿真项目申报技巧及项目建设内容。

“互联网+”走进课堂,走进虚拟教学,更走进了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江晓东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的现在与特色,探讨了本科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及应对之策。

共享资源

齐推财经微专

为进一步推动以金课为代表的慕课应用,联盟发布了《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微专业设置方案(草案)》,拟于2019学年向各兄弟院校及社会公众开设首批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5个财经类微专业。这5个微专业是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在综合考察联盟成员高校的人才培养大纲和要求以及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设置的。每个微专业由5-10门核心课程构成,课程均为财经类慕课。课程优先选取财经院校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同时辅助补充各校优秀特色课程。通过修读微专业要求的慕课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微专业证书。

作为第一届全国财经类高校教务处长论坛,浙江财经大学作为主要的倡议者与参与者,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之中,是首批财经微专业启动的7所参与高校之一。本次会议的举行必将大大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校际协作上更上新台阶。

媒体:浙青网

15

第二届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在浙财大举办

11月15日—1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指导的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在浙江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32支本科院校代表队参加比赛。经过强强角逐,最终,上海财经大学摘得桂冠,获得特等奖。复旦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分别获得一等奖。

本次大赛旨在应对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所构建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所带来的理念与实践变化,加强大学间及与实务界的交流,促进税收风险管理研究的进展及风险管理的构建与完善,展示财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成果,为税收改革及税收队伍建设培养后备人才。自大赛启动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是目前全国本科院校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税务赛事。

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占荣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本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将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校内实训与现场实践紧密结合,促进财税类相关专业教学与学生培养“零距离”对接。作为各高校学生展现财税业务处理能力、综合素养以及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此次大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财税知识的兴趣,提高财税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财税风险管控理念,真正提升学生业务技能和竞争力,从而助推高校培养经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的进程。

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俊生在开幕式上表示,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提升本科专业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本次大赛正是将实践教学、技能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的良好范例,各高校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体现了各方对本科素质教育拓展知识面的重视。最后,他表达了对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提升层次、建设发展成为全国本科实践教学样板的美好期待。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树学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介绍了我国注册税务师的行业现状和职业特点。税务师精通税法的职业禀赋决定其责任重大,应当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随后,他指明税务师是本行业实现持续发展,赢得竞争主动的第一战略资源,税务师的人才培养和行业队伍建设应当加速推进。接着,张树学副会长指出本次大赛的举办是产教融合战略规划工作之一,定期举办竞赛有利于高校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税务人才,实现相关专业教学环境和职业环境的零距离对接。他希望在未来,不仅要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真正提升同学们的业务能力,还要成立大学生实习联盟,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协助解决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最后,他提出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将与我校密切合作,共同将该赛事打造成为财税领域的品牌赛事。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税务学会会长周广仁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阐述了税收风险管控的内涵。税收风险管控就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利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开展目标规划、信息收集、风险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评价反馈的工作,防范风险。他指出税收风险管控大赛的定期举办检阅了财税专业的教学成果,展现了师生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有效促进了学校当前教学和税收工作实践的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力提升了同学们的就业竞争力。

本次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共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为初赛阶段,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为决赛阶段。大赛第一阶段赛程为系统平台案例分析,要求选手在系统平台上计算、分析、选择、判断,结合系统所提问题进行策略分析。大赛第二阶段要求选手根据业务案例进行PPT制作,时间为120分钟。大赛第三环节为展示答辩环节,该阶段由专家评分,排名前24位的队伍成功晋级决赛。大赛第四阶段为决赛环节的案例分析与PPT现场展示汇报。本阶段实行重新计分,根据专家评分取前7名,进入最后的决赛。大赛第五阶段为案例分析、专家提问与答辩环节,本阶段专家评分分值为100分,重新计分,不累计之前成绩,并据此进行排名决出最终胜者。

闭幕式上,浙江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秘书长何国华对本次大赛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祝愿大赛可以越办越好,能在未来有更多学生加入其中。同时,他也鼓励参赛选手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向成为高素质税务人才的目标进发。

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高齐则对大赛工作人员和专家团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称赞他们是“幕后的真心英雄”,同时表示衡信教育将会提高对税收资源管理人员的资金投入,助力该赛事向更高层次发展。他还提到,在税收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次大赛的目的就是让各大院校在第一时间了解和使用行业领域内最新的技术。

中汇(浙江)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强在闭幕式致辞中他指出,税收风险管理是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最高要求,是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征程的必然要求。本次大赛加深了同学们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解,加强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他希望本大赛可成为大学本科税务专业的顶级赛事,让同学们以参加本大赛为荣。 

浙江天顾税务师事务所所长陈良照在发言时感慨参赛选手的青春气息,并表示对选手们的未来充满信心。本次大赛展现了选手们的综合能力与特长,不仅有基本的学习能力,还有学业之外蓬勃的进取心、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他认为,在税收这一前景光明的领域,能力出众的参赛者必将赢得未来。

“高校竞赛评估排行榜”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赵春鱼在闭幕式致辞中指出大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丰富比赛经验,扎实技能功底。此外,她还从专业角度对我校积极举办经管类竞赛表示肯定,并祝愿本大赛越办越好。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永友在致辞时向参赛选手,带队老师,评审专家,各行业领导、同事的到来表示了衷心感谢。接着,他提到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四项“值得去做的事”,其中一项就是参加一场高水平的赛事,为此他对此次参赛的选手表示了肯定和赞许。

在本次大赛中,广西财经学院、湖南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获得二等奖;云南大学、厦门工学院、九江学院、吉林财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铜陵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上海商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嘉兴学院、湖南工商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文华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获得三等奖。

本届大赛在原有赛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师生共商共评的平台,注重学术与专业实务相交汇,使比赛更具专业性与观赏性。比赛环节分为系统平台案例分析、业务案例PPT制作、PPT现场展示汇报、专家提问与答辩。

通过财税技能竞赛的形式拓宽同学们的财税视野,培养并提升同学们财税业务的处理能力,使他们树立财税风险管控观念,这展示了财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成果。风控大赛不仅有力地推进高校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处理涉税事务的专业人才,也促进了税务相关专业教学环境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为税收改革和税收队伍建设培养了后备人才。

媒体:,中国教育在线,浙江在线,杭+新闻

16  全国一半财经院校都来了 

又一创新创业赛事在杭举办

近日,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联盟大赛在浙江财经大学拉开帷幕,同时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来自全国40多所财经高校300余人共聚浙财大,碰撞创业思维,汇聚创新力量。

本届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以“创在财大,赢在钱塘”为主题,共设自主创业组、企业命题组、社会创业组三个赛道。本次大赛共有近百所高校报名参赛,经过校赛,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52所学校268个项目进入全国复赛, 80个项目入围全国现场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当天共评选出10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46个三等奖。其中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因指见月”团队获得本次大赛冠军,浙江财经大学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并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到新的水平,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主办方的浙江财经大学,多年来不断发挥财经特色优势,大力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充分融入通识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个性化培养等不同层面,已经构建了“三高、三全、三特” 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

媒体:杭州网,杭州日报

17  浙江“民生民意杯”第八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成功举办

近日,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第八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学生统调大赛”)在浙江财经大学举办。来自全省47所本专科院校的138支队伍,合计800多名师生汇聚浙江财经大学,提出统调新思路,碰撞设计新火花。

据悉,此次大学生统调大赛以“深入实际,调研社会”为主题,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

统计调查大赛都有哪些环节?

各入围队伍从调查方案、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现场答辩等各环节向评委展示参赛作品。

社会统调主题各种多样,涵盖新能源汽车、垃圾分类、城市人才引进、杭州“城市大脑”等多个社会热点。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大赛共评出48项一等奖,90项二等奖。浙江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农林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大学生统调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登先在致辞中提出,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载体,尤其需要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浙江省统计局局长姚建平对本次大赛做总结。他肯定了本次大学生统调大赛的成果质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参赛队伍紧扣难点、热点问题,抓住实际应用价值,与往年相比水平有较大提升。

评审专家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彭伟斌教授就参赛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做了详细点评,丰富性值得点赞,但方案设计性、科学性仍需加强。

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打造高校创新驱动战略。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占荣表示,浙财大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目前明确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浙财大数据科学学院设有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拥有一、二级学科硕博点,并设立了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学院学生学习竞赛氛围浓厚,荣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等国家和省级奖项130余项,为数字浙江、数据中国输送了众多人才。

典礼同时举行了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赛期交接仪式,下一届大学生统调大赛将在杭州师范大学举办。

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詹士昌向学生们发出邀请,并承诺杭师大将创新统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着力让大赛成为重要的专业活动,将向社会展示一场数字教育风貌的盛会。

教育拥抱经济,数字照见现实。大学生是经济社会的后备军,在浙江数字经济不断绽放魅力的同时,高校教育不能落后。作为承办方,浙江财经大学结合创新精神、服务意识、统调能力,以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实践调研强化学生专业认知水平,不断浓郁创新竞赛氛围,现已取得丰硕成果。

媒体:中国教育在线,杭州网

18

走进全国首家“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 

零距离体验书法产业

产学研一体化集聚效应

——访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院长黄建新


浙江书法村——上田村书法研习所


首届中国书法产业高峰论坛


赴哈萨克斯坦开展文化交流


人物名片

黄建新(黄异),浙江温州人,现为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教育书法协会会长。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教育)奖”获得者。

记者 夏琳

成立于2012年的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是中国首家集书法产业学术研究、产业发展规划服务和学术交流等为一体的服务型学术研究机构。该院的成立开创了中国书法产业研究的先河,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

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成立7年来,在书法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作为该院首任院长的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黄建新教授亲自当向导,向记者展示了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的发展历程。

在一所非艺术类高校创办全国首家书法产业研究院,到目前为止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这对于该院的“大家长”、长期从事高校书法教育且自身又是艺术家的黄建新来说,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艺术根植于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非固定在某个特定的区域里,在非艺术类高校成立这样的研究院,优势非常明显,它可以结合许多不同领域学科,打造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艺术产业。”黄建新说。

学术引导,为中国书法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黄建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对于书法产业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2012年9月,浙江财经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后,开始组织团队系统研究书法产业,开展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浙江财经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美术学(书法产业方向)本科专业;2016年开设艺术品市场与管理(书法产业方向)硕士点并招生;2015年1月成立汉字国际传播与书法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书法产业协同创新活动。

“我倡导培养具有高端的创意能力、宽阔的文化视野和较强的经营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规划、决策、组织和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鉴赏、文化市场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文化管理机关从事经营管理和战略研究的高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黄建新说,这也是当初浙江财经大学成立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的初衷,推动中国书法产业的发展,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际举措。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多方位的学习平台,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编著《中国书法产业史概要》,撰写多篇论文,发表于《光明日报》、《中国书法》等,其中,《关于建立书法产业学的设想》发表于《中国书法》2015年第1期,该文在国内首创性地提出了书法产业学概念;2014年5月,举办“首届中国书法产业高峰论坛”,发布了《中国书法产业高峰论坛宣言》,宣言立足中国书法产业的顶层设计,提出中国书法产业的行动纲领,吹响了书法产业的集结号;2015至2017年,联合北京大学连续三年编著发布《中国书画产业报告》;2019年1月,研究院与浙江省艺术品行业协会、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首届艺术品经济研究高端论坛,围绕书法产业发展开展前沿性学术研究和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度合作。

此外,研究院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编辑《中国书法产业通讯》;近几年,研究院人员先后应邀出席由国内各政府、高校等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高端对话”、“中国第五届文化产业前沿论坛暨中国书画50人论坛” 等多场高端论坛,并作了主旨演讲。同时研究院与北美中国书法协会、新泽西城市大学、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泰国东方大学、法国栋皮埃尔市、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萨克斯坦国立古米廖夫欧亚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等展开了一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起到了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播中国书法艺术的积极作用。研究院多人获美国纽约州市议会颁发的“艺术成就奖”及多国高校授予的“国际文化交流奖”。“人才培养是我们一直紧抓不放的一项工作,我相信研究院多方位的艺术培养方向,会让学生们今后的就业道路非常广泛。”

提出建立中国书法产业学设想,推进中国书法产业可持续发展

书法产业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书法的历史与相关理论、书法的传承与普及、书法产业建设、书法社会服务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具有关联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书法产业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涉及书法创作、中国书法史、艺术品投资与管理、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艺术经纪实务、艺术品鉴赏、美术设计、艺术品经营法律法规、艺术策展、艺术创意经济、市场营销学等相关专业。

“建设书法产业学的关键,是实现书法艺术与产业化发展的有机结合。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和书法的高度重视,要求书法工作者深化理论修养,为加快书法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缘此,加强书法产业学研究,理当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黄建新觉得,书法产业学以书法学、产业经济学、创意学和管理学为核心学科,与历史学、政治学、规划设计学、法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范式相对独立,学科发展路径相对独特。近年来,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在促进高校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持续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因此,建立“中国书法产业学”有着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

那么,如何实现中国书法产业学学科建设呢?黄建新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第一,加强专门研究人才的培养,相关高校应共同努力,增设中国书法产业学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点。第二,以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为指引,做大做强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这一学术平台。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探讨书法产业在文化传播、产业开发、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共性和预见性的选题,并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以项目为依托,培养青年学术骨干,从而聚集一批学术研究人才队伍,把书法产业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对亟待解决的书法产业方面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应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中国书法产业高峰论坛”,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品牌。第四,充分发挥各级书法协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联系与合作,扩大交流范围。第五,在书法媒体期刊增设“书法产业研究”专栏,打造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阵地。定期对中国书法产业理论、中国书法产业史论、书法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重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学术讨论与学术批评。第六,为响应国家文化复兴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满足日益高涨的书法产业社会需求,应加快产学研合作的步伐,充分依托校内的科研、人才优势,开展书法产业项目开发,从而实现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的良性互动。在创造学术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同时通过实践来促进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

书法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发展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在浙财大就读书法产业专业的学生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枯燥,因为“书法产业”是走进乡村和社区,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近年来,研究院在书法产业的社会研究方面苦下功夫,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合作,包括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文化建设、书法产业开发利用、艺术品市场拓展等项目20余项,其中,研究院专业老师积极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调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法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发展与实践,所起到的作用。”2013年,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开始设立“浙江书法村”,将其作为文艺惠民和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一个特色载体,旨在通过“浙江书法村”的示范效应,助推乡村基层的书法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 “浙江书法村”(社区)120家。据黄建新介绍,响应号召,发掘书法对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探索书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用与实践,开展对“浙江书法村”的评价体系研究,也是研究院重点关注的项目。

研究院组织师生定期下乡给村民们普及书法知识,教村民们写书法,帮助村干部规划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等等,让许多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18级研究生刘星宝感慨地告诉记者,经常下乡实践,不仅让她锻炼了社交能力,每当看到村民们和美的生活,更让她深知学习书法产业这个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调研时了解到,很多村民以前闲暇时间比较空虚,而现在会静下心来学习书法,相互切磋,其乐融融。这更让我看到了社会的进步,我越来越喜欢自己所选择的这个专业了。”

2013年9月,浙江省首批书法村“上田村”成为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的研究基地和服务对象。经过双方多年的合作,该村的书法产业发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上田村,村民学习书法氛围热烈,从六七岁刚识字的儿童,到七八十的老者,大家普遍参与其中。同时,村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组建师资队伍,成立专门的书法创作与培训基地,免费提供笔、墨、纸、砚以及培训,让村民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书法。同时,每年举办书法暑期培训班、书法比赛,并不定期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活动。

黄建新告诉记者,“书法村”提高了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乡风文明建设成果显著。一是通过书法的素质教育功能吸引村民参与,在潜移默化中育人育德。二是通过书法文化产品提升村民审美情趣,达到文化认同和社会动员的目的,使书法功能体系在满足中国特色乡风文明复兴需求的同时,带动书法健康的发展。进一步将书法功能产业化嵌入乡风文明建设,以文化推动经济,同时靠经济拉动文化。书法的价值除书法作品本身的经济价值之外,还有间接的商品价值。如通过引导村民生产书法文化产品,建设书法研习所,开发蕴含书法元素包装的农产品等,实现书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书法产业和乡风文明共同发展的目标。

黄建新表示,“今后,研究院将持续推进农村书法产业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媒体:杭+新闻,杭州日报

19

“汉字叔叔”做客浙江财经大学 

分享他与汉字的故事

11月7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被中国网友广为称赞的“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


理查德·西尔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如今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因为痴迷中国文化,他远赴重洋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为了弄清汉字的本义,开始了他漫长的汉字寻源之旅。20年来,他耗尽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全部存款,和助手一起,将《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甲骨文编》等古书中的古汉字字形电脑化,创办了汉字字源网站,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因此,他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

此次“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走进浙江财经大学国际学院,讲述了他远赴中国求学、创办汉字字源网站的特殊经历。讲座中,他以一些简单常用的汉字举例,例如“手”、“声”、“黄”等,用一幅幅古书中的字形为学生们讲解一个个方块字背后的源头和演变,并就汉字起源、汉语学习等方面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有趣的互动交流。教室里座无虚席,不论是老师、中国学生,还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都被这位头发花白的“汉字叔叔”吸引着,在他的故事里感受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追求,在他的汉字世界里领会着汉字背后的文化魅力。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一直以来是困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提高留学生汉字学习效率,快速准确掌握汉字,可以从“汉字叔叔”的字源网站里找到答案。国际学院希望通过举办此类文化讲座,进一步激发留学生们学习汉语的兴趣,点燃他们学汉字、写汉字的热情,为学习中国经济管理知识,了解灿烂的中国文化打下扎实基础。


媒体:新浪网

20

尽一份绵薄力 高校与社区志愿者

为黑水学子献爱心

当前,海宁市与四川黑水县开展了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9月,马桥街道与黑水县党群结对,开展互帮共建。11月5日,马桥街道桐溪社区红十字会与结对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开展了“携手共进 爱在黑水”双百双进暖心助力贫困县志愿活动,为黑水的贫困学校和贫困学生进行爱心募捐。

在现场,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桐溪社区授予活动旗帜,桐溪社区红十字会向学院赠送了爱心合作单位的致谢锦旗,双方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结对工作进行了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得知这个活动后热情高涨,纷纷带着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衣物等物品送到募捐点。现场的学生志愿者表示,在了解到马桥街道桐溪社区有对接黑水县的助力贫困小学志愿活动后,财经工商学院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希望能为“双百双进”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通过大家的努力,此次活动中募捐到的物资将被送往黑水县七一维古小学。这所寄宿制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却被家庭条件限制,生活困难,甚至面临辍学的窘境。

这份来自马桥街道和高校的爱心将跨越2000多公里的距离,帮助孩子们度过即将到来的冬日,为他们带去一些温暖。

媒体:浙江新闻

21

文明是劳动的方向,

这所高校 “以劳动托起青春梦”

“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劳动伦理品德”这三方面的劳动教育,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怎样理解的?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围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四个方面,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劳育活动。在全校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打开学生实践思路和学习思路,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和社会责任。

学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文明寝室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互帮互助精神,参与建设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大学生新时代劳动观。

德智体美全发展,劳育教育要抓牢


“高校育人初心就是帮助所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育却是常被忽视的部分。”浙财大辅导员费伟平解释,学校开展多样化的劳育活动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三全育人’的工作中有更多的平台和载体。

针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对“劳动”的教育,浙财大下发《浙江财经大学本科学生综合测评办法(试行)》,从根本上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大学生劳育培养、考核制度,解决依据问题。

由原先仅含德智体三项的综合测评,调整为德智体美劳全面测评,扭转学校单一的教育评价导向。

其中美育、劳育各占10%。加分内容涵盖寝室文化、志愿者服务、义务劳动参与、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同时,学校还印发了《关于在学生生活园区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劳育主题活动的通知》,开展一系列以“劳动”为主题的劳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多维度跟进 补好“劳育”这堂课 

11月,浙江财经大学开展每月一次的“劳动最光荣”生活园区大扫除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文明寝室建设积极性。参与活动学生手臂上佩有红袖章,在生活区中分外亮眼。

拾捡垃圾、摆放自行车、铲除小广告……这样的“红袖章”出现在楼边墙根、地下车库、走廊通道等各个角落。

来自金融学院的本科生秦俐这样说,“贴一张小广告可能只需要30秒,可是铲除它却需要20分钟。这些小广告跟牛皮癣一样碍眼,我们在这里劳动,就是为了向文明更靠近一步。”

据悉,浙财大包括学生工作线、教务部门甚至后勤部等部门联动起来,通过开展宣传劳动先锋模范,建立“互助学习工作坊”和公寓考研自习室,开展“Plogging”(慢跑捡垃圾),评选文明寝室、特色寝室等一系列活动,烘托“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四个劳育主题。

劳动光荣!师生有话说

“之前我对于劳动的理解过于狭隘了,我曾经认为它只是简单地体力支出,比如搬砖、种地之类的。”

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李泯一边整理楼道一边的修自行车说:“我现在将劳动理解为一种奋斗,一种在默默无闻的阴影里依旧能不懈努力的精神。”当被同学问劳动为什么光荣?,李泯笑着说:“因为我们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居安思危,吃苦在前。大学生党员应当做好同龄人中的榜样。来自17级国贸专业的预备党员周英豪做出这样的理解,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每到春季都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就是在号召我们不能忘记劳动的力量,要发扬久久为功、善做善成的优良作风。我作为大学生预备党员,积极参加劳育活动,就是在用实际行动锻炼自己。”

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处处长范建锋对学生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他们牢记祖辈建设国家的艰辛,不忘初心,努力学习,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二是希望他们关心社会,学会生活,懂得对劳动的感恩与奉献,养成艰苦朴素、敢于奋斗的好品质。”

“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正是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做劳动者、做奋斗者、做建设者。高校作为大学生真知善念的孕育区和迈入社会的缓冲区,要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情怀。

媒体:杭州网

22

5000个万米跑名额瞬间被秒杀

浙江这所高校的学生不怕体测


让大学生谈虎色变的长跑,对于浙江财经大学学生来说似乎不是问题。

  10月31日,浙江财经大学第五届“钱塘英豪”万米长跑活动在下沙校区开跑,校党委书记李金昌带头,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和校友共5400多人打卡本次活动,给浙江财经大学45周年校庆献了一份大礼。

  据活动组织者介绍,报名系统后台一度出现井喷,要不是规定参与人数控制在5000人,人数达到8000也是很轻松的事。浙江财经大学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共有15000余人,当天参加长跑活动的5000名学生全部跑完10公里,长跑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还可以,不是很累。我没有参加运动队,就是自己平时跑跑步打打球。”金融学院大二在读的彭翔宇一不小心拿到了大众组的第一名,他的成绩是50分钟多一点,和他同寝室的邵之博拿到了第三名,彭翔宇告诉本报记者,万米跑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难度,寝室四个人经常早上六点就起来一起跑步,浙江财经大学跑步活动很多,有晨跑、APP跑、钱塘夜跑和校园跑,身边跑步的同学很多,这次像他们这样全寝室组团出动的情况很多。

  为什么长跑在浙江财经大学学生中这么热?

  “体测对我们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大一、大二体育课,无论哪个运动项目,女生2400米定距跑、男生3000米定距跑都是必备考查项目。”

  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除体育课外,财大学生还需完成“课余体育锻炼”——即晨跑锻炼和下午的“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晨跑采用计时打卡制,学生需要在20分钟内沿规定线路刷卡签到,全程大约2公里。APP跑则需在规定的配速、步频内跑2~4公里。(每个学期)完成12次晨跑和24次APP跑,“课余体育锻炼”才可得满分。到了大三、大四,学校根据二年级时的体测成绩,将学生归入素质俱乐部、减重俱乐部、保健俱乐部和其他俱乐部。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练习,完成不同次数的晨跑、游泳及校园体育竞赛等,来获得第二课堂学分,提高身体素质。

  “学校准备推进刷脸技术,在体育场选择几个点安装设备,学生通过那里,系统就自动识别记录,将高科技引入晨跑管理中。”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负责人说,经过这些年坚持推动下来,跑步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参加当天10公里长跑的凌老师告诉本报记者:“其实早在2006年,游泳就作为必修课列入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培养计划。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不会游泳是无法从财大毕业的,目前我们学校学生会游泳的比例达到98%以上。”

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负责人说,学校游泳项目高水平运动队曾获全国赛事21金26银26铜,破全国纪录5项,破亚洲纪录2项,师从金牌教练朱志根的何峻毅就是浙财学生,另外其他项目校运动队在过去两年的全国比赛中获21金18银22铜。

 Happy Halloween 

媒体:钱江晚报,杭州网,浙江24小时

23

第七届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

将于11月30日启动

11月30日,杭州市第七届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共创生涯节活动将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

届时,将有师友说论坛、共创生涯节等活动,并对“共创生涯大赛”、“师友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优秀师友”、“师友计划”服务中心等进行颁奖和授牌。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杭州市就业服务中心、浙江财经大学承办。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杭州“师友计划”融入长三角

当下,杭州正在快马加鞭地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杭州“师友计划”越发吸引兄弟城市的目光。

从去年开始,“师友计划”带着导师资源走出去,将“杭州经验”带到更多城市。首先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学,紧接着,今年5月份,“师友计划”来到安徽,在黄山学院挂牌成立服务中心。

前不久,复旦大学的老师谈起,每年暑假实习时,总是有很多学生打听有没有去杭州实习的机会,随着“师友计划”服务中心在复旦大学成立,将会为更多愿意来杭州发展的学生,找到最快最合适的资源和渠道。

本次大会上,将对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三所大学授牌,成立“师友计划”服务中心。

在杭州,“师友计划”则早已被大学生熟知。

自2013年,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现杭州市就业服务中心)推出“师友计划”,至今已经组建一支超过600人的“师友计划”导师团队,专门为刚刚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辅导,通过共创生涯大赛、职场体验基地、创业先锋团、沙龙和分享会等活动,让大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换。

6年来,杭州“师友计划”的团队不断壮大,培养了一批批优质创业项目。同时,围绕“师友计划”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导师队伍,各具优势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

“NICE” 基地就以培养分享达人见长,主要孵化善于分享的文化达人、旅游达人;“慧空”基地则偏重高科技项目与大学生创业相结合,提供关联式的创业机会;“润湾创新”基地聚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领域,挖掘大学生在大健康产业方向的创业潜能。

推出师友说论坛

共创生涯节两大活动

大学生现场“探索自我”

除颁奖外,启动仪式现场,还有师友说论坛、共创生涯节两场重磅活动。

师友说论坛会邀请5位优秀“师”“友”,用TED演讲的模式,做就业创业主题分享,通过他们的成长经历、故事,创建一个属于师友计划的独特分享平台。并通过互联网媒体,进一步扩大师友计划的影响力。

共创生涯节围绕共创生涯教育理念,通过专业职业兴趣测评、个人反思实践,融入“师”“友”互动游戏,帮助学生清晰自我目标定位,开展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和创新思维训练等,在体验式活动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比如说,“天马行空”环节,你会拿到一个人物和命题,为人物编织一个穿越故事,在你的脚本里就隐含着你的职业选择;“心愿叮咚超市”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你只能选择几样,在取舍之间,就可以洞悉最真实的自己;“未来直通车”为你设计一张“未来名片”,让你从现在一步步走向未来;设计一张名片,照见未来的自己。

媒体:都市快报,杭州网

24

全国高校师生齐聚浙财大比拼“风险管控”

日前,第二届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在浙江财经大学闭幕。大赛吸引了全国132所高校的师生积极参与,经过激烈角逐,上海财经大学参赛队摘得桂冠。

据悉,本次大赛是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税务赛事。大赛在原有赛制基础上,注重学术与专业实务交汇,更具专业性与观赏性。同时,构建了师生共商共评平台,为税收改革及税收队伍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后备人才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价值。与会专家认为,在税收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赛希望让各大院校在第一时间了解和使用行业领域内的最新技术。

浙财大副校长李占荣表示,本次风险管控大赛将有力地推进高校培养社会急需的涉税事务高级管理人才,促进财税类相关专业教学环境与学生培养的“零距离”对接。浙江财经大学一直充分利用大学生竞赛载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结合,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业务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媒体:杭州网

25

大学主题教育聚焦校园“小事” 改造楼道

打开师生交流新方式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原本陈旧的楼道焕然一新,剔除了单调乏味的长条铁椅,换上干净素雅的书桌吧台,平添的几处绿植散发着勃勃生机。这是学校整改修建的师生“共享空间”,往来师生络绎不绝,纷纷点赞。

“我们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对师生反映的各种小事作为整改的大事来抓,努力为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李金昌带领班子成员深入教室、学生宿舍、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积极开展调研,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师生“共享空间”是对主题教育期间征集到的“师生交流互动空间不足”问题整改落实而成。学校针对公用房资源有限短板,充分利用楼宇公共空间,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由教室进一步延伸到楼宇,有效拓展师生交流场所。改造工作由校资产处联合艺术学院,结合《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经过师生反复的选题讨论和四次设计修改最终确定,由蒋丽娜老师带领陆欣宇、林佳妮、陈支俊、曾诗音等学生设计改造。其借助楼道间落地玻璃的大面积采光特性,合理配置专业书桌椅、绿植等,营造和谐、清爽的学习氛围。

“改造过程中,我们在保留了记载财大历史照片墙的同时,尽量用实用的设计满足有效的需求。通过材料的质感、色彩、光影效果布局,以回归本心的坚韧,寻求空静之美。原木家具搭配在视觉表现上稍显平淡,也许少了些惊艳和张力,却有一种干净、清正的美好,正是生活常态的即视感,让人心生亲近和舒适。”陈支俊说。

该校大二学生丁紫宁认为,大学教育相对的自由性使得学生工作、竞赛答辩、讲座报告都在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很多时候,学生找不到一个“方块化”时间与老师交谈说,这也使“师我互待两相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常态。师生“共享空间”充分利用了课间碎片化时间,增强了师生沟通效率和交流频率,真正提升了师生“校园幸福指数”。

浙江财经大学主题教育切实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学校领导干部不忘育人初心,认真解决师生关切的身边“小事”,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主题教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有效回应师生期盼,营造温暖舒适的校园环境,让师生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这是学校“认真解决师生操心事、烦心事,提升师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校助推“三风”建设的关键一笔。

同时,学校主题教育还与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结合起来,在完成第一期“师生网上大厅”155项办事流程的基础上,初步完成48项校务服务事项,目前已经解决了“校园车位少,停车难”等热点问题,部分师生关切和期盼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媒体:杭+新闻,杭州日报,杭州网

【1】火了!报考我校研究生人数创新高!

【2】还有一个月,是你和2020的距离

【3】当浙财的地标开通朋友圈后......zufers:这也太热闹了!

【4】硬核!大名鼎鼎的“汉字叔叔”来浙财了!

【5】快来参加!这个影响你生涯的活动吧!


来源| 浙财新闻

    编辑| 何欣雨 洪珂凡 叶怡君

责编| 旷鸣顶 许琰 程攀

浙江财经大学新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

新浪官方微博:@浙江财经大学

欢迎来稿:zjcjdx_xmtzx@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