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校园
近日,学校2020—2021学年校园文化品牌评审会举行。经评审,“大师、大奖、大平台——图书馆‘两奖’特藏文化育人工程”“研究生‘博文节’”“文以载道以文育人:‘五位一体’中华传统文化育人品牌”“舞台上的思政课——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依托的美育文化品牌”“浙财拥‘游’”“筑·法治长城 享·律动青春——法律文化节育人品牌”“1974——构建‘会乐’协同育人文化模式”“打造‘金鹰GPS’系统,构筑学风文化同心圆”“‘AI+力——信息力量’育人文化品牌”“言值‘U+’”等十大文化品牌入选。
入选品牌
大师、大奖、大平台
——图书馆“两奖”特藏文化育人工程
背景与思路:
图书馆在办馆实践中秉持“读者为本、服务为先、特色办馆、文化育人”的宗旨,以服务学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中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经典范例。
做法:
1.两个基地载体:依托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和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
2.三支队伍:专职馆员、兼职教师、学生研学三支队伍;
3.四大平台:中国经济学奖高端论坛、诺贝尔经济学奖学术月、“两奖”得主进校园活动、“两奖”多维育人平台。
实际成效:
项目参与面广,社会认可度高,发展前景广阔。“两奖”特藏文化已经成为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与形象的“金名片”。
研究生“博文节”
背景与思路:
党委研工部创立的学术文化品牌活动“博文节”,以“博文明理,精学致用”为宗旨,以“学术为基,创新为魂”为核心,以营造“自由、开放、竞争、合作”的氛围为目标,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术交流。
做法:
1、围绕学术中心,激发创新思维;
2、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
3、追求德育浸润,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实际成效:
历经16载,博文节已发展成一个参与度高、覆盖面广、传承性好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活动拓宽了研究生的视野,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研究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扩大了研究生教育在省内外的影响,树立了浙财研究生良好的对外形象。
“五位一体”中华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背景与思路: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在高校中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做法:
1.打造核心课程,构建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新体系”;
2.结合学科竞赛,搭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平台”;
3.立足学科优势,发挥传统文化育人“新特色”;
4.面向学生成长,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新格局”;
5.坚持笃学尚行,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载体”。
实际成效: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学院传统文化育人的品牌已逐渐凝练,深受师生喜爱,取得育人成效。
舞台上的思政课
——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依托的美育文化品牌
背景与思路: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1.强化引领,同向同行,延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内涵。
2.以文培元,互融互通,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载体。
3.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实践。
做法:
1.优化美育机构设置,组建公共艺术教育中心;
2.依托美育师资力量,丰富学校美育资源内容;
3.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
实际成效:
自2016年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学校各类艺术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艺术节比赛中成绩连年有新突破,综合成绩名列全省非艺术类高校前茅。
浙财拥“游”
背景与思路:
体育部从游泳的锻炼价值出发, 以“财大学生人人会游泳”“游泳竞技水平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为目标,开启了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之路,“浙财拥‘游’”项目于2017年7月被列入杭州市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
做法: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游泳普修课,大力提倡游泳运动。
2.组建游泳队,申报并获批游泳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
3.秉承“体教融合、科学训练、德才兼备、突出风格”宗旨,面向全国招收优秀游泳人才。
实际成效:
持续15年的游泳普及教学,让5万多名浙财学子学会了游泳,掌握了一项终身体育锻炼技能。《游泳》成为一门受益面最广、影响力最深、学生最认可、“性价比”最高的体育课程。
筑·法治长城 享·律动青春
——法律文化节实践育人体系
背景与思路:
以“12.4”宪法日为契机,依托法学专业学科背景,开展法律文化节实践育人系列活动。建立校外普法实践基地,把法律文化节引向全社会。
做法:
1.校内:“筑·法治长城 享·律动青春”——法律文化节;
2.校外:建立5个校外普法实践基地,普法志愿服务队每周末派遣专业志愿者前往各个基地进行普法志愿服务活动。
实际成效:
法律文化节实践育人体系系列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学科建设、学生成长、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教育在线、浙江新闻、浙江法制报等媒体先后报道实践基地建设情况。
“1974”
——构建“会乐”协同育人文化模式
背景与思路:
会计学院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为契机,在办学实践中始终秉持思想领航,铸魂育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院长远规划与整体布局中,打造1974——“会乐”协同育人品牌,充分发挥学院文化的渗透,凝聚,引领和辐射作用,实现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同向同行。
做法:
“1”——以“党旗领航”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9”——以九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构建文化育人内容体系;
“7”——以七大建设地为载体,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4”——以四大协同联动为纽带,集结文化育人合力。
实际成效:
自项目实施以来,学院累计2万余名师生校友参与。学院涌现出一批批典型榜样,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受到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
打造“金鹰GPS”系统
构筑学风文化同心圆
背景与思路:
金融学院多年来积极推动优良学风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具有金融特色的学风新风尚。GPS作为专业的定位工具,本意为指引,金融学院取其内涵,并提炼了“获取知识(Gain the knowledge)”“提升能力(Promote the ability)”“发现未来(Search the future)”三句英文首字母,打造“金鹰GPS学风建设系统”。
做法:
金鹰领航——价值引领融入学业规划,厚植成才奉献文化;
金鹰笃学——知识获取融入学习过程,营造勤学互助文化;
金鹰融智——能力提升融入竞赛过程,铸造善思进取文化;
金鹰砺行——发现未来融入专业实践,培育务实笃行文化。
实际成效:
学院班团组织荣获多项省级国家级荣誉,学生专业认可度高,学生竞赛参与面广,竞赛成果丰硕。升学率持续提高,升学质量优,本科生升学率连续三年名列全校第一。
“AI+力——信息力量”育人文化品牌
背景与思路:
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特点,着力打造“AI+力——信息力量”育人文化品牌。
做法:
1.聚焦制度建设,提升思想引领力;
2.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队伍组织力;
3.注重回馈社会,发扬青年服务力;
4.培养学科素养,重视科研创新力。
实际成效:
自品牌创立以来,受到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与多家单位达成共建合作项目,受到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当前学院拥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宝贵的校友资源,坚实的企业合作,团结的师生队伍,为该品牌提供了有力保障。
言值“U+”
背景与思路:
外国语学院不断提升学生政治坚定性和文化使命感,真正做到言值“U+”不掉线。坚持发好中国之声,彰显中国文化,培养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政策、了解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做法:
利用现有的三个本科专业,实施复语特色培养方案。以课程思政改革为抓手,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三通”课堂为途径,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为总目标,分别从“言之有物”、“言之有信”和“言之践行”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实际成效:
☞ 往期推荐•点击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