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滴~三月新闻集锦已生成,快来看看吧!

融媒体中心 浙江财经大学 2022-09-14



樱花漫枝头,绿水满学涯

万物复苏,好事正酿

三月的浙财,满是香甜

我们一同

像期待春天一样

期待新闻里的所有好消息



浙财要闻


3.1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

3.2

学校召开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学院院长联席会议。

3.3

学校入选浙江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

3.7

学校3名教师入选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专委会成员名单

3.8

学校2件作品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奖。



学校3位老师获得省级表彰

3.9

学校召开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学校召开引才工作部署会

3.10

学校召开党委领导班子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学校组织开展亚运会志愿者面试选拔工作


学校完成省绿色学校创建评价验收。

3.12

学校开展2022年退役大学生士兵免试专升本招生测试工作

3.14

韵落钱塘合唱团荣获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节金奖。

3.15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3.16

学校召开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李宗彦获聘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第三届咨询专家。

3.17

学校召开科研工作会议。


学校举办2022年教职工乒乓球混合团体赛

3.21

学校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培育建设单位。

3.22

学校召开数字化改革工作推进会


学校与新疆财经大学师生跨时空同上一堂课

3.26

首届“发展·共享”论坛举行。


学校在“亚运英语之星”大赛全国决赛中获佳绩。

3.29

学校召开第六轮巡察工作动员培训会。

3.30

学校召开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


学校获评全省2021年度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

3.31

省委组织部《组工情况》刊发我校干部人事档案专审工作经验做法。



学校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佳绩


媒体看浙财


      新闻是时代精神的写照,是人类文明的灵魂的历史回应,是记录和昭示人类理性与良知的精神殿堂。媒体传播是对外宣传的坚实载体。浙财官微全方位展示学校对外宣传效果,讲好浙财故事,传播浙财声音,弘扬浙财精神。

      三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学习强国、党建网、光明网、小时新闻、浙江教育报、杭+新闻、杭州网、新浪网、新华网、中国教育在线、经济生活新闻等多家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学校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1.浙江“八八战略”研究院出版重大研究成果


上下滑动阅览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浙江财经大学联合共建的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出版了《“八八战略”与“五大历史使命”》一书。

        这些年,“八八战略”指引浙江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对内对外开放向深度融入全球、从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跃变。该书紧紧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勇担“五大历史使命”,通过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新篇章、展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新成果、展现探索构建县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的新担当、开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能力,刻画了新时代浙江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和新路径。

       该书主编,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院长、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李金昌表示,作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课题成果,这本书总结了“八八战略”和“五大历史使命”引领浙江发展的生动实践,对浙江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努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迈向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浙江面对“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怎样实现历史使命”这一时代之问,该如何回答?近日,由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编著的《“八八战略”与“五大历史使命”》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提出,浙江要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新篇章、展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新成果、展现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的新担当、开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能力。

       全书在深入解读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新篇章的基础上,给浙江各战线的人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与发展方法。同时,作者在阐释“五大历史使命”从共同奋斗中走来、靠持续奋斗实现的形成过程中为浙江人民勾勒出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充分彰显了浙江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新气象。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2.一堂跨越4000公里的课 浙江财经大学与新疆高校开展同步课堂


上下滑动阅览

在浙财大的一间教室里,学生们穿着衬衫夹克正聚精会神地听课。与此同时,新疆喀什的另一间教室,学生们还穿着厚厚的大衣也在心神专注地听着同样一堂课。虽然相隔4000多公里,他们听的是同一个老师的同一堂课,并且互动频繁,气氛活跃。

  近日,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颁布的“慕课西部行”计划,支持西部教学相对薄弱的高校提升教学能力,保障东西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浙江财经大学与喀什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合作开展同步课堂,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虚拟教研教室、克隆课堂等方式,依托“智慧树”、“雨课堂”、“学习通”等在线平台及硬件设备实现异地直播同步授课。

      目前,浙江财经大学与喀什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率先开展了《审计学》与《商法》两门学科的同步课堂教学。其中,《审计学》是浙江省一流建设课程,《商法》更是其中的精品建设课程。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政辉表示:“了解新疆高校的课程需求、进行师资匹配以及教学安排的协调,包括两地时间的选择,这些都是同步课堂必须完成的‘课前作业’。”

   “习题已经发送到各位的手机上了,请大家填写答案!”课堂中途,两地的学生马上放下课本,纷纷拿出手机进行操作,这是浙财大法学院教师严城利用慕课中的“推送习题”功能,让学生们实时答题,现场验收课堂成果。手机推送习题、线上随机点名、弹幕互动……这些都是同步课堂独特的互动方式。严城表示:“和传统的课堂相比,我更喜欢这种融合式课堂,它能够在不打断完整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和西部地区的同学展开互动。”

  “相隔千里共上同一堂课,这是一次很新颖的体验。虽然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我逐渐习惯了新的课堂形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效率直线上升!”浙财大2020级法学院学生吴语萱激动地说。

       “两校合作同步授课”是资源共享和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为了上好同步课堂,让学生在新模式下收获更多,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师邓川还针对同步直播课程特点,结合两校学生专业特色以及《审计学》课程,对课件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打磨,注重每个要点的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新旧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

       “能够参与‘慕课西部行’,与喀什大学开展同步课堂,我觉得意义重大,收获也颇丰。通过同步课堂,我与喀什大学老师进行了较好的交流,与喀大师生进行了课堂互动,加深了对西部学校和文化的了解,增近了两校师生间的友谊。同时,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在同步课程中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邓川说。

  本次《审计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概念、水平确定、错报评价,以及审计风险等具体内容。邓川将课程与实际相联系,将抽象化的课本理论知识具象化,并且借助翻糖平台的问卷发放、抢答、摇一摇选人等互动功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参与到实时课堂中来。远隔千里的学生们不仅能实时听到课程内容,还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中来,课堂整体的气氛十分活跃。

      “相隔千里的学生们共聚一堂,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实时性与交互性。”浙财大2020级会计学院学生柳宏天感叹道。

  “同步课堂的出现打破了大学的地域性壁垒,是创新高质量教学模式的有力探索。大学共同体不仅包括学术共同体,在新技术加持下,教学共同体的建设已逐渐成型。”李政辉表示。

       “疫情当前,东西两部的学生交流受限,健全同步课堂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利用‘互联网+’‘智能+’,以‘慕课西部行’为着眼点,鼓励浙财大的学生和西部地区的学生继续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各种领域的认知和拓宽当代青年的视野。学校将深入优化同步课堂,精准把握东西部教学特点,为传统教育方式赋能,合力打造东西部师资和技术优势互补的平台,扎实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董进才表示。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3.“异地实时课”不妨再多些


上下滑动阅览

       据媒体报道,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颁布的“慕课西部行”计划,日前,浙江财经大学与喀什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合作开展同步课堂,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虚拟教研教室、克隆课堂等方式,依托“智慧树”“雨课堂”“学习通”等在线平台及硬件设备实现异地直播同步授课。

       相隔4000多公里,却可以实时共享同一个课堂,这场跨越地域的学术碰撞,技术的核心离不开网络发展的支持。随着互联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作为“互联网+教育”发展产物的慕课,一经推出,就迅速收获了大批用户的青睐。慕课的出现,为众多学子拓宽了互联网学习的渠道。不少学生将利用课余时间“旁听”高校大师的授课内容,作为充实自己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

       教育关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东西部高校合作共赢,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利用师资和技术优势,搭建起一批同步课堂。浙财大与喀什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共同开展的《审计学》与《商法》课程、湘潭大学和喀什大学同步共上《广告学》课程……在“慕课西部行”计划的探索和实践中,浙财大与喀什大学开展的在线同步课堂,与传统的“慕课”内容相比,进一步优化了授课形式。通过直播代替课程录制,保证了课堂实时性的同时,又增添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这个议题在千百年间引发过无数思考。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网络课堂的不断进步,“鱼与熊掌”在时代的进步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兼得”。不同地域的学生们也能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更多风景、结识更多人、展开更广泛的学术文化交流。

      “慕课西部行”的在线同步课堂,让知识的传播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以课堂为桥梁,不仅承担着学术内容的传递,更有助于建立起西部学子与其他地区学子的同窗之情。期待未来,在“互联网+”“智慧+”等更多创新模式下,同步在线课堂除了理论授课以外,还能增添例如实践教学直播、同步实验课等课堂内容,在理论学术的基础上与实操结合,助推西部教育的融合发展。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4.走出半生,教育热情不熄:她是学生的知心姐姐,也是援疆建设者


 上下滑动阅览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周群收到了一封来自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全体师生一封信。信中写道:“周群老师以其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敬业的态度演绎着浓浓的援疆情。周群老师还十分关心我校建设发展,积极为我校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带来了贵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推进我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封信缘起五年前,周群老师到新疆支教。


“2016年因为援疆支教变得光彩夺目,意义非凡”

        

        2016年,已经55周岁的周群,得知学校有支教名额,毅然决然选择去新疆支教。作为学校支教队伍中唯一一位女教师,她笑言:“我想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段时间,力所能及地在教师岗位上多做些事。”得到家人支持后,她踏上了新疆之行。

       为了支持新疆的教育事业,周群在她支教的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个人出资设立了“两江情-Lucia英语教学奖”,每年资助奖金3000元,资助期限为4年,用于奖励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激励英语教研组青年教师不断进步。“在我看来,鼓励老师比奖励学生更加重要。只有提升老师的教学热情、提升课堂质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周群说。

       支教期间,她凭借自己幽默的讲课方式和对学生的细致关怀,赢得了新疆同学的热情与喜爱,被他们成为“我们漂亮的女神姐姐”。在新疆的最后一课,学生们特意为她准备了惊喜party,为她跳舞、为她制作礼物、赠送纪念册。新疆的同学们在纪念册上写到:“你的和蔼、你那年轻的心,都在温暖鼓舞着我。你开朗的性格,让我们的英语课总是特别的活跃!”。

       周群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成立了“红柳”传帮带工作室,着力培养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年轻教师。她主动融入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他们打成一片,对他们悉心指导,赢得了青年教师的信任和信赖,成为青年教师的好朋友、好帮手、好师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同事得知她喜爱石榴,便为她取了新疆名字“阿娜尔古丽”,寓意是“美丽的石榴花姑娘”,以此来表达对她的敬重、祝福。

       离开新疆后,她也始终牵挂着新疆的学生们、同事们。她会时常通过微信与他们联络,询问他们的现状,关心孩子们的成长。生日的当天,她收到了几份来自新疆阿克苏的礼物——不同风味的烤馕和吊干杏等她喜爱的新疆美食。周群直言,她早已深爱上这片土地临行前,她在朋友圈写到:“这些天,我的心已经分成两瓣,既归心似箭,又留恋这片我生活过并已深深爱上的土地!”


“学生对我的喜爱和认可,是我引以为傲的事”

       

       教学几十年,周群被问到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周老师,你上课用的ppt怎么和我们的不一样?”

       对于自己上课所用的教学材料,周群的态度十分坚决——她始终追求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她认为大学的课堂应该是灵活的、生机勃勃的,教材过于死板,因此不肯用教材附带的教学材料,坚持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做每一单元的教学幻灯片,并在课堂中加入即兴演讲、话题讨论等环节。她总是竭力使自己的课堂话题既密切连接课本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

       周群坦言,她担心自己会和学生产生代沟。但学生对她的教学方法、教学思维却是十分认可与喜爱。在她心中,课堂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活力满满的,而不是死气沉沉。

       周群坚信“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她不仅在课堂上费尽心思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绪。她会借助课堂讨论、小组演说和节目展示,运用年轻人关注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先鼓励同学们上台用英语介绍自己心中的“理想恋人”,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引入课堂主题,组织课堂讨论,让大家交流恋爱观。她还通过用英语讲故事的形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在锻炼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同时,鼓励他们从中汲取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更洒脱、健康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周群对于自己的职业信条,只有四个字,就是“一视同仁”。她认为,做老师应该做到最基本的公平公正。她真诚地说:“我从来不会因为某个学生英语成绩不好而忽视他、看轻他。在我心里,我的学生都是一样可爱的。我相信只要我能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都会进步地很快。”她要求自己换位思考,多体会学生的情绪。也正是她对职业原则的坚持和对学生的关心体谅,使得她成为学生心中的知心朋友、知心老师。

       学生们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亲切地称呼她为“群姐”、“周妈妈”、“周周”,甚至直呼她为“老铁”。很多学生在毕业之际,亲自制作礼物,收集她的照片,制成写纪念册,送给她,表达对她的感谢与喜爱。甚至有的学生毕业多年还不忘给她寄来她喜爱的零食、水果,邀请她一起外出游玩、品尝美食。她对此感到很幸福,也很骄傲,“能得到他们这样的认可和喜爱,能和他们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是让我很骄傲的事。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5.女大学生年复一年做公益,只为让更多孩子们获知“羞羞的事”


上下滑动阅览

       杭州“六个大包”含羞草性教育讲师、桃色Talk-助推青少年性教育项目负责人、数字化流浪猫狗平台项目负责人、杭州向阳花开彩虹社区志愿者……浙江财经大学2020级金融学院学生陈潘玥细细回顾着她的公益之路,眼睛里闪烁着微光。

       陈潘玥说:“我想做踏实的奋斗者,我不做痛苦的诡辩家。”

       从最初决定踏上公益这条路,纵是山山而川、迢迢其泽,她表示也将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累计出行14个课时,横跨杭州6个区,每次课堂时长80到90分钟,近3个小时的路程以及每两周一次前往贵州进行性教育的普及——做公益,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精力成本都是不小的投入,更何况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

       “从个人价值观的方面说,我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靠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陈潘玥说,“在一开始接触公益时,我没有想过它会给我带来如此深的触动,但真正开始用心投入后得到的许多反馈,都在不断推动着我继续做下去。”

       提起投入心血最多的公益领域——性教育,她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社会上、生活中仍有一些封建守旧、突破三观与触及道德下限的事在一些不见光的角落滋生蔓延着,它们如一根根尖锐的针时不时扎进她的心,不断地提醒她公益初心是什么。公益从来不是善意的泛滥,而是世界沉默的诉求。

       “与其在口舌上与唾沫横飞的键盘侠‘雄辩’,还不如尝试用投入公益的力量去击破世人的刻板印象。”秉持着这样坚定的信念,陈潘玥一头扎进了为大山孩子普及性知识的征途。

       但是陈潘玥表示:“孩子们的笑脸就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时隔两周再次来到曾经上课的班级时,就会有小朋友跑来,热情地喊她一声“小陈老师”。对于陈潘玥而言,这些小小的细节都使她感到惊喜,“孩子们还记得我,这让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的个人价值,我们带去的那些知识也的的确确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公益领域,担任性教育讲师一职的陈潘玥从不疏忽:一方面,她在课堂中跟孩子们热情地互动交流,使他们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转变到敢于自己去探寻、提问和思考;另一方面,性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脱敏的过程,需要教会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

       “比如在最初的课程中,当我讲到一些生理卫生知识的时候,小朋友会非常害羞,不敢看而脸红地捂住眼睛。但到了后续阶段,孩子们理解了这些知识后,会愿意去聊关于自己身体的事情。”想起这些有趣的瞬间,陈潘玥的眼角总含着笑。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奶奶,已六七十岁高龄”,想起公益之旅上印象最深刻的人,陈潘玥这样说到,“奶奶坚持不懈地练习语言表达,研究课程,给子女们模拟授课。在奋斗半年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含羞草性教育的讲师。我希望像奶奶一样,在六七十岁还能够对新事物永葆一颗主动学习的热心。”

       提到公益使自己产生的最大的改变,“我认为是公益让我学会了怎么和人融洽相处,如何实现双赢。”

“首先是增强了沟通协调能力,每一个项目的进行都需要与很多机构和部门进行联络。“用心社交是一件很有烟火味的趣事”,陈潘玥陷入了回忆,“像我之前在彩虹社群当志愿者,接听来自五湖四海的热线,这使我接触了非常多处在不同地区的、我曾觉得很遥远的人们,这让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

       其次,“实践出真知”的老话不无道理,相比于课堂上抽象得好似浮在空中的知识输入,通过公益投入到实践中,脚踏实地去做事情,更能真正做到“知行结合”。陈潘玥也在未来的职业规划里将公益作为她一生的目标,“公益是我一直想要坚持并且会百分之百投入的事,我并不觉得我现在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一种沉没成本。相反,它非常值得。”

       随着各地对公益性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陈潘玥在投身公益的过程中也深切体会到来自学校乃至社会对公益的支持和鼓励。教育需要普及,渗透亦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到地区的不同,人们的认知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她们的教案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上都会有不同设计。

       关于公益,陈潘玥也有话想对拥有热忱之心、愿意投入其中的同学说:“抓住机会,永远不要放过自己。一份对公益的热忱再加上一点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无论哪里都可以是你公益之旅的起始点。”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6. 浙江财经大学“同桌计划”再升级,让学生爱上学习也更爱生活


上下滑动阅览

 学期伊始,为帮助学生适应开学生活,寻找合适的学习搭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浙江财经大学推出“同桌计划”2.0。

       据悉,浙江财经大学于2021年春季开学初首次推出“同桌计划”,鼓励综测排名相差10个名次及以上的两人组成同桌,完成为期15天的共同学习打卡,并设立期末目标。活动一经推出反响热烈,打卡完成率高达82%,期末目标实现率达70%。今年,“同桌计划”推出2.0版,热度持续增加,已有103组“同桌”完成组队。“同桌”两人通过微信打卡小程序督促彼此学习、记录生活,从而带动“以学为友,互帮互促”的校园风尚和氛围。

       “‘同桌计划’是学校为大家搭建的一张‘无形’课桌,以此鼓励同桌们携手共进。同桌计划2.0在原有学习板块的基础上,开辟了生活板块。希望同学们在紧张的氛围下,也可以停下脚步来和自己的同桌一起发现与创造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活动组织者说。

       “Day1分享歌单+互相鼓励”“Day2分享散文,交流心得”“Day3路边的野花也在春日盛开啦!”“Day5跟同桌一起看日落”……这是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同学们参加“同桌计划”的打卡分享。

       在“同桌计划”2.0中,“分享”成为关键词。这一期“同桌计划”实行小程序打卡模式,“同桌”将学习生活打卡至交流圈分享给其他同桌。交流圈子分为“学习打卡”和“生活打卡”两个部分。“学习打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记录学习日记,如学习时长或学习笔记;答疑解惑,分享学习经验等。“生活打卡”内容则更加个性化:可以相约电影院,锻炼打卡,记录两人之间的故事,分享好歌好文等。

       “去年我就参加了同桌计划,很开心在期末如愿拿到2个满绩。跟同桌是好朋友,也就继续参加了。学习有时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组成‘同桌’后我们两个人会有意识地分享生活、互相鼓励,学习也变得有趣了。”19级经济3班的洪昱玮说。“在新的打卡方式下,不仅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生活也更加丰富充实。我们会早起相约图书馆,也会一起喝奶茶,一起吃麻辣烫,网购一些解压的小玩意给对方一个惊喜,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平衡。”19级经济2班的贺曼鹭补充到。

       在学习上,同桌是执行计划的监督者,是困惑的解答者,也是分享经验的良师益友。贺曼鹭会带着洪昱玮刷高数题,向她分享复习资料;洪昱玮也会从更多角度给予反馈。“同桌经常帮助我,并对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我在她身上也学到了如何以更多元的视角思考问题。我本来不爱跑步,但是在同桌的陪伴下,我养成了跑步锻炼的习惯,在跑步时放空自己未必不是一种灵感的来源。”贺曼鹭说。

       对于许多大一新生而言,“同桌计划”只是一个开始,“同桌”情谊不会因为活动的结束而消解。21级经贸4班的田基深表示,“我觉得参加这个计划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通过活动,我们相互督促,养成了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为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同桌计划”2.0的留言板下,他写到:“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和我的‘同桌’将继续一同砥砺前行、共同进步。同桌计划的意义既在眼前,也在远方。”

       “同桌计划是高校推进朋辈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朋辈之间易沟通、认同感和互动性更符合学生需求,增强了教育的可接受性。通过学生互享互鉴、互帮互助,发挥朋辈优势,在这个过程双方都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最终实现共赢。”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余建森表示。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7.浙财大学子发明的这款窗锁,为高品质低风险的生活保驾护航


上下滑动阅览

       “请注意!此刻您房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偏高,请及时开窗通风哦!”出门在外,你的手机突然收到了这样的提醒。这时你熟练地打开手机APP,轻点几下屏幕,家里的窗户就自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进了整间房屋,屏幕上还实时更新室内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有害气体的浓度。回到家时,你按下窗户一旁的开关,窗户便180度向右翻转,即使住在高层,你也能1分钟轻松搞定窗户清洁。擦好窗户后,你再次按下开关,窗户便恢复到内倒30度的状态,保障家里老人和孩童的安全……

  这是浙江财经大学一支学生创业团队独立研发的设计代号为“北窗收纳盒”的新型智能180度内开内倒窗锁。这款窗锁能够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使人们幸福感满满。

  “当我浏览微博时,经常看到老人和小孩从窗户不幸坠楼、密闭的房间里煤气泄漏导致中毒等新闻,那时就在想:怎样才能避免这一桩桩惨案的发生呢?于是,设计一款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窗锁的想法在我心中萌芽了。”团队负责人何书航说。自去年6月起,他通过学校的微信互助群等方式,陆续找到了来自计算机、工程管理、会计等多个专业的队友。于是,这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踏上了新型窗锁的研发之路。

  为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何书航和他的团队进行实地调研,先后走访浙江省内的多家幼儿园和养老院,参加国内各大厂商的门窗展览会,将实地的一手资料与大数据进行分析,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尽管存在考研和实习等压力,我们每人每周还是会抽出至少8小时全身心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并定期开会总结。遇到项目瓶颈期时,我们也会相互加油打气,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团队成员李航楷同学回忆着他们忙碌又暖心的研发之路。

  其团队运用了CAD建模、程序代码编写、云端传输等技术,设计搭载无线传感装置的窗锁,户主在手机应用端即可实现对窗锁的远程控制,进行远程开闭;而窗锁通过团队自行研发设计的传感系统实时监测室内二氧化碳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内置报警装置,当气体浓度过高时即可实现自动开锁及智慧化通风功能并报警;同时窗锁的内开内倒功能有效避免了孩童不慎坠楼、随手高空抛物等安全事故。至今,何书航的团队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7项。

  据悉,在项目成型不到4个月,何书航的团队就入驻了浙江财经大学“绘梦蓝创空间”。该空间按“国家创新创业基地”及“五星级园区”双重标准规划设计,配备各类园区,发掘和推动学生们的创新创业项目。现在已有32支团队入驻蓝创空间, 40多个项目正在这里孕育。

“学校‘蓝创空间’,为像我们这样希望成立公司并继续运营的团队提供了办公室场地以及内部配套设施。在我们研发的过程中,老师们还会提供当下热门研究领域的讯息,譬如老龄化问题、节能减碳等,引导我们去关注社会痛点,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而并非纸上谈兵,为我们创业思路的形成起到了启发和开导性作用,同时在后续的发展中提供了技术性和方法性的支持和指导。”何书航说。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8.云助学丨学子风采·浙江财经大学孟磊:丰硕成果的背后是“明确目标、坚定前行”


上下滑动阅览

在陆续收到由浙江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组织的,包括天健、中汇等三十多所税务师事务所发放的《免试入职通知书》后,孟磊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只要你目标明确了,剩下的就是专注地去做。”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入浙江财经大学2020级财政税务学院税务专业,并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的孟磊,就是以这样的态度,在科研、竞赛、学业上齐头并进。

在学术竞赛方面,孟磊积极参加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税联网杯、案例分析大赛等学科竞赛,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孟磊目前担任省级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地方隐性债务与融资饥渴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负责人,课题相关的文章已被省级期刊录用。

丰硕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勤奋的加持,入学以来孟磊保持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每天坚持八点半到教室自主学习,一直到晚上学院楼关门。“科研不是浅尝辄止。在绝对实力面前,其他一切都是花里胡哨”,高度的自律让孟磊保持着强大的冲击力和执行力。

       在科研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孟磊说,“万事开头难,跨出第一步才是最难的一步。你必须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要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在他人的指引下走出自己的道路。要学会自己爬到巨人的肩膀上站起来。但是在面临一些无法跨越的‘卡脖子’问题上,我们要考虑成本,辨明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而无法完成的,学会选择”。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首先清楚定位。学业是最基本的事情,对于一些事务要学会分档,面对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根据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孟磊合理规划,平衡着科研、竞赛和学业的时间,收放自如。课余时间,孟磊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党日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在“五分钟讲党史”“北山红色共毅行”等活动上大展风采。孟磊偶尔也会去钱塘江边散步,将自己从繁重的学术研究任务中抽离出来,放松心态,锻炼身体。

大学生涯里往往会面临很多选择,正如孟磊所说的那样,“目标明确,学会取舍”,才能在不断地追寻中,找到愈发清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9.云助学丨学子风采·浙江财经大学郑鹏:持之以恒 遍地开花


上下滑动阅览

他的成绩名列前茅,曾获得“新苗人才计划”“田野调查”“知行浙江”等多项立项成果;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所做的案例入选校级、厅级、省部级、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他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且脚踏实地去实现……他所展现出的,正是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魅力。他,就是浙江财经大学2019级会计学院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郑鹏。

扬帆起航 道阻且长

成为准研究生的那个暑假,当其他考研上岸的同学选择去旅行时,郑鹏却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每天坚持来学校图书馆学习。“图书馆里人会多一些,有一种大家共同努力的劲儿在,虽然大家彼此不认识,但学习氛围很好。”郑鹏说道。学习疲劳或是空闲时,郑鹏就会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在图书馆附近散步来放松自己。

参与过很多科研项目的郑鹏认为,科研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该从何开始。“研究生阶段做科研的话,导师的力量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本科期间接触科研项目的机会相对比较少,郑鹏在导师的帮助下度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积累经验后在科研领域便越来越得心应手。

郑鹏说:“我觉得,如果有机会接触科研项目,就尽量尝试,不管结果如何,参加了就会有收获。虽然刚开始难免会在申请项目上经历失败,但它会帮助我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他人的成功经验更是我的教学资源,比如通过学习他人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询问立项经验,多与成功者交流,这对提高自身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以及未来求职都是很有帮助的。”尽管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险阻,郑鹏依然不畏艰难,努力前行。

突破自己 多元发展

郑鹏并不局限于自己的本科会计学专业,他对法学也兴趣浓厚。在考研上岸的第一年,他就产生了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想法。除了把法学学习视为兴趣,他也将备战“法考”视为一种挑战。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不相上下,郑鹏抱着一种“身体力行”的心态去学、去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通过考试。在这之后,郑鹏也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考试。

“我觉得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只懂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要多去了解学习相关专业的其他知识,比如法律、税收,这些知识对个人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尽力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努力。”郑鹏说道。

学习之余,郑鹏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担任实习讲师。郑鹏的课程是面向选修学生的,因此他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分享学习方法。

“如果只是纯粹讲述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课程结束不久后大家对知识点的记忆就所剩无几了。授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引起他们对会计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比起机械式做账,这些是更重要的。”郑鹏在他的课上与学生分享了一些学习会计的渠道、自己的比赛经验,希望从根本上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稳扎稳打 通向未来

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考证还是实践,郑鹏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在职业生涯初期,审计工作是比较适合我的,等到我积累了丰富的审计、会计实务经验,大概五到八年之后,可能会有新的想法。对学弟学妹而言,如果你想长期从事审计、会计这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稳扎稳打,默默努力,不断突破自己,郑鹏在追逐优秀自我的道路上从未放弃。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10.云助学丨学子风采·浙江财经大学武祺然:不忘方向 勇往直前


上下滑动阅览

朝着自己的目标一路向前,始终求知若渴,保持谦逊……浙江财经大学2019级数据科学学院应用概率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武祺然就是这样,朝着光明而充满机遇的未来前进。

       作为一名两个学年综测成绩分别位列专业第一、第二的学霸,武祺然始终抱着一颗赤诚专注的心。他说:“大学本科阶段没有太多的学术科研压力,有大量的试错机会去尝试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比如考研深造、就业、创业等。大一、大二时的迷茫可以理解,但大三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想得到什么,并为自己所追求的事物付出努力。”

       在课余时间,武祺然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学术竞赛,先后获得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研究生组)全国一等奖、“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华数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校赛二等奖、“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校赛二等奖等奖项。

在生活中,武祺然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欢打篮球,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闲暇时间他会通过摄影、剪辑视频记录生活的美好。他还运营个人公众号,分享一些知识。这也为他在校研究生会新媒体部施展拳脚提供了帮助。

武祺然认为,“在本科层面,只要用心,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作为学生,不能拘泥于课上学知识,还可以多多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要敢于尝试,不要怕犯错。定义成功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走学术的路。多与优秀的人为伍,一定要有目标。如果想要深造,尽可能去更高的平台。”他也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了建议:“可以多看文献,多归纳总结。在面临学术科研和学生工作两方面的压力时,统筹好分工,做好部门任务计划表,其他时间用于学术科研即可。”

       不仅如此,在多个科研项目中同样能看到武祺然的身影: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浙江省空气质量特征分析及满意度调查》《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调查研究——以绍兴鲁迅故居为例》,研究生“知行浙江”社会实践项目《探究基层党建、助力品牌创建》《疫情背景下基层政府数字化治理驱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德清县三大支柱产业为例》等。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11.助力亚运共绘未来,青志学堂开班


上下滑动阅览

       3月19日,浙江财经大学“我在窗口写青春,共助亚运绘未来”杭州2022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赛会预录用志愿者通用培训在该校下沙校区举行,本次培训为期两个月,近700名预录用志愿者参加。 


  本次培训内容根据亚组委志愿者部的教学方案,围绕心理健康、礼仪规范、上岗纪律、服务技巧、应急处理、志愿助残等内容,重点培训志愿服务素养和骨干管理能力。同时,预录用志愿者还将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的形式,参加亚运知识、竞赛知识、宗教文化、杭州文化、防疫知识、急救知识等亚运通识相关课程的培训。 


  据悉,自2017年以来,浙江财经大学坚持每月开展“青志学堂”,向同学们传播“无志愿、不大学”的服务奉献精神。此次正值杭州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学校特设青志学堂亚运专题培训班,采用小班教学方式,以“校内培训师+校外专家”线下授课为主、“线上学习+自主学习”为辅进行培训。在第一天的“杭州亚运会及赛会志愿服务概述”培训课程中,培训师结合服务场馆和属地特色,从志愿者服务基础、杭州亚运会和亚运会志愿者概述、志愿者上岗能力和基本素质等方面做了介绍。第二天,培训班邀请了2022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竞赛专家团队专家为师生们讲授“亚运助残志愿服务知识与技能”。为了提高互动性,培训之余还以班级为单位,融合亚运元素开展“蒙太奇画作、最美微笑练习册”等丰富有趣的破冰活动。 


  培训学员樊子健同学在课后分享道:“课程安排得很丰富,老师会即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让我们对‘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非常期待5月份的测试赛,想实地检验自己的培训效果。” 

  据介绍,自杭州亚运会志愿者招募以来,学校一直把服务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当成生动的实践育人“大课堂”,积极组织、细化措施。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校团委还第一时间组建了“校院+场馆”课程督导小组,按照“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结合相关要求和场馆需求对培训进行全流程督导和自评,确保各项培训要求落地落实,以待为服务亚运选拔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综合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的志愿者队伍。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12.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四维四锋四度”激活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上下滑动阅览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9月,该支部建在金融学硕、博学位点上。支部人数相对较多,来自不同班级和年级,相互之间缺少交集,且由于硕士培养年限短、流动快,博士科研任务重、压力大等原因,造成支部活动组织难、活力不足等问题,给提升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带来了挑战。浙财大金融研一支部把好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脉搏,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找准痛点,依托“四维量表、四锋小组、四度空间”精准发力,支部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主要做法

       设计“四维量表”,谋求治党有力。为更好地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和培养教育,确保人人做典范、人人有监督、人人谋发展,支部从“党员发展、支部生活、创优争先和实践服务”四个维度设计考核指标,以量表形式为党员设计形象档案,描绘支部建设治理图。用详细准确的考评数据、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体系,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具体工作中。

       在党员发展方面,严把入口总开关,构建“发展联系人--导师--辅导员”三重推优模式,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制定多重量化指标参数,全方位考察把关,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努力确保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在支部生活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主题党日等建设标准,疫情期间以“线上+线下,双线共学”的形式开展理论学习,通过系统自测、党小组组员互测等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巩固提升,以积分显参与、促成效。在创优争先方面,分级分类设置指标,记录支部成员取得的各项荣誉,推出竞赛、科研、文体等得分优胜者,通过各类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示党员先进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服务方面,加强与校外党支部的交流合作,鼓励党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党员走进社区、福利院,将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组建“四锋小组”,激发同心合力。党支部注重组织文化建设,坚持兴趣导向,厚积蓬勃力量。结合党员特点,结对组团,组建“科研先锋党小组、实践先锋党小组、文体先锋党小组、公益先锋党小组”开展日常活动,让党员同志在具有仪式感的组织生活中获得精神层面的幸福感。

       科研先锋党小组成员是研讨室里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科研能手;实践先锋党小组成员是竞赛舞台上奇思妙想、创意无限的创新达人;文体先锋党小组成员是绿茵场上身形矫健、健步如飞的运动健将;公益先锋党小组成员是志愿活动中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爱心天使。疫情期间,公益先锋党小组发起全体支部党员以拍照方式向湖北同胞传递关怀。支部多名党员挺身而出,参与到家乡的防疫志愿活动中。支部通过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对话这些优秀党员,鼓舞全体党员做到守初心、担使命。

        打造“四度空间”,永葆创新活力。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客户端、自媒体平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互动的主渠道,互联网虚拟空间——第四空间也日益成为党建活动的主战场。在研一支部牵头下,“金融研究生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公众号建设紧跟时代步伐、找准青年特点,设置“每周一问”“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月一行”等栏目,开展各类学习互动,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用最便捷高效的方式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和管理工作,赋予传统党建以新时代生命力。

       每周一课,结合各类主题教育,搜集微党课、微视频等素材,定期推送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学习资料;每周一问,结合党建知识点和当前时政热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支部成员主动思考;每周一答,要求支部成员积极答题,每周公布上周最佳答题者,计入党员考核;每月一行,定期发布校外实践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组织党员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编发不仅推动了支部系统化、一体化建设,更增强了研究生党员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以规范管理为基,做实基层党建提升生产力。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做到过程有记录、结果有反馈、奖惩有依据,使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达到规范化、时效化和系统化的理想水平。

  以文化凝练为魂,做深基层党建提升凝聚力。支部以文化为纽带,拉近党组织与党员及群众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向心力,为支部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以创新发展为本,做强基层党建提升战斗力。支部紧扣时代脉搏、把握青年特点、创新宣传方式、筑牢宣传阵地,以青年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构筑家国情怀,帮助青年党员在思想上实现强筋健骨,补足精神之钙。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13.外国留学生如何成为杭州亚运志愿者?天目新闻记者跟随赞比亚姑娘亲历面试现场


上下滑动阅览

3月6日,浙江财经大学杭州2022年亚运会与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二轮面试进入第二天。

成为一名国际体育盛会的志愿者,是很多人的期待。面试现场,作为众多应试学生中的一员,赞比亚留学生Tasha表示,她曾多次参加学校、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这场面试将成为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经历。她非常希望能够成为杭州亚运会的一名志愿者,进一步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她说,在这场亚运盛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她的心愿。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14.考研帮帮群+学长学姐公益助学!浙财大学子考研秘籍原来是这个


上下滑动阅览

“叮咚,你有一份考研大礼包亟待领取!”浙江财经大学的许多考研党的手机里都有一份“考研大礼包”。这不是指一套套课本习题,而是一张张微信群名片。浙江财经大学的学子在龙争虎斗的考研之“战”中找到了一本绝佳的备考秘籍,采用考研帮帮群等方式分享自己的问题和经验,学长学姐为他们进行免费的公益辅导。

考研帮帮群的发起人有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他们自去年9月份入学之前就开展公益助“研”,义务为学弟学妹们解答相应专业备考问题,从院校选择到复试准备,从课程安排到心理疏解,提供“一条龙”服务,希望自己的上岸经验能造福学弟学妹。发起人也有同样正在备考的考研党,其目的是给迷茫纠结、不知所措的考研党一个一起努力、携手共进的平台,在内卷严重的考研路上找到进步的方向。

考研帮帮群的群成员何茜茜分享道:“一开始我也并不了解有这类帮助平台的存在,直到偶然在朋友圈中刷到一位学长分享的有关帮助考研微信群名片。在我持续备战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早已经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的考研帮帮群的存在,为我在各个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一直以来,学生内部之间有在进行的资源互换和经验分享,但往往可能只局限于朋友之间。但随着互联网智能小程序的发展,更多的浙财大学子开始参与进来,在同一平台上组建了一个强大的信息库。浙财大的学子会通过微信的小程序哆啦校园发布和解答考研的相关问题,交换微信号,分享微信群名片,进而“做大做强”帮帮群聊。

        “帮帮群里往往‘一呼百应’,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就有各路人马来为我排忧解难。在得到多元的解决方案的同时,我也会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温暖。”群友王同学道。考研帮帮群的活跃程度较高,每当群内有人发布问题,总有人进行跟进和解答。大家在接受他人的帮助的同时也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资源,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浙财的大部分考研党减轻了备考的负担。“由于我是跨专业考研,前期对于考试的流程、内容很迷茫。但是在这些陌生伙伴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些专业性建议,让我在面对网课选择、专业课资料准备和复习时间计划的制定上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少走了很多歪路。”何茜茜道。

近年来,浙江财经大学利用互联网软件,搭建社群,建立学习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上汲取前辈和朋辈的经验,心理上互相鼓励,携手互助,经受住考研漫漫长路上的种种考验。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15.红色领杭∙奉献亚运,浙财大国际学生推出亚洲文化体验志愿服务


上下滑动阅览

3月5日上午,浙江财经大学部分国际学生参与“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启动仪式暨3∙5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西子湖畔为广大市民提供亚洲文化体验志愿服务。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由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联合西湖西溪景区举办,包含文化亚运互动区,“西子初心”先锋服务区、美好生活体验区、“政好有你”服务区4个区块20余项志愿服务。
       国际学院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学生负责亚洲文化展示志愿服务,在现场为大家展示了本国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及装饰物,并为大家准备了哈萨克斯坦特色小吃。
       市民热情参与,纷纷上前与国际文化“使者”们进行互动交流。

       在分享本国文化之余,国际学生们也走进其他志愿服务摊位,体验中国书法、茶艺,有了不少的收获,活动现场暖意融融。

       今后,浙江财经大学将继续推动国际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争当亚运精神的践行者、亚运文化的传播者、助力亚运的领跑者。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16.您的消费公平吗?请大声告诉我们


上下滑动阅览

你有没有遇到过,欢欢喜喜拆开新到的快递却发现商品与商家介绍的不符;回味很久以前到店里吃过一次的美食,线上点单却发现价格要贵很多;新办理的健身卡合同约定不予退费;和朋友一起订同一家民宿,价格却不同……事实上,这些都是属于消费不公平现象。

       今年全国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共促消费公平”。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起“放心消费大声说·消费街采”系列活动,此后每月也将固定上线栏目,请你说说你心中杭城那点消费大小事。

48%的杭州市民每月消费金额在3000元以上

80%的消费者会选择主动维权

       向消费不公平现象说“不”。本次活动,我们和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消费维权志愿者服务队一起,首次以视频录制的形式,将镜头对准杭州市民,在街头随机采访,听听他们的分享与回答。当话筒递到你的面前,你将是杭城消费“代言人”之一,期待你的献言献策。


      除了视频调查采访,为了深入了解广大市民的消费心声,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杭州市民发出400余份消费调查问卷,围绕今年的消费维权年主题,内容涵盖杭州市民的消费体验以及遇到消费不公平现象将如何应对等,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诉求与希望,揭示杭城背后的消费趋势,进一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全体杭州市民,男女比例为1∶3,其中包括在校大学生以及50岁以上年长人士。调查问卷显示,48%的杭州市民每月消费金额在3000元以上,而月消费在1000-2000元的市民占比也近30%,仅有4%的市民每月消费不超过1000元。当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方式成为主流,选择占比达63%,而偏向线下实体商店购物的人群仅占8.6%。

       调查显示,在消费过程中,部分杭州市民曾在食品衣物、数码家电以及旅游购物中遇到消费不公平现象。同时,在消费过程中遇到商品质量有缺陷的情况更容易让杭州市民感到郁闷。

       调查显示,当杭州消费者权益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有80%的消费者会选择主动维权,此外,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也常常因为不熟悉相关法规、维权成本高、程序复杂耗时长、举证困难等问题受阻。

       从调查数据中可见,绝大多数杭州市民认为导致消费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最多的是:虚假广告误导消费、商品假冒伪劣、消费者举证难、大数据杀熟。未来消费者更希望以下几类商品继续提升消费公平:化妆品、儿童用品、食品、房屋及装修建材等商品品类,行业中杭州市民则更希望关注直播营销、网络订餐、美容美发以及教育培训类。

杭城消费的“放大镜”

杭州在打造放心消费金名片创新模式

       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当下,在着力打造放心消费城市的杭州,积极联动社会各方力量,“共促消费公平”,共同营造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一直是杭州助力打造放心消费金名片工作中的一大重点。此前,本报联合杭州市消保委组建了杭州第一支由大学生力量加入的志愿者服务队,不断吸纳大学生、律师、专家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其中,让杭州用“金嗓子”把“放心消费”喊得更加响亮。

       本次消费调查活动中,我们通过大学生志愿力量,让年轻的志愿者成为杭城消费的“放大镜”。由他们的视角带领我们看遍杭州“消费风景”。

       事实上,“消费街采”系列活动也是杭州在打造放心消费金名片中的创新与突破。杭州市消保委负责志愿者工作的行政部孙聪主任表示,活动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展示杭州市民对消费体验感的评价,充分发挥“放大镜”的功能,做好“传声筒”的作用,旨在更好地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也是放心消费的参与者。由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消费调查活动中,不仅能让大学生提升自我的放心消费意识,也能让大学生践行更多社会责任,参与到营造放心消费的大环境中。”





刊登媒体(点击查看)



  ☞ 往期推荐•点击阅读 ☜  

逐梦军营 | 退伍不褪色,青春当炽热!

喜报!我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放假!开始期待了吗?

浙江财经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公告

逐梦军营 | 携笔从戎,热血青春,秉持初心,“戎”耀归来!


 编辑  | 微信部 汤好 陈家乐 肖伯洋
 责编  | 俞榕

浙江财经大学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
新浪官方微博:@浙江财经大学
欢迎来稿:zufe1974@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